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現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

什麼叫做革命?前編第十七章,已經說過了。凡事積之久則不能無弊。這個積弊,好像人身上的老廢物一樣,非把它排除掉,則不得健康。人類覺悟了,用合理的方法,把舊時的積弊,摧陷廓清,以期達於理想的境界,這個就喚做革命。

革命不是中國一國的事。以現在的情形而論,是全世界都需要革命的。但是我們生在中國,其勢只得從中國做起。

然則中國的革命思想,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我說其動機有三:

其(一)是民族思想。人生在世界上,最緊要的,是自由平等。但是因為民族的差殊,彼此利害不同,而又不能互相諒解,就總不免有以此一民族,壓制彼一民族之事。

中國待異民族,是最寬大的。只覺得我們是先進的民族,有誘掖啟導後進的責任。絕無憑恃武力,或者靠什麼經濟的力量,去壓迫搾取異民族之事。但是此等理想,要實現它很難。而以過尚平和故,有時反不免受異族的壓迫。中古史的後半期,遼、金、元、清,疊次侵入,便是其適例。到了近世,歐人東略,民族間利害衝突的情形,就更形顯著了。我們到此,自然覺得我們自己有團結以爭生存的必要。同時,就覺得阻礙我們民族發展,或者要壓迫搾取我們的,非加以排除抵禦不可。這是潛伏在人心上的第一種動機。

其(二)是民權思想。中國的民權思想,發達得是最早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在紀元前四世紀時,就有人說過了。注873但是因為地大人多,一時沒有實現的方法。每到政治不良,人民困苦的時候,雖然大家也能起來把舊政府推翻,然而亂事粗定之後,就只得仍照老樣子,把事權都交給一個人。於是因專制而來的弊害,一次次的復演著,而政治遂成為一進一退之局。這種因政體而來的禍害,我們在從前,雖然大家都認為無可如何之事;然而從海通以來,得外國的政體,以資觀摩;少數才智之士,自然就要起疑問了。這是潛伏在人心上的第二種動機。

其(三)是民生問題。歷代的革命,從表面上看,雖然為著政治問題。然而民窮財盡,總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這是誰都知道的。歷代的困窮,不過是本國政治的腐敗,經濟制度的不良,其程度尚淺。到歐人東略以來,挾著帝國主義的勢力,天天向我們侵削。我們就不知不覺的,淪入次殖民地的地位。全社會的經濟,既然日益艱窘,生於其中的人民,自然要覺得不安了。這是潛伏在人心上的第三種動機。

此等現象,或非全國人民所共知;即其知之,亦或不知其原因所在。然而身受的困苦,總是覺得的,覺得困苦,而要想奮鬥以求出路,也是人人同具的心理。如此,革命思想,就漸漸的興起於不知不覺之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人心上雖然充滿著不安,至於有意識,有組織的行動,則仍有待於革命偉人的指導。

革命偉人孫中山先生,是生在廣東香山縣——現在的中山縣的。他從小就感覺外力的壓迫,中國政治的不良,慨然有改革中國以拯救世界之志。他雖學的是醫學,卻極留心於政治問題。當公元一八八五,就是中國因和法國交戰而失掉越南的一年,他才決定顛覆清廷,建立民國的志願。此時他的同志,只有鄭士良、陸皓東等幾個人。一八九二年,中山先生才在澳門創立興中會。由鄭士良結合會黨,聯絡防營,以為實際行動的準備。中日戰後,中山先生赴檀香山,設立興中會。一八九五年,謀襲據廣州,不克,陸皓東於此役殉難。中山先生乃再赴檀島,旋赴美洲,又到歐洲。這時候,清朝已知道中山先生是革命的首領了。由其駐英公使龔照瑗(yuan),把先生誘到公使館中,拘執起來。卒因先生感動了使館的侍役,替他傳遞消息出去。英國輿論嘩然。先生乃因此得釋。此即所謂「倫敦蒙難」。這時候,先生在歐洲考察,覺得他們國勢雖號強盛,人民仍是困苦。才知道專一倣傚歐洲,也不能進世界於大同,畀生民以樂利的,才決定民生主義,與政治問題並重。

戊戌變法這一年,中山先生始抵日本。——因其距中國較近,革命事業,易於圖謀之故。庚子拳亂這一年,先生命史堅如入長江;鄭士良在香港,設立機關,以聯絡會黨。於是哥老、三合兩會,都決議併入興中會。鄭士良旋襲入惠州,因接濟無著,退出。史堅如潛入廣州,謀炸粵督德壽,以圖響應,不克,亦殉難。中山先生乃再經安南、日本、檀島,以赴美洲。所至都聯絡洪門,替他們改訂《致公堂章程》。注874其第二章,說:「本黨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革命的主義,於此確立,其氣勢也更形旁薄了。

這時候,中國風氣亦漸變。留學日本的人士很多。中山先生知其可以啟導,乃於一九五年,赴日本。改興中會為同盟會。其本部設於東京,支部則分設於海內外各處。當同盟會本部的成立,加入的有中國內地十七省的人士。注875從中山先生提倡革命以後,至此才有中流以上的人士參加。中山先生乃編定《革命方略》,分革命進行的次序,為軍法、約法、憲法三時期。當革命行動時,一切略地、因糧……以及佔領地方後治理之法,也有詳細的規定。並發表對外《宣言》。中山先生說:「到這時候,我才相信革命的事業,可以及身見其成功。」從此以後,革命的行動,就如懸崖轉石,愈接愈厲了。注876

【註釋】

注873 《孟子·梁惠王下》篇和《盡心下》篇。

注874 《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美洲各地華僑,多立有洪門會館。洪門者,當清康熙時,明朝三五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借為資助,國內會黨,常與官府衝突,故猶不忘其與清廷立於反對地位。而海外會黨,多處他國自由政府之下,其結會之需要,不過為手足患難之聯絡而已;政治之意味,殆全失,反清復明之語,亦多不知其義者。鼓吹數年,乃知彼等原為民族老革命黨也。」致公堂系洪門堂名。

注875 除甘肅。

注876 以上敘孫中山先生事,大體根據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下章同。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