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集團眾多的謀士中,有一個重要的謀士荀彧,他的地位相當於劉備集團的諸葛亮。二十年來,他為曹操看家護院,出謀劃策,盡心盡力,最後,卻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說法,那麼到底荀彧是怎麼死的?他的死與曹操有關係嗎?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進退失據。
在上期節目中,易中天先生講到,曹操在政治上步步為營,得寸進尺,攫取了當時帝國的最高權力,獲得了僅次於皇帝的最高地位。而且由於他大權獨攬,所以他比皇帝還要皇帝,甚至很多人都認為,曹操已經是有實無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過程中,在一個關鍵的時刻,曹操卻遭到了荀彧的反對。荀彧是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也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人,在曹操多年的征戰中,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盡心盡力,然而卻在曹操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發出了反對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進退失據」。
易中天:
荀彧為什麼要反對?為什麼會反對?為什麼荀彧的反對如此的重要?我們必須先來看一看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荀彧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曹操得到荀彧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說「吾之子房也」,就是曹操是把荀彧看作自己的張良的。在曹操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每到關鍵時刻都是荀彧幫助曹操出謀劃策、克敵制勝,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使用的還是荀彧的戰略部署,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荀彧有理想。當年曹操為是否迎奉天子到許縣而猶豫的時候,是荀彧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綱領,這個我們在《深謀遠慮》這一集已經講過。也就是說荀彧是一個有正義感的,由政治理想的人。
第三點,荀彧有遠見。官渡之戰之前,曹操為自己能不能戰勝袁紹而苦惱,是荀彧提出了曹操的四大優點和袁紹的四大弱點。
第四點,荀彧有擔當。興平元年,曹操剛剛得到兗州,代理了兗州牧,傾巢而出,率領全部的軍隊去征討陶謙,這個時候曹操的兩個老朋友,一個叫張邈,一個叫陳宮的,突然反叛曹操,聯合呂布來打曹操。這個呂布的軍隊開過來以後,整個兗州這一州基本上都反了,都背叛了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而這個時候留守曹操大本營根據地的,就是荀彧和程昱,他們守在鄄城。荀彧馬上意識到,這三座城池如果守不住,曹操如果在征徐州的時候又失敗了,那麼曹操就變成了喪家之犬,老窩都被人抄了。於是荀彧和稱昱商量,請程昱出去安定了另外兩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叫郭貢的,率領大軍來打鄄城,提出一個要求要荀彧出來跟他見一面,荀彧馬上說我去見他,而夏侯惇說你去不得,你是一州之鎮守,你去了以後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呢?荀彧說沒有關係的,為什麼?因為郭貢和張邈平時沒有來往,和呂布也沒有什麼關係,他突然帶著軍隊過來說明他還沒拿定主意,他是來探探虛實的,如果我們這兒虛他趁機撈一把,如果我們這兒實他可能就回去了。他說我還是去見他,於是荀彧一個人出城去見郭貢,神色自若,郭貢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軍。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操剛剛可以說有一點成功的時候,幫曹操守住了他的根據地。
那麼荀彧是這樣的一個人,有智慧、有理想、有遠見、有擔當,所以曹操對他信任有加。何況荀彧這個人出身東漢名門之後,道德品質又好,人緣也好,名氣也大。那麼有了這麼多的條件,跟曹操又是這麼鐵的一個關係,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讓曹操晉封魏公、建立魏國這樣一個建議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為了擁立之功,向漢獻帝提議,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如果曹操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擁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在大漢王朝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這在當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而董昭的這個提議出來後,身為曹操重要謀士的荀彧對此是如何反應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徵求意見,實際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徵求意見,是什麼呢?是希望荀彧挑頭來做這件事,由荀彧領銜給皇帝上表章,這是他們希望的事情。但是結果怎麼樣呢?結果荀彧反對。荀彧是怎麼反對的呢?荀彧對董昭說:曹公興義兵、除暴亂、平天下,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匡復漢室,維護國家,我們曹公秉持的是忠貞,堅守的是退讓,他是一個忠臣啊,這是我們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質。君子愛人以德,一個君子真正愛一個人,不是說給他增加這個官銜,增加名譽地位,而應該是幫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證他做一個有道德的高尚的人,這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情啊。既然我們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沒有明說,那意思是——你們為什麼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說了四個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那麼這段話,荀彧是對誰說的?表面上是對董昭說的,說你們這樣做不好。但是實際上以荀彧之聰明,不會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國,那就是曹操的主意,是曹操自己想做的,只不過曹操本人不便出來說。但是荀彧還要這樣說,什麼意思呢?他就是反對這個事。但是他不能直接地對曹操說你不應該這樣做,因為曹操本人他沒有說我要這樣嘛,他只能裝著曹操不知道這個事情,裝著好像這些都是董昭這些人在那兒拍馬屁,也希望曹操就此借坡下驢,阻止董昭他們的行動。
但是我們很清楚,封魏公、建魏國就是曹操想要的,所以董昭把這個話轉達給曹操以後曹操非常生氣,《三國誌》的記載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正好這個時候曹操要征孫權,於是曹操就上表朝廷,讓尚書令荀彧到譙縣勞軍;等到荀彧來到軍中的時候曹操趁機把他扣留起來,說請你來幫我做參謀,不要回去了,實際上就是解除了他尚書令的職務;然後荀彧走到壽春的時候,一病不起;又過了沒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歲。
*曹操一門心思要封魏公、建魏國,荀彧卻認為曹操本是大漢的臣子,現在的位置已經是登峰造極,不應該再得寸進尺了。曹操知道後,心情很不爽,找個理由將他貶職。於是,這個為曹操事業竭盡全力,又為曹操所倚重的智囊,居然在他邁入知天命的那一年,謎一般地死去。荀彧的死為後世留下一個歷史之謎,荀彧是怎麼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什麼關係嗎?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在對待曹操封魏公的問題上荀彧採取了反對的態度,這讓曹操很不舒服,找了一個借口把荀彧貶職,這位曾跟隨曹操轉戰南北的一等一的謀士最終卻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不僅是曹操集團的損失,也留下一個歷史之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關係嗎?
荀彧的死,歷史上有多種說法。荀彧的本傳,三個字:「以憂薨」,薨就是去世了,也就是憂鬱而死,憂鬱而死,鬱悶而死,這是正史上的說法。那麼《三國誌·荀彧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的說法,說是曹操送了一個食盒,就是裝食品的盒子給荀彧,荀彧打開一看,空的,服毒自殺。而且這個事情當時就搞不清楚,不要說我們現在,我們現在也是搞不清楚。第三種說法,當時就有人從壽春逃出去,去報告孫權,說荀彧死了,孫權問文荀彧怎麼死的,說是曹操要荀彧謀殺伏皇后,荀彧不幹,自殺了,當時就出了第三種說法。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
*關於荀彧之死,歷史上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憂鬱而死,一種是服毒自殺,第三種是有一個從壽春逃出去的人告訴孫權,說曹操要荀彧殺害伏皇后,荀彧不肯而自殺。在這三種說法中,最受爭議和最受質疑的就是第三種說法,以荀彧的性格和為人,他怎麼會捲入到殺害皇后的事情中呢?對此,易中天先生又是怎麼看的呢?
首先一條,這個壽春逃出去的這個人說曹操要荀彧謀殺伏皇后,荀彧不肯,自殺,這肯定是謠言。為了說清楚它是謠言,我們把這個故事稍微講一下,這個故事大概是怎麼回事呢?說是建安五年,發生了董承衣帶詔事件,這個大家可能還記得,就是車騎將軍董承受漢獻帝的衣帶血詔要謀殺曹操,這個被曹操發現,把他們董承殺了。那麼這個事情以後就說伏皇后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的父親叫伏完,說皇帝非常的氣憤,曹操怎麼可以這樣,說了曹操很多壞話,那麼這封信伏完拿到手上以後就給荀彧看了,荀彧看了以後很反感,沒有吭氣兒。後來這封信被伏完的小舅子拿到,密封了以後交給曹操,這小舅子也靠不住啊看來是,交給曹操。荀彧得到了消息,就從許都趕到鄴城去見曹操,然後跟曹操說,提出個建議,什麼建議呢?讓曹操把女兒嫁給皇帝做皇后。曹操說這個事情不可能吧,皇帝有皇后啊,再說我們曹家這個女兒怎麼配得上呢。荀彧說現在這個皇后不靈的,這個皇后又沒有生過兒子,性格又不好,她曾經寫封信給他父親辱罵丞相,話說得非常難聽,我們可以趁機把她廢了。曹操說:是這樣的嗎?是啊,她是寫了封信啊。你知道這封信嗎?知道啊。那你怎麼不早說呀?荀彧說,說過了,我老早說過的。曹操說老早說過嗎?這麼大的事我能記不住嗎?荀彧說,哦,對對對對,想起來了,想起來了,那個時候明公不是在官渡和袁紹打仗嗎,荀彧害怕擾亂軍心就沒有報告嘛。那曹操說官渡之戰以後呢,你怎麼不報告?衣帶詔案件是建安五年,荀彧去世是建安十七年,十二年的時間,你怎麼講得通呢?所以這個事情一看就是假的,這個故事,裴松之做注的時候就說:「雖在庸人,尤不至此」,就是最蠢的人也不會做出這麼蠢的事情,荀彧怎麼可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伏皇后這個案子是怎麼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後兩年被曹操殺掉的。說是她給她的父親伏完寫的這封信東窗事發了,然後曹操派御史大夫郗慮和新任的尚書令華歆兩個人到宮殿裡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這個宮門關起來,然後自己躲到牆壁大概有夾牆,躲在夾牆裡面,華歆帶著人馬一傢伙衝進去把門砸了,把牆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從夾牆裡面拖出來。皇后披頭散髮光著腳丫子從皇帝跟前走過,留著眼淚跟皇帝說,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嗎?皇帝說我還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後皇帝對郗慮說,郗公,天下竟有這樣的事情嗎?然後郗慮坐在那兒,什麼話都不說。這個事情是《曹瞞傳》記載的,《曹瞞傳》是一部對曹操不友好的傳記,然後被《後漢書》當作史實記錄下來,然後再被《三國演義》大加渲染,以證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賊,是個漢賊,這樣欺負皇后。那麼這件事情呂思勉先生說:一望而知其是附會之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呂思勉先生特別強調一點,不要以為寫進了《後漢書》就是可靠的,《後漢書》裡面靠不住的事情多了去,你以為《後漢書》是什麼四大之列就怎麼著了。
呂先生說,一個成大事的人是不會計較別人的議論的,要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把毀譽置之度外的,他要做大事情他哪裡有工夫去理會這些閒言碎語,唧唧喳喳?愛說說去,我行我素,不會因為是皇后說的他就怎麼的。而且這個道理上是完全講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麼,皇后是中宮之主,母儀天下,哪裡是隨便就可以說非就廢,說殺就殺的?就算要廢要殺那也是皇帝的權力,不是丞相的權力,丞相有什麼權力廢皇后殺皇后?何況皇后沒有罪啊,皇后是轉述皇帝的話,皇帝說了丞相的壞話,丞相來幫皇帝廢皇后,這個於理也不通嘛。當然有人說,這就正好證明曹操是個賊,漢獻帝窩囊得不得了。是,沒錯,曹操是大權獨攬,皇帝也確實是十分窩囊,但是你要知道當時的情況,面子上還是要維護的,曹操這個時候哪怕是假仁假義,他也得裝模作樣,不可以這樣公開和皇帝撕破臉皮。
所以呂先生認為這個事情一定背後有真相,就是實際上是背後有一個,用他的話說就是有一個天大的陰謀。這個陰謀皇帝、皇后可能都捲入了,就是衝著曹操來的,要怎麼怎麼樣對付曹操,那麼敗露了以後曹操的辦法就是拿皇后出氣,把皇后整掉。這個陰謀因為太大了,它不能公開,這個真相絕對不能公開,必須捂著,所以隨便胡亂找了個岔子,說皇后寫了這麼一封信。我懷疑這封信皇后就沒寫,是曹操編的,捏造出來的,陷害皇后的,遮掩真相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能說穿,所以皇帝也不能救皇后,就這麼稀里糊塗地、不明不白地把這個伏皇后殺了。為什麼要捏造這封信呢?因為伏完已經死了,皇后的父親已經死了,死無對證,皇后又是一個弱女子,所以這樣一個弱女子就變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某些臭男人的替罪羊。大概真相應該是這個樣子。
所以這種事情荀彧是不可能摻和進去的,荀彧怎麼會摻和這種事情呢?因為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非常正派的人,他的正派和正直在朝廷當中是有名的,眾所皆知。所以這樣的正派的人他不可能參與到這種陰謀詭計裡面去,曹操也不會去找他,因為正派人搞陰謀詭計他不內行啊,而且搞這種陰謀詭計在曹操手底下有的是人,他幹嗎找荀彧呢。所以荀彧不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跟曹操翻臉,那麼荀彧又為什麼和曹操鬧到了那種地步呢?
*從易中天先生的分析來看,在荀彧之死的三種說法中,第三種說法極不可靠,以荀彧的人品和作風來看,他是不可能做出一些不正當的事情的。那麼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記載的前兩種說法,哪一種是真實的呢?
*從易中天先生前面的分析來看,荀彧之死決不是因為不肯殺害負皇后而自殺,一定是另有隱情。荀彧是曹操陣營中最重要的謀士,曹操一直把荀彧視作自己的「張良」,而荀彧也確實沒有辜負曹操對自己的期望,為曹操出謀劃策,竭盡全力。但是後來兩人確實鬧翻了,荀彧最終憂鬱而死,那麼荀彧是因為什麼和曹操翻臉的呢?曾經是志同道合的兩個人,為什麼會走到這一地步呢?
我認為是政見分歧。人們都說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就像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一樣,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一下的。就是關於謀士的這個定義,歷史上的那些謀士一般的說,他們的職業道德就是為他們的主人、君主服務,君主要做什麼,他來出謀劃策,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謀士。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律師幹什麼的?為當事人服務,當事人要打官司,我幫你打贏,這是我做律師的職業道德,至於你這個官司是誰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師替黑社會辯護嘛,也有這樣的律師,作為律師來說它作為一種職業來說也無可指責,要講清楚,無可指責。謀士,他為他的君主出謀劃策,不管這個君主做好事、做壞事他都出謀劃策,就他職業而言也無可指責。但是在謀士和律師當中有一些人,極少數的一些人,他們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線的。在劉備那邊就是諸葛亮,在曹操這邊就是荀彧,他們兩個人是高於一般謀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們看荀彧當時給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大綱領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都是必須堅守道德和正義,都強調這個。所以荀彧的三大綱領它不是策略,不是謀略,是理想,是綱領,說到底就是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而且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他認為曹操有這個能力。曹操也有這個理想,因為董卓之亂的時候是曹操首倡義兵,關東聯軍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去打董卓,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亂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干,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像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打開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後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荀彧的在天之靈在看著他呢,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所以我覺得荀彧如果是我們當代人的話,他臨死之前也許會對曹操唱一首歌:「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並不在意。」他確確實實是千萬里在追尋著曹操,他二十多歲就來到曹操身邊,一直幹到五十歲,二十多年跟著曹操出生入死,走過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後兩個人翻臉的時候,那個心也是夠狠的。但是荀彧沒有辦法,他沒有別的選擇,他也找不到自己的同志,因為在朝廷內部和朝廷外面,主張維護漢室的人都是反曹操的;擁戴曹操的人又差不多都是贊成曹操去封魏公、建魏國,甚至後來主張他當皇帝的;屬於曹操陣營和曹操關係非常好,又反對曹操這樣做的就他一個,所以他下面的那個歌應該也是很正常的:「我今生看來注定要獨行,熱情早已被你耗盡」,雖然在夢裡,曹操曾經是他的唯一。而此刻荀彧卻只能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裡?好在哪裡?」他只能一遍遍地問,你到底好在哪裡?我為什麼要追隨你?
荀彧當然沒有問,荀彧問了曹操也不會回答,因為曹操和荀彧一樣,也是進退兩難,而且曹操比荀彧更難。為什麼?因為荀彧是一個人,當他的理想破滅以後他可以選擇比方說自殺,他甚至也可以選擇歸隱,他可以退出這個政治鬥爭。而曹操這個時候已經代表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就算他曹操本人想退,其他人也不會答應他退,所以曹操同樣是沒有退路的。更何況曹操此刻已經走火入魔,鬼迷心竅,把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這個魔鬼是什麼呢?就是不受限制、不受監督、不受制約的最高權力,為了獲得和保有這個最高權力,曹操只能硬著頭皮在血染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所以荀彧選擇了死,曹操選擇了殺,他還要繼續殺人,包括殺他的親朋好友,一直殺到血流成河。那麼曹操他還要殺誰呢?他又是怎麼殺的呢?請看下集——借刀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