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一件皮衣引發的戰爭

孫武擔任將軍之後,向吳王闔閭提出一個建議:「專心練兵,不要騷擾楚國人。」

「為什麼?」吳王闔閭有些奇怪,因為現在分兵騷擾楚國的策略很成功。

「俗話說:沒有外患,必有內憂。楚國現在已經非常腐敗,國君軟弱,大臣貪婪,之所以還沒有分崩離析,就是因為他們有外患,因此還能團結。如果沒有外患,他們的內鬥就會加劇,腐敗就會升級,附庸國就會變心,整個國家就會喪失戰鬥力。那時候,就是我們討伐他們的時機。」孫武的說法,站在了更高的高度。

「這就是上兵伐謀了吧。」吳王闔閭眼前一亮,他越來越看出來了,孫武確實不是伍子胥和伯嚭可以相比的。

於是,吳國停止了對楚國的騷擾。

【囊瓦索賄】

從吳王闔閭五年(前510年)開始,吳國不再騷擾楚國。

一切都在孫武的預料之中。

楚國令尹囊瓦感到很輕鬆了,現在可以集中精力搞點個人福利。當然,大家都是這個想法。

第二年的時候,楚國的屬國都來朝見楚昭王。當然,囊瓦等楚國的國家領導人們也都能發筆小財。

蔡昭公專門製作了兩塊佩玉和兩件皮衣,到了楚國,就給楚昭王獻了一塊佩玉和一件皮衣。後來楚昭王宴請蔡昭公,蔡昭公自己就把另外一件皮衣穿上,另外一塊佩玉戴上了。

沒承想,蔡昭公的皮衣和佩玉被囊瓦看上了,於是派人來要。偏偏蔡昭公是個捨命不捨財的人,說什麼也不給。

「不給?扣了他。」囊瓦一生氣,找了個借口,把蔡昭公就給扣押在楚國了。

蔡昭公並不是唯一的倒霉蛋,他還有個同命相憐的。

唐成公也來了,來的時候呢,帶來兩匹名叫肅爽的好馬,這兩匹馬也被囊瓦看上了。於是,囊瓦也派人來要這兩匹馬,誰知道唐成公又是個捨命不捨財的主,也不給。

「咳,不把土地爺當神仙,扣了。」囊瓦又找了個借口,把唐成公也給扣了。

就這樣,囊瓦扣押了兩個國家的國君。

到吳王闔閭七年(前508年),囊瓦見吳國總不來騷擾自己,還挺想念吳國。於是,囊瓦竟然還出兵討伐吳國,挺進到了兩國交界的豫章。

楚軍來了,怎麼辦?那還用說,打回去。

結果,吳軍採用了孫武的計謀,在豫章用水軍誘敵,主力繞到楚軍背後,然後兩面夾擊,打得楚軍丟盔棄甲,大敗虧輸。隨後吳軍佔領了楚國的巢,活捉了守將公子繁。

打完敗仗,囊瓦也不擔心,因為吳國人並沒有乘勝追擊。

「狗日的蔡侯,這麼小氣,那件衣服還不給我。」逃回郢都的第二天,囊瓦就想起這將事情來了。

「狗日的唐侯,馬也不給我。」然後,又想起了這件事情。

還好,唐侯並沒有讓他惱火太長時間。

第二年,也就是吳王闔閭八年,唐國派人來,說是唐成公在楚國待著沒什麼關係,可是幾個侍衛家裡不是老婆死了就是孩子病了,反正,派人來接替他們回去。

楚國人同意了,於是,新來的侍衛們就去接替老侍衛們。在換防當天,兄弟們痛喝了一頓送行酒,老侍衛們都倒了,然後新來的兄弟們把那兩匹好馬偷偷牽出去,送給了囊瓦。

囊瓦一高興,第二天就把唐成公給放了。

直到回到唐國,唐成公才算過賬來:「唉,早給他,不早回來了嗎?」

聽說唐成公回國了,蔡國人民就有點急了。

於是,蔡國派人來到楚國,見到蔡昭公,強烈要求他把那衣服和佩玉給囊瓦,早點回國。

沒辦法,蔡昭公忍痛割愛,把兩件寶物獻了出去。

於是,蔡昭公終於也可以回家了。

「哈哈哈哈,跟我鬥?」囊瓦穿著那件皮衣,戴著那塊佩玉,坐在那兩匹好馬拉的豪華車上,放聲大笑,得意忘形。

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得意得太早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

被扣押了三年,蔡昭公很窩火。

被扣押了三年,皮衣和佩玉還是沒保住,蔡昭公就更窩火。

回到蔡國的第二天,蔡昭公就又上路了,去哪裡?晉國。

「楚國人太可惡了,我們不能跟蠻子混,我們請求貴國出兵討伐楚國,我們願意做前導。為了表達誠意,我把兒子帶來了,在晉國做人質。」蔡昭公要投入晉國的懷抱,要找楚國報仇。

看來,蔡昭公真是豁出去了。

這個時候的晉國六卿早已經換了陣容,韓起已經去世,兒子韓須接班;中行吳也已經去世,兒子中行寅接班;魏舒在韓起去世之後接任中軍帥,此時也已經去世,兒子魏侈接班;趙成也已經去世,兒子趙鞅接班。上一屆內閣就只剩下了范鞅和智躒。

現在,是范鞅為中軍帥,智躒為中軍佐。而負責諸侯事務的,是中行寅。

蔡昭公首先見到的就是中行寅。

聽完了蔡昭公的匯報,中行寅翻了翻白眼,看了看蔡昭公,突然眼前一亮。

「楚國人真是太貪了,不過呢,說實話,你這身皮衣還真不錯,這塊佩玉也很精巧啊。」中行寅看上了蔡昭公現在這身行頭了。

蔡昭公一聽,只知道楚國有個囊瓦,現在看來晉國也有個「囊瓦」啊。

俗話說得好:天下烏鴉一般黑。

「嘿,這身衣服,我也是借別人的。」蔡昭公還是那個捨命不捨財的勁頭,也是賭氣,心想:「你要啊,我偏不給。給了囊瓦就夠心疼的,我吃飽了撐的再來給你送上門?」

中行寅一看,不給?心想:「好啊,你不捨得,那我就讓你白跑一趟。」

中行寅去向范鞅匯報,按照以往的慣例,首先中行寅會告訴范鞅有什麼好處。這一次,中行寅什麼也沒提,范鞅就知道蔡昭公看來不太會做事。

「老蔡來,什麼意思啊?」范鞅問。

中行寅把意思大致說了一遍,然後說了:「元帥,現在咱們自己還顧不過來呢,國內又是水災又是旱災的,外面還有鮮虞人老騷擾我們。再者說了,楚國人也不好對付啊。我看,打發他走算了。」

「也是啊,又沒什麼實惠。」范鞅也這意思,想了想說:「你打發他走吧,不過告訴他,三月的時候王室要搞個什麼盟會,號召中原諸侯討伐楚國的,到時候他可以去看看,說不定能實現他的願望。」

就這樣,蔡昭公算是白跑一趟。

【中行寅的壞主意】

三月份,王室還真的搞了一個盟會。說是王室,實際上是王室的上卿劉文公搞的,他聽說楚國現在不行了,想著號召中原諸侯討伐楚國,搶點地盤過來充實王室的土地。當然,主要是給自己弄點實惠。

對於這個盟會,大家都在暗地裡笑劉文公太天真,這世界上誰也不是傻瓜,誰願意給你當長工啊?雖然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情很無厘頭,可是大家也都願意來看看熱鬧。就這樣,三月的盟會真就開成了。

晉國派出了中行寅,這哥們路過鄭國的時候,從鄭國借用羽毛,然後就用這些羽毛裝飾旗子,去了盟會。大家一看,好嘛,連這也要貪。

衛國和蔡國也都參加了,還為了排名先後發生了爭執。

整個盟會,除了吃吃喝喝,談到楚國的時候大家就打哈哈。劉文公後悔死了,白白花了許多接待費。

蔡昭公也很鬱悶,看這樣子,在楚國的這口惡氣是出不了了。

中行寅也很鬱悶,原本指望著蔡昭公這段時間能想明白,這次帶點什麼實惠過來,沒想到還是這麼不懂事。

「整丫的。」中行寅想了一個壞主意,於是悄悄來找蔡昭公。

「老蔡啊,你不是想打楚國嗎?說實話,我們很支持你們。可是,你也知道,我們跟楚國簽有和平協議,我們是講信用的文明人,不能說撕毀就撕毀,怎麼辦呢?我來之前跟范鞅元帥商量好了,給你出個主意,讓你報仇。」中行寅態度很客氣,話說得也很真誠。

「太好了,什麼主意?」蔡昭公很高興,看到了希望。

「這次啊,沈國不是沒有來嗎?這是違反和平協議的事情。所以,你們就以沈國違反和平協議為由,討伐沈國。你們討伐沈國,楚國一定來打你們,到時候你們向我們求救,我們就有理由攻打楚國了,你看這主意怎麼樣?」

「好主意。」蔡昭公也不知道是腦子不好使,還是報仇心切,竟然絲毫沒有懷疑。

春天開完會,夏天,蔡昭公就率領蔡國軍隊討伐沈國。蔡國雖然是個小國,可是沈國更小。三下五除二,蔡國滅掉了沈國。

沈國是楚國的屬國,蔡國滅了沈國,楚國當然不會善罷甘休。

夏天蔡國滅了沈國,秋天,楚國就出兵攻打蔡國。

放在過去,楚國大軍一到,蔡國就徹底淪陷。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楚國已經腐敗到家,軍隊也已經沒有戰鬥力,各自為戰,指揮不靈。因此,楚軍也只能包圍蔡國,無法強行拿下。而這,也是蔡昭公敢於跟楚國鬥一鬥的原因。

楚軍一到,蔡昭公的特使就前往晉國求救了。

「我們晉國一向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從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我們強烈呼籲貴國和楚國坐下來,擱置爭議,共同……」范鞅搞了一套套話來敷衍蔡國人,說到這裡,蔡國特使可就急了。

「范元帥,不是這麼說吧?上次盟會的時候中行元帥對我家主公說好了啊,我們討伐沈國,然後楚國來打我們,貴國就趁機出兵討伐楚國啊。」蔡國特使有些憤怒,但是還不敢發火。

「有這事嗎?」

「當然了,當時我就在旁邊啊。」

「那什麼,請中行元帥。」

沒多久,中行寅來了。

「中行元帥,你上次不說一旦楚國出兵,你們就攻打楚國嗎?」特使看見中行寅,急忙說。

「我,我說過嗎?」中行寅開始抵賴。

「說過啊,那時候我就在旁邊啊。」

「那,你弄錯了。我那次是說,如果蔡國遭到楚國侵犯,我願意幫你們去求情,實在不行,我出動我們家的兵力幫助你們。你想想啊,我怎麼敢說出動晉國的軍隊呢。晉國軍隊出動,那只有范元帥才敢說啊。」中行寅說得自然,好像真是這麼回事。

「你,你——」蔡國特使氣得說不出話來了,他一轉身,走了。

「哈哈哈哈……」身後,范鞅和中行寅放聲大笑。

蔡昭公傻眼了。

「晉國人比楚國人更壞啊。」蔡昭公感慨,現在是被楚國人討伐,被晉國人忽悠,活路在哪裡?

緊急會議。

有人建議投降,實在不行就肉袒。

「別肉袒了,肯定直接扔鍋裡了。」蔡昭公說。現在他頭腦倒很清楚。

有人建議逃跑。

「跑,跑哪裡去啊?」蔡昭公真是無路可逃。

關鍵時刻,有人頭腦清醒了。

「我們為什麼不向吳國求救呢?楚國最怕他們。」有人提出。

「好。」蔡昭公又看到了希望。

當晚,蔡昭公派出太子公子乾前往吳國求救。

【孫武妙計】

公子乾走的第二天,吳國人來了,誰?伍子胥。

「哎呀媽呀,我兒子是飛過去的?怎麼才走一天就把吳國人請來了?」蔡昭公又驚又喜,弄不明白。

公子乾當然不會飛,因為吳國人根本不是他請來的,吳國人是自己找上門來的。

當楚國討伐蔡國的消息傳到吳國之後,吳國人就召開了五人會議。哪五個人?吳王闔閭、闔閭的弟弟夫概、伍子胥、伯嚭、孫武。

「看來,孫武的策略是對的,我們沒有騷擾楚國,楚國的內部就出了問題。如今,楚國的屬國都無法忍受而要公開背叛楚國,說明楚國已經國力衰弱了。現在,楚軍包圍了蔡國,我們是不是可以行動了?」吳王闔閭提出問題。

「可以。」有人回答,誰?全部。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大王,我建議我們立即聯絡蔡國和唐國,聯軍討伐楚國。這兩個國家雖然沒有戰鬥力,但是他們加入討伐楚國的行列,對於楚國人的心理是沉重打擊。」孫武提出建議,按照《孫子兵法》的原則。

於是,伍子胥就這樣來到了蔡國。

「楚國人是強盜,晉國人是騙子,吳國大哥真是好人吶。」蔡昭公高興得瞎貓碰上死耗子一般。

唐、蔡兩國紛紛響應,吳國準備出兵。

怎樣出兵?

五人會議再次召開。

「我建議圍楚救蔡,我們直接攻打楚國,等楚軍回來,我們再以逸待勞。」這是伍子胥的建議,也就是吳軍出巢湖,過長江,自東向西攻擊楚國本土。

伍子胥的建議得到伯嚭的支持,吳王闔閭點點頭。不過,他還是要聽聽另外兩個人的想法。

「這樣太示弱了,我建議我們直撲蔡國,與楚軍主力決戰。」夫概是這個意見,他是一名猛將,喜歡直來直去。

吳王閩間皺了皺眉頭,問:「孫武孫先生,你看呢?」

「我支持公子的意見。」孫武說。話音剛落,在座的另外四人都覺得出乎意料。

「為什麼?」伍子胥問。他覺得夫概的方案缺乏技術含量。

「圍楚救蔡,只能救蔡國。如果楚軍不來與我們決戰,而是固守遍池,我們就很被動。這是第一。目前已經是臨近冬季,地裡都沒有了糧食,很難就食於敵。如果我們向東行進,一路山水不斷,輜重運輸困難,不等楚軍來到,我們就會因補給不足而撤軍。再來看公子的方案,如果我們直撲蔡國,就是逼迫楚軍與我們決戰,這樣就能殲滅楚軍主力;此外,我們可以走北線,沿淮河進入蔡國,這樣,我們的糧食輜重就可以由船運解決,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走淮河,由蔡國攻擊楚國是更好的路線。」孫武一番話,說得清清楚楚。

「哇塞!」在座的人都恍然大悟。

【沈尹戌妙計】

秋天楚國攻打蔡國,冬天,吳國就出兵攻打楚國。

吳軍多少人?精兵三萬。

《左傳》記載:「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捨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

吳軍北上,然後沿淮河向西,直到淮河口(今河南潢州西北)棄舟登陸,這時候已經是蔡國境內,而船隻順淮河而下,再運糧沿淮河而上。

吳軍登陸,會合蔡國軍隊,而唐國軍隊隨後趕到。

楚軍統帥是囊瓦,聽說吳軍到來,二話沒說,撤。

楚軍一口氣撤到了豫章(今湖北省安陸縣),然後渡過漢水,沿漢水西岸隔江佈防。

吳軍不依不饒,翻越大別山,挺進到漢水東岸,與楚軍隔江相望。

囊瓦這時候很後悔,跟吳國人打仗,從來沒有打贏過,而且從來沒有全身而退過。原本以為吳國人已經變成了愛好和平的人民,誰知道這次竟然又來了。早知道他們會來,就不打蔡國了。

到這個時候,進攻是絕對不敢的,想都不敢想。撤退呢?現在已經是自家的地盤了,還往哪裡撤?再說了,如果把漢水讓給了吳軍,後面更是無險可守。

怎麼辦?囊瓦這叫一個愁,自從當上令尹之後,還沒有這麼愁過。

還好,楚軍中還有一個有點想法的人,誰?司馬沈尹戌。

「令尹,準備怎麼辦?」沈尹戌來找囊瓦。

「怎、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據險死守,等吳軍沒有糧食了,自己撤退。」囊瓦說。他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恐怕不行,吳國現在用淮河運糧,估計等他們撤軍,要到明年秋天了。」

「那,那怎麼辦?」囊瓦倒真沒有想到這一點,更加傻眼。

「我有一個辦法,吳軍主力都在漢水對面,令尹在這裡拖著他們。我率領本部人馬從漢水上游,繞道隨地過漢水,然後包抄到淮河口,燒掉他們的運糧船。隨後佔據大別山的大隧、直轅、冥阨三個關口,斷絕吳軍回蔡國的道路。這樣,吳軍無糧,並且沒有歸路,一定軍心大亂。然後,令尹渡過漢水,我則率部從背面殺來,兩面夾擊,一定大敗吳國人。」沈尹戌的主意很正,並且很有可操性。

「好主意,就這樣。」囊瓦喜出望外,命令沈尹戌立即出發。

現在,楚國人要反客為主了。

可是,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賈志剛說春秋之五·吳越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