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史料中有關鄭和在僧伽羅國用兵的記載,究竟可靠與否,其史源何在,一直未見學者論及。
明永樂初明成祖邀請吐蕃黃教喇嘛哈立麻在南京靈谷寺為明太祖祈福做佛事。佛事完畢後,哈立麻雖歸吐蕃,但仍然與明廷保持聯繫。雙方往來的書信至今保存在西藏布達拉宮中。宋伯胤先生在其論文《明朝中央政權致西藏地方誥敕》一文中,曾著錄明成祖致哈立麻喇嘛敕書數則,其中有永樂十一年(1413)二月初十日明成祖致哈立麻喇嘛敕書。此敕書為紙質,墨書。(註:《藏學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5年(紙本,墨書,原藏布達拉宮)。此研究資料系駱愛麗博士在做博士論文時尋得並見示,謹此志謝。)明成祖在此敕書中,向哈立麻喇嘛通報了鄭和在錫蘭山發生軍事衝突之事。經對比發現,敕書所記鄭和之事,與上述嘉興藏本《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條的相應內容基本相同。
今將明成祖敕書全文照錄如下,並將「僧伽羅國」條的內容中與明成祖敕書相同的部分錄於敕書相應段落之下(為便於上述兩種史料對比,敕書內容為仿宋字,「僧伽羅國」條的史文為黑體,「僧伽羅國」條中不同於敕書相應段落的地方標為楷體)。
大明皇帝致書
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慈善普
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
自在佛:朕嘗靜夜端坐宮殿,
見圓光數枚,如虛空月,如大明鏡,朗然洞澈。內一大
圓光,現菩提寶樹,
種種妙花,枝柯交映,中現釋迦牟尼
佛像,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瞻視逾時,
愈加顯耀心生,歡
佛法興隆,陰詡
皇度,貺茲靈異,亦
如來攝取受功至,有是嘉徽。乃命工用黃金范為所見之
像,灌頂大國師
班月藏卜等公佈祝慶贊。朕襄聞僧
僧
伽羅國,古之師子國,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
伽羅國,古之師子國,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
其地多奇寶,又名曰寶渚,今之錫
其地多奇寶,又名曰寶渚。昔釋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也。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剎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是方,宣流正教,示寂留牙,在於茲土。金剛堅固,歷劫不壞,寶光遙燭,如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凡有禱禳,應答如響。國有凶荒災異,精意懇祈,靈禪隨至。今之錫
蘭山是也。其地有佛牙,累世敬祀
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暉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禮
不衰。前遣中使太監鄭和奉
不衰。
香花往詣彼國供養。(註:明嘉興藏本《大唐西域記》卷11《僧伽羅國》條以下有語「大明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奉香華藥往彼國供養」。)其國王阿烈苦奈兒,鎖裡人也。崇
今國王阿烈苦柰兒,鎖裡人也。崇
禮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
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
悖,靡恤國人,褻謾佛牙。太監鄭和勸其敬崇佛教,遠
悖,縻恤國人,褻慢佛牙。大明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奉香藥往詣彼國供養。鄭和勸國王阿烈苦奈兒敬崇佛教,遠
離外道。王怒,即欲謀害。使臣鄭和知其謀,遂去。後
離外道。王怒,即欲加害。鄭和知其謀,遂去。後
復遣鄭和往次諸番,並賜錫蘭山王。王益慢不恭,欲
復遣鄭和往賜諸番,並賜錫蘭山國王,王益慢不恭,欲
圖害使者。發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
圖害使者。用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
下洩其機,和等覺。亟日舟路已厄絕,□遣人出舟師
下洩其機,鄭和等覺。亟回舟,路已阻絕。潛遣人出舟師
拒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間返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
拒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間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
舟番兵,乃與其國
舟番兵,乃與其國
內番兵,四面來攻,合圍數重,攻戰六日。和等執其
內番兵,四面來攻,合圍數重,攻戰六日。和等執其
王,凌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十餘里,抵
王,凌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十餘里,抵
暮始達舟。當就禮請佛牙至舟,夷異非常,寶光遙燭
暮始達舟。當就禮請佛牙至舟,靈驗非常,光彩照耀
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訇延震驚,遠見隱
如前所云。訇延震驚,遠見隱
避。歷涉巨海,凡數十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狩
避。歷涉巨海,凡數十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獰
龍惡魚,紛出乎前,怡不為害。舟中之人,皆安穩快
龍惡魚,紛出乎前,怡不為害。舟中之人,皆安穩快
樂。永樂九年七月九日至京,考求禮請佛牙之日,正朕所見
樂。永樂九年七月初九日至京師。
圓光佛像之日也。遂命工莊嚴旃檀金剛寶座,以貯佛牙。
皇帝命於皇城內莊嚴旃檀金剛寶座貯之。
於是城內式修供養,□□□□,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
式修供養,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
今特遣內侯顯等致所鑄黃金佛像於如來,以此無量之
因,用作眾生之果,吉祥如意,
如其亮之。
永樂十一年二月初十日。
上述對比的結果顯示,明嘉興藏本《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條有關鄭和在錫蘭山用兵的資料,當出於明成祖敕書,或兩者具有共同的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