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州方向,由於徐晃的出色表現,關羽在樊城未能得手,但關羽也沒有率主力回公安,而是重整兵馬尋機再動,襄陽和樊城的危機並未解除。
同樣密切關注這邊局勢的還有孫權和呂蒙,關羽突然動手打破了荊州地區的力量均衡,這同樣也考驗著孫權。三方博弈,互為對手,對孫權來說,曹操是敵人,劉備何嘗不是?
看到關羽北上其後方空虛,呂蒙向孫權提出建議:「關羽的主力部隊都在樊城前線,但後方也留了不少人馬,主要是擔心我們從他背後發起攻擊。我一直有病,現在以治病為由回建業,關羽聽到就會放心地把人馬調往襄陽前線。我們找準機會,突然發動進攻,如此南郡可以拿下,關羽可以生擒!」
這的確是夠狠的一招,如果放在平時斷然不能這麼做,倒不是顧及所謂聯盟,而是沒有取勝的把握,現在關羽傾巢而出,正是天賜良機,這樣的機會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孫權立即批准了呂蒙的計劃,不過讓呂蒙先不露聲色,設法穩住關羽,一方面為軍事部署贏得時間;另一方面可以突然動手,讓關羽更加措手不及。孫權還演了一齣戲,主動派人去見關羽,請求助戰,關羽聽了挺高興,看來孫權還是挺識時務的。
關羽允許孫吳聯合作戰,這樣孫權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派出人馬進入關羽的防區。孫權密令這些「聯合作戰部隊」進軍速度不要太快,先一路遊山玩水,飽覽一下荊州的大好河山再說。不久,關羽在樊城俘虜了於禁等人,氣勢如日中天,看到孫吳的人馬行進得這麼慢,很生氣,把孫權派來的聯絡官叫過來一通訓話:「你們這幫畜生敢這麼對我?等我拿下樊城,看我怎麼滅了你們!」
這正是孫權所要的,他就是要激怒關羽,不冷靜的人才更容易犯錯誤。孫權繼續演戲,親筆寫了封信給關羽表示賠罪,同時答應關羽自己將親自率兵前往助戰。
應該說,關羽對孫權的警惕還是有的,如果說他堅定地認為孫權不會在背後給自己來一刀,那也低估了關羽的智商,後來之所以上了當,不是因為自己笨,而是對手太狡猾。
關羽聽說孫權要親自來,心裡肯定會一怔,不過很快另一個消息傳來又讓他放了心。關羽接到報告,說孫吳在荊州方面的主將呂蒙病了,而且病得挺重,孫權已命呂蒙回建業養病。這個消息是孫權以公開命令的方式發佈的,好像故意要讓人知道似的,不過呂蒙回去養病是真的,關羽有自己的情報網,呂蒙一行的行蹤又不保密,他們一路上的情況很快傳到了關羽的耳朵裡。
這個討厭的人終於走了,關羽放心了。
呂蒙的身體確實不太好,但這次高調回建業養病也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麻痺關羽。回建業要路過蕪湖,守衛這裡的是陸遜,他目前的軍職只是個定威校尉,就像當年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長談一樣,呂蒙與陸遜在蕪湖也做了一番長談,發現這個小自己5歲的年輕將領才堪大用。陸遜不知道孫權和呂蒙正在策劃一場大行動,他對呂蒙說:「關羽大軍壓境,您怎麼此時離開,難道不擔心嗎?」因為涉及最高軍事機密,呂蒙沒打算告訴陸遜,只說:「你說得有道理,但是我確實病得很厲害。」陸遜認為這恰好是一個良機:「關羽此時正在氣盛之時,一心北進,對我們沒有防備。又聽說您病了,更沒了戒備心。如果現在出其不意,必將一戰可擒。您見到主公時,應該提出這樣的建議。」
呂蒙還不想把話挑明,對陸遜說:「關羽一向勇猛,而且勢力越來越大,氣勢正盛,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權的侄女婿,之前雖然在平息山越的戰鬥中顯示出一定的軍事才幹,但由於資歷較淺,還沒有進入孫吳一流戰將的行列,但這一次談話反而讓呂蒙對他刮目相看了。
英雄所見略同,孫權的女婿、時任奮威校尉的全琮與陸遜有同樣的看法,他向孫權秘密建議抓住機會突襲關羽,孫權恐怕洩密,對全琮的建議不作答覆。
呂蒙回到了建業,他暫時不能回荊州,那邊需要有人臨時負責,孫權問他誰合適,呂蒙推薦了陸遜,理由是:「陸遜雖然很有能力但名氣並不大,不會引起關羽的注意。陸遜如果前去接任,讓他對外隱藏鋒芒,對內則加緊備戰,一定可以成功。」
孫權同意,連升陸遜兩級,拜他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任荊州方面的總指揮,由蕪湖進駐到陸口。呂蒙推薦陸遜,一方面是蕪湖談話讓他看到陸遜不凡的見解;另一方面呂蒙還有更深的想法,陸遜是孫權的侄女婿,因為這層關係孫權必然對陸遜完全放心,推薦陸遜便沒有任何顧慮。
陸遜走馬上任,孫權一定會把秘密籌劃的事情寫信告訴他,陸遜瞭解到這些,下面該怎麼做就不用人教了。陸遜一到陸口,第一件事就是給關羽寫了封信,信中說:「我不過是一介書生,為人粗疏遲鈍,沒有能力擔負現在的重任,幸而與將軍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為鄰。現在願意把心裡的真實想法都說出來,不一定對,提供給您作為參考。承蒙將軍關注,並望多加指教。」
陸遜對關羽一通狠誇,把自己打扮成關羽的一個粉絲,盡顯謙卑之情,話裡還有些隱晦之意,關羽興許會品出這個小伙子有意向自己效忠以求有個好前程的意思。關羽恐怕並不瞭解陸遜,因為陸遜的知名度太低,在關羽看來孫吳自周瑜、魯肅以後就數呂蒙還有兩下子,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對手,對於這個小自己20多歲的陸遜關羽自然沒有放在眼裡,現在關羽完全放下心來。
關羽上當了,徐晃增援後樊城戰事遇挫,兵力不足,關羽下令把留駐在南郡、公安等地的人馬調一部分到前線。陸遜密報孫權,認為時機差不多了,可以動手。孫權雖然下了決心,但撕毀聯盟的事畢竟不光彩,容易為天下人詬病,翻臉前最好有個好借口,恰在此時發生了湘關搶米事件,借口來了。
湘關,湘水上的一個關口。
之前孫劉兩家以湘水為界重新劃分了江南各郡的勢力範圍,湘水以西歸劉備,湘水以東歸孫權。湘水成了雙方的界河,為了便於貿易和人員往來,在湘水上設了不少關口。
關羽在前線用兵多日,時間長了後勤供應就成了大問題,不僅手下的將士要吃飯,而且於禁等好幾萬俘虜也得給吃的,關羽命令後方人員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軍糧。
關羽一向待屬下嚴厲,任務完不成就要挨收拾,後方的官員很害怕,為了籌措軍糧也都想盡了辦法,有人甚至私自渡過湘江分界線,跑到孫吳的地盤上搶米。如果孫劉兩家關係很好,這件事原本也不值一提,頂多處理幾個帶頭的人就行了,但孫權正為怎樣同關羽翻臉發愁,這樣的好機會哪能放過?
孫權立即下令組成西進兵團,直取關羽的後方。該兵團的左右部大督的人選孫權原來打算用孫皎和呂蒙。孫皎是孫權的堂弟,已經是征虜將軍了,軍職比呂蒙高,但呂蒙對這個安排有不同意見:「如果主公認為征虜將軍行就用他,認為我行就用我。當初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雖決斷權在周瑜,但程普自恃資格老,又都是都督,因此不團結,差點壞了國家大事,這是前車之鑒哪。」
看來呂蒙挺有個性,領導派自家人當一把手圖的是個放心,呂蒙非要推薦自己,換成別人肯定會有想法,但孫權就欣賞呂蒙這樣的性格,他馬上改任呂蒙為唯一的總指揮,讓孫皎負責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