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一個盛產聖賢的時代。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聖賢,才有了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

什麼是聖賢?

先說說聖。繁體字的聖寫法為「聖」,《說文解字》:「聖,通也,從耳。」

再說說賢。繁體字的賢寫法為「賢」。《說文解字》:「賢,多才也。」

不管古人怎麼說,我們自己來看看。

聖:耳為聽,口為說,王者,老大也。所以,聖人就是見多識廣、善於教誨的人。

賢:臣,就是輔佐,貝,就是多金。善於幫助君主管理國家,自己又很發財的人。

基本上,聖人呢,就是知識淵博,卻沒有政治地位的人;聖人在活著的時候往往不得志,因此只好著書來寄托自己的鬱悶。基本上,聖人是弱勢群體,類似當今常說的農民工一類。所以,別小看農民工,一千年以後說不定他們中誰是聖人呢。

因此,如果你還沒有陞官發財,那麼寫本書,就離聖不遠了。要知道,老子也就寫了五千字,那就是聖人了。而知道了孔子的身世之後,農民工的兒子也會對自己有信心。

賢人呢,就是有才幹的當官的人。所以,活著的時候,賢人比聖人要滋潤得多。

賢的社會地位是不錯的,為什麼呢?因為賢通常都很能幹,而且懂得變通。賢屬於上流社會,類似如今常說的金領。他們有錢,受尊重,但是是給人家打工的。誰聽說過哪個國君是賢人?

基本上,如果你陞官發財了,那麼,多做點好事,那你就是賢人了。

不過在簡化字之後,聖賢的定義有些變化了。

聖:上又下土,就是非常土、很過時的意思。

賢:上面是二又,下面是貝,就是非常非常發財的意思,是不是當官的倒無所謂了。

基本上,這樣的解釋也是準確的。所以現在說到聖人,基本上就是指書獃子;說到賢人,譬如社會賢達,那就是指有錢人了。

中國字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春秋為什麼出聖賢?因為這是一個社會劇變的時代,官場開始變得複雜殘酷,因此如何能夠既做好官,又能保護自己,就很重要。所以,賢人就出現了。而社會劇變引發一些人的思考和分析,那時候沒有文字獄,所以思想很開放,於是就有了聖人。

我們常想,為什麼同樣一個時代,產生的聖人具有不同的思想?為什麼一個特定時期的聖人的思想,竟然能夠在思想上統治此後的幾千年歷史?為什麼越是落後的國家,就越是出聖人?聖人的思想究竟是落伍的還是超前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多。

這樣的問題,誰敢回答?誰能回答?

筆者才疏學淺,自問不能回答;筆者膽小如鼠,自問也不敢回答。

不過,筆者願意把聖人們的生活狀況,他們在怎樣的時代背景、怎樣的國家背景、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下產生了他們的思想,他們如何在自己的思想指引下實施了怎樣的作為,把這些交代給讀者,讓讀者自己來回答以上的問題。

對於一種思想來說,人們要看的是他說了什麼。但是對於這個人來說,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麼。而我們要介紹的是人,不是思想。所以,他們說什麼並不重要,我們要告訴大家他們做了什麼。

也許,這很重要。也許,這能夠讓大家更真實地理解他們的思想。

而對於他們的思想本身,筆者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介紹給大家,因為我們就一直生活在他們的思想中,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中,實在沒有必要去費筆墨。如果有人需要精深的見解,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幾千年來有數不清的人在解釋他們的思想,其成果足以從地球到火星,又何必筆者去畫蛇添足。

再說,筆者也不敢以某某學專家自居。

爭論?

爭論就不必了。用鄧公的話說:不爭論。

因為這本書就是筆者的看法。對於古人的事跡,確切的就是確切的,爭論也改變不了事實;不確切的就是不確切的,爭論也不能使之確切。筆者只是表達筆者的看法,你反對,可以表達你的看法。

既然聖人的思想產生於百家爭鳴,那麼,對於聖人的思想,又為什麼不可以百家爭鳴呢?如果聖人在天上或者地下有知,我想,即便筆者的寫法有什麼些微偏差,聖人們也會一笑而過的。

聖人,必有聖人的氣度。

而這,就是筆者敢於不揣冒昧,書寫聖人事跡的原因。

在寫完這一部之後,筆者對聖賢這樣總結:

什麼是賢人?賢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還能幫助國家苟延殘喘的人。所以,賢人創造辦法。

什麼是聖人?聖人就是連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裡,卻能為世界的未來殫精竭慮的人。所以,聖人產生思想。

有權力的人用權力說話,沒權力的人才用思想說話。這是思想的光榮,也是思想的悲哀。

《賈志剛說春秋之六·聖賢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