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退避三舍

這邊拿下了曹國,那一邊宋國已經十分危急,宋國特使門尹般前來告急,說是楚軍攻勢兇猛,睢陽危在旦夕,請晉軍火速增援。

宋國危急,救還是不救?怎麼救?

「如果不救宋國,聽任宋國被攻破,那我們此前的一切都是白做;如果救,我又擔心秦國和齊國不肯和我們一同對抗楚國。各位,有什麼好辦法?」晉文公有些發愁,他甚至考慮是不是跟楚國人講和。

趙衰沒有說話,打仗的事情,他並不是太內行。

「主公,據我所知,宋國人的防守十分牢固,雖然看似危急,其實再頂一個月也沒有問題。至於秦國和齊國的問題,我也考慮過了。這樣,讓宋國人直接去找秦國和齊國,請他們勸說楚國退軍。與此同時,我們把曹國和衛國的土地分給宋國一部分,激怒楚國人。那麼,楚國人一定會拒絕秦國和齊國的調解,得罪他們。那時候,我們三國就可以緊密聯合了。」元帥先軫把整套方案說了出來。

「舅舅,你看呢?」晉文公又問狐偃。

「哈哈,先元帥已經比我高明了,聽元帥的吧。」狐偃笑道。對於先軫,他一直看好,如今先軫的表現比他預料的還好!

【成得臣】

一切都在晉國人的掌握之中。

宋國人向秦國和齊國送去了禮物,請他們調解與楚國人之間的關係,而他們的調解受到了楚成王的斷然拒絕。

大家都是大國,開個口也不容易,既然不給面子,就幹一場。

於是,秦齊兩國主動向晉國表示,大家一起干楚國佬。

戰爭的烏雲正一步步逼近。

很快,楚成王得知晉齊秦成為緊密型合作關係之後,他發覺自己上當了。進而,楚成王感到自從晉軍出動之後,似乎每一步都被晉國人掌握主動,楚軍在戰略上完全被動,被晉國人牽著鼻子走。

「這仗已經沒法打了。」楚成王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個結論得到蒍呂臣的支持之後,楚成王果斷作出決定:全線撤軍。

楚成王派人分赴谷地和睢陽,命令戍守谷地的申叔時撤軍,自然,公子雍和易牙也跟隨撤回。命令成得臣撤軍,命令見於《左傳》:「無從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艱難險阻,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以年,而除其害。天子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者志,晉之謂矣。」

什麼意思?大意是說晉文公德才兼備,還有上天的幫助,別跟他對抗。

注意,「艱難險阻」和「知難而退」這兩個成語的出處就在這裡。

申叔時得到命令,當天撤軍,他早就想走了。

成得臣呢?

「撤軍?無條件撤軍?這不等於把曹衛白白送給了晉國人?這不成了楚國歷史上最丟人的一次出征?」成得臣這火就大了,他罵了出來。可是,他不敢罵楚成王,他只好罵楚成王身邊的人,基本上,他罵的就是蒍呂臣了。「這一定是奸佞之人嫉妒我,不願意看到我立功,該殺的小人,我一定要滅了晉軍,給他看看什麼叫馬王爺三隻眼。」

於是,成得臣拒不撤軍,他派伯棼(音焚)向楚成王請戰。

伯棼,姓斗名椒字子越,因此又叫斗椒或者斗越椒,他是斗伯比的孫子,子文的侄子。為什麼這裡要介紹他,因為後面有他的故事,「狼子野心」這個成語與他有關。

伯棼是這樣代表成得臣請戰的:「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讒佞之口。」(《左傳》)意思是打敗晉國人是次要的,關鍵要給讒佞小人看看。

楚成王很不高興,非常不高興,《左傳》的話叫做「王怒」。

楚成王實在是不願意跟晉國直接對抗,可是,成得臣擁兵自重,不肯撤軍,楚成王也不願意搞得太僵。

「好,既然你不見棺材不落淚,那你就打。」楚成王一咬牙一踩腳,批准了成得臣的請戰。

按理說,面對第一強勁的對手,應該全軍出動,可是,楚成王不肯把自己的部隊全部給成得臣。給了多少?《左傳》記載:「惟西廣、東宮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

西廣,楚軍的右軍;東宮,太子的部隊;若敖之六卒,成得臣的族兵。基本上可以這樣判斷,西廣部隊和若敖部隊一直跟隨成得臣攻打睢陽,現在楚成王把東宮的部隊給了成得臣。也就是說,現在成得臣用來對抗晉國的部隊,實際上只佔楚軍的一半強。

成得臣用若敖六卒的一百八十乘戰車為中軍,子西斗宜申率領西廣部隊為左軍,子上斗勃率領東宮、陳國和蔡國軍隊為右軍。

現在,箭在弦上,不打也不行了。

【將計就計】

楚國人的前敵會議在睢陽城外召開,參加者為子玉成得臣、子西斗宜申、子上斗勃和伯棼斗越椒。

「各位,大王顯然不相信我們能夠戰勝晉國人,你們有什麼想法?」成得臣徵詢意見,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還是要重視敵人。

「令尹,恕我直言,其實,這一仗不一定非要打。」斗勃說話了。成得臣瞪了他一眼,有些不高興地問:「事到如今了,請戰也請了,增兵也增了,怎麼能說不打了?」

斗勃笑了笑,他知道成得臣是個戰爭狂人,有仗不打那不是他的性格。可是,斗勃知道,晉國人可不是宋國人,也不是齊國人,晉國人很難對付。

「其實,令尹之所以要與晉國人交戰,是因為不願意無條件撤軍而已。如果我們向晉國人提出條件,讓他們恢復衛國和曹國,我們解圍宋國,雙方同時撤軍。這樣不就又挽回了面子又得到了實惠?不用打仗,您也立了一件大功啊。」斗勃接著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成得臣一聽,這主意不錯啊。

「好主意,可是,萬一晉國人不干呢?」成得臣有疑慮。

「如果他們不幹,那宋國人、衛國人和曹國人都會怨恨他們,他們自己的士兵也會不滿,那時再打,我們就可以佔據優勢了。」

「子上,你太有才了,先軫也不過如此。」成得臣大喜。你晉國人玩心眼,我楚國人也會。

於是,成得臣派大夫宛春前往晉軍大營,提出「以曹衛換宋國」的和平方案,同時向楚成王匯報。

宛春來到晉營,見人打招呼,因為跟晉國那幫人在楚國的時候混得很熟。

「哎喲,老狐,身體倍兒棒啊。」

「哎喲,胥臣,胖了,長胖了。」

「哎喲,老魏,別拍我,我怕你。」

一路「哎喲」,宛春來到了中軍帳,元帥先軫正在辦公。在楚國的時候,宛春就叫先軫為「小先」,如今先軫當了元帥,不怒自威,宛春也不敢嘻嘻哈哈了。

「先元帥,我家元帥有個建議派我來與貴國協商。」宛春看了座,把斗勃的和平方案說了一遍。

斗勃的方案說出來,晉軍帥佐們發出「切」的聲音,雖然沒說話,眼神裡分明流露出的意思是:「楚國人什麼時候也學會忽悠人了?」

狐偃笑了,直接拍拍宛春的肩膀:「春哥,你這不行啊,你們用一個國家換我們兩個國家,不公道啊。」

「這,這個,曹國和衛國加起來也沒有宋國大啊,哈哈哈哈,和平萬歲啊。」宛春打個哈哈,算是回答。

大夥兒還要說話,元帥先軫擺擺手。

「想當年,我們欠楚國的人情,這次,吃虧點就吃虧點吧。這樣,宛春大夫是我們的朋友,留在這裡敘敘舊,讓我們也盡盡東道主的意思,過幾天再走。楚國的方案我們全盤接受,宛春大夫先派副使回去通報子玉將軍。啊,就這樣了,來人,帶宛春大夫去迎賓館休息用餐。」先軫一通號令,答應了楚國人的全部條件,而且不給大家商量的餘地。

宛春高高興興走了,他知道自己實際上是被扣留了,不過這也沒有什麼。

宛春出去之後,大家就開始議論了,都說吃虧了,先軫不該這麼草率答應他們。

「先元帥,是不是草率了一點?」晉文公問,他也有疑惑。

「舅舅,你說呢?」先軫問狐偃。

「哈哈,還是你說。」狐偃不肯說。

「既然這樣,我就說了。」先軫沉吟一下,慢慢說道:「楚國人的和平方案等於是救了三個國家,如果我們拒絕,就等於害了三個國家,道義上我們已經輸了,三個國家的人民都會怨恨我們。如今,我們答應了他們,但是,並不等於就被他們忽悠了。要跟我們玩忽悠,他們還嫩點。按照和平協議,我們恢復衛國和曹國國君的位置,但是,我們可以命令曹衛兩國國君發出絕交信給楚國,這樣,恢復了三個國家,但是都成了我們的,楚國人一定惱火。我們再扣留宛春,楚國人就更受不了,他們就一定要來攻擊我們。那時候,我們利用他們的急火攻心,必然能夠擊敗他們。」

先軫說完,看看狐偃:「舅舅,我說得對嗎?」

「哈哈,看來,我可以退休了。」狐偃笑道。

成得臣得到了宛春副使的回報,說是晉國人全盤接受了和平協議,恢復衛國和曹國國君的地位。不過,宛春被晉國人留下敘舊了。

成得臣高興啊,這個功勞算是不費吹灰之力得來的,比楚成王無條件撤軍那不是合算了上百倍?他立即派斗勃前往申,向楚成王匯報這一巨大成就。

「真的?」楚成王當場表示質疑。

三天之後,斗勃回來了,隨身帶著兩份國書。

「大王讓我給你的。」斗勃把那兩份國書給了成得臣,斗勃自己也沒有看過。

成得臣接過那兩份國書,拆開來看,看完之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令尹,國書上說什麼?」斗勃覺得有點不對勁,忙問。

成得臣沒有說話,把那兩份國書遞給了斗勃。斗勃一看,也是臉色大變。

原來,那兩份國書來自衛國和曹國,兩國國君在國書裡表示:跟著楚國混,越混越沒勁,從此之後,一刀兩斷。

得,辛辛苦苦保全了這兩個國家,可是人家成了晉國人的跟班了。

「奶奶的,晉國人,老子忽悠不過你們,咱們真刀真槍戰場上見。」成得臣被徹底激怒了。

第二天,圍攻睢陽的楚軍拔寨而起,北上曹國挑戰晉國。

【退避三舍】

三月二十九日,楚軍抵達曹國,晉楚兩軍在歷史上首次對壘。

第二次南北戰爭,如果算上當年齊桓公伐楚,這是第二次南北戰爭;如果以戰爭的實際發生為標準,這就是第一次南北戰爭。

面對咄咄逼人的楚軍,晉軍怎樣?

晉軍撤了。

晉國人害怕了?晉國人又出詭計了?

都不是,晉國人出成語了。

前敵軍事會議。

「各位,晉楚大戰在所難免,有何建議?」元帥先軫發話。

別人沒有說話,這一次狐偃搶著說話了。

「先別說怎樣戰鬥,退九十里再說。」狐偃的話一出來,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為什麼要撤退?「各位,當初主公在楚國的時候,曾經答應楚王,兩國若開戰,晉軍退避三舍。國君的話,要講信用。」

大家不以為然,什麼時候的事情了,還管那些幹啥?

「對面又不是楚王,何必要退呢?況且,楚軍遠程來襲,已經很疲憊,我們完全可以在這裡擊敗他們。」中軍佐郤溱說道。基本上,他代表了大家的意見。

「打仗,關鍵在於理的曲直,有理的一方士氣高昂,無理的一方士氣低落。當年受了楚國的恩惠,我們應該退避三舍報答他們。如果他們也退,我們並沒有損失;如果他們追上來,那就是他們無理了。何況,楚軍一向精悍,如今算不上疲憊,再拖他們九十里,我們更有把握。」狐偃堅持道。

先軫有點拿不定主意了,看看大家,再看看晉文公。看到晉文公的眼神的時候,先軫下了決心,他一拍桌子,下令:「撤,後撤九十里。」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就來自這裡。

成得臣似乎永遠搞不懂晉國人想幹什麼,他覺得那是一幫火星人。

三月三十日,成得臣派斗勃去下戰書,不多久鬥勃回來了,告訴他:「令尹,晉國人不見了。」

「什麼?」成得臣聽了一愣,晉國人逃跑了?

到晚上,哨探來報,說是晉國人一口氣退了九十里,一直從曹國退到了衛國的城濮(今河南省范縣西南)。

「他們為什麼要退?」成得臣問。

「說是當初在楚國的時候,晉侯答應了大王要退避三舍。」

成得臣想起來了,是有這麼回事,不過自己從來沒有把晉文公當初的話當回事。

「嗯,他們怕了,為逃跑找個借口而已。我說過,晉國人只會忽悠。」成得臣打死也不會相信,晉國人這個時候竟然會守信用。

「我看,既然他們退了,咱們也不要追了。大家撤軍,也不傷和氣。」斗勃的意思,楚軍到此為止算了。

「追。」成得臣沒有理會鬥勃,他現在的信心更足了。

成得臣不知道,晉國人忽悠你的目的就是要打你。

【佈陣】

四月一日,楚軍追到了城濮,背靠丘陵下寨。

晉軍先一天趕到,並沒有絲毫懈怠,一切按照大戰前的準備進行。

中軍帳裡,晉文公還有些不放心,於是大家開導他。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和楚王摔跤,結果他把我壓在身下,還咬我的頭,是不是個壞兆頭啊?」晉文公說。他真是越到大戰臨近了,越覺得心裡沒底。

「好兆頭啊。」狐偃立即就說話了,他知道越是到了關鍵時刻,就越是必須把任何可能引發悲觀情緒的事情扼殺在搖籃階段,所以他根本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主公仰面朝天,證明得到了天的照顧。而楚王面朝下,正是跪地認罪啊。就憑這個,我們一定能戰勝楚國人。」

正說著,斗勃來了,來幹什麼?下戰書。

古人下戰書是很客氣的一件事情,似乎這是文化人的事情。來看看斗勃是怎樣轉達成得臣的話,感受一下。

「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左傳》)翻譯過來是這樣的:請求與晉君您的戰士遊戲,請您站在車上觀賞,得臣我也陪著您看。

多客氣啊,好像不是打仗而是奧運會體操比賽。

楚國人很客氣,晉國人同樣客氣,晉文公派與斗勃同等級別的下軍帥欒枝前往楚軍大營回復戰書,欒枝代表晉文公的話也很客氣,再感受一下。

「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左傳》)翻譯過來是這樣的: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楚王的恩惠我不敢忘懷,所以一直不敢挑戰貴軍。我們退避三舍,就是希望能夠避免作戰。既然你們不肯放過我們,我只好麻煩您通知你們的兄弟,準備好戰車,為你們的國君而戰吧。明天早上,不見不散。

真是客氣。

古人打仗,有的時候是很優雅的。

四月二日凌晨。

晉、楚兩軍分別佈陣。

晉軍總兵力七百乘戰車,其中包括齊軍和秦軍的戰車。

楚軍儘管不是全部兵力,但是加上陳、蔡兩國軍隊,戰車數量同樣在七百乘上下。

楚軍中軍由成得臣指揮,兵力為若敖的一百八十乘戰車,這是楚軍最精銳的部隊,儘管戰車數量不多,但是戰鬥力驚人。

楚國左軍為原右軍,子西斗宜申統領;楚軍右軍為東宮軍,外加陳國和蔡國軍隊,由子上斗勃統領。陣勢列好,楚國人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他們似乎沒有往日必勝的信心,對於對面的敵人,他們捉摸不透。

事實上,先軫的指揮才能遠遠高於成得臣。

中軍,先軫坐鎮。前部,三層弓箭手;其後,執戟戰士;後部,公族精銳,一百乘戰車。

左路,下軍佐胥臣虛張下軍帥欒枝軍旗,率一半下軍對陣楚軍右軍。

右路,狐毛、狐偃各率一半兵力,高坡上列陣,迎戰楚軍左軍。欒枝率一半下軍,埋伏於高坡之下三里之外的一片樹林後面。

秦國、齊國軍隊在晉軍之後,聽候調遣。

佈陣完畢。

「今日必無晉矣。」大戰開始之前,成得臣說了一句很無厘頭的話,意思是今天一定要消滅晉國軍隊。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大概是成得臣的信條,可惜的是,他這次面對的不是宋襄公。

《賈志剛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