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叔向死的那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什麼大事?周靈王鑄無射。
無射是什麼?偉哥?零分;印度神油?零分;中國足球隊?零分。
無射,其實跟射不射無關。
前面(見第六部第224章)介紹樂中的六律,六律的最後一個就是無射。周靈王鑄的無射是一個銅製大鐘,用來定音,定六律中的無射。因此,這個大鐘就叫無射。
為什麼無緣無故想起來要鑄無射?要知道,春秋時期的銅是很昂貴的,鑄無射大鐘需要耗費巨資。
原因很簡單,簡單到令人覺得有些可笑。
「天下諸侯都不給我們進貢寶物了,老子自己造一個寶物出來。」周景王半夜醒來,對自己說。
基本上,周景王是個愛財如命的人,他只是想造一個寶物給自己,也算是一個標誌性工程,自己崩了之後,這個鐘可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譬如就叫「周景王大鐘」或者「周景王無射」。
如今,造大鐘的似乎越來越多,周景王后繼有人。
花巨資造這麼個沒用的東西肯定是要受到國民反對的,事實上也是。可是周景王有辦法,最終他還是想辦法把無射給造了出來。
大鐘是怎麼造起來的?
【貨幣改革】
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了。
「老單,我想進行貨幣改革。」周景王這一天突然對單穆公神神秘秘地說,單穆公是單成公的兒子,現在是周朝的卿士。
「貨幣改革?」單穆公沒聽明白,過得好好的,改什麼革?「大王,人家老聃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盡量不要翻來翻去,否則會爛的。」
「別聽他的,他是書獃子,不改革怎麼能進步?再者說了,咱們現在這樣子,算個大國嗎?」周景王是有學問的人,隨便舉了幾個例子,單穆公就沒話說了。
「那什麼,那大王您準備怎麼改革?」單穆公問。他還是覺得這事情有點古怪。
「是這樣的,我覺得現在的錢太小,我準備鑄大錢,取代小錢。」周景王說著,從身邊取出一個銅幣來,銅光閃閃,明顯比通用的錢要大。「看,模具都開好了,我都鑄出一個樣子來了,比從前的錢好看多了吧?」
「那,這怎麼用啊?」
「舊幣十個,換新幣一個。新幣使用的同時,舊幣停用。」
單穆公把新幣拿起來掂了掂,大致的重量就知道了,一個新幣的重量基本上等於五個舊幣。現在單穆公明白了,黃鼠狼給雞拜年,什麼時候也沒有安過好心,這擺明了就是藉著貨幣改革的名義從老百姓手裡搶錢。
道理很簡單,那就簡單說說。銅在當時是貴重金屬,本身是有價值的,就像現在的黃金一樣。如果現在用黃金鑄錢,然後用一個五兩黃金鑄成的錢換你十個一兩黃金鑄成的錢,就等於搶走你五兩黃金。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景王用一個新幣換老百姓十個舊幣,然後再用十個舊幣鑄兩個新幣,再換二十個舊幣;再用二十個舊幣鑄四個新幣,再換四十個舊幣。如此循環往復,到最後,實際上就是貨幣供應量增加了一倍,而增加的部分都是周景王的。換言之,老百姓的財產蒸發掉一半,蒸發掉的都進了周景王的腰包了。
「太流氓了吧?這不成流氓國家了嗎?」單穆公差一點喊出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權力大。
單穆公反對,強烈反對。
單穆公勸諫了周景王,原文見於《國語·周語下》,此處不錄,直接上譯文,請認真閱讀。
「這樣做太缺德了吧?古時候,天災降臨,於是才統計財貨,權衡錢幣的輕重,以便賑濟百姓。若百姓嫌錢輕物重,就鑄造大錢來行用,大錢輔佐小錢流通。若百姓嫌錢重物輕,就多鑄小錢來行用,同時也不廢止大錢,小錢輔佐大錢流通。這樣,無論是小錢、大錢,百姓都不吃虧。
「可如今你廢除小錢而鑄造大錢,百姓財產立馬縮水,中產變小產,小產變無產。百姓成了窮光蛋,你的財用恐怕也會因此而缺乏,財用缺乏了就會變著法子給老百姓加稅罰款。我們的宜居指數本來就不高,這下搞得老百姓窮困潦倒,他們就會逃亡或者移民,這是在離散民眾啊。現在我們已經很弱了,天災不斷,你還要搞人禍,這不是沒病找病嗎?這樣還怎麼治國?
「《夏書》中說:『賦稅均平,王室的庫藏才會充盈。』《詩經》上也說:『看那旱山的腳下,長滿了茂盛的林木。平和歡愉的君子,平和歡愉地收穫。』旱山腳下的林木茂盛,所以君子能平和歡愉地得到祿米。如果山林匱竭,林麓散亡,湖泊乾涸,民力凋敝,農田荒蕪,財用缺乏,君子連憂慮危亡都來不及,哪有什麼安詳歡樂可言呢?我們的國民幸福指數怎麼能提高?
「用搜刮民眾的財產來充實王室,如同在河流上游建大壩來蓄水,很快就會導致下游乾涸和氣候異常。我們周室的官員對於預防災害,所疏漏的地方已經很多了,現在又要侵奪民眾的資財來助長災禍,這是拋棄善政而置民於死地啊。」
洋洋灑灑,語氣中還帶著氣憤,單穆公竭力勸阻。其實,他很想說周景王的做法很可能引發國人起義,不過想了想,沒有說出來。
「老單,你太誇張了。」周景王笑笑說,他才不在乎屁民們的財產會不會縮水。
周景王最終還是實施了他的「貨幣改革」。
可笑的是,幾千年後的今天,竟然還有國家採用周景王的辦法來搶奪老百姓的財產,以大面額新貨幣取代小面額舊貨幣,卻限定每個人的兌換量,結果民怨沸騰,最終不得不廢止新幣,並且將財政部長作為替罪羊槍斃以安撫民心。
歷史車輪在前進,可是某些統治者的智商毫無進步。
【錢的來歷】
說到貨幣政策,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貨幣史。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
周朝基本沿襲商朝的銅幣,不過,形式有些變化。
到春秋,各國各自鑄幣,周王室、晉國、鄭國、衛國等宗親國多採用「布幣」。布本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當銅幣出現後,人們因受長期習慣的影響,仍稱銅錢為布。齊國和燕國主要使用刀幣,幣形如刀。楚國鑄幣銅貝稱蟻鼻錢,由貝幣演化而來,因此楚國的貨幣與商朝一脈相承,這也證明楚國並非蠻夷之地。
秦國使用圓幣,幣中央有圓孔和方孔兩種。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也就統一使用圓幣,這一用,就是幾千年。
布幣在當時流通最廣,布幣的形狀主要有鏟型和鼎型。
當時有一種農具叫做錢,形狀如鏟,主要用來耨草。所謂鏟型布幣,在當時是錢型布幣。因為流通量很大,中原一帶就把這種布幣簡稱為「錢」。
現在人們稱貨幣為錢,就是這樣來的。
【鑄無射】
貨幣改革,導致民怨沸騰。不過還好,貨幣流通量沒有明顯增加。
為什麼呢?新幣換舊幣多換來的銅去了哪裡?
「哈哈哈哈,老子現在有這麼多銅,老子要鑄無射大鐘了,有多大?大到要創造世界紀錄,兩千四百斤。」兩年之後,周景王宣佈。
原來,貨幣改革的目的在這裡。
所以,多數打著改革幌子的統治者,真實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
周景王要鑄大鐘?腦子進水了?所有人都這麼想。
鑄造大鐘在那時候是一項重大工程,基本上全國的工匠都會被徵集到,並且將要耗費大量的木材,這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這麼說吧,這項工程,基本上等於大煉鋼鐵,又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
單穆公來了,他又要勸勸周景王。
這一段,同樣見於《國語·周語下》。
「大王,不行啊。貨幣改革就已經讓中產階級被消滅了,現在又要鑄大鐘,老百姓的負擔又要加重。如果老百姓的存款都被搶走,現在又加重他們的負擔,他們怎麼活下去?」單穆公勸告。
「屁民們能不能過下去,干我鳥事?我就想搞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來流芳千古,讓世世代代的人看見這個大鐘就想起我來。」周景王根本就不想百姓,自然不會聽從單穆公的勸告。
「那,鍾這個東西不過是用來奏樂的,何必要造這麼大呢?鍾造得太大,耳朵就無法聽到它的聲音。鐘聲是讓耳朵聽的,耳朵聽不見,那還算鍾嗎?就像眼睛看不清楚的東西,不能硬讓眼睛去看。眼睛所能觀察的範圍,不過幾尺之間;其所能分辨的顏色,也不過一兩丈的距離。耳朵所能聽到的和聲在清音與濁音之間;其所能分辨的清、濁之音,不超過個人的能力所及。所以先王鑄造樂鐘,大小不超過樂音的標準,重量不超過一百二十斤。音律、長度、容量、重量都因此確定,錙銖分寸、斤兩丈尺的單位都由此產生。所以,聖人對此十分慎重。現在陛下所鑄造的鍾兩千四百斤,耳朵無法聽到聲音,大小不符合規制,鐘聲中聽不出和聲,規格上不能成為標準,既無益於樂又浪費民眾財產,那有什麼用呢?」單穆公見大道理不行,只好從鐘的本身構造上來說,想要讓周景王知難而退。
「別說這些了,大鐘能不能出聲不是你說了算。我已經找了樂師和工匠推算過了,這麼大的鐘,同樣能出聲,而且更雄渾。」周景王得意地笑了,在這個問題上,他倒是提前做了功課的。
單穆公一看,大道理沒用,小忽悠又忽悠不住,不禁歎了一口氣。
「唉。音樂是用耳朵來欣賞的啊,就像美女是用眼睛來欣賞的一樣。如果音樂聽起來震耳欲聾,就像美女看上去有山那麼高,還有什麼意思呢。耳朵和眼睛是心靈的樞紐,所以必須聽和諧之音而看正當之物。所聽和諧才能耳聰,所看正當才能目明。如果視聽不和諧,出現耳鳴眼花,味入於口就不會精美,味不精美則精氣渙散,精氣渙散則無法和諧。於是就會有狂亂背理的言論,有糊塗混亂的看法,有錯亂不定的號令,有謬誤邪惡的準則,發佈的政令失掉信用,刑法政事混亂不堪,行動違背季節,百姓失去依據而不知該如何出力,各自都有離散之心。大王失去了民眾,要做的完不成,要求的得不到,那還怎麼能愉悅快樂呢?大王在三年之中就做了兩件勞民傷財的事,和諧社會肯定是沒戲了。」單穆公知道自己勸阻不了周景王,堅持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走了。
單穆公走了,周景王心裡有點打鼓,他對大鐘的音律和音質還是沒譜,萬一真的鑄出來一個啞巴無射,那不是被天下人恥笑了?
「不行,我要找人來問問。」周景王決定找高手來咨詢一番。
周景王找來了首席樂官伶州鳩,這也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已經退休在家,只能說是前任首席樂官。
「剛才老單來了,跟我說些什麼大鐘不能和諧,還會影響社會和諧之類亂七八糟的話,聽得我二五二五的,你說說你的看法。」周景王提問。
「哎喲,這麼高深的東西我就說不清了,我只能說說音樂。」伶州鳩連忙謙虛了一下,然後從音樂開始說起。「我聽說,琴瑟宜於演奏宮調,樂鐘宜於演奏羽調,磬石宜於奏角調,笙簫是取其音聲悠揚,樂音低弘不逾越宮聲,尖細的不超過羽聲。宮聲,是樂音的主音,由它依次到羽聲。聖人保有音樂而珍惜生財,資財用來置備器用,音樂用來增殖財富。
「施政就像奏樂,奏樂要求和諧,和諧要求均平。有和諧均平的音聲,便有繁衍增殖的財物。如果耗費財物、疲憊民眾來放縱個人的淫慾之心,入耳之音既不和諧,所奏之樂又不合法度,不僅無益於教化,而且離散民眾、激怒神靈,這就不是臣所得知的事了。」
說來說去,伶州鳩想要說的其實也很清楚了:您就別造這大鐘了。
「切。」周景王聽得翻白眼,心說找你來堅定信心的,誰知道你也跟老單一個心眼,你歇著去吧。
【和諧的鐘聲】
誰勸也沒有用,周景王還是鑄了無射大鐘。
兩年時間,整整用了兩年時間,周景王終於鑄成了大鐘。為此,周景王召開了無射大鐘首撞儀式,邀請了天下諸侯都來。諸侯們紛紛派遣特使前來祝賀,就好像祝賀周王登基一樣。
首撞儀式進行得非常成功,無射大鐘的第一次撞擊就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低沉而恢宏,整個洛邑城迴響,震塌民房三十座。
「正點,正點啊。」各國使臣讚不絕口,都稱讚這無射大鐘聲音洪亮,音律正確,充分體現了和諧社會的特點。同時,各國使節們認為,無射大鐘的成功鑄成標誌著周朝鑄造技術的一個新的起點,周朝必將以此為標誌而重新興旺發達,從繁榮走向更加繁榮。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大王必將因為這個無射大鐘而名垂千古。」鄭國使節發言。
「聽到無射鐘聲,我們彷彿回到了武王和成王的時代,大周朝復興有望啊。」魯國的使節看上去似乎很興奮。
「無射大鐘,讓全世界聽到了周朝的聲音。」晉國使節的發言有點敷衍了事。
「無射,不錯,果然是華夏正宗的產品,就是正啊。」連楚國也派出了使者,並且拍了拍馬屁。
周景王的心情好極了,他已經暗自決定,在臨死之前會要求自己獲得「無射」的謚號,也就是說,自己今後就是「周無射王」。
首撞儀式圓滿結束,被稱為「空前絕後的成功」。
這個時候,周景王想起單穆公和伶州鳩來了,他不敢惹單穆公,於是把伶州鳩找來,要拿他找個樂子。
「老鳩啊,你不說鐘聲會不和諧嗎?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無射大鐘的聲音很正,你怎麼說?」周景王問伶州鳩,一臉得意的笑容。
「大王,你還是不明白和諧是什麼意思啊。」伶州鳩回答。
「這話什麼意思?」
「大王製作樂器,如果老百姓非常高興,這才是和諧。現在花費了大量財物,老百姓被折騰得夠嗆,眼下怨聲載道,這怎麼是和諧呢?老百姓都喜歡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老百姓都厭惡的事情,很少有不失敗的。所以,諺語說:『眾口成城,眾口鑠金。』三年裡面兩次勞民傷財,如果全都成功,那天理不容。所以,怎麼說至少也要有一件是要失敗的。走著瞧吧,這無射大鐘和諧不了幾天。」伶州鳩說話沒客氣,說得很難聽。
「算了算了,你老年癡呆吧你?回家去吧回家去吧。」周景王被掃了興,把伶州鳩給趕走了。
伶州鳩,一個退休老藝人,並沒有一味歌功頌德,卻充滿了正義感。
實際上,春秋時期的藝人們普遍具有正義感,與如今的德藝雙馨們完全不同。
伶州鳩,為我們貢獻了兩個成語:眾口成城,眾口鑠金。
第二年,無射大鐘的聲音就不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