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五年(1407)五月,鎮守撒馬爾罕的帖木兒之子哈里派使臣虎歹達(Khudaidad)送被帖木兒扣留於其境的明使臣傅安、郭驥等人歸國。傅安向明成祖報告,帖木兒已死,其孫哈里繼位。成祖派出都指揮白阿兒忻台等陪同虎歹達出使其國,往祭帖木兒,並賜哈里璽書。(註:《明太宗實錄》卷68,冊11,第693頁;雷禮輯:《皇明大政紀》亦記:「兵科給事中傅安、郭驥等自撒馬兒罕還,改禮科給事中,賜文綺、襲衣。安等自洪武二十八年使西域,留撒馬兒罕者十有三年,至是其頭目哈里聞上即位,乃遣使臣虎歹達等送安還,並貢方物。安等言:元帖木兒駙馬已卒,哈里嗣之,乃帖木兒之孫。遂命指揮白阿兒忻台等往祭帖木兒,而賜哈里璽書、銀、幣,並賜其部屬有差」(卷6,明萬曆三十年博古堂刻本,南京大學圖書館)。)
有關沙哈魯時代與明交往的波斯文史料中最著名的,是沙哈魯朝的官吏哈肥子·阿卜魯的著作《諸史大全》(Majmu』al-Tawarikh)。是書包括四部分。其第一部分述上古至先知(穆罕默德)的歷史,第二部分述先知至阿巴斯朝的歷史,第三部分述薩法兒王朝至西遼的歷史,其第四部分哈肥子·阿卜魯自題為《諸史之精華》(Zubdat al-Tawarikh)。阿肥子·阿卜魯在這一部分中逐月、甚至逐日記錄了沙哈魯朝的大事,包括與中國的往來的史事,還收錄了明成祖致沙哈魯國王的兩封國書的波斯文譯本和沙哈魯國王回復明成祖的國書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本,及帖木兒帝國使團成員蓋耶速丁出使中國的遊記。
《諸史之精華》記事起於回歷807年(1404,永樂二年),止於回歷830年(1426,宣德元年)。作者阿肥子·阿卜魯本人逝於回歷833年(1429,宣德四年)。其書有關與明交往的記載,幾乎包括了永樂年間明與帖木兒帝國陸路往來的所有最重要的歷史事件,較原先學者所常用的阿卜都·剌札黑·撒馬爾罕地所記更為詳實。將這些記載與漢籍對照,可發現其所記幾乎件件有據,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當代伊朗學者賽義德·卡瑪勒·哈只·賽義德·賈瓦的(Sayyid Kamal Haj Sayyid Javadi)博士,自80年代起花費數年時間依據三種抄本對此書詳加校勘,並參考法籍伊朗學者瑪札海裡的著作《絲綢之路》作注,又歷時五年方在德黑蘭分二捲出版了《諸史之精華》之校注本。此書不僅註解詳實,而且附有校勘者前言與各種索引,便於研究者使用,為《諸史之精華》目前最優之刊本。筆者過去研究此課題時,所據波斯史料基本仍為阿卜都·剌札黑·撒馬爾罕地的記載。去年北京大學滕慧珠老師從德黑蘭訪問歸國,帶來德黑蘭大學穆札法爾·巴赫蒂亞爾博士向筆者惠贈的《諸史之精華》。巴赫蒂亞爾博士的贈書使筆者有機會依據此書重新審視、修訂過去的研究成果,獲益匪淺。《諸史之精華》的作者阿肥子·阿卜魯(Hafiz Abru)名字的第一部分今音譯為「哈菲斯」,本文從明代譯例,音譯為哈肥子。
白阿兒忻台護送撒馬兒罕使臣虎歹達(Khudaidad)前往西域事,在哈肥子·阿卜魯書回歷811年(1408,永樂六年)敘事中有記載:在沙哈魯進攻錫斯坦歸回時,有關帖木兒去世的消息,傳至中國,中國皇帝為弔唁派出使臣攜詔敕和禮品來到哈烈,傳達了本國君主的致辭。沙哈魯與之交談,並下令賜以禮品。數日後他們得到返回的許可,動身歸國。(註:《諸史之精華》卷1,第275頁。)這裡提到的向中國通報帖木兒去世的使臣就是虎歹達,而中國方面的弔唁使者則是白阿兒忻台。
虎歹達一行離境出使中國後不久,國內發生內亂,哈里失位,被帖木兒另一子沙哈魯收系。沙哈魯起兵,攻入撒馬爾罕,命其子兀魯伯(Uluq Beg)統治其地。明朝尚不知情,白阿兒忻台此行的目的地是撒馬爾罕。白阿兒忻台是兩國恢復關係後首位西行的明朝使臣,擔負著瞭解帖木兒去世後國情變化的責任。在撒馬爾罕接待他的應是兀魯伯,他在西域想必聽說了居於哈烈的沙哈魯奪位的消息,和哈里與其叔沙哈魯不睦之事。明朝若欲與帖木兒帝國保持關係,必定不能只與控制撒馬爾罕的兀魯伯往來。故白阿兒忻台繼續前往哈烈,當是在撒馬爾罕臨時決定的。
哈肥子·阿卜魯在記載回歷820年3月(公歷1417年4月18日至5月17日之間),明使臣陳誠第二次出使哈烈時,提到dar karrat-avval kaīlčīyān-iīšānāmada budand ba vaghtīmuraji『at Amīr-i Sa『id Ahmad Tarkhan asp-i burība jihat-i pādšāh-i khatāy firistāda būd,「他們(按,指明)的使臣們首次來訪,當返回時他(按,沙哈魯)派阿迷兒撒亦地·阿合馬·答剌罕(Amīr-i Sa『id Ahmad Tarkhan)[帶]一匹bur馬前往中國皇帝處」。(註:《諸史之精華》卷2,第666頁;E.Blochet,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es Mongols,London,1910,p.254。)這裡所述明使臣首次來訪,當即指明與帖木兒帝國解凍後首訪帖木兒帝國的白阿兒忻台之出使。對比哈肥子·阿卜魯的上述記載,我們可初步確定,白阿兒忻台是在這位阿迷兒·撒亦地·阿合馬·答剌罕的陪同下離開哈烈歸國的。
《明太宗實錄》永樂六年(1408)四月紀事中提到,「撒馬兒罕頭目沙黑·奴兒·丁」(Šāh Nūr al-Dīn)入明貢馬之事(註:《明太宗實錄》卷78,冊11,第1053頁。),白阿兒忻台到達哈烈事在永樂六年(1408,回歷811)。自哈烈返回北京路途約需一年,上述沙黑·奴兒·丁入抵達北京時(四月),白阿兒忻台尚在歸國途中。明成祖派傅安陪同沙黑·奴兒·丁歸國,並明確要求他在訪問撒馬爾罕後再訪哈烈,分別向哈里和哈烈頭目(即沙哈魯)頒賜。(註:同上書,第1053頁。)
此前虎歹達來使時已傳來消息,帖木兒死後其位為哈里所據。《明實錄》在這裡既提到沙哈魯的居地哈烈,足見有關沙哈魯取哈里而代之事已為成祖所知;又稱哈里為「其王」,似相互矛盾。筆者的解釋是,很有可能白阿兒忻台抵撒馬爾罕後,得知沙哈魯已掌握權力,故決定繼續西行前往哈烈,同時還派出信使回報明廷。而沙黑·奴兒·丁應系據守撒馬爾罕的兀魯伯則派出的陪同白阿兒忻台信使回訪中國的人員。明政府雖然得此消息,但仍承認哈里為王,同時希望調解哈里與沙哈魯的關係。在後面將討論的明成祖國書中,我們仍可見到明廷的這種立場。傅安當初在留居西域的十三年中,曾遍訪諸地,很可能訪問過哈烈,也可能曾見過沙哈魯。所以雖然他歸國時曾希望告老,成祖在閒人之際仍再度命他出使。
漢、波斯史料中均未提及白阿兒忻台首使西域歸國之事。哈肥子·阿卜魯記載,阿迷兒·撒亦地·阿合馬·答剌罕所貢的馬受到明成祖的喜愛。明成祖向他慷慨回賜,並命畫師將此駿馬繪成畫。(註:《諸史之精華》卷2,第666頁;E.Blochet,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es Mongols,p.254。)這些活動均應與白阿兒忻台首次出使歸國有關。後來明成祖遣使將此畫攜至哈烈,贈送給沙哈魯。此畫的一幅摹本現存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撒拉博物館(TopkapiSaravi Muzesi,巨炮宮),並曾於1981年刊載於《伊斯蘭藝術》第一輯(Islamic Art 1,1981)。次年(1409),傅安自哈烈·撒馬爾罕還。哈烈使臣麼賚(Mulla,今譯作「毛拉」)隨同入明,成祖命傅安再送麼賚還國。(註:《明太宗實錄》冊12,第1241頁。)這是傅安第三次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