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孫武練兵

「兩位,商量一下怎麼討伐楚國,為你們報仇吧。」吳王闔閭非常高興,內部問題解決完了,可以考慮國際問題了。

可是,闔閭沒有想到的是,從前急吼吼要報仇的伍子胥這一次卻不急了。

「大王,楚軍的實力依然很強,我們不能匆忙討伐他們,要先消耗他們。」伍子胥這樣說,伯嚭也在一旁點頭。

吳王闔閭有點驚詫,不過隨後他笑了,他懷疑這個主意是伯嚭出的。不過不管怎樣,他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怎麼消耗他們?」吳王闔閭問。

「當年晉國的荀罌用三軍輪流出擊的辦法折騰得楚國服了軟,如今我們照方抓藥就行,同樣分為三軍,輪流侵襲楚國,讓他們疲於奔命,拖垮他們,然後三軍齊出,大舉討伐。」伍子胥的主意,還是跟晉國人學。

「好主意。」

【薦賢】

吳國將軍隊分為三軍,輪流出擊。

第二年,吳軍先後進攻楚國的夷、潛、六,楚軍由沈尹戌領大軍救援,結果每到一處,吳軍都事先撤走。一年之中,吳軍數次進攻楚國,但是沒有與楚軍交手過一次,而楚軍果然四處救援,疲於奔命。

看到效果不錯,吳王闔閭非常高興。

「兄弟,這樣下去,再過兩年我們就可以報仇了。」伍子胥也很高興,對伯嚭說。

「子胥,依我看,大王雖然對我們親近,可是我們畢竟是兩個楚國人,他始終還是不太放心。如果要大舉討伐楚國,恐怕必須要再找一個人,而這個人最好是吳國人,至少不能是楚國人。這樣,大王才會放心。」伯嚭比伍子胥善於揣摩上意,早就看出來吳王闔閭的顧慮。

「好,我還恰好有一個朋友,這個人推薦給大王,他一定喜歡。」伍子胥恍然大悟,立即答應。

從專諸到要離,再到現在要推薦的朋友,伍子胥怎麼這麼多朋友?

這跟伍子胥的性格有關,伍子胥性格直爽,為人又很慷慨大方,喜歡結交朋友,因此,容易交到朋友。

「大王,我有一個朋友,精通兵法,著有兵書十三篇。這個人的能力在我之上十倍都不止,我想把他舉薦給大王。」伍子胥來找吳王闔閭,他是個實在人,誠心舉薦。

「啊?比你強十倍?不可能吧。」吳王闔閭說。他倒不是裝模作樣,而是確實不相信。不過他也知道伍子胥是個實在人,應該不會信口雌黃。

「大王,決不誇張。」

「這人是誰?」

伍子胥於是將這個朋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此人姓孫,名叫孫武。說起來,身世比較複雜。

【孫武是誰?】

按《吳越春秋》:孫子者,名武,吳人也,善為兵法。辟隱深居,世人莫知其能。

按《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

按《唐宰相世系表》:齊陳無宇之子書,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食采於樂安,子孫因亂奔吳,孫武為吳將,其後也。

按《史記》:陳無宇卒,生武子開與僖子乞。

而《左傳》對孫武沒有任何記載。

那麼,孫子究竟是齊國人,還是吳國人?究竟是不是陳無宇的後人?這些,都是千古之謎。

如果按《史記》,那麼,陳無宇根本沒有陳書這個兒子。

如果按《唐宰相世系表》,那麼可以在《左傳》的「魯昭公十九年(齊景公二十五年,即前523年)」中找到孫書的記載:孫書伐莒,拿下紀鄣。如果這個孫書就是陳書,那麼,他就是在這一次戰鬥中立功,然後被賜姓孫的。

可是問題是,孫武被推薦給吳王闔閭大致在魯昭公三十年(前512年),而這十一年間,齊國並沒有發生動亂,不存在「因亂奔吳」的條件。而且,陳家此時在齊國權傾朝野,正在拓展宗族,招募人才,拉攏人心,積極準備篡奪君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武這樣的超級人才在齊國有大展宏圖的機會。不留在齊國,卻反而遠離家族,南下蠻夷吳國去隱居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而孫武在吳國大獲成功,辭官之後,也並沒有回到齊國,而是留在了吳國。這基本可以說明,他與齊國陳家之間並沒有淵源。

而更大的疑點是,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齊國與吳魯聯軍交戰,《左傳》有這樣的記載:

陳僖子謂其弟書:「爾死,我必得志。」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吳魯大敗齊師。獲國書、公孫夏、閭邱明、陳書、東郭書,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獻於公。

毫無疑問,這裡的陳書就是陳無宇的兒子,而且被吳軍活捉。也就是說,在孫武成為吳國將軍二十八年之後,陳書成了吳國的俘虜。如果說孫武是陳書的子孫,不是太滑稽了嗎?

除了這些明顯的錯誤,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春秋時期國君並沒有賜姓的習慣。

所以,可以確定無疑,陳書不是孫書,而且陳書也沒有被賜姓,陳書也不會是孫武的父親或祖父。

所以,孫武不是陳無宇的後人。

事實上,直到唐朝以前,還沒有孫武是齊國陳家後代的說法。

如果孫武不是齊國陳家的後代,他應該或者最可能是來自哪一家?來自哪一個國家呢?

孫武很可能是衛國孫林父的後人,理由如下。

首先,魯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衛國發生內亂,孫林父家族被趕出衛國,當時他的一個兒子孫襄被殺,另一個兒子孫嘉恰好出使齊國,很可能孫嘉就留在了齊國。

之後在晉國的幫助下,孫林父佔領了衛國的戚地。但是三年之後,季札路過戚地,曾經警告孫林父「夫子在此,猶燕之巢在幕上」,說孫林父隨時可能被衛國所滅。孫林父之後十分憂慮,終身不聽音樂。衛國緊鄰齊國,孫林父很有可能預作防範,將自己的子孫移民齊國,上文那個孫書就有可能是孫林父的子侄。

其次,當時的世界上,晉國的軍事理論水平遠超其餘國家,齊國要落後很多。而孫家雖然是衛國人,卻跟晉國關係更密切,往來十分頻繁,因此,孫家對晉國的典籍應該有所接觸,對於晉國先進的軍事思想很可能有研究。孫武的軍事思想明顯受到晉國的啟發和影響,所以,他或者他的家族應該與晉國關係密切。

第三,衛國國家小,而且夾在大國中間,因此衛國的人才多半不會留在衛國發展。孫武之後的吳起:商鞅等都是衛國人,可是都去了國外。

綜合以上三條,孫武很可能是孫嘉或者孫書的兒子,雖然是衛國人,可是生長都在齊國,屬於衛國裔齊國人。由於家學淵源,對晉國文化和軍事思想比較瞭解。而且,孫家在齊國缺乏背景,到了孫武這一輩也就是一個士,在齊國沒有前途,從而南下吳國尋找機會。

因此,孫武應當是衛國裔齊國人,孫林父的後代或者族人,客居吳國。

【孫武練兵】

伍子胥把孫武說得花兒一樣,以為這樣一定能夠打動吳王闔閭。

可是,他錯了。

吳王闔閭有些奇怪,因為這不是伍子胥的風格,他是一個很驕傲的人,從來沒有這樣推崇某個人。如今他這樣極力推薦這個齊國小子,一定有什麼企圖,大概這人是他的心腹吧。

有了疑心,吳王闔閭就開始找借口了。

「啊,太年輕了,才二十四五歲,難當大任啊。」吳王闔閭拒絕了。

伍子胥萬萬沒有想到會遭到拒絕,他不知道,他太急了。

任何事情,當你太迫切的時候,一定會被懷疑是別有企圖的。

這是伍子胥的弱點,他總是很急。

可是,伍子胥還有一個優點,這個優點往往能夠抵消他的缺點。

什麼優點?執著。

每次去見吳王闔閭,伍子胥都會推薦孫武。

在被拒絕了六次之後,終於,吳王闔閭被打動了。

「好,請他來看看吧。」第七次的時候,吳王闔閭鬆口了。

孫武來了。

孫武出場了。

禮炮二十一響。

孫武帶來了一本書,原創的,書名叫做《孫子兵法》。

「子胥說你熟知兵法,來,講講看。」吳王闔閭還算客氣,他本身是會打仗的人,因此想要看看這個齊國人的真材實料。

「好,那就從第一章開始吧。」孫武說,聲音並不大,但是很沉著。

放下了兵書,孫武開始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孫子說完第一段話,吳王闔閭的眼睛就瞪大了。

就這一段話,吳王闔閭就知道此人的境界在伍子胥之上了,太冷靜了,太清醒了。

隨著孫武的講解,吳王闔閭的眼睛越瞪越大。《吳越春秋》記載:「每陳一篇,王不錯口之稱善,其意大悅。」

等到孫武把十三篇大致講解一遍之後,吳王闔閭已經對這個年輕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先生,您說得太好了。」吳王闔閭現在改口稱先生了,滿臉的笑容也堆了上來。「可是,能不能找個什麼地方演練一下,試一試,讓我也感受感受?」

「沒問題啊。」

「那,給你一支隊伍,去打楚國,或者越國?」

「不可以,兵者,國之大事也,沒有正當的理由,沒有充分的準備,怎麼能挑起戰端呢?」孫武拒絕了,拒絕的理由完全符合他的兵法。

吳王闔閭笑了,這是他故意要考驗孫武的。

「不錯。既然不能輕易攻打鄰國,那我就給你一支隊伍訓練,怎樣?」吳王闔閭要繼續考驗。

「沒問題,什麼樣的隊伍都可以。」

「什麼隊伍都行?」吳王闔閭想了一下,猛然想起來一個好主意。「你說什麼都可以,我把後宮的女人交給你訓練,行嗎?」

「當然行。」出乎吳王闔閭的意料,孫武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後宮大院,宮女三百。

在孫武的要求下,吳王闔閭派了兩個寵姬來擔任隊長。孫武把三百宮女分為兩隊,每隊一名隊長,就是那兩個寵姬。

宮裡有現成的裝備,三百女兵都穿上盔甲,左手持盾,右手握劍。

女人穿上盔甲,那是別有一番英姿,古來就是如此,如今叫做制服誘惑。宮女們把這當成了一種特殊的梳妝打扮,互相看著,都覺得好笑,嘻嘻哈哈笑個不停。

「各位,肅靜。現在,你們不再是宮女,而是大王的士兵。」孫武大聲說著,勉強把宮女們的嘰嘰喳喳壓下去。

「士兵,嘻嘻,嘻嘻……」宮女們互相說著,又笑了起來。

「擊鼓。」孫武命令身後的士兵擊鼓。

鼓聲大起,一通戰鼓之後,宮女們算是靜了下來。

「行軍打仗,重在步調一致。軍中指揮,鼓和旗為號,今天,先練習以鼓為號。」孫武終於可以開始了,然後命令士兵擊鼓示範,怎樣的鼓點是前進,怎樣的鼓點是左轉,怎樣的鼓點是停止前進,等等。

講解完了一遍,孫武高聲問:「記住了沒有?」

「嘻嘻,嘻嘻……」宮女們只管笑,沒人應聲,只有人竊竊私語,說這個指揮官好年輕、好英俊。

「好,既然大家不說話,想必就是記住了。下面,以鼓聲為號,第一遍鼓,都要做好準備,原地踏步;第二遍鼓,開始前進;第三遍鼓,就要提盾持劍,準備戰鬥。」孫武決定開始第一遍演練。

鼓聲起來。

「嘻嘻,哈哈,哈哈哈哈……」宮女們沒有動,都在原地你看我我看你,嘻嘻哈哈,覺得很搞笑。

第二通鼓聲起來。

宮女們還在笑,並且開起了玩笑。

第三通鼓聲起來。

宮女們笑得彎了腰,有人蹲了下來,甚至有人就乾脆坐到了地上。

孫武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好,大家不要笑了。這一次,可能是大家沒有理解,那麼,我再說一遍。」孫武壓住火,把命令和注意事項又講了一遍。

第二次演練開始,孫武親自擊鼓。

第二次演練與第一次演練一樣,宮女們一步也沒有前進。

孫武的臉色更難看了。

「我再把注意事項向大家講解一次,此外,兩個隊長注意,約束好自己的部下。」孫武又耐心地講解了一次,然後,第三次演練。

第三次演練的結果與前兩次毫無區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聲一片,宮女們笑得花枝亂顫,一邊笑一邊用手指著孫武,看他的笑話。

《史記》曰:「約束既布,即三令五申之。」

三令五申這個成語,就出自這裡。

三令五申的結果是依然如故,這時候孫武怎樣了?

《吳越春秋》記載:「孫子大怒,兩目忽張,聲如駭虎,發上衝冠,項旁絕纓。顧謂執法曰:『取鈇鑕。』」

什麼是鈇鑕(音夫質)?就是鍘刀。

孫武要幹什麼?

「約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既以約束,三令五申,卒不卻行,士之過也。軍法如何?」(《吳越春秋》)孫武說了,三令五申之後而無法執行,那就是隊長的問題了,怎麼處置?

一旁的執法官回答:「斬!」

「斬!」孫武下令。

一聲令下,大內侍衛們一擁而上,把兩個隊長抓了出來。

「啊——」一片尖叫聲。

尖叫聲驚動了吳王闔閭,這時候他正在遠處高台上觀賞孫武練兵,隨著尖叫聲仔細一看,自己的兩個寵姬已經被人老鷹抓小雞一樣抓出了隊列,向鍘刀走去。

「快快,快去救人。」吳王闔閭急忙下令,身邊的侍從飛奔而去。

兩名隊長現在嚇得是花容變色、渾身發抖,被按在鍘刀之下。

正在這個時候,吳王特使趕到。

「孫先生,大王說了,沒有這兩位寵姬,大王食不甘味啊。大王已經知道先生能用兵了,就把這兩位寵姬放了吧。」特使傳令。

「不好意思,大王已經任命我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拒絕了,隨後對執法軍士喊道:「還等什麼?斬!」

大鍘落下,香消玉殞。

三百宮女,鴉雀無聲。

隨後,孫武再次任命了兩個隊長。

鼓聲響起,宮女們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邁出了第一步。

吳王闔閭很生氣,可是他沒有辦法,人死不能復活。

他很後悔讓孫武拿宮女做實驗,可是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他沒有辦法再在高台上看下去了,於是回到宮裡,找了幾個剩下的宮女來表演歌舞,以便抵消外面的陣陣鼓聲。可是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心思去看歌舞,他滿腦子都是那兩個寵姬的曼妙身姿。

終於,鼓聲消失了。

不一會,孫武來了。

「大王,操練結束,現在已經整齊劃一,請大王親自指揮,赴湯蹈火她們也不敢違抗。」孫武來匯報成績,看來,兩顆人頭的作用不小。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確實很厲害,你,你回去休息吧,我不想去看。」吳王揮揮手,讓孫武出去,其實他想說「你回家種地去吧」。

孫武笑了笑,說:「看來,大王也就是喜歡說說而已,並不願意來真的。」

說完,孫武走了。

伍子胥在旁邊看著,趕緊來勸:「大王,不能這樣啊。孫武的能力您也看到了,要稱霸,就得靠他這樣的人啊。再說了,咱們不用,楚國就會用,那咱們可就危險了。再說了,不就兩個寵姬嗎?寵姬易得,大將難求啊。有了孫武這樣的大將,還愁沒有美女?」

吳王闔閭聽完這段話,尋思一陣,然後歎了一口氣:「子胥,寵姬被殺,我,我生會兒氣還不行嗎?」

伍子胥笑了,他知道吳王闔閭這個人的性格,所以他也知道,生氣是生氣,吳王闔閭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果然,第二天,吳王闔閭任命孫武為將軍,與伍子胥共同訓練軍隊。

孫武,終於站上了歷史的舞台。

《賈志剛說春秋之五·吳越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