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蠻族世界的變化 (公元前1700~前500年)

中東文明厚重的世界主義色彩,以及三種新的高級文化在印度、希臘和中國的興起,明顯增加了對蠻族世界產生影響的文明種類。眾所周知,地球上比較偏遠的人類居住地區,沒有發生什麼非常重要的變化。例如,在澳大利亞,古老的狩獵生活方式維持著它的進程,沒有受到其他地區發生的變化的影響。從考古材料看,美洲也沒有什麼急劇的發展能被描述。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培植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口相對密集的中心地區開始出現於墨西哥高原及其南部即今危地馬拉。南美洲西部沿岸的時間更加模糊,這是由於年代問題沒有解決,但是更加可能的原因似乎是秘魯密集的農業人口中心的發展稍微落後於墨西哥。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也仍然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塊莖作物和其他作物的培植完全可能在西非取得了顯著進步,而非洲東海岸至少偶然被來自文明世界港口的水手光顧。埃及文明風格沿著尼羅河上溯到努比亞,但是如果努比亞與非洲更內陸的地區有什麼聯繫的話,我們對此也所知甚少。在任何有關古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可靠歷史畫卷被描繪出來之前,廣泛的考古調查是必要的。

地中海

在比較接近主要文明發展中心的舊大陸,我們能夠更好地發現變化的主要標記。例如,西地中海地區不僅是希臘人成功殖民的場所,而且是中東文明成功殖民的場所,如腓尼基人和伊特拉斯坎人。最成功的腓尼基殖民地是公元前800年後不久在北非建立的迦太基。腓尼基的其他殖民地星羅棋布地位於北非沿岸,並佔據了西西里南部和西部的各個港口。來自東方的第二個開化民族是伊特拉斯坎人,它的確切發源地是古代史中長期爭論的問題,也大約於公元前800年出現於西地中海,在意大利中部、北部建立了一系列城市。這些中東文明風格的前哨,加上希臘人在西西里東部和意大利南部的許多殖民地,把文明生活的優勢傳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由於對沿海城市生活至少某些方面的瞭解和崇敬,所以這些文明中心傾向於沿著貿易路線向內陸滲透。

草原民族向西遷徙

文明影響在海上的適當擴大被強大的草原武士民族的持續擴張所阻擋。我們已經遇到過作為文明人口征服者的草原武士:加喜特人、希克索斯人、邁錫尼人、雅利安人等等。其他草原武士通過征服欠發達地區而顯示他們的英勇,特別是對歐洲的征服,公元前2000年前不久,一系列草原民族向西遷徙到歐洲森林地區。正如我們前文已經看到的,最終結果是蠻族把自己的落後文化強加給歐洲。

大約公元前900年後,隨著騎兵戰術的傳播,草原民族比以前更接近中東的文明中心。像公元前7世紀斯基泰人那樣成功的劫掠,把野蠻的武士和遊牧人口帶進了文明的奢侈和舒適生活中。從此,邊境戰爭和打劫式的襲擾變成常態了。這意味著草原部落經常處於誘惑之下,他們組成更強大、更團結的單位,以便更大規模的入侵。例如,斯基泰人從中亞遷徙到俄羅斯南部(可能在公元前700年前夕)後,在烏克蘭建立了一個部落帝國,不久就與南面正在興起的希臘世界建立了廣泛的貿易關係。主要的交換產品是斯基泰人的穀物與產於希臘愛琴海沿岸各城邦的橄欖油和葡萄酒。這種貿易的結果是到公元前500年為止,南俄的斯基泰貴族開始以非常高雅的品味接受希臘奢侈品。

更西邊,說凱爾特語的部落利用可以騎乘的馬匹,擴大了對西歐廣大地區的控制。凱爾特人散居的中心是今天德國的南部地區。這是歐亞草原最西端,即匈牙利中部平原各部落聚居之地,這些部落不得不適應新的、森林密佈的環境。主要問題是草原民族的常規武器弓箭在森林地區無法發揮全部威力,因為樹木的枝葉阻擋,常常使箭頭偏離目標。古代凱爾特武士通過發明一種大型的左右兩手靈活使用的劍來解決這個問題,目的是在馬上也可以使用。用這種大刀刃武裝起來的凱爾特人征服了法國、西班牙、不列顛、愛爾蘭和意大利北部的早期居民。他們甚至偶爾遠至希臘、小亞細亞、意大利中部地區進行劫掠。

像斯基泰人一樣,西歐的新主人也常常對地中海文明的奢侈品感興趣,渴望能夠擁有它們。例如,迦太基商人和移民在西班牙與凱爾特人聯合起來,征服當地的原有居民。在後來成為法國的地區,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與其他凱爾特蠻族人的貿易開始從馬斯裡亞(現代馬賽)向北延伸。交換的商品種類與在南俄的相似。

主要來自草原各民族的征服帶給歐洲的社會軍事化為後來歐洲發展創造了一個基本條件。但是它也破壞了更早時代的一些使用巨石的成就。乘坐小船的長途航行是不安全的,因為當外來人員似乎不太強大時,海岸的主人傾向於視他們為敵人,搶劫並屠殺他們。另一方面,巨石時代的許多祭祀方法可能在被修改後而倖存於凱爾特人的德魯伊教中。

我們對草原世界東部所發生的事情的瞭解就不如對歐洲所發生的事情那麼清楚。這是因為中亞的考古研究仍然不完整,輕率的猜測是完全忽略的唯一替代手段。騎術和君主制統治很可能比較緩慢地經過草原向東傳播。居住在草原上的一個又一個民族,從西部相鄰民族那裡學習了一些必要的技術。任何已經適應了完全遊牧生活的部落都把向東遷徙作為最後不得已的手段,因為這意味著從比較好的草場向較差的草場遷徙。原因是沿著歐亞草原向東到蒙古地區,降雨量和氣溫都在下降。

由於這種地理條件,到所有草原都被遊牧部落佔據時——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一種正規的、非常強大的東西方差異就開始發揮作用了。蒙古高原的自然環境非常殘酷,人類和牲畜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草原向西延伸到匈牙利平原,隨著緯度下降和更接近攜帶雨水的大西洋暖流,氣候變得越來越溫暖,降水也越來越多。因此,草原上的任何政治生活動盪都會迫使避難的人和/或征服者向西遷移,那裡有更好的草場和更溫暖的氣候在召喚。斯基泰人從阿爾泰山開始遷徙到烏克蘭草原。斯基泰人剛剛向西遷徙,突厥各部就在中亞取代了他們,為從後方壓迫突厥人的說蒙古語各民族騰出了空間。

擁有大量牲口、從小習慣騎射生活的草原武士是非常強悍的戰士。搶掠草原南面農耕地區是一種回報豐厚的職業。如果農耕地區統治者為了防止這種劫掠而組織的防禦虛弱,那麼漫遊的遊牧部落就會立即發現,並向南探查,奪取他們所需要的物資。小股遊牧部落劫掠獲得的幾次巨大成功,很快就引誘成千上萬遊牧人口加入獲得成功的首領。因此,遊牧人口的劫掠滾雪球般地演變成大規模入侵,除非農耕地區能夠比較及時地組織抵抗。在西亞,這種現象的一個早期主要例子是公元前612年斯基泰人參與攻佔和劫掠亞述首都尼尼微。但是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此後不久,米底人和波斯人就找到了化解草原民族危險的方法,即通過僱用遊牧部落沿著中東前線防禦。

草原民族向東遷徙

在遠東,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被攻陷可能是遊牧民族劫掠者所為,他們從中亞某個地區向西周發動進攻。遺憾的是,有關中國歷史上這段插曲的史料太缺乏,以致無法知道是否是裝備了騎兵的草原民族滅亡了西周。

有些現代學者認為,來自草原的劫掠者一直滲透到太平洋,幾乎到達現代中國的南部沿海。到大約公元前700年,這個地區興起了一種以航海為基礎的前文明。考古發掘出來的這些「東山」民族遺址表明,它們與歐亞草原地區西部的考古發現驚人地相似。因此,也許當騎兵戰術剛剛出現時,少量冒險的騎兵就的確從阿爾泰地區向南,經過四川,蹂躪了沿海的東山各族,因為東山各族的航海活動積累了大量財富,足以使他們成為攻擊的目標。

東山各族水手究竟到達多遠的地方,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南太平洋的風向和海流相對平靜而穩定。即使利用小船和不精確的航海工具,人們也可能穿越這種海洋而遠距離航行。婆羅洲和菲律賓南部的馬來人也許就是這些早期水手的後裔。公元元年前不久,他們派遣一股殖民者到達位於印度洋另一端的馬達加斯加島——馬來語今天仍然是這個偏遠島嶼的主要語言就是這個事實的證明。其他水手可能也滲透遠至太平洋。東山民族水手的遺跡還在新幾內亞島發現,少數船隻甚至可能到達過美洲沿岸。也許是這些人教會美洲印第安人如何熔化錫和銅,鑄造青銅器。

這種跨洋聯繫解釋了從早期墨西哥到秘魯的美洲印第安人藝術與亞洲大陸東南沿岸藝術何其相似的原因。其他思想,例如羅盤的四邊與不同顏色聯繫起來的做法,也在太平洋兩岸突然出現,這些也許是某些早期跨洋聯繫的證據。另一方面,美洲文明依賴的作物並不是起源於舊大陸,有些學者認為,即使少數裝載貨物的船隻很早就成功地跨過了海洋,但是它們對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沒有做出什麼重要貢獻。這種觀點認為,把舊大陸與新大陸聯繫起來的青銅鑄造技術和其他方面的相似性似乎是二者獨立的發明。

無論這個事件的真實性如何,事實仍然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和技術水平從未趕上舊大陸。創新的主要中心和文明的最重要位置仍然在歐亞大陸,到公元前500年,歐亞大陸已經形成了至少四大文明。

小結

公元前1700~前500年,因受高級文化影響而開始使人們生活產生差異的地理範圍擴大了。隨著新文明中心的出現,草原地區和諸如西歐、中國南部、非洲北部和印度南部(雖然我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等未開化地區,也得到了發展。文明的確已經變成了地方性的,哪裡能發現肥沃的農耕土地,哪裡就能形成文明。

此後2000年(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的歷史就是不斷更新的、以犧牲相鄰的蠻族文化為代價的、文明生活方式擴張的歷史,雖然這種擴張不是一直都能成功。它也是中東、印度、歐洲和中國四大文明中心大致平衡的歷史。本書第二部分將勾勒這個文化平衡時代的一些歷史轉折點和重要特徵。

《世界史: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