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譯近20年來,雖然已經出版了十餘本譯著,但大多和我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有關,至於文學作品,至今未敢涉獵。我深知,所謂「翻譯是一種再創作」,主要是指文學作品而言的。雖說「信、達、雅」是對所有譯作總的要求,但由於被翻譯的著作種類不同,要求也有所側重。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性著作,「信」、「達」二字最重要。只要真正弄懂作者的意思,能用中國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行了,至於美與不美,尚在其次。當然,能弄懂作者的意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艱深晦澀的哲學著作來說,尤其如此。但這畢竟是另一種功夫,對於我這個多年從事哲學研究的學者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用通俗的話來說,至少不「怵」。
我最「怵」的就是這個「雅」字,而「雅」恰恰又是翻譯文學作品的最高要求。除了故弄玄虛的文學作品之外,一般來說文學作品都是通俗易懂的,翻譯做到「信」、「達」並不難,難就難在這個「雅」字上。也就是說,為了翻譯好文學作品,你得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才行,最好自己本身就寫過文學作品;否則,你翻譯出來的東西生硬拗口,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根本表達不出原作的韻味,實在是對美好東西的褻瀆。我深知自己的文學功底有限,長期習慣於抽像思維而造成形象思維退化,因此對於翻譯文學作品實在是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兒就甭攬這瓷器活兒」,可是我為什麼又敢斗膽翻譯美國作家蓋伊·特立斯先生的紀實文學作品《王國與權力》呢?我想,主要出於兩個原因,才使我自不量力冒險一試。
其一,出於對本書作者的敬佩。蓋伊·特立斯先生雖年近七旬,但卻是最近兩年才來過中國,可以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對中國不太瞭解。但1999年7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一場中美女子足球隊爭奪世界盃的比賽,卻把他同中國的體育事業以至中國人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了。他被中國女子足球隊的勝不驕、敗不餒的頑強拚搏和寬厚待人的精神所感動,從她們身上他看到了一個泱泱大國的禮儀之邦風範,一個偉大民族的自強不息精神。他以記者的職業敏感,跟蹤著中國女足的足跡,來到中國探個究竟。誰知來到中國後,他居然對中國這塊土地如癡如迷,流連忘返,深深地愛上這裡的人民。從此後,他把中國的體育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以其年邁之軀,為北京申辦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搖旗吶喊。「愛國不分先後」,雖然是對中華民族的海外同胞而言的,但如果增加一個字為「愛中國不分先後」,用在特立斯先生身上尤其貼切。他是中國人民的新朋友,但新朋友並不見得就比老朋友的情誼淺。新朋友見到的是我國新時期的新面貌,感受到的是新時代的新精神,沒有已成為歷史的陳怨舊仇的包袱,或許情更深、意更篤。但願我們有更多的這樣的新朋友。能把這位美國新朋友的作品介紹給我國讀者,是我由衷的心願,只是害怕自己才疏學淺,譯不好朋友的大作,有損其一世英名。如是,還望特立斯先生海涵。
其二,出於對本書內容的興趣。譯者也是筆耕之人,與報界的朋友沒少打交道,只知他們有「為別人做嫁衣裳」的苦衷,但個中原委,不得其詳。至於美國報界的情況,更是所知甚少。我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期間,也經常翻閱《紐約時報》,但只是翻翻,厚厚的一沓,多達幾十頁,認真讀一遍,至少需要兩三天。熟知並非真知,每天都看報紙,未必知道報紙歷史,更未必知道報社的內幕。我只知道編報一定是很無聊的事,只不過是在別人寫的稿子上勾勾畫畫而已。誰知拿來《王國與權力》一讀,便被其生動活潑的情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所吸引,愛不釋手。《紐約時報》既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報,也是一家在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報。美國乃至世界的許多爆炸性的新聞不少出自《紐約時報》編輯之手,有些竟然影響和改變了歷史。這些新聞是怎樣出籠的,採訪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坎坷,想必是讀者們希望瞭解的。特別是書中碰到對你產生過影響的名字,更會令你激動不已。提起哈里森·索爾茲伯裡的名字,我們中國的讀者不會感到陌生,他是《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的作者。該書的中譯本1986年在我國出版,第4次印刷時印數已達15萬冊。正是這本書,首次披露了紅軍時期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在記敘紅軍長征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的同時,也如實地展現了領袖們的常人一面,給「領袖是人不是神」這個樸素的道理做了一個生動的註解。但現實生活中的索爾茲伯裡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如何進行採訪和寫作的,他有過什麼樣的喜怒哀樂,這是你在他自己著作的「作者簡介」裡看不到的,但特立斯先生的這本《王國與權力》卻可以告訴你。我們常人的好奇心總想瞭解自己喜歡的作品的作者的根底,因為這個根底是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的條件之一。特立斯先生在《王國與權力》一書中所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大名鼎鼎的美國報界名人的根底抖摟給讀者。
雖然鼓足勇氣翻譯了特立斯先生的《王國與權力》,但是否翻譯得令讀者滿意,我還是心裡沒有底。特別是因為翻譯此書的時間倉促,遣詞造句來不及細細推敲,就更是不敢奢望「雅」了。另外,本書的最後三章是我的碩士研究生唐霄峰譯的初稿,我做了校譯。如有不當之處,責任自然是由我來承擔,誰讓他是學生,我是老師呢!
張峰
200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