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子產去世的消息傳到了晉國,有一個人非常傷心。誰?叔向。

自從那一年叔向寫信批評子產鑄刑鼎之後,兩人之間疏遠了很多,一向也沒有聯絡。其實,叔向還是很佩服子產,除了在刑鼎的問題上兩人之間有不同看法之外,叔向與子產疏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怕引起麻煩。

晉國六卿家族,叔向的想法是誰都不要得罪,因為風水輪流轉,不定明天就是誰家當中軍帥。不過,趙武和韓起都很尊重叔向,自然而然,叔向就跟這兩家走得近了一些。叔向也意識到這一點,不過這兩家輪流做中軍帥,叔向也不可能故意去疏遠他們。

除了趙韓兩家,叔向跟另外四家,也就是表面上客客氣氣而已。而子產恰好和叔向一樣,跟趙韓兩家走得比較近,另外四家疏遠很多。

叔向做事非常小心謹慎,可是,在晉昭公四年(前528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讓叔向心驚膽戰,從那之後徹底心灰意冷,假裝老年癡呆,提前退休了。

那麼,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

【叔向斷案】

這一年冬天,大理士景伯去楚國出差,這一走就好幾個月。於是,羊舌鮒疏通了中軍帥韓起的關係,當上了代理大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羊舌鮒這是要貪贓枉法了。其實韓起也知道,不過他們是一夥的。

「嗯,前段時間有很多積案,你辛苦辛苦,都給審理了吧。」韓起特地給羊舌鮒佈置了任務,羊舌鮒正求之不得呢。不過他也明白,掙到了銀子,都要給韓起留一份。

羊舌鮒整理積案,天天開庭,那也是吃了原告吃被告,誰給錢多就向著誰。一時間,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

這一天,審到了邢侯和雍子的案子,這兩位為了爭奪一塊地而互相告狀,已經很長時間了,士景伯不願意得罪人,一直給拖著。

羊舌鮒可不怕得罪人,有韓起罩著,怕誰啊?

邢侯知道羊舌鮒的規矩,因此早早打點清楚了。

「那什麼,這個案件非常清楚了,這塊地本來就是人家邢侯的。啊,就這樣了。」羊舌鮒假模假樣問清了案情,然後就斷了案。

一審之後,雍家一打聽,說是羊舌鮒拿了人家邢家的錢了,所以幫著邢家。

「他奶奶的,不就有點臭錢嗎?老子送更實惠的。」雍子急了,聽說羊舌鮒剛死了老婆,於是把自己美貌如花的女兒送給羊舌鮒做老婆了。

「哎喲,你看你這是太客氣了,老丈人,那什麼。」羊舌鮒高興壞了,這回真是賺大了,反正吃了被告吃原告都習慣了,也不覺得難為情。

沒過幾天,雍子對一審提出不服,於是進行二審。二審的結果可想而知,正好把一審的結果給推翻了,那塊地判給了雍子。

這下輪到邢侯火大了,合著是拿了我的錢還不給我辦事?這不是黑吃黑嗎?

這裡不妨借用《水滸傳》的寫法,看看發生了什麼。

邢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當時雙眼圓睜,更不打話,一把拔出劍來,就在法庭裡發作起來。當時一劍先刺死了雍子,又奔向羊舌鮒。羊舌鮒是個文官,哪裡見過這般陣仗,當時暗叫一聲禍事了,起身就跑。

說時遲,那時快,邢侯大喝一聲「兀那貪官望哪裡跑?」羊舌鮒便跑不動,被邢侯追將上來,一腳將羊舌鮒踹倒在地,俯身上來,左手一把揪住衣襟,右手劍便刺將過來。

「大爺,行個慈悲則個,可憐俺家中有九十八歲老娘。俺死了不打緊,可憐俺老娘無人奉養。」羊舌鮒嚇得篩糠一般,只顧求饒。

「去你二大爺,你老娘死的那年俺還給你隨過禮,你這廝莫非就忘了?別說你老娘死了,就算沒死,也輪不到你養啊。既然你如此孝順,我就送你去見你老娘。」邢侯說罷,分心便刺。

只見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大法官被當場殺死,法庭命案轟動了整個晉國。

大法官被殺,晉國人民拍手稱快,暗中都稱邢侯為「刑大俠」。

當官員都成為貪官的時候,官員被殺就不能得到同情,反而會普天同慶。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法庭命案讓韓起非常尷尬,因為羊舌鮒是他任命的。不過,最緊張的不是他,而是叔向。想當年小弟弟叔虎就差點連累整個家族(見第六部第206章),如今這個弟弟又出了事,弄不好也要連累自己。

果然,六卿中魏舒和范鞅都強烈要求懲治貪官,最好整個家族都要負責。好在,韓起給壓住了。儘管如此,韓起還是感到很大的壓力。

「叔向,這個事情一定要處理好,處理不好,你就危險了,我也有麻煩。」韓起找來叔向,把利害關係對他說了。

其實,不用韓起說,叔向比他想得還要多,還要清楚。

「元帥有什麼想法?」叔向問。

「這樣吧,明天召開六卿擴大會議,你把你的處理辦法說說,今天好好想想。」韓起也沒有什麼想法,索性推給叔向。

第二天六卿會議,從前總有人請假,今天破天荒全部來到。基本上,魏、智、范和中行四家都是幸災樂禍,等著看韓起出洋相,只有趙成一個人算是想著要幫韓起。

「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大家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現在,我們請叔向發言,看看怎麼處理吧。」韓起沒有給大家發揮的時間,直接讓叔向發言了。他知道,如果讓那幾家開始發言,估計叔向就要倒霉了。

叔向早已經想好了。生死存亡之際不是沒有經歷過,他想得很清楚。

「各位元帥,雍子行賄,羊舌鮒受賄,邢侯不走正常程序而暴力殺人,這三個人同等罪行。自己沒理,還要通過行賄去爭搶,這叫做昏;貪贓枉法,這叫做墨;殺人而不顧後果,這叫做賊。《夏書》裡寫道:『昏、墨、賊,殺。』這是皋陶當年制定的刑法。所以,這個案子,被殺的是該殺,殺人的也要正法。」叔向的說法,是各打三十大板,並沒有偏向於弟弟。

眾人無聲,一來,叔向的說法有理有據,誰也沒有叔向學問大,誰也沒辦法反駁;二來,叔向沒有偏袒弟弟這一邊,魏舒范鞅們也無從發力。

就這樣,新的判決產生。

不過,邢侯聽到風聲,跑到楚國去了。

沒辦法,只能把羊舌鮒和雍子的屍體都拖到大街上示眾。

叔向也不是不想偏袒弟弟,可是沒辦法,都這個時候了,整個家族危若累卵,顧不上弟弟一家了。

對於這件事情,孔丘孔老夫子又看岔了眼。

《左傳》中記載孔夫子如此一段話:「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曰義也夫,可謂直矣。平丘之會,數其賄也,以寬衛國,晉不為暴。歸魯季孫,稱其詐也,以寬魯國,晉不為虐。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晉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

簡單翻譯,孔子說叔向是「古之遺直也」,就是說叔向具有傳說中古人的正直。說他三次數落弟弟羊舌鮒的過錯,一次是在衛國砍人家樹那一次,一次是扣押季文子那一次,還有這一次。所以啊,叔向這人一貫主持正義,大義滅親,名聲非常的好。

其實,孔老夫子真的過獎了叔向,叔向也談不上主持正義等等,不過是盡量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不做壞事,但是也未必就阻止別人做壞事。

經過這件事情,叔向基本上成了驚弓之鳥。

「看來,官場險惡啊,真不是人混的地方。」儘管渡過了難關,叔向還是下定了決心要退休。否則,稍有不慎,就被收拾了。

於是,叔向找到韓起,請求退休。

「別啊,整個晉國就你學問大,怎麼能退休呢?」韓起挽留,真心挽留。

「我,我最近記憶力下降,睡眠不好,屎尿多,提筆忘字,這麼說罷,基本上老年癡呆的症狀都有了。我想,我還是歇了吧,把位置騰給年輕人。」叔向堅持。

在叔向的再三請求下,韓起終於同意了叔向退休的請求。

就這樣,叔向激流勇退了。

【退休生活】

退休之後,叔向深居簡出,不再過問國家大事。不過,即便這樣,還是有些人登門請教的。

譬如叔向退休後的第二年,恰好藉談在周朝王室被周景王罵數典忘祖,回到晉國,藉談專門去看望叔向,說起這件事情並向他請教應該怎樣應對。

「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告訴他寶器的獲得應該是因為嘉慶的事情,而不是由於喪事。如果這還不夠,你可以說說當年文公向周王獻俘,說說晉國稱霸以來如何尊王室,因此楚國才不敢欺凌,各國才會向王室進貢。如果沒有晉國,恐怕就沒有國家來參加王室的葬禮了。」叔向一講解,藉談恍然大悟。

「太傅,看不出你有什麼老年癡呆啊。」藉談半開玩笑地說了一句。叔向沒有搭他的茬,接著說:「周王恐怕是不得善終了,俗話說:所樂必卒焉。喜歡什麼事情,就必定死在什麼事情上。周王以憂患為樂,肯定因憂患而死。你想想,王室今年遇到兩次喪事,周王應該服喪三年。可是,他竟然在喪禮一結束就跟使臣們歡宴歌舞,並且索要禮物,這是違背禮法的。就算他口若懸河,就算他出口成章,就算他引經據典,有什麼用呢?」

「太傅,要是你不退休,這次你去就好了。」

「那什麼,吃過早飯沒有?要不,留下來吃晚飯?」叔向問。時間恰好快到中午,問早飯晚了點,留人吃晚飯又早了點。

「哎,剛才好好的,怎麼突然老年癡呆的症狀出來了?」藉談覺得有點奇怪,告辭走了。

董叔決定向范鞅的女兒求婚,因此也來咨詢叔向。

「是不是因為范家比較富?」叔向問,有點漫不經心。

「范家勢力大,找個靠山,大樹底下好乘涼啊。」董叔說,想法很實際。

「嘿嘿。」叔向拒絕向他提供咨詢,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情最容易惹火上身。

董叔最終還是向范鞅求親了,結果還真的成了范家的女婿。

成親沒多久,為了誰先洗澡的事情,董叔跟老婆吵架,結果老婆一生氣回了娘家,第二天范鞅就派人來了,二話沒說,把董叔給綁在自家門口的大槐樹上了。

恰好叔向從那裡路過,看見好多人在看熱鬧,叔向不是看熱鬧的人,只管走。可是董叔看見叔向了。

「太傅,太傅,去幫我求求情啊。」董叔喊了起來。

叔向一看,原來這哥們綁在樹上呢,一問,說是老丈人派人來綁的。

「你不是想要靠山嗎?這不靠著呢嗎?你不是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嗎?這不正好在大樹底下嗎?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幫你求什麼情?」說完,叔向走了。

叔向為什麼不幫他求情?因為叔向本來和范家的關係就明和暗不和,別說去找他求情,平時到了范家門口都繞著走。

要說到叔向關係最好的呢,還是趙家。趙武之後,趙成和趙鞅(趙簡子)父子也都很尊重叔向,經常走動。

儘管叔向退休,趙簡子時不時前來問候,也順便討教。

這天,趙簡子前來,叔向很高興,兩人聊得開心。從年齡上說,叔向比趙簡子的父親趙成略大,因此是趙簡子的父輩。所以,儘管趙簡子官階高於叔向,到了叔向家中還是恭恭敬敬敘叔侄的禮。

兩人聊到魯國,趙簡子突然歎了一口氣。

「唉,看人家魯國孟獻子,人家手下有五個勇士能夠為他出生入死,怎麼我一個也沒有呢?」趙簡子歎息,原來是為了這個事情。

叔向笑了。

「元帥啊,那是因為你不想有啊,你要想有,我這把老骨頭都願意為你獻出去。一個好的君主,應該能夠預料到事態的發展,避凶趨吉,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的手下出生入死呢?」叔向說。他說話總是這樣富於哲理。

趙簡子連連點頭,心情好了起來。

叔向很喜歡這個年輕人,現在晉國像趙簡子這樣謙恭而且能幹的人幾乎再也找不到了。其實,叔向心中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的子孫今後恐怕就要靠趙簡子來關照了。

【叔向的遺囑】

轉眼,子產死了,子產的死訊對叔向打擊很大。

世界上,能夠相知相交的人並不多,晏嬰是其中的一個,子產是其中的一個。儘管很長時間處於絕交的狀況,叔向的內心裡對子產還是充滿了敬意,期待著有一天兩人能夠再次把酒言歡。

可是,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

叔向非常悲傷,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經病入膏肓了。這一年,是晉頃公五年(前521年)。

韓起和趙簡子先後都來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兒子楊食我托付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關照。自然,兩人都答應了。

臨終之前,叔向把楊食我叫到了床邊。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終沒有辦,那就是咱們家的封邑。在晉國,除了六卿之外,就數祁家和咱們家的封邑大了。我活著的時候,仗著和趙家韓家的關係,還算能夠維持。我死之後,估計你是守不住的。與其被搶,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陣子我就提出來把封邑都還給公家,留下楊地這一塊就夠了。可是韓元帥說什麼也不同意,沒辦法,只好留著。不過,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封邑還掉,切記切記。」說完這些,叔向眼一閉頭一歪,離開了人世。

楊食我按照父親的遺囑,請求將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楊地。

「大侄子,算了,留著吧,有叔我呢。」韓起勸楊食我留著,他不忍叔向剛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

「那,就多謝元帥了。」楊食我本來就不願意退回去,韓起這麼一勸,順勢就收回了請求。

就這樣,楊食我保留了羊舌家的封邑。

楊食我奉公守法,不結豪門,他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誰也不會抓住自己的把柄。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俗話還說:佔小便宜吃大虧。

【叔向兄弟】

叔向,正直、博學、謙恭而且明智。

但是,叔向不是子產,他不可能是子產,因為他的環境比子產更糟糕。子產做好了,能夠成為鄭國的相國,叔向做好了,也不過就是上大夫。也許,做得越好,嫉恨他的人越多。

子產可以說自己為國而死,叔向不可以,他沒有資格。所以,子產可以專心為國家,叔向只能一邊為國家,一邊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叔向做得不錯,家族在他的手裡並沒有衰落並且躲過了幾次大劫難。

叔向傾向於恢復周禮,因為這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孔子對他評價很高。

時勢造英雄,不要用子產的標準去衡量叔向,就如不要用管仲的標準去衡量子產。

如果說叔向還有什麼不足,那就是他不夠果斷,不夠堅決。而正是這一點不足,就可能葬送掉自己生前所有的努力。

不管是在晉國國內事務還是國際事務中,叔向向來不是決策人物,他只是一個高級參謀,他出謀劃策。能夠不管的事情,他盡量不管;不得不管的事情,他會處理得很好。他不得罪人,但是他憑良心做事。

他和子產一樣懂得怎樣玩權術,但是他的地位決定了他不是怎樣去玩別人,而是怎樣防止被別人玩,他做得很好。至於他是不是有子產做得好,這一點無從比較。

其實,叔向的哥哥伯華也是個很賢能的人,孔子對他的評價同樣很高。伯華名叫羊舌赤,因為封邑在銅鞮,因此又叫銅鞮伯華。

《孔子家語》中,孔子說道:「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伯華不早死的話,天下就有望安定了。

子路傻乎乎地問:「願聞其為人也何若。」

孔子接著說:「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伯華小的時候敏而好學,大了很勇敢很有承擔,老了很懂道理而且很謙恭。

孔子為什麼對伯華的評價這麼高呢?不知道,因為伯華的故事都沒有流傳下來。

今山西沁縣太裡村前白玉河南岸,羊舌職、伯華、叔向父子三人的墓都在那裡。

《賈志剛說春秋之六·聖賢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