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楞嚴寺刊本有關錫蘭山之戰的記載

為便於研究,茲錄寫上述嘉興藏本《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條的內容如下:

僧伽羅國,古之師子國,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其地多奇寶,又名曰寶渚。昔釋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也。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剎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是方,宣流正教,示寂留牙,在於茲土。金剛堅固,歷劫不壞,寶光遙燭,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凡有禱禳,應答如響。國有凶荒災異,精意懇祈,靈禪隨至。今之錫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暉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禮不衰。今國王阿烈苦柰兒,鎖裡人也。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悖,縻恤國人,褻慢佛牙。大明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藥往(註:鄭鶴聲、鄭一鈞「藥往」二字誤讀為「華經」,見二氏編《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增編本,中冊,第931頁。)詣彼國供養。鄭和勸國王阿烈苦奈兒敬崇佛教,遠離外道。王怒,即欲加害。鄭和知其謀,遂去。後復遣鄭和往賜諸番,並賜錫蘭山國王,王益慢不恭,欲圖害使者。用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下預洩其機,鄭和等覺。亟回舟,路已阻絕。潛遣人出舟師拒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間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舟番兵,乃與其國內番兵,四面來攻,合圍數重,攻戰六日。和等執其王,凌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十餘里,抵暮始達舟。當就禮請佛牙至舟,靈驗非常,光彩照耀,如前所云。訇延震驚,遠見隱避。歷涉巨海,凡數十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獰龍惡魚,紛出乎前,怡不為害。舟中之人,皆安穩快樂。永樂九年七月初九日至京師。皇帝命於皇城內莊嚴旃檀金剛寶座貯之。式修供養,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

《海路與陸路:中古時代東西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