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天上掉下來孫妹妹

放下曹操,再來說說荊州這邊的事。

曹軍主力後撤,孫權的行動快速而果斷,絲毫沒有考慮聯盟另外兩方劉備和劉琦的感受,比如江夏郡太守原本由劉琦擔任,孫權派程普去當太守,明顯是搞內訌。

換成別人早就不幹了,非得跑去問問孫權到底想幹啥不可,但劉備沒有。作為一個老牌的創業者,他經歷過也看到過太多這樣的事,絲毫不以為意。

一位政治家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這句話要讓劉備說,估計他會說「沒有實力的憤怒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很危險」。在劉備看來眼下絕不是跟孫權翻臉的時候,因為他們都面對著曹操這個強大的敵人。為了應對孫權的挑釁,劉備公開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這是一著妙棋,劉琦是劉表的長子,於情於理都有資格擔任此職,劉表在荊州深耕多年,擁有廣泛民意基礎,推舉劉琦當荊州刺史,是與孫權爭民心的一步。

但論實力還是孫權強大,為了不與程普發生正面衝突,劉備把自己原來駐紮在夏口一帶的人馬全部撤出,至於新的落腳點,孫權和周瑜早就給他準備好了,是一個叫油江口的地方。

油江口是油水入江之口,位於長江南岸,由江陵沿江而下約百里可達,是個不大的地方,屬南郡,目前歸南郡太守周瑜管。南郡橫跨長江,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部分,即使孫權把南郡的江南部分都交給了劉備,劉備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從地盤上看這裡雖比江北大,但轄區內至少五分之四是荒無人煙的山區,東面又是茫茫無邊的雲夢澤,在這種地方不說求發展,就是生存也很困難。

孫權一口氣得了三個郡,作為另一個戰勝方,劉備只得到了這一點兒,確實不公。但劉備繼續忍耐,為了換取孫權的支持,劉備主動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

別看孫權現在勢力很大,但朝廷頒布的正式職務只是討虜將軍兼會稽郡太守,相當於曹操手下的於禁、徐晃那樣的角色,比劉備的左將軍差了好幾級,與實力嚴重不符。朝廷掌握在曹操手中,過去還有可能給孫權升個官,眼下是不可能了。

這就產生了一個現實問題,由於孫權本人職務不高,影響到了手下人的任命,造成了江東文武們職務普遍偏低,比如孫劉聯軍總指揮周瑜,赤壁之戰後因功才被升為偏將,不是孫權摳門,是因為他自己才是個軍長。要解決這個問題,孫權可以自己想辦法,比如他可以像袁紹那樣自己表奏自己一下,但那樣被認為是比較丟人的,容易落下話柄。

朝廷不給,又不能「自力更生」,唯一可行的方案是由別人出面表奏,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這裡也很有學問,不是隨便出來個什麼人都能表奏的,一般來說不能是自己的手下,那樣還不如自己表奏自己呢。至於其他人,其身份和影響力很關鍵,決定了被表奏職務的「含金量」。

通盤考慮之下,目前只有劉備來做這件事最合適,他是盟友,也是資深的朝廷要員,因奉詔討伐逆賊而出走,由他向天子呈請才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所以,對劉備的好意孫權欣然接受,從此他便以車騎將軍相稱,馬上組建了車騎將軍府,對外辦公。車騎將軍論地位高於左將軍,劉備的潛台詞十分明顯,他不尋求與孫權爭鋒,願意繼續服從孫權的領導。孫權擔任的行政職務是郡太守,劉備索性把人情做大,又表奏孫權兼任徐州牧。徐州現在是曹操的地盤,劉備除了送順水人情,顯然還有其他用意。

也許劉備擔心的是,孫權會進一步謀求在荊州的利益,比如他宣佈當荊州牧,那樣一來自己的生存空間將再次被擠壓。

孫權沒有這麼做,看來曹操在合肥方向給他的壓力也不小,他還顧不上這邊。但劉備卻無法松氣,因為這時突然發生了一件事,讓他的心再次被揪了起來。

剛剛被劉備表奏為荊州刺史的劉琦因病去世了,對劉備來說,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同時也是個棘手的問題。劉琦不僅是劉備的盟友,也是劉備在荊州拓展實力的關鍵人物,他的突然去世削弱了劉備對荊州的影響力,劉琦死後空出的荊州刺史一職,更讓劉備忐忑不安。

沒想到的是,孫權立即表奏劉備為荊州牧,讓劉備鬆了口氣。

孫權此舉可以理解為對劉備一系列示好動作的回報,也可以理解為對孫劉聯盟的重視,但從更真實的情況看,對曹操的恐懼和擔憂才是促使他決定保持並加強孫劉聯盟的根本原因。

劉備就任荊州牧後,名義上整個荊州都歸他管,但這是做不到的。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在曹操手裡,南郡的大部以及江夏郡、彭澤郡在孫權手裡,江南還有四個郡,目前處於自治狀態,劉備的這個荊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帶說話管用。

油江口,這個名字聽起來就不大,不適合把荊州的治所放在這裡,劉備便改油江口為公安,作為自己的大本營,此地即今湖北省公安縣。

公安太小了,劉備想擴大地盤,這必須得到孫權的首肯,劉備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親自去面見孫權,當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具體方案是,孫權的人從南郡的北部撤出去,讓自己這個州牧好歹也有一個郡的地盤。

此時孫權已經不在柴桑,合肥之戰後孫權回到了後方的京口,即今江蘇省鎮江市,聽劉備說要去一兩千里之外的京口見孫權,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諸葛亮更深表憂慮,勸他不要去,以免遇到危險。

但劉備執意前往,並於建安十五年(210)冬天出發了。

劉備的舉動讓孫權吃了一驚。

但孫權也不能拒絕,於是,劉備到了京口,赤壁江上的大火已熄滅兩年了,聯軍的兩位盟主才第一次相見。劉備開門見山說出來意,孫權沒有思想準備,讓劉備先別急,他和屬下們商量商量。孫權把劉備的來意向手下人一說,立即引發了激烈討論,有人讚成,但更多的人反對。

反對最激烈的是周瑜,他雖身在江陵但也聽說了這件事,馬上寫密信給孫權說:「劉備是個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不會久居人下。我建議把劉備留在吳地,給他修宮室,讓他整天吃喝玩樂,讓他安於享樂,喪失鬥志,使他與關張二人分隔起來,我趁機發起挑戰,大事可定。」

在周瑜看來,如果割地給劉備,劉備必然如蛟龍得雲雨,一定不再是池中之物。他的看法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時任彭澤郡太守的呂范也建議孫權趁機把劉備扣留,不要放他走。也有人同意給劉備讓地盤,他們以魯肅為代表,理由是給曹操樹個對手,給自己添個盟友,這才是上計。

應該說魯肅考慮得更加長遠,赤壁大敗後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東線的合肥,目前正以譙縣、壽春、合肥等為基地整頓人馬,隨時準備向孫吳發起攻勢,荊州雖然重要,但當務之急是全力以赴保東線,現在沒有力量增兵荊州,所以不能和劉備鬧翻。只要孫劉聯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憚,在荊州一線就得保持足夠的兵力,這樣東線的壓力可以減輕。

面對兩種不同的意見孫權陷入了沉思,讓地盤,當然他不願意,但魯肅等人說得對,當前主要的任務是防範曹操,所以必須得緊緊拉住劉備。孫權最後決定答應劉備的請求,撤出南郡。

對孫權來說讓地盤只有這一次,所讓出的其實只有半個南郡而已,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從戰略上看這的確是高明的一招,受益的不僅是劉備,還有孫權自己。消息傳到北方,曹操正給人寫信,這個消息讓他吃驚不小,一緊張筆都掉到了地上。

目的達到,劉備不敢多留,趕緊回荊州。

臨行前,孫權攜張昭、魯肅等十多人乘坐飛雲大船相送,又在船上舉行宴會敘別。宴罷,張昭、魯肅等出去,孫權單獨與劉備密談。

談話中,劉備故意感歎道:「公瑾此人文武兼備,是天下少有的俊才,我看他志向遠大,恐怕不是能久居人下之人啊!」後世有史學家看到這裡忍不住發出了感慨,認為劉備此言有失厚道,到人家那裡做客,目的也達到了,還不忘挑撥離間一把。

劉備不喜歡周瑜,因為周瑜是江東的鷹派,看著這個人在自己眼前晃悠劉備總感到不舒服。孫權雖然答應把南郡讓出來,但作為南郡太守的周瑜能不能順利執行這項決定,劉備感到擔憂。

但是劉備有所不知的是,周瑜與孫權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是孫權目前最依賴的人,誰也無法挑撥他們的關係。江東的情況比較特殊,一部分人是孫堅的舊部,一部分人是孫策發現和提拔的,還有一部分是孫權自己看中和培養的,大家雖然比較團結,但難免也有心結,孫權主要倚重的是新崛起的一代,但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人承前啟後,周瑜就發揮著這樣的作用。

不知道孫權聽了劉備的話如何反應的,但這次談話的效果似乎不佳,因為劉備回來後就對親隨說:「孫將軍這個人長得上身長、下身短,這樣的人不可能居於人下,我可不想再見到他了。」

劉備立即離開京口,並讓手下人馬不停蹄往回趕。龐統不久後也來到京口,待過一段時間,龐統後來投奔了劉備,劉備聽說他瞭解一些江東的內部情況,曾問過他:「我到京口,聽說周瑜曾勸孫權把我扣下,有沒有這事?」龐統如實相告:「確有此事。」劉備深感後怕:「當時情況很嚴峻,因有求於孫權,不得不親自前往,沒想到差點兒落入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當時孔明竭力勸我別去,擔心的也是這個。我主要考慮到孫權最大的威脅在北面,還希望引我為外援,所以才敢去。看來這是一次冒險行動,不是萬全之策。」

諸葛亮的老同學龐統一直待在荊州,此時為何到了江東呢?

他是來公幹的,早在劉表時期龐統就擔任了南郡的功曹,南郡後來落入孫權手中,周瑜當了南郡太守,龐統仍然在任,周瑜成為他的頂頭上司。孫權做出撤出南郡的決定後,周瑜果然不同意,馬上秘密趕回了京口,向孫權闡述自己的主張:「曹操剛被打敗,又擔憂內部不穩,暫時無暇與我們交戰。這正是一個好機會,不如讓我與奮威將軍孫瑜一起攻取益州,得手後再攻漢中張魯,之後留下孫瑜將軍守備蜀地和漢中,與涼州的馬超結好,我回來與您一道攻取襄陽,屆時我們多路出擊,北方可定。」

周瑜的這個戰略規劃相當宏大,甚至超過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提出兩路出擊北方,一路漢中,一路荊州。周瑜的計劃則包括了漢中、益州、襄陽、合肥等處,從西、中、東三路同時發起總攻擊,是全面開花、全線作戰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最終得以實現,曹操一定傻眼。

周瑜的這個計劃其實否決了讓出南郡的決策,如果現在去取益州,得手的可能性也很大。孫權聽了很高興,批准了這項計劃,讓周瑜回江陵做好攻取益州的準備。

看來周瑜想這些事也不是一兩天了,從當時的實力和士氣來看,即使劉備不幫忙,以江東的力量去取益州,把握也是很大的。如此一來,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戰略將化為泡影,益州的劉璋將提前滅亡,曹操的噩夢也將從此開啟。

但時運不濟,天妒英才,老天爺幫了劉備、劉璋和曹操一個大忙,周瑜死了。在由京口回江陵的路上,走到一個叫巴丘的地方,周瑜去世,年僅36歲,一般認為周瑜英年早逝與當初在江陵城外所中的那一箭有關。

孫權接到消息哀痛欲絕,親自穿著素服舉哀,悲傷之情感動左右。靈柩還吳,孫權從京口親自趕到蕪湖迎接。龐統來江東,就是以下屬的身份護送周瑜靈柩的。

周瑜病重期間給孫權寫信,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孫權於是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派他到荊州。周瑜去世前只是一名偏將,魯肅的軍職連中郎將都不是,只是個校尉,勉強算是師長,作為孫權派往荊州地區的實際負責人,他們的職務真的不高,這與他們在軍中的資歷有關。但孫權用人一向不拘一格,常以低級軍職節制高級軍職,所以就實權而言,魯肅此時的權力非常大。

魯肅的觀念和周瑜完全不同,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周瑜是鷹派,魯肅則是鴿派。魯肅受命上任,馬上就把南郡讓了出來,把自己的指揮部搬到江陵下游的陸口,這個地方離赤壁不遠,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魯肅在這裡治理地方,發展軍務,很有成效,所統率的人馬由接手時的4000人發展到1萬多人。

南郡不存在了,孫權便把已佔領的長沙郡以及陸口周邊一部分地區劃出來,新設了一個漢昌郡,任命魯肅為漢昌郡太守,軍銜升為偏將。

對劉備來說,周瑜的去世是一個轉折。從此之後,和江東方面的關係不再像之前那麼敏感和緊張,獲得了南郡,也讓劉備擁有了新的發展平台。

周瑜去世是在建安十五年(210)的年底,在此前後劉備的夫人甘氏也去世了。甘氏是在小沛來到劉備身邊的,跟著劉備這些年整天擔驚受怕,先後兩次被呂布所俘,一次被曹操俘虜,還有一次差點兒在戰場上喪命。

除甘氏外,劉備身邊還有一位麋氏,身份相當於妾。甘氏去世,麋氏如果扶正也是常事,況且麋氏出身於富豪之家,兩個哥哥對劉備的事業給過巨大支持,於情於理麋氏都應該繼為正室。可還在劉備無暇考慮這些事的時候,孫權主動上門提親,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

甘氏去世的消息傳到京口,孫權靈機一動,他正好有個妹妹尚未婚嫁,於是主動提出把妹妹嫁給劉備,進一步鞏固孫劉兩家業已存在的良好關係。史書對這樁政治婚姻記載得相當模糊,以至於這個孫妹妹叫什麼名字都無考,有說她叫孫仁獻的,聽起來不太像女人的名字,一些文藝作品中叫她孫仁、孫尚香,都屬於附會。

女方主動提婚,又是孫權的妹妹,劉備沒有理由拒絕,於是和這位孫妹妹成了婚。劉備馬上就50歲了,孫權還不到30歲,他的這個妹妹當然只有20多歲,雙方年齡相差一倍。

這個孫妹妹不是嬌妻,而是一個典型的野蠻女友。孫堅是有名的虎將,一生在刀尖上行走,殺人不眨眼。虎父無犬女,孫堅的這個女兒在女人中算是相當另類。

孫妹妹雖然挺有才,但跟孫策、孫權等幾個哥哥一樣作風潑辣剛猛,渾身透著男人氣,隨她而來的還有100多名侍衛婢女,個個執刀弄槍。劉備每次去見孫妹妹,看到身邊那麼多舞刀弄槍的人,總會覺得心驚膽戰。孫妹妹仗著是孫權的妹妹,平時驕橫得很,她手下的那些人常橫行不法。所以也有人揣測,孫妹妹到劉備身邊沒準還肩負著某種特種使命,必要時把劉備抓起來做人質都有可能,所以劉備見了才會害怕。這看似小說家之言,但其實也頗有幾分道理,後來發生的事部分驗證了這種推測。

但總體來說,這樁政治婚姻對雙方是利大於弊,聯盟因此得以進一步鞏固,可以讓孫權放手與曹操在東線抗衡,不必為荊州的事過多分心分力。對劉備來說,維護聯盟的存在也是當前重要的戰略方針,如果和孫權鬧翻,他將佔不到任何便宜。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雙方盡量擱置分歧,互相讓步,讓聯盟不斷鞏固,只有這樣才符合他們各自的利益。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