十、文明流通的動脈: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公元前2世紀開始出現的一條聯繫中國和歐亞大陸的交通要道,由於這條道路開始時以絲綢貿易為主,所以人們便稱它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德語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是由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在19世紀末提出的。

這條陸上道路從中國的長安(今陝西西安)開始,經甘肅、新疆,進而到中亞、西亞,並一直聯結到地中海沿岸各國。華夏文明和地中海沿岸文明開始時互不瞭解,到了公元前7世紀左右,古希臘人開始知道有一個東方的古國,但對這個古國文明的情況不甚了了。考古學家已經證實,在絲綢之路沒有開通之前,黃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到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的草原上,已經有人踩出了一條時斷時續的草原貿易小道,但這完全不能與絲綢之路相提並論。只有到了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和歐亞大陸諸國才開始有真正的交往。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古代通商的道路,它更是連接古代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紐帶,是東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交流的橋樑,是橫貫歐亞大陸的歷史文化大動脈。絲綢之路促使人類文明在不同地域之間進行交流。不同文明傳來的新鮮養分,孕育著新的文化。它是古老的中國走向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方文明營養的主要通道。中國文化性格的塑造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關。

永昌錦   東漢

時尚品絲綢

中國人大約在四五千年之前就開始養蠶、種桑、繅絲、織絲。傳說中的黃帝后妃嫘祖,就是養蠶的創始人。直到紀元之後的很長時間,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養蠶織絲的國家。絲綢,是中國人對世界的最重要的奉獻之一。

歷史上歐洲人對中國的瞭解,有兩個關鍵物品,一個是瓷器(「中國」一詞,就與瓷器有關),另一個是絲綢。古羅馬人稱中國為塞裡斯(Seres),意即為絲國,當時他們聽說這個遙遠的東方古國生產絲綢,於是有了這樣的稱呼。

現代人很難想像,當初古羅馬人得到絲綢時的激動心情。大約在公元1世紀時,他們從帕提亞人手中得到中國絲綢,終於見到了那個來自遙遠東方古國的神秘產品——他們早就知道這個地方以產絲綢而著名,古希臘人在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就知道中國人生產絲綢了。

淺褐色菱紋羅地信期繡   西漢

但羅馬人當時並不知道,它是蠶吐出的絲。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這些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摘下來的樹皮放在水中浸泡,再用梳子梳理,就會出現白色的絲,這就是絲綢的原料。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喜歡養一種小動物,比金龜子大一些,這種動物養了幾年,就會吐出白色的絲來。這都說明,羅馬人當時並不知道蠶為何物。

據說,愷撒大帝非常喜歡絲綢,他穿著絲綢衣服到劇院看戲,轟動全場。絲綢受到了羅馬人的狂熱追捧,少女們穿著絲綢衣服在街上招搖,有錢人也以絲綢衣服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弄得絲綢價格暴漲,最高時達到一磅約十二兩黃金。昂貴的價格並沒有阻擋時尚界的興趣,但卻使國家的統治階層憂心忡忡。由於擔心他們帝國的黃金被淘空,羅馬元老院竟然通過一項法令,禁止人們穿著絲綢衣服。他們的理由是:姑娘們穿著這樣透明的衣服,有傷風化。

緙絲紫鸞鵲譜   北宋

絲綢之路由絲綢而發端,當然並不止於絲綢。開始的交流是由絲綢的魔力而引起的,後來的交流中,就由絲綢而擴大到其他產品,並進而由產品的交流擴大到文化的交流。

開路者張騫

講絲綢之路,就不能不提一個人,他叫張騫,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宮廷侍郎,這條橫跨歐亞的路,就是他率領一小隊人馬,在千辛萬苦中開拓出來的。人們稱張騫是「鑿空」西域——意思是本來沒有路,路是他開闢出來的。是張騫和他的探險隊伍開啟了中西方互相瞭解的大門。當時中國人對歐亞大陸的情況並不瞭解,雖然也知道不遠的地方有很多新奇的風物,有許多有趣的國家。

漢武帝在位時,西域有36個小國,這些小國後來都被匈奴征服。匈奴的力量強大後,對西漢王朝構成直接威脅。西域為匈奴控制,漢朝向西的道路就斷絕了。漢武帝為了消除這個心頭大患,就派勇敢而卓識的張騫出使西域,一方面瞭解西域的情況,一方面意在聯合大月氏,以共謀討伐匈奴之事。大月氏是西域的一個部落,匈奴人曾經殺死月氏王,並把月氏王的頭顱做成酒器,二者之間有深仇大恨。

雲間行龍緙絲圖   南宋-元

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一百多人,從長安出發,出使西域,但剛進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獲,軟禁了十多年。後來張騫逃脫軟禁,又經千辛萬苦,最後回到長安,一百多人的隊伍只剩下兩人。但張騫帶回的有關西域的情況,卻為漢朝的人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漢武帝的宮廷中,文武百官聽張騫描述西域的情況,大開眼界。

這之後的二十年中,漢武帝根據張騫瞭解的情況,先後三次出擊匈奴,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力量,使得這個阻隔西去道路的王國不得不退守到大沙漠以北。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張騫所去的道路則更遠。張騫還派出副使分遣西域各國,他們到了南亞、西亞以及地中海地區,足跡遍及十多個國家。

緙絲花鳥圖   南宋

經過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向西方的道路。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增強漢朝與西域聯繫的措施,鼓勵漢朝人到西域經商。西行道路上的駝鈴聲此起彼伏,不同文明之間的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商品的交換空前繁榮,中國和中亞、南亞、西亞一直到歐洲的貿易往來真正建立了起來。

不僅是中國與這些國家進行交流,通過絲路,印度、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歐洲之間的貿易交流也迅速活躍起來,無數新奇的商品以及新穎的技術在大陸中交換,從而推進了各自文明的發展。

向「西方」開放

這條絲綢之路,對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中國人的技術和文化通過這條道路傳入西線諸國,如紙張、印刷術的傳播,直接影響這些國家文明的發展。而中國人通過這條文化大動脈,輸入了異域的藝術、哲學和宗教。陸上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自漢代至唐代的文化開放政策的形成。

中國文化發展在一段時期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向西看,這其實正是渴望開放的心理。向東面臨茫茫大海,經過日本之後,浩瀚的大洋中找不到一塊陸地。而向西看,雖然歷史上西域小國林立,高山阻隔,沙漠橫亙,但人們知道,高山、沙漠那邊還有人存在。先秦時期的中國探險者就知道,在西方遙遠的世界中,有富庶的城邦,有富有魅力的物品和藝術品,更有長相不同的人,這引起了華夏民族的濃厚興趣。中國人觀念中的西方,常常與神秘的希望聯繫在一起,那裡的一切都充滿了魅力。

對中國文化和思想產生極大影響的佛教,就是由絲綢之路這條文化大動脈傳入的。有了這條絲綢之路,才有了佛教的傳入。佛教在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于闐以後,由于闐沿著絲綢之路的南北兩線,傳入中原。佛教的傳入改變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進程,它的影響絕不止於宗教範圍,中國人後來的思想發展,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這條絲綢之路也帶來了中亞、西亞和歐洲的文明,這個更廣泛的「西方」,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後期發展。景教(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和伊斯蘭教也都是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這條文化的大動脈還傳來了異域的文化和藝術,高昌、龜茲、敦煌等地的石窟藝術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絲綢之路上這些當年的綠洲城邦,留下了令人驚歎的藝術遺跡,記載著中國與西方交流的燦爛歷史。

龜茲石窟

這裡以龜茲石窟群為例,來看絲綢之路上曾經有過的繁盛的文化交流的歷史。

隨著佛教東傳,絲綢之路沿線西域的綠州城邦,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的寺院,還修造了大量的佛教石窟。這些寺院和石窟中,有絢麗的壁畫和精美的造像。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壁畫和造像受到嚴重的毀壞,但也有一些保存了下來,特別是石窟中的壁畫,保存下來的比較多。以克孜爾為中心的龜茲石窟群(今庫車、拜城一帶)就是著名的代表,被美術史家譽為「傑作裡的傑作」、「中亞藝術的頂峰」。

新疆龜茲魔鬼洞壁畫   濕婆與雪山神女

龜茲石窟中的壁畫,大都是描繪佛教的故事(佛前世和在世的種種事跡),但是今天最吸引我們的是我們在上面看到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亞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正是多種文明的交會,開放出了燦爛的花朵。

這裡有飛翔的佛陀,胳膊上、大腿上、腳上都閃著火焰一般的光芒。

這裡有散花飛天和各種伎樂飛天,伎樂飛天有的彈琵琶,有的吹排簫,有的吹笛子,美不勝收。

這裡有坐在雙輪車上的太陽神,還有雙頭鷹形象和人頭鷹身形象的金翅鳥王。

這裡有長著翅膀的海馬,還有在希臘藝術中常見的銜著花環的鴿子。

這裡有濕婆和雪山神女。濕婆長著三個人頭,四隻手(圖中見三隻手),前面穿著艷麗的裙子,雪山神女有美麗的珠寶頭飾、臂飾和手飾,戴耳環,穿小花圖案的褲子。

新疆龜茲牛車洞壁畫

這裡有身穿波斯盔甲的國王和騎士,有穿著翻領上衣、鑲邊裙子的供養人,還有拿著毛筆和調色盤、戴著埃及式樣的黑色假髮的畫師。壁畫上很多人物的頭飾、服飾和花邊,都美得叫人吃驚。

新疆龜茲魔鬼洞壁畫

這裡有大量的樂舞圖。其中有中原的樂器排簫、阮鹹,有波斯的樂器琵琶、嗩吶、豎箜篌,有印度的樂器弓形箜篌、五弦、橫笛,有古希臘的撥絃樂器里拉,還有簫、角、法螺、銅鈸以及大鼓、羯鼓、毛員鼓、答臘鼓、雞簍鼓、腰鼓,等等。壁畫上的舞蹈形象分獨舞和雙人舞。獨舞中男性形象都是飛動長巾,作急速旋轉式的舞蹈,女性形象都為裸體,只以帔帛或瓔珞作為裝點。雙人舞為膚色各異的一男一女。男者著菩薩裝,有的手臂搭在女者肩上,有的摟著女者脖子,行為親密。女者穿喇叭褲,彈奏弓形箜篌,充滿柔情。男女身軀都作S形,雙腳作半足尖的交叉步,舞姿極其優美。這些舞蹈形象明顯顯示出印度和西亞的風情。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龜茲壁畫中,有大量的裸體人物的圖像,特別是艷麗的女性裸體最為普遍。在聽佛說法的信眾中,常有姿態優美的裸體女子。對於眾多的舞伎和樂女,更是著意描繪她們美妙的裸體,突出她們圓潤豐滿的乳房和臀部,渲染她們S形的曲線體形。這些畫面都顯示出希臘藝術、印度藝術和犍陀羅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印度佛教藝術中的人體藝術的影響。

例如克孜爾石窟中一幅被學者們稱為「摩耶夫人沐浴圖」的壁畫,畫面上摩耶夫人(喬達摩的母親)是美妙的裸體少女,脖子上和手腕上有珠寶飾物,圍著襠布,披著飄帶,兩腿交叉,站在一株開著焰火形花朵的樹下,樹前跪著兩個侍女,還有兩個姑娘舉著水罐正走過來。她們的水罐是希臘式的,她們的衣服有波浪形花紋、暗黃色皺邊。這幅畫既有希臘風格,又有印度風格。

新疆龜茲壁畫   唱歌的天神

新疆龜茲壁畫   上天神頭像

又如克孜爾石窟另一幅壁畫:中間坐著一個淺黃色皮膚的國王,右邊是他的妻子,一隻手搭在他肩上。國王雙腿交叉,姿勢十分優美。國王妻子是裸體的,戴著首飾,其中有圍繞胯骨的三條金鏈,在身體前面交合成一個花朵形圖案。小腿上有蛇形裹腿布。耳上掛有栓狀耳飾(國王也有)。國王眼神明亮,神情雋朗,握著一個小孩的手。地下跪著一個比丘。小孩後面一個穿古希臘服裝的婦女,正在熱烈地對國王說話。後面有兩個雙手合十的人物。

新疆龜茲樂師洞壁畫

正如有的學者所說,龜茲石窟的壁畫確實美得讓人窒息,讓人心碎。

它告訴我們,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會開出何等絢爛的藝術之花。

龜茲石窟壁畫是絲綢之路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絲綢之路給我們留下的寶貴啟示。

《中國文化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