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近代史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丑條約

天下事無其力則已,有其力,是總要發洩掉,才得太平的。義和團之事,亦是其一例。

中國從海通以來,所吃外國人的虧,不為不多了。自然,朝野上下,都不免有忿忿之心。然而忿之而不得其道。這時候,大眾的心理,以為:(一)外國人所強的,惟是槍炮。(二)外國人是可以拒絕,使他不來的。(三)而民間的心理,尤以為交涉的失敗,由於官的懼怕洋人。倘使人民都能齊心,一哄而起,少數的客籍,到底敵不過多數的土著。(四)而平話、戲劇,怪誕不經的思想,又深入民間。(五)在舊時易於號召的,自然是忠君愛國之說。所以有扶清滅洋的口號;所以有練了神拳,能避槍炮之說;所以他們所崇奉的孫悟空、托塔李天王之類,無奇不有。這是義和團在民間心理上的起源。而自《天津條約》締結,教禁解除以來,基督教的傳佈,深入民間,不肖的人民,就有藉教為護符,以魚肉良懦,橫行鄉里的,尤使人民受切膚之痛。所以從教禁解除以來,教案即連綿不絕,而拳匪的排外、鬧教,亦是其中重要的一因。注813

這是說民間心理。至於堂堂大臣,如何也會相信這種愚謬之說呢?這真百思而不得其解了。須知居於高位的人,並不一定是聰明才智的;而位高之後,習於驕奢怠惰,尤足使其才智減退。所以怪誕不經之事,歷代的王公大人,迷信起來,和平民初無以異,況且當時的中朝大臣,還有幾種複雜的心理。(一)端郡王載漪,是想他的兒子,早正大位的。(二)其餘親貴,也有人想居翊戴之功。注814(三)有一派極頑固的人,還是鴉片戰爭時代的舊思想,想把外國人一概排斥。如此,自然要以義和團為可信;或雖明知其不可信,而亦要想利用他了。

拳匪是起於山東的,本亦無甚大勢力。而當時巡撫毓賢,加以獎勵,其勢遂漸盛。地方上教案時起。山東是德國人的勢力範圍,自然德人不能坐視,於是向總署交涉。政府無可如何,把他開缺,代以袁世凱。袁世凱知道拳匪是靠不住的,痛加剿辦,其眾遂流入直隸。直隸總督裕祿,是那拉後的心腹。其人是不懂事的,只知道仰承意旨。當時中央既有此頑固複雜的心理,自然要利用拳匪,裕祿自然也要加以獎勵了。於是拳匪大盛於京、津之間。自地方紳民,以至朝貴,也有懾於勢,不得不然;也有別有用心的,到處都迎奉他們,設壇練拳。於是戕(qiāng)教民,殺教士;焚教堂;拆鐵路;毀電線;見洋貨則毀;身御洋貨的人,目為二毛子,則殺。京、津之間,交通為之斷絕。其事在一九年夏間。

外國公使,紛紛責問。極端守舊頑固之人,固然不知所謂。略明事理,而有權的人,也開不得口。別有用心的人,又說外國人要如何,借此恐嚇那拉後。遂至對各國同時宣戰。注815其實這時候,英、美、德、奧、意、法、俄、日八國聯軍已到,大沽已失陷四日了。注816

其時駐守津、沽之間的為聶士成。因拳匪淫掠,痛加剿擊。拳匪很恨他。聯軍攻其前,拳匪亦攻其後。士成戰死。天津失陷。裕祿兵潰,自殺。巡閱長江大臣李秉衡,率兵北上勤王。兵潰,亦自殺。京城之中,其初命董福祥率甘軍,合著拳匪去攻使館。因有陰令緩攻的,所以使館沒有打破。而德國公使克林德、注817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都為亂民所戕。天津失陷。聯軍進逼通州,遂逼京城。德宗及太后出居庸關,走宣、大以達太原,旋聞聯軍有西進之說,再走西安。聯軍的兵鋒,東至山海關,西南至保定而止。

這時候,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等,相約不奉偽命。派人和上海各國領事,訂結保護東南,不與戰事之約。戰禍的範圍,幸得縮小。而黑龍江將軍壽山,舉兵攻入俄境。於是俄人從阿穆爾和旅順,兩路出兵。阿穆爾的兵,分陷(一)墨爾根、齊齊哈爾;(二)哈爾濱、三姓;(三)琿(hun)春、寧古塔;合陷呼蘭、吉林。旅順的兵,(一)西陷錦州;(二)東陷牛莊、遼、沈;新民、安東;挾奉天將軍增祺,以號令所屬。東三省不啻全入俄人的掌握。

事勢至此,無可如何。乃復派慶親王奕劻(kuāng)和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和各國議和。鴻章未能竣事而卒。代以王文韶。明年秋,和議成。與議的凡十一國。注818其條件是:

(一)派親王大臣,赴德、日,表示惋惜之意。

(二)懲辦首禍諸臣,開復被害諸臣原官。注819

(三)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城鎮,停止考試五年。

(四)軍火暨製造軍火之物,禁止進口二年。注820

(五)賠款總數,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照市價易為金款,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償還。注821

(六)劃定使館境界,界內由使館管理,亦可自行防守。注822

(七)大沽及有礙京師至海口通路的各炮台,一律削平。

(八)許諸國駐兵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以保京師至海口的交通。

(九)許改訂通商行船各條約。

後來通商條約改訂的,有英、美、日、葡四國。(一)因賠款重了,許我加海關進口稅至值百抽一二·五,出口稅至七·五,而以裁厘為交換條件。注823(二)中國許修改礦務章程,招致外洋資財,注824及修改內河行輪章程。注825(三)中國釐定國幣,外人應在中國境內遵用。注826(四)律例、審斷及一切相關事宜,均臻妥善,則外人允棄其治外法權。注827(五)英允除藥用外,禁煙進口。注828亦皆在此約中。又開商港多處。注829

其俄國,當奕劻、李鴻章與各國議和時,借口東三省事件與中國有特別關係,當另議。於是以駐俄公使楊儒為全權大臣,和俄國外交部商議。俄人要求甚烈。日、英、美、德、奧、意等,均警告中國,不得和俄人訂立密約,交涉遂停頓。各國和約大致議定後,乃由李鴻章和俄人磋議。一九二年,奕劻、王文韶和俄使訂立《交收東三省條約》。俄人許分三期撤兵。注830第一期如約撤退,第二期則不但不撤,反要求別訂新約,且續調海陸軍。一九三年六月,俄人合阿穆爾、關東,設極東大都督府,以亞歷塞夫為總督。注831九月,俄兵復占奉天。而日、俄二國,作戰於我國境內的活劇,就不可免了。

【註釋】

注813 參看第二十四章。

注814 當時欲行廢立,既懼外人反對;國內輿情,又不允洽;計惟有於亂中取事。當秩序全失之時,德宗已廢,溥俊已立;事定之後,本國人雖反對,亦無可如何。至對於外人,則無論怎樣割地、賠款,喪失國權,都非所恤。這是當時載漪等人所願出的擁立溥俊的代價。其立心之不可問如此。說他迷信拳匪,還是淺測他的。見惲(yun)毓鼎《崇陵傳信錄》。

注815 詔云:「朕今涕淚以告宗廟,慨慷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冑,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凶焰,張國之威。」

注816 宣戰上諭,在庚子五月二十五日,大沽失陷在二十一日。

注817 Ketteler。

注818 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

注819 首禍諸臣: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發往新疆,永遠監禁。莊親王載勳,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賜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正法。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剛毅,大學士徐桐,前四川總督李秉衡,均已身故,追奪原官。被害諸臣: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聯元,太常寺卿袁昶,均與各國宣戰時,為載漪等所殺。

注820 諸國如謂應續禁,亦可展限。

注821 一九二至一九四年。以(一)新關;(二)通商口岸常關,均歸新關管理;(三)鹽政各進項為擔保。

注822 中國人概不准在界內居住。諸國得常留兵隊,分保使館。

注823 《英約》第八款,《美約》第七款,《葡約》第十三款。

注824 《英約》第九款,《美約》第七款,《葡約》第十三款。

注825 《英約》第十款,《美約》第十二款,《葡約》第五款。修改章程,作為《中英商約》附件,《日約》同。

注826 《英約》第二款,《美約》第十二款,《葡約》第十一款,《日約》第七款,言中國改定度量衡之事。

注827 《英約》第十款,《美約》第十五款,《日約》第十一款,《葡約》第十六款。

注828 惟須有約各國,應允照行,方可照辦。中國亦禁本國鋪戶製煉。見《英約》第十一款,《美約》第十六款,《葡約》第十二款。

注829 《英約》開長沙、萬縣、安慶、惠州、江門,除江門外,裁厘加稅不施行,不得索開。其白土口、羅定、都城,許停輪上下客貨,容奇、馬寧、九江、古勞、永安、後瀝、祿步、悅城、陸都、封川十處,許停輪上下搭客。《美約》開奉天、安東。《日約》開北京、長沙、奉天、安東。《葡約》許自澳門往來「一八九七年《英緬約》專款,一九二年《中英商約》十款西江上下客貨及搭客之處」。

注830 以六個月為一期。第一期,自庚子年九月十五起,撤盛京西南段至遼河之兵。第二期撤盛京其餘各段及吉林之兵。第三期撤黑龍江之兵。將軍會同俄官訂定俄兵未退前三省駐兵之數,及其駐紮之地,不得增添。撤退後如有增減,隨時知照俄人。俄人交還山海關、營口、新民屯各路,中國不許他人佔據,並不得借他國兵護路。

注831 Alexeiff。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