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楚國和南聯盟

說起來,討伐鄭國失敗已經不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出兵失敗了。穆王的兒子宣王曾經討伐戎,結果失敗了,導致戎的力量迅速增長。而穆王的爹昭王曾經向南討伐楚國,卻在渡江的時候沉船而死,其後果是楚國此後徹底脫離中央,而處於獨立狀態。

說到了楚國,就不能不繼續說下去了。

【楚國的來源】

楚國在南方,建國在荊,也就是今天的荊州,國都丹陽,也就是今天的枝江。

按著慣例,還是從祖先開始說起。

最上邊,還是黃帝,略過不說。再後,因為在點火和燃料方面有專長,被封為「祝融」。祝融是什麼?就是中華上古傳說中的火神。

在古代,如果有人告訴你「祝融光臨你家了」,你就該哭了,因為你家著火了。這個祝融,就是楚國的祖先。

所以,懂得一技之長是很重要的。

祝融的兒子叫陸終,陸終娶了鬼方國君的女兒。鬼方是哪裡,歷來說法不一,有說在西北,有說在西南。總之,那時候是在比較偏僻的地方。

鬼方的公主很厲害,一胎懷了個六胞胎,這在今天也是世界紀錄了。六胞胎那是什麼概念?肚子大得幾乎爆炸,順產是不可能的了。於是剖腹產,《史記》記載叫做「坼剖而產焉」。也不知道誰動的刀,一刀下去,左邊生了三個,還不行,再來一刀,右邊又生了三個。

這證明,中國在遠古時期就掌握了剖腹產的技術。

六個孩子都是兒子,而且個個健康。不僅個個健康,而且個個有出息。老六名叫季連,姓羋(音米)到商朝末年,季連的後代叫鬻(音育)熊的,那是相當的厲害。

鬻是什麼意思?是賣的意思。所以鬻熊翻譯成今天的意思,就是「賣熊的人」。換到今天,那就是偷獵者。

鬻熊的後代就姓了熊,賣熊的人就姓了熊,那麼姓馬的祖先是不是賣馬的?不能這樣簡單推理。

按理說,賣熊是體力活,賣熊的人沒什麼頭腦。可是鬻熊不一般,他很有學問,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經向他請教。《史記》中記載他「子事文王」,也就是文王的乾兒子,武王的乾哥哥。到周成王的時候,分封一部分先賢的後代為諸侯,於是鬻熊的孫子的兒子熊繹被封在楚,子爵。熊繹那時候還留在偉大首都輔佐成王,把楚國給兒子管理。

楚國那時候屬於荊蠻之地,還沒有開化。

熊繹是許多姓氏的始祖,熊、苗、楚、上官、伍、屈、潘、班、查、莊、嚴、卓、莫、景、成等姓氏,都是熊繹的後代,請以上姓氏的讀者保持恭敬。

【楚獨】

什麼叫天高皇帝遠?那時該叫天高周王遠。

什麼叫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周朝的子弟和大功臣們當初都被封在了中原,那時候黃河流域還是青山綠水,因此他們都很富足。但是有一樣,他們沒有發展的空間了,更糟糕的是,他們處於王室的監控之下,缺少自主權。

而楚國不一樣,身處荊蠻,周王懶得管也沒法管。向南向西向東,大把土地可以侵佔,大把人民可以征服。

帶著中原先進的文化,熊繹的子孫在荊蠻之地如魚得水。沒有人是他們的對手,他們不用去理會周朝的那些破規矩,不用去理會中原諸侯的勾心鬥角,他們一門心思向外擴張。楚國很快佔領了湖北大部,之後湖南大部。實際上,楚國很快成為諸侯國中地盤最大的國家。

楚國也是當時中國最為好戰的國家,如果連續七年不對外侵略,那就是他們的奇恥大辱。當他們的鄰居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就像老虎一樣,隨時需要找人磨牙。

周朝王室基本上忘掉了還有這樣一個諸侯國,中原諸侯則根本不屑於與落後野蠻的低級國家楚國打交道。

到了周夷王時期,周朝王室的號召力已經大大減小,楚國則到了熊渠做國君的時代。

「我夷蠻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史記》)熊渠那一天站在城樓上高呼。什麼意思?我們是蠻子國家,不接受周朝的封號。

分裂祖國。簡單地說就是分裂祖國,簡稱「楚獨」。

熊渠說到做到,他很氣憤自己這麼強大的勢力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子爵,他決定自己不僅要當王,還要當王他爹;不僅要當王他爹,還要當三個王他爹。熊渠自封為楚王,將三個兒子也都封為王,大兒子熊康被封為句亶王,二兒子紅為鄂王,小兒子執疵為越章王。

不過,熊渠還是有些心虛。到周厲王的時候,由於厲王十分暴虐,熊渠害怕了,他怕厲王會來討伐自己,因此自覺取消了王號。

第一次楚獨失敗了。

讓熊渠覺得很沒趣的是,不管是宣佈稱王還是取消王號,都沒人理他,完全的自彈自唱。

【「一國兩制」的構想】

時間來到了熊通為楚國國君的年代,熊通很不爽,因為他不是王。世世代代過去,很多諸侯的爵位都升了,可是楚國還是子爵。

他在等待時機,他要當王。

那一天,有人從洛邑回來——事實上楚國在洛邑一直有間諜,或者叫做駐京辦,當然,是地下的。對於中央的精神,儘管沒有什麼約束力,但是還是要隨時關注的。

「主公,周桓王討伐鄭國,結果被鄭國打得滿地找牙,狼狽而逃。如今桓王再也不提討伐鄭國了,白挨打了。」駐京辦主任這樣匯報。

熊通笑了,原來周朝王室就這一點料了。

「老子要當王。」熊通說道,他要搞楚獨。

「慢著。」令尹斗伯比說話了。令尹是什麼?就是中原諸侯的上卿,楚國叫令尹,也就是現在的總理。

難道斗總理比熊主席更愛祖國?比熊主席更有大局觀?

「老鬥,你反對?」熊主席是個脾氣暴躁的人,當時就瞪眼了。

「主公,我怎麼會反對?楚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甲兵十萬,天下無敵。主公您英明偉大,慷慨激昂,當個王有什麼了不得的?不過——」斗總理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不過」這兩個字,因為這兩個字後面必有學問。

熊通聽了很高興,誰都喜歡被拍馬屁,他要聽「不過」後面是什麼。

「貿然稱王有些不妥,那就是搞分裂了,分裂祖國,那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會有些麻煩。我有更好的主意,主公有興趣嗎?」斗伯比很聰明,基本上,他可以算得上是楚國的祭足。

「說。」

「我的主意,就是一國兩制。」

天哪,早在春秋,就有了一國兩制的思想。

當然,那時候不叫一國兩制,但是事實上就是一國兩制。

怎麼個一國兩制?

依然尊周朝為中央政府,但是,讓周朝封楚國為王,統管整個南方,同時周朝可以邀請楚國幫助維持中原的秩序。

一國兩制:名義上周朝還是老大,實際上大家都是王,各管各的地盤,各有各的制度,互不干涉。對外,還是一個周朝。

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實行一國兩制,楚國的爵位就在所有中原諸侯之上了,今後什麼晉國齊國鄭國宋國等等,那是見面就自動矮半級,在楚國面前都要老老實實恭恭敬敬裝孫子。

斗伯比沒有想到,他當初的偉大構思在幾千年以後還會被用到。

「哈哈,你太有才了。」熊通大喜。

【一國兩制的推進】

一國兩制的設想很好,這是當然的。

但是,具體實施起來,需要技巧。

楚國是不可能自己跑去周朝申請封王的,幾百年不朝貢了,去就要求和周王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沒趣?況且,周朝那麼多人,會說話的人一大把,一頓聖賢理論就能把你說得啞口無言,心懷慚愧,說不準就地就自絕於人民了。

那麼誰去說?這是個學問。

「大王,你看,除了北面是中原諸國之外,西面、南面都是我們的勢力範圍。如今,北面的鄭國正強大,我們不要輕易惹他們。東北面有一個隨國,一向與中原諸國往來,基本不跟我們玩。隨國是周朝王族,又是侯爵,如果能為我們去找周朝商談一國兩制,就比較理想了。」斗總理想得周到,看來早就考慮了這個問題。

隨國,在今天的湖北省隨州。

「老鬥,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隨國憑什麼去為我們辦事?」

「這個簡單,我們先派人去要求和他們簽署和平共處條約,若是他們不簽,我們就有理由打他們,征服他們之後,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條件了。」這是斗總理的第一方案,俗稱先禮後兵。

原來,楚國雖說是蠻夷之國,但是公族那是中原過去的,祖上還很有學問,所以他們懂得中原的規矩,也懂得蠻夷的不規矩。但凡征服南面的蠻子國家,那就採用蠻橫的方法,打你就是打你,才不跟你講道理。如今要打中原國家,就要先找個借口。

革命的一手和反革命的一手,楚國是兩手都準備,兩手都很硬。

公元前706年,熊通親自率領大軍出發,直抵隨國,來到了瑕這個地方。之後派大夫薳(音尾)章去隨國,要求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如果隨國不肯簽,那就毫不客氣,打他。

楚國的國書很快到了隨國,隨國國君隨侯一向瞧不起楚國蠻子,不過還是有些忌憚楚國的實力。如今看見楚國來使,心想這個蠻子國家不是來敲詐就是來勒索的,等到看到國書,是希望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的,當時就放了心。

「主公,不要高興太早。」大夫季梁提醒。他一向研究國際形勢,對楚國相當的瞭解:「楚國是個大國,我們是個小國,楚國無緣無故來搞什麼睦鄰友好,一定有什麼企圖。」

隨侯一聽,沒錯啊,黃鼠狼給雞拜年,什麼時候安過好心?

隨國君臣隨後展開討論,並且對楚國的國書進行了研究,最後的結論是:國書沒有文字陷阱,看不出楚國有什麼不良企圖。

那就簽吧,簽了有什麼壞處還看不出來,可是不簽的壞處那是明擺著的。

於是,隨侯寫了一份熱情洋溢的國書,表示願意跟楚國建立睦鄰友好關係,隨楚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信寫好了,隨侯派大夫少師前往楚營回報。

在知道隨侯派少師前來之後,斗伯比笑了。

「大王,隨國雖說不大,也不算小,在漢東一帶是小國的領袖。如果他們發現我們軍力強大,必然害怕,然後團結起來對付我們。如果我們讓他們以為我們是紙老虎,他們就一定不會團結周圍的小國,那時候再收拾他們,就是輕而易舉了。因此,把精兵藏起來,弄些老弱病殘給少師看看。」斗伯比研究隨國政治多年,知道這個少師是個靠裙帶關係爬上去的沒用的東西。

「老斗啊,你這主意好是好,能瞞得過季梁嗎?」熊通問。季梁是隨國的賢臣,足智多謀,不好糊弄,熊通也知道這個人,總想著什麼時候把他請到楚國來。

「不礙事啊,我們對少師好一點,這樣他回去一說,隨侯就會更信任他,那不是好事嗎?」

熊通聽了斗伯比的話,熱情接待了少師,還請他檢閱了三軍儀仗隊。結果少師發現,楚軍簡直就是一幫雜碎,根本不可能有戰鬥力。

少師從楚營回來,很得意。

「主公,楚軍都是些老弱病殘,只要我們出擊,一定消滅他們。」少師果然這樣建議,隨侯一聽,動了心。

這個時候,季梁說話了。應該承認,季梁是個人物,連楚國君臣都敬佩的人物。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個太弱小的國家。

「主公,楚國的強大那可不是吹出來的。明擺著他們是在引誘我們出戰,守好自己的城池才是我們該做的。」季梁說得很清楚,果然被熊通猜中了。隨侯聽了季梁的話。

第二天,楚軍撤退。

【成立南聯盟】

「老斗啊,這次算是白跑一趟啊。」熊通有些失望。

「意料之中啊,別急,咱們還有第二步呢。」斗伯比那也不是吃素的,下棋看三步,斗伯比至少看了三步。

斗伯比的第二步是什麼?盟會。

盟會在一年後舉行,為什麼?因為斗伯比得到準確線報:少師當上隨國總理了。

「仇有釁,不可失也。」(《左傳》)斗伯比說。翻譯成現代文就是:這個傻冒當權了,機會來了。

楚國發出邀請,請周邊各國來楚國的沈鹿參加同盟大會,主題無非就是加強區域合作,共同發展一起強大這一類,實際上傻瓜都知道,盟會必然要推盟主,那盟主必然是楚國。

當然,楚國的邀請函暫時還不會發到中原諸國。

邀請函發出之後,周邊小國紛紛由君主親自前來。哪些國家?巴國、庸國、濮國、鄧國、耰國、絞國、羅國、鄖國、貳國、珍國、申國、江國等十多個國家。對於他們來說,楚國就是他們的天然統治者,楚國放個屁,他們也要說是香的,楚國要開會,他們怎麼敢不來?

只有兩個接到邀請的國家沒有出席——黃國和隨國。

同盟大會在楚國國君熊通的熱情招待下,在斗總理的主持下,在友好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賓主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在多個領域達成共識。由巴國和江國倡議,各國贊同,成立了南方蠻夷聯盟,簡稱南聯盟,共推楚國為盟主。

大會取得了空前的圓滿成功,最後,熊通盟主宴請了前來參加大會的各國君主。

一切都很好,熊通很高興。作為盟主發表講話,看著小國國君們一個個討好的表情和此起彼伏的馬屁聲音,他覺得很受用。

可是,他還是想當王。

他更想當王了。

南聯盟的譴責信很快送到了黃國和隨國,指責他們破壞本地區的安定團結,同時警告必須立即改正錯誤,加入到南蠻聯盟的大家庭中。否則,將承擔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

黃國國君立即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作為一個贏姓的子爵小國,黃國國君無論如何是不敢得罪楚國的。之所以沒有來參加大會,是因為國君那幾天心情不好,一時糊塗沒有來。如今看到了譴責信,當時就嚇清醒了。

黃國國君親自來到楚國,當面解釋了沒有來的原因:時間弄錯了,而且最近抗洪救災比較忙。

總之,黃國國君不僅來了,認了錯而且認打認罰,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好在熊通原本也不是要收拾他,而且還要給隨國做樣子,因此很和藹地原諒了他,說些「覺悟自有高低,革命不分先後」之類的屁話,讓他在南聯盟的同盟書上也簽了名,然後回家去了。

隨國國君沒有來。

「去你的南聯盟,還北約呢。」隨國總理少師這樣答覆南聯盟的特使,他根本瞧不起這幫南蠻子,一幫沒文化的東西。

斗總理笑了,第三步將順利展開。

【南聯盟北伐】

南聯盟第一次軍事行動開始了。

以楚國為首,南聯盟組成了聯軍。說是聯軍,實際上主要還是楚國軍隊,其餘的小國要麼出幾百號人,要麼就是派個類似軍事觀察員性質的特使,他們的任務主要是觀看楚國怎樣殺敵,好更加死心塌地地聽從楚國的指揮。

南聯盟軍由熊通親自帶隊,浩浩蕩蕩渡過漢江,直抵隨國。

「主公,先派人去講和吧。如果楚國答應,那是最好。如果他們不答應,那麼他們一定會輕視我們,而正義在我們這邊,士兵會憤怒,百姓更團結,此長彼消,還可以與楚國一戰。」季梁對形勢的判斷是很正確的。

「什麼?講什麼和?送上門來的肉,不吃白不吃。主公,立即出兵,慢了他們就跑了。」少師不耐煩了,他根本就瞧不起楚軍。

於是,隨侯親自率軍,出城抗擊侵略者。

戰爭,一觸即發。

在歷史上,這不是一場著名的戰爭。但是,這次戰爭的意義是重大的,它將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

對於楚國來說,這既是一場戰爭,更是對中原諸侯實力的投石問路。如果楚國被擊敗了,那麼這就是他們第一次對中原的侵略宣告失敗,對於他們的信心和野心都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南蠻各國就會重新審視楚國的力量,南聯盟就將面臨分崩離析。

因此,這一仗對於楚國來說十分重要,許勝不許敗。

對於隨國來說,敵人就在家門口,勝利則保住家園,失敗則面臨國家滅亡。

誰勝誰負?

《賈志剛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