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希特勒發跡、納粹掌權)

最偉大的聖人歷來是那些具有超凡作惡能力的人,最兇惡的人有時也難免會有點聖潔之情。

——題記

01.童年確實很不幸

到底屬於哪個民族?

希特勒這個人,按他自己的話講,是雅利安人 。以咱們現在的知識看,印度人和伊朗人也屬於雅利安人,不知道他們跟希特勒是不是一個祖先。不過呢,按照希特勒族人的說法,希特勒家族有摩拉維亞人血統。摩拉維亞人是什麼人呢?在公元5—6世紀時,斯拉夫人 西遷,到達了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摩拉維亞人就是這批人及其後裔。

要按希特勒族人的這種說法,希特勒應有斯拉夫人血統。但是,希特勒後來打蘇聯的時候,他認為跟蘇聯的戰爭是種族之戰,是優秀的雅利安民族跟劣等的斯拉夫民族之戰。如果希特勒確有斯拉夫人血統,那就是說他的祖先出身於劣等民族。

希特勒他爹的身世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於靠近德國邊境的奧地利小鎮,那小鎮叫布勞瑙。他本人身世並不離奇,身世離奇的是他爹。希特勒他爹,也就是老希特勒,生於1837年,他奶奶生他爹的時候已經42歲,而且他奶奶當時沒結婚,這就是說,希特勒他爹是一私生子。他奶奶給他爹做出生登記的時候,父親那一欄是空白的,所以這就成了個謎。那麼,希特勒的爺爺到底是誰呢?

據推斷,希特勒的爺爺可能就是臨近村子裡的,因為農業社會嘛,不可能交往太遠,出門很不方便。那時不像今天,今天可以網戀,北京的找廣州的,那會兒不可能,想都甭想。據說,希特勒的爺爺可能是一個有錢的猶太人,叫弗蘭肯伯格,或叫弗蘭肯雷德。因為希特勒的奶奶,在那戶猶太人家裡當過用人,讓希特勒他奶奶懷孕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主人家年輕的兒子。按這麼說,希特勒又有猶太血統了。

小痞子希特勒

1885年,希特勒的父親結婚了,老希特勒娶了自己漂亮的侄女。當然,在西方人語言裡,輩分不像中國人分得那麼清楚,也有人說是外甥女,因為舅舅、叔叔在英文裡都叫Uncle。

希特勒父母的關係不像一般夫妻,希特勒的父親只是一個海關小吏,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基層公務員。但在他的家鄉,很多人一輩子務農,所以他這也算出人頭地了。因此,希特勒他媽就把丈夫看得高人一等,她是從女傭到情婦再到妻子,對於一個普通農村姑娘來說,這條路走得很艱辛。她管自己的丈夫叫叔叔,或舅舅,她一直這麼稱呼自己的丈夫。

希特勒他爸非常嚴厲,對希特勒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對他性格的影響也很大。希特勒的父親很嚴厲,屬於標準的嚴肅老爺們兒,說一不二,性格古怪,難以接近,對子女的管教特別嚴,以至希特勒同父異母的哥哥受不了,離家出走了。哥哥離家出走以後,希特勒就成了父親管教的對象。希特勒他哥那一支的後代,也就是他的侄子,二戰時到了美國,加入了美國國籍。

根據希特勒妹妹的回憶,希特勒小時候每天都挨揍,他總是惹父親發火。在他妹妹眼裡,希特勒是一個不受管教的小痞子。不管老希特勒如何打他,如何教訓他,如何讓他對政府公職感興趣,他都我行我素,一點兒也聽不進父親的意見。同時,母親對他又非常溺愛,盡量想用慈母之心,使希特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減少因丈夫粗暴而對希特勒產生的不良影響。

性格決定命運

希特勒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反抗,想走他哥哥的老路——離家出走。沒想到,老希特勒知道了他的這個計劃,為了不讓這個兒子再離家出走,老希特勒就把他鎖在樓上。到了晚上,希特勒想從窗戶的鐵欄杆裡鑽出去,因為歐洲建築都是窗戶外面有層鐵欄杆。因為個子矮,夠不著窗戶,希特勒只好把衣服脫下來,去鉤那個鐵欄杆。正當他鉤住欄杆、馬上就要奔向自由時,老希特勒上樓了。聽到腳步聲響,希特勒趕緊退了下來,由於衣服在鐵欄杆上鉤著,所以他當時光著身子,情急之下只好用桌布把自己給圍了起來。

老希特勒進來一看,兒子光著身子圍了塊桌布。他這次沒拿鞭子抽希特勒,而是放聲大笑,然後叫希特勒他媽也上樓來,看穿著「寬袍」的兒子。對希特勒來講,這種諷刺、挖苦對他的傷害更深,比打他還令他難受。他曾私下跟自己親近的人講,花了「好長時間才總算將這件事忘掉」。多年以後,他對自己的一個秘書說,不怕疼是有勇氣的表現,「我於是便下定決心,父親打我時我永不再哭」。

很快,檢驗他決心的機會來臨了,他爹又一次揍他,把他媽嚇得跑到門外躲了起來,看來這次揍得挺狠。希特勒一邊挨打一邊在那兒數數,默默地數他爹打了他多少棍。可能是老希特勒一看這小子太倔,感覺到這麼大的男孩子再打不合適,而且這小子容易記仇,說不定到時候恨自己。據說自這件事之後,老希特勒再沒打過他。

希特勒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希特勒,會有怎樣的性格呢?明顯是早熟、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要挨一頓揍,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難找到幸福。為什麼希特勒上台之後,會實行許多非成即敗的極端措施?因為他對社會沒有同情,缺乏感恩,而這跟他的成長環境大有關係,他繼承了老希特勒一些變態的人格。

02.「維漂」混得很差勁

終於不再受管教

1903年,希特勒終於獲得了解脫,為什麼呢?因為他爹死了。這年的一天,他爹一大早離開家去喝酒。此時老希特勒已退休,退休以後的老希特勒天天喝酒,結果這次喝酒的時候,他剛到桌邊坐下,就說身體不舒服,不一會兒人就完了。根據症狀,老希特勒患的很可能是心臟病,突發心梗。

有些書裡寫老希特勒一死,希特勒他們家就窮了。實際上,老希特勒給家裡留下了2420克朗的養老金,這比一個小學校長領到的薪水都多。老希特勒一死,希特勒家最大的變化就是獨裁者沒了,緊張氣氛消失了。這時候,希特勒還不到14歲,但成了家庭的主宰。

兒子14歲了,將來怎麼發展呢?希特勒他媽想讓兒子當公務員,捧鐵飯碗,但她不知道該怎麼勸服希特勒,所以只能靠哀求——乖兒子、寶貝,你就幹這個吧。當然,哀求希特勒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不管希特勒他媽什麼時候問他:「兒子,你想幹嗎?你總得有個事兒做吧。」希特勒都回答:「我要當一名偉大的畫家。」看來,他完全活在夢想的世界中。

因為父親不在了,希特勒初中畢業就不唸書了,從16歲起,他就開始到處自由自在地遊逛,並且藐視權威。沒有了父親的管教,他就變成了這麼一個人。

難得的溫情

1907年,希特勒的父親死後四年,他母親身體不適去看醫生。醫生是個猶太人,在當地有「窮人的醫生」之稱,看病不多收錢。希特勒他媽告訴醫生說胸口疼,疼得一晚一晚地睡不著覺。醫生診斷的結果是「腫瘤」,實際上就是癌症,但他沒有將此告訴病人。第二天,醫生將希特勒和他妹妹叫去,告訴他們說,你們的母親得了癌症,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做手術。

希特勒的反應使醫生特別感動,那醫生回憶說:「他那蠟黃的臉因悲傷而扭曲,雙眼滾出淚珠,問他母親還有沒有辦法挽救,只有在那時,我才意識到他們母子間的愛是何等的深沉!」由此看來,希特勒也不是純冷血動物,他有時候也充滿人性。打那以後,希特勒全心照料母親,跟他的妹妹、嬸嬸分擔家務。他將母親安置在廚房裡,因為廚房裡全天有火,比較暖和。然後希特勒將碗櫥抬走,擱了張床,自己也睡在那兒,照顧母親,還幫助母親做飯。為此,希特勒他媽曾驕傲地跟別人講,說她的胃口從來沒那麼好過。言外之意,就是說自己兒子做的飯很好吃。提到自己的兒子時,她蒼白的臉上竟然出現了一些血色。看來在母親病重期間,希特勒還是給她帶來了相當多的快樂。

有一天到了午夜,希勒特他媽的最後時刻來臨了,這時候也甭去看醫生了,醫生也幫不上忙。1907年12月21日,在希特勒母親的病拖了將近一年之際,按希特勒的說法,在聖誕樹綵燈光芒的照耀下,母親安靜地離開了人世。天亮時,醫生來到他們家,準備為希特勒的母親簽署死亡證書。醫生看到希特勒坐在母親身邊,臉色慘白,在畫母親的遺像,以便作為將來的紀念。即便看慣了死亡的醫生,看到這一幕也很感動,說:「我從未見過有誰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樣悲痛。」

生活很困窘

至此,希特勒父母雙亡,這時他19歲,準備向維也納進發,以實現他作為一名畫家的夢想。用希特勒自己的話講,那時他手中提的是一隻裝滿衣物的箱子,心中裝著的是不屈不撓的信念。從這句話看,他那時還有只裝滿衣物的箱子,應該不算特別窮。但由於他自己的原因,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希特勒過得十分糟糕。他畫的畫,至今還流傳下來不少,很多人認為他畫得不錯,但問題是希特勒擅長畫建築,不會畫人體,在西方國家,你不會畫人體是不行的。因此,希特勒的畫當時能賣出去的很少,而他對做生意又一無所知,這就造成了他的生活很窘迫,他只能不停地換工作,以期能改變現狀。咱們現在有「北漂」這個說法,他那時就是個「維漂」。他曾幫人撣地毯、掃雪、在車站推箱子,住極便宜的旅館,吃免費或廉價提供的沒什麼營養的食物……所以有人說,正是他的遭遇,造就了他對社會的不滿和仇恨。

日子過得那麼困窘,希特勒不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夠或水平達不到,相反,他認為是社會不公造成的。

03.勇敢的下士

這個士兵很勇敢

正當希特勒在維也納混得很差勁時,一戰爆發了。一戰爆發,對希特勒來說是個好消息,儘管出生在奧地利,但他從小就受到了德意志民族主義的熏染——奧地利也說德語,他骨子裡是一個德意志民族主義者。

一戰爆發後,希特勒覺得自己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他報名參加奧匈帝國的軍隊,結果體檢不合格。於是,他又去慕尼黑報名參加巴伐利亞王國的軍隊,也就是德軍。那時德國打仗正缺人,不挑食,就把他接收到軍隊裡,在巴伐利亞第16後備步兵團服役。

據說希特勒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敢,勇敢到了什麼程度呢?他在半年內就從一個傳令兵升到了下士,兩次因為英勇受到表彰,第二次受到表彰時,他被授予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這種勳章一般是不授給士兵的。希特勒後來做德國元首,在公開場合出現時,他一般身穿制服,扣子上別著二級鐵十字勳章綬帶,左胸佩戴三枚證章——最上面的是納粹黨的金製黨徽,中間的是一級鐵十字勳章,底下的是他的戰傷勳章。希特勒做元首時穿戴比較樸素,他佩戴那些證章並不是為了炫耀,他不像戈林那麼愛炫耀。

毒氣在蔓延

希特勒在戰場上除了勇敢,運氣還很好,他曾對一位英國記者說:「有一次我在戰壕裡與幾位戰友一起吃晚飯,突然好像有個聲音在對我說,『快起來到那邊去』。聲音清晰,不絕於耳,我只好機械地服從,好像它就是一道軍令似的。我手裡捧著飯盒,立刻起身,沿著戰壕行進了約20碼。當我坐下來繼續進食,還沒吃幾口時,只見火光一閃,從我原來待過的地方傳來一聲巨響,一顆流彈在那裡爆炸了,留在那裡的人全被炸死了。」

對於這段話,不排除有希特勒自吹的成分,不過他運氣真的一直很好,直到戰爭結束時,他只負過一次傷。那是在一次戰鬥中,希特勒所在的第16後備步兵團被打得抬不起頭來。陣地上到處是彈坑,士兵們蜷縮在戰壕裡,老兵全身麻木,新兵魂不附體。猛然間,一團被炮彈掀起的塵土,帶著刺鼻的煙味湧進了戰壕。不知誰喊了一聲:「毒氣!」那團被炮彈掀起的塵土中,混雜有芥子氣 。這是希特勒所在的第16後備步兵團首次遇到芥子氣。對於這種毒氣,有人聞著很香,有人聞著辛辣刺鼻,但人人的感覺相同:這玩意兒不利於人。

士兵們慌忙戴上防毒面具,彎腰曲背,一動不動地靠著戰壕的土牆。幾個小時過去了,防毒面具內的空氣已變得混濁不堪。有個新兵憋不過氣來,將面具取下,想呼吸些新鮮空氣,但吸進的是毒氣。毒氣一進入他的喉嚨,他便仰身倒地,口吐白沫,慢慢地死去。

失望的希特勒

到了拂曉,毒氣才慢慢消散。可毒氣一消散,炮擊又開始了。在敵人炮擊的過程中,第16後備步兵團的士兵們摘下面具,大口地呼吸著清晨的空氣。「空氣中還帶著芥子氣味,」有個人寫道,「還充滿了火藥味,但這對我們來說,已算是極好的了。」

炮擊之後,空氣中又充滿了毒氣。第16後備步兵團來不及戴面具的士兵,立即翻身倒斃。那些僥倖逃過一死的士兵,個個成了瞎子——只有一人除外,那人仍有一點模糊的視力。他時眾人說,大家彼此抓住衣尾,由他領路逃生。就這樣,第16後備步兵團的士兵們排成單行,半瞎的領著全瞎的,跌跌撞撞地前行,一直來到急救站。

從令人窒息的死亡中被營救出來的士兵裡,有一名年輕下士,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被送往戰地醫院,等他眼睛上的紗布拿掉之後,一戰已經結束。這使希特勒特別痛苦,他立刻墜入了失望的深淵——他可能覺得一戰不結束,他就能做到軍官了,沒準兒還能升將軍呢。戰爭結束等於他又失業了。戰場滿足了他對成功的渴望,包括別人對他的肯定。

04.從此有了黨組織

加入納粹黨

一戰結束後,希特勒就失業了。根據《凡爾賽和約》,一戰後德國只能保留10萬陸軍。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可能給連德國國籍都沒有的希特勒留一個位置。於是,希特勒又開始了遊蕩生活。在遊蕩之際,他還有一份不定期的薪水,那就是為德軍情報部門工作,當密探。當密探主要做什麼呢?因為當時德意志帝國崩潰,各種社會思潮蜂起,政黨和社會組織特別多,軍方想刺探這些政黨和社會組織在幹什麼。

有一次,希特勒受命打入一個不滿百人的小黨——德國工人黨,以刺探這個黨的活動。刺探的地點是在慕尼黑的一家酒館裡。希特勒的上級懷疑德國工人黨這幫人要顛覆現在的政權,所以就讓希特勒去調查。在當時,任何對現狀不滿的人都想聚集起來,組成一個新政黨,所以類似的組織在德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些組織建立得快,消失得也快,不久大部分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希特勒看不起德國工人黨,他當時是懷著一種蔑視的心態去參加這個政黨活動的。他在當密探之前曾受過訓練,所以才能勉強把這個政黨演講的枯燥內容聽下去。等演講一結束,希特勒便感覺輕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刺探任務。等進入這個政黨的自由討論時間時,希特勒就想走,他覺得這幫人是在那兒瞎侃,沒啥意思。

這時候,有個主張巴伐利亞獨立的教授站起來發言,他想把巴伐利亞從普魯士德國分離出來。這下希特勒急了,他是堅持大德意志帝國觀點的,因此他不由自主地衝上去痛斥這個教授。希特勒以幹練的口才、精闢的論點,足足講了15分鐘。那個教授在希特勒把話說完之前,就像一條落水狗,夾著尾巴離開了那家酒館。

希特勒的發言極具邏輯性,使得這個黨當時的領導人德萊克斯勒對其產生了深刻印象。德萊克斯勒跟秘書(這個黨一共不到100人,居然還有秘書,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講:「這人有種,咱們將來可以好好用用他。」德萊克斯勒走到希特勒近前,先進行了一番自我介紹——我是誰,我曾幹過什麼……雖然他進行了自我介紹,可希特勒竟然連他的名字都沒記住。不管怎樣,他發現了希特勒。他將自己寫的一本小冊子,一本只有40頁、粉紅色封面的小書,硬塞給了希特勒,說你必須好好讀一讀,讀完之後請你再來。

結果,希特勒竟然加入了德國工人黨。根據黨證編號,希特勒是這個黨的第97名成員,他去之前已有96人,真是個不滿百人的小黨啊。希特勒加入之後,就把這個黨的名稱改成了「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它的中文簡稱應該叫民社黨,但因為德文的縮寫是NAZI,音譯過來就是納粹,所以這個黨就被譯成了「納粹黨」。

這個政黨在壯大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你要乍一聽,還以為是馬克思建立的呢。實際上,這個組織既不是工人的政黨,也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按照希特勒自己的定義,什麼叫民族社會主義呢?一個人只要理解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德意志高於一切,在他眼裡,德國、德國人民和德國領土比什麼都重要,那他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所以,這個政黨實際上是一個極右翼的民族主義政黨,跟社會主義、工人運動根本不沾邊。

除了更改黨名,希特勒還親手設計黨的標誌。畢竟人家是學美術的,畫家出身,有老底子,甭管入流不入流。從1920年起,希特勒開始負責納粹黨的宣傳工作,他意識到黨需要一個明顯的標誌,以區別於其他政黨,所以他準備設計一面黨旗,讓人看一眼就忘不了。據說希特勒從一個牙醫那裡得到了靈感,希特勒說那個牙醫的旗幟很不錯,跟自己的想法很接近。希特勒要求納粹旗幟的背景是紅色的,並且必須比共產黨鐮刀斧頭旗的紅色更深。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工人的支持——你紅,我比你更紅!你左,我比你更左!

納粹的標誌是「卍」,有人讀「萬」,實際上不是。佛教的「卍」才讀「萬」,納粹的「卍」跟佛教的「卍」方向是反的。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卍」字呢?希特勒有一個很清晰但卻是偽造的解釋,他說這個「卍」字跟基督教的「十」字一樣。希特勒小時候在一些古老的教堂裡見過這個標誌,這個標誌被很多民族的祖先看成是太陽或好運的象徵,比如印度的雅利安人就崇尚「卍」,今天佛祖塑像胸口上也有「卍」,但不是反著的。按照納粹的理論,雅利安人是德國人的祖先,希特勒把「卍」歸結為永遠反猶,他認為這是雅利安人勝利的完美標誌。不論這個符號設計得多麼稀奇古怪,希特勒在宣傳鼓動方面都很給力。

因為納粹的旗幟非常漂亮,紅底,白圓圈,中間一個黑色的「卍」,特別醒目,再加上希特勒的宣傳鼓動,所以反猶主義者和失業工人很快就聚集到這面旗幟下,甚至連納粹的反對者都認為這個「卍」字符具有催眠效果。像《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就說,那個彎鉤十字,似乎在召喚那些一直在戰後混亂的歲月裡、痛苦掙扎的沒有安全感的中下層人民。

希特勒天生是一個會鼓動的人,在他的帶領下,納粹黨迅速壯大。

靠印鈔票度日

納粹黨那種華麗醒目的儀仗、制服和徽章,對渴望安全、穩定的人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德國人本來就有服從權威的傳統,他們就喜歡參加這種氣派、威嚴的組織。甭說德國人,今天咱們參加民間組織,一幫老大媽在街上扭秧歌,穿著自己的衣服,腰裡系一條綢帶,你肯定不參加;如果都穿統一的制服,你一看就感覺挺正規,像那麼回事,說不定你就參加了。希特勒曾說過,要把制服設計得帥氣好看,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當時納粹黨的制服,是褐色的襯衫,長褲,長靴,法式平頂帽,黑領帶,再加上鮮艷的旗幟,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吸引力。納粹黨的勢力不斷壯大,而對於希特勒來說,他當時希望的是用暴力奪取權力。

納粹黨是1920年2月成立的。納粹黨成立一年多之後,1921年4月,協約國就德國的一戰賠償問題達成一致,要求德國賠償1320億金馬克。以前是4馬克兌1美元,現在降到75馬克兌1美元,而且匯率還在狂降。到1923年末,40億馬克才能兌1美元,馬克購買力為零,失業人口超過百萬,成千上萬的人排著隊去買麵包——排到你這兒沒了,那你今天就得餓著。鑒於這種情況,希特勒曾說,政府在一聲不吭地印著廢紙,哪天不印鈔票了,政府也就維持不下去,破產了——我們要將政府的無能曝光。

馬克現在已經這麼不值錢了,你還印它幹嗎?所以,希特勒跟追隨他的人講,相信我,得永生。如果按照政府這麼搞下去,我們的苦難會越來越深重。如果人們注意到他們懷揣上億元的錢,卻不得不餓死,那他們就應該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不應該繼續服從這樣一個無能的政府。

05.將法庭變成演講台

啤酒館暴動

希特勒特別渴望獲得權力,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由於對權力的極度渴望,他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一場政變,即啤酒館暴動。希特勒的想法是用暴力手段推翻政府,自己上台執政。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亞的一個地方官馮·卡爾,在慕尼黑一家名叫貝格勃勞凱勒的啤酒館發表演說時,大約600名納粹分子和右翼支持者包圍了啤酒館。希特勒帶人衝進了大廳,跳上桌子,揮舞著左輪手槍,朝天花板開了一槍,說國民革命開始了。這也就是酒館暴動的開始。

希特勒的副手戈林,後來的第三帝國元帥,向驚呆了的群眾解釋,說納粹這麼做的目的是善意的。戈林是一戰的王牌飛行員,空軍英雄,連他都加入了納粹黨中,可見當時納粹黨的影響力有多大。巴伐利亞的陸軍司令、警察局局長和馮·卡爾這個行政長官,被希特勒等人用手槍逼著趕到了另一間屋子裡,希特勒讓這三個人承認,他是巴伐利亞政府的領導人。這仨人都懶得搭理他——你威脅我們,我們就跟沒聽見一樣,你根本不配跟我們說話。

希特勒一看這仨人不搭理他,就回到大廳說:「巴伐利亞政府已經向我們交出了權力,我們要組織一個新政府,這個政府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為柏林的混亂局面組織一場遊行,以拯救德國人民,明天你們要麼發現我們組織了新政府,要麼會見到我們的屍體。」希特勒實際上在騙人,他說巴伐利亞地方官員已經答應把權力移交給他們了,其實根本沒這回事兒。而大廳中的納粹黨徒和不明真相的群眾,見他這麼說,當然就要歡呼。

被希特勒關著的那哥兒仨,聽到納粹黨徒和群眾的歡呼,還真以為希特勒這麼有群眾緣,這麼有群眾基礎,於是就默認了希特勒的要求。希特勒當時很不成熟,稍後就把那哥兒仨給放了,去處理納粹黨跟別的反對派之間的鬥毆。那哥兒仨一出來就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立刻開始糾集反納粹的力量。

政變行不通

啤酒館暴動的第二天,正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慶。這天早上11點多,3000多個納粹黨徒聚集在啤酒館外面,在希特勒、戈林和魯登道夫的帶領下,嚮慕尼黑市中心進發。魯登道夫將軍是一戰時德軍的副總參謀長,很有號召力,這裡面有他在背後操縱,跟希特勒相互借力。

納粹黨徒嚮慕尼黑市中心進發時,遇到了警察的阻攔,因為他們這屬於反政府叛亂行為。警察一攔,戈林首先跳出來,說要殺死前一天控制的人質。實際上他這是虛張聲勢,人質都放了,還殺個屁呀?警察不知情,只好讓道,他們繼續往前走。到達歌劇院廣場時,他們再一次遇到了警察的阻攔。這時候希特勒的一個保鏢跳出來,說不要開槍,尊敬的魯登道夫將軍閣下來了。因為魯登道夫畢竟是民族英雄,所以把他抬出來了。希特勒揮舞著左輪手槍,大喊:「投降!投降!」他讓警察投降。

這時候也不知道誰開了一槍,可能是走火,於是雙方就打了起來。戈林第一時間就中彈了,大腿、小腿都被打中了,幸虧他皮糙肉厚,是一個400磅的大胖子。1磅相當於中國的9兩,你算算他有多重!槍一響,希特勒立刻趴到地上。魯登道夫將軍無動於衷,繼續往前走,因為不會有人朝他開槍,警察閃開一條道讓他過去了。

最後,一共有16名納粹黨徒和3名警察被打死,希特勒被捕。當然,魯登道夫也被捕了。

啤酒館暴動雖然失敗了,但納粹從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訓。戈林就曾說,我們再也不會發動政變,我們只需要把國內的局勢攪得更糟,這樣人們就會要求民族主義者來統治。這就是說,他們也意識到了「靠暴力推翻政府」這條路走不通,人家還沒出動軍隊,剛一出動警察,就把我們干趴下了。

堅決否認有罪

希特勒被捕後,法庭就要審判他,但希特勒把這次審判變成了他的演講舞台,變成了他的政治宣言。

在庭審過程中,第一個被叫上被告席的就是希特勒。從審判一開始,希特勒就成了審判庭上眾人矚目的中心人物。從開口辯護起,他就想當鐵錘!他出庭是想當原告,而不是當被告。他以濃重的男中音,闡述了「被迫」發動起義的理由。他談到了暴動,談到了遊行,他說唯一令他後悔的,「是未能與被屠殺的同志們,遭受同樣的命運」。他承擔了這次起義的一切責任,說魯登道夫僅是與自己合作,但他否認自己有罪。他說,他活著的任務,就是要率領德國重現昔日的榮耀,重新確立德國的世界地位,他這樣的人怎麼能被當成罪犯呢?他這番話表達了自己「希望使德國重現強盛」的虔誠信念,主持審判的矮個子法官和檢察長,因他的這番話,表情都起了變化。

婦女爭相來獻花

希特勒擅長辯論,在最後一次庭審中,他的雄辯達到了高潮。他的這次發言,一部分是訓示,一部分是勉勵,一部分是謾罵,自始至終都引人入勝,且特別有效。按照德國法律,被告有最後發言權,所以法官還不能阻止他。

希特勒對僅稱他為民族主義運動中的一名政治鼓手,和發動政變僅出自其個人野心之說斷然否認,並說指控他想當部長是荒唐可笑的,「從一開始,我的目標就比當一名部長高出一千倍,我要的是粉碎馬克思主義,我要完成這一大業,部長這個頭銜與之相比是何等的荒唐可笑。」片刻後,希特勒暴露出內心深處的願望:「生來就是獨裁者的人,是強迫不了的,他自覺自願,他不是被人驅趕向前,而是他驅使自己前進,這沒什麼可謙虛的……覺得自己是被召喚來統治人民的人,是無權這樣說的。如果你們需要我或召喚我,我就合作,否則,我有我的責任!」

他對法庭說,起義雖然敗北,但人們必須尊他為德國未來的領袖,因為軍隊和起義者及支持者注定是會和解的,「我相信,今天在街上舉起『卍』字旗的群眾,與向他們開槍的人們團結一致的時刻,終將到來。我堅信,這次的流血,不會永遠將我們分開。」

希特勒不顧法官的駁斥,繼續抑揚頓挫地高聲說完了最後幾句話:「我們建立的軍隊正日漸強大。即使在此時此刻,我本人也驕傲地希望,終有一天,我們的原始新兵將會由連發展為營,營發展為團,團發展為師,昔日的帽徽將會被從泥潭中拾起,昔日的旗幟將在我們面前飄揚;到那時,我們就將在『審判的法庭』——『上帝的法庭』——獲得和解;到那時,我們準備出庭;到那時,唯一有權審判我們的法庭的聲音,將從我們的殘骸中、從我們的墳墓中響起。因為,先生們,對我們宣佈判決的不是你們,只有永恆的歷史法庭,才有權對我們的起訴做出判決。」

當檢察官準備宣判時,他發現法庭內擠滿了為她們的偶像希特勒獻花的婦女。檢察官下令將花清除掉。很多追隨希特勒的女人,竟要求准許她們在希特勒的澡盆裡洗澡,以表達對希特勒的崇拜之情!

06.抓住時機大翻身

服刑期間在寫書

從婦女到法庭上為希特勒獻花,就可以看出當時德國的一些女性崇拜希特勒到了何種程度——敢情都出來練「賤」了。經過審判,希特勒獲得了減刑,最終在監獄裡待了八個月。

在服刑期間,希特勒著書立說,儼然已成了職業政治家。據說早在被捕之前,他就已在醞釀寫一本《猶太史》。現在,他已有了更好的主意。他這部書原定是一本普通的歷史著作,在第一卷裡,有篇文章叫《四年半以來與謊言、愚蠢和怯懦鬥爭的情況》。這篇文章敘述了希特勒的童年、在維也納的歲月、赤色革命,以及黨在慕尼黑的初期活動,等。於是,它便成了一個苦孩子受政治教育的勵志故事,同時也給希特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使他不僅能夠講述猶太人、馬克思主義和種族主義這三個問題,而且還能論述議會政府的無用性、藝術的衰落、君主政體,以及戰爭失敗的責任,等。

將政治理論付諸筆端,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在牢房安靜的環境中,希特勒用從典獄長 那裡租來的打字機,吃力地將手稿打出來。他還有一個得力的助手魯道夫·赫斯。這個人當時也參加了啤酒館暴動,後來自首了,跟希特勒關在一個牢房裡。赫斯幫希特勒出主意,想辦法,記錄希特勒的口述,甚至還幫希特勒打字,這極大地方便了希特勒。

竟在獄中辦集會

不光著書立說,希特勒在爭取獄卒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他已將監獄的大部分工作人員都爭取到了國家社會主義這邊來,連典獄長也允許希特勒房中的燈光亮到午夜以後。看守工作變得鬆弛起來,犯人們竟自己發行了打印的地下報紙。這份報紙辦得既輕鬆,又嚴肅。頭版頭條的文章,一般都由希特勒撰寫,他也經常為這份報紙畫諷刺漫畫。

除了為犯人自辦的這份報紙寫文章、畫漫畫,希特勒竟然還在監獄裡組織晚間集會,連派來偷聽的看守都被他的演講迷住了。一般集會結束時,希特勒總是高喊「萬歲」,每當這時,人們便會不約而同地唱起在起義那天唱的歌:

即使他們將我們出賣,

或將我們當牲口虐待,

我們深知我們的事業,

忠誠祖國,責無旁貸。

胸懷之希特勒精神,

永不磨滅,

永不磨滅!

希特勒衝鋒隊,

東山再起終有期!

採取新的策略

1924年12月,希特勒出獄了。1925年,《我的奮鬥》首次出版;同年2月,納粹黨重建,希特勒再任黨的領袖。此後幾年,納粹黨幾經起伏,終於等到了最好的機會。

人們生活得越差,對納粹黨來說機會就越好——這個最好的機會,就是發生於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慘到了什麼地步呢?這場經濟危機使得德國1933年的經濟規模,跌到了1896年的水平,倒退了將近40年,直接退回到19世紀威廉二世時代。整個德國有幾百萬人失業,經濟一片蕭條。當時的情況比法國人製造魯爾危機時還慘。有個德國老兵叫戴林,他回憶說,1933年以前,自己的全部記憶就一個詞——飢餓,一家五口,就靠父親工作,而父親又老失業。那時候,全家每個星期從政府領到的救濟金只有七馬克,每天只能花一馬克,而這一馬克要管五口人一天三頓的飯食,所以我們那時長期吃不飽肚子。當時,德國至少有一半人受到這場經濟危機的影響而活不下去。人們能買得起的食品,就是數量少得可憐的土豆和麵包。母親把土豆煮得稀爛,搗成泥、拌上鹽,讓我們抹在麵包上吃,新鮮蔬菜、水果一點兒都沒有,人的生長發育你說能好得了嗎?

從這個德國老兵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德國社會的淒慘狀態,而魏瑪共和國對此無能為力,國際社會也不對其進行救助。殘酷的現實把德國逼向了絕境——德國需要強人,時勢造英雄,誰能把德國從危機中拯救出來,誰就會成為大眾擁戴的領導者。而這時,希特勒的策略也在調整。他宣佈,鑒於目前的情況,黨必須採取新的策略,黨的前途不在於武裝政變,而在於投票箱。希特勒說:「我相信,這是我們的最佳策略,因為國內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老元帥的尷尬

為了執行新的策略,希特勒到處演講,到處拉選票,納粹黨的國會議席在經濟危機中不斷增加。希特勒發揮口才優勢,莊重承諾:如果納粹黨上台,將給德國人民帶來一個令人著迷的、幸福的未來!他用社會主義吸引下層人民;他許諾恢復德國經濟,拓展生存空間,以獲取大資本家的支持。德國的各階層他都盡力籠絡,在這種情況下,納粹黨鹹魚翻生的機會就到了。

1932年4月,德國總統大選,希特勒和興登堡 同台競選。興登堡是一戰時的德軍元帥,又是第二帝國重臣,一直對威廉皇帝忠心耿耿,桌上隨時擺放著威廉皇帝的照片。但他畢竟年事已高,跟希特勒完全是兩個時代的人。居然要跟這小子一起競選?老元帥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個一戰下士,可實際情況是,興登堡經過兩次投票,才擊敗了希特勒。

興登堡雖然再次當選為總統,可他面臨這樣一個局面——納粹黨在國會中的席位逐漸增多,這局面使得興登堡不管是否情願,最後都必須讓希特勒染指權力。

07.終於當上了總理

不讓當總理?沒門

1932年7月,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得票數比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得票總和,還多出50萬票。納粹黨的得票數占總投票數的37.3%,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魏瑪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國會第一大黨的黨首應該出任政府總理。問題是,希特勒沒有任何管理政府的經驗,他是靠街頭暴力起家的,從來沒治理過國家,此前連科長都沒當過。因此,總統興登堡拒絕當時的總理巴本辭職,只答應讓希特勒當副總理,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歷史上的變革,總共有這麼幾種情況:一種是新司機走老路,還是那條老路,只不過換了個新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農民起義,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都是這種類型;第二種呢,是老司機走新路,路是新的,雖然不知前途是否凶險,因為以前誰都沒走過,但我是個老司機,經驗豐富,可以把車開得又好又穩,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屬於這種;第三種是新司機走新路,這種是最危險的,司機既沒經驗,又不知道前途如何,中國的辛亥革命就屬於這種。

希特勒呢,屬於第三種,典型的新司機走新路。他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想幹的事又是以前體制內沒人幹過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是最不靠譜的。而總統興登堡則屬於老司機走新路,多少還靠點譜。所以,興登堡拒絕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希特勒當然不幹。

就不讓你當總理

其實,希特勒曾考慮過接任副總理,但後來還是沒答應。他不想吃半塊麵包,要來就得來整個的。他在與巴本爭吵時說:「在向羅馬進軍後,意大利國王是否提出讓墨索里尼當副總理?」這話體現出他想學墨索里尼,因此他舉了這個例子,而墨索里尼是當了總理的。

當希特勒會見興登堡時,他再次要求擔任總理。興登堡非常瞧不起希特勒,大喊道:「不行,不論是在上帝面前,或是在良心和祖國面前,這都是不行的。」興登堡是老司機、老派軍人,看不上希特勒。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希特勒跟興登堡會晤之後,不但沒當上總理,甚至連報紙都發出號外,說總統斥責了希特勒,把他罵了一頓。為此希特勒非常惱怒,一度離開了柏林。不過,希特勒已經預感到,自己離勝利只差「一里路」。於是,他調整行動策略,對納粹黨進行重新包裝,使納粹黨徒改變了以往好鬥的街頭打手形象。當新國會開幕之後,納粹黨徒表現得非常平靜,反對派發言時,他們只是靜靜地坐著,沒在國會裡大吵大鬧。這樣得體的行為,使戈林當選了國會議長。

戈林當選為國會議長,這對納粹黨來說是件好事兒。不過這個時候還有一件好事兒,正中希特勒下懷,令希特勒又驚又喜——共產黨向巴本政權提出了《不信任案》。對此,希特勒下令納粹黨不要反對共產黨的這個提案,結果《不信任案》獲得了通過,巴本下台,這等於幫了納粹黨的忙。這之後舉行了議會選舉,納粹黨丟掉了200多萬票,少了34個議席。從表面上看,德國人民對納粹黨的狂熱正在消退,實際上,這時讓希特勒出任總理的請求信不斷向總統府湧來,其中包括像克虜伯、西門子這樣的實業巨頭,就連剛退職的巴本都開始支持希特勒。1932年12月,興登堡卻出人意料地任命施萊徹爾為總理,這是德國自1890年俾斯麥去職以來,第一位被任命為總理的將軍。

為了控制納粹,施萊徹爾希望實行「軍事專政」,但被興登堡拒絕。這個消息洩露出去之後,主要政黨都把施萊徹爾當成了人民的敵人,因此施萊徹爾很快就被拋棄。1933年1月底,施萊徹爾內閣辭職。

我還是當上了總理

施萊徹爾內閣辭職後,興登堡再次提議巴本出任總理。但總統顧問告訴他,唯一可能的選擇是希特勒,興登堡這才同意有條件地任命希特勒為總理。興登堡的條件是,由巴本出任副總理,並指定一名國防部長。希特勒同意了這些條件,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發佈《授權法》,授予他超越愷撒的總理權力!

完事之後,正當納粹黨歡慶希特勒即將出任總理時,可能發生兵變的消息傳來。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場虛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正式任命為總理。由於厭煩,興登堡並未親自委任希特勒為總理,總統這樣瞧不起總理,還是首次。他也沒對新內閣致辭以表示歡迎,甚至連未來的任務也沒交代。宣誓儀式極為簡短,就像強迫的婚禮。然而,希特勒並未讓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在無聲無息中度過。希特勒發表了演講,在莊嚴地宣誓將維護《魏瑪憲法》後,保證,將在國會中找到多數,使總統不必再簽署緊急法令。同時,他還承諾將解決經濟危機,使被痛苦和爭吵搞得四分五裂的德國重新凝聚為一體。他在快說完了的時候停下來,等待興登堡能來幾句讚揚的話,但這位元帥似乎讓部隊解散似的,只是說:「現在,先生們,與上帝一同前進吧!」

希特勒——這個連高中都沒上的人,這個未能考取美術學院的人,這個在維也納街頭當過流浪漢的人,於1933年1月30日當上了德國總理。他曾說:「永遠不要輕視一個年輕人,因為他有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這話雖出自惡魔之口,但意思是對的。

08.想方設法鞏固自己

究竟誰是縱火犯

在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的那天晚上,2.5萬名納粹黨徒手持火炬,在總理府前的廣場上舉行火炬遊行,用火炬擺出了納粹的彎鉤十字。當遊行隊伍經過總統府時,興登堡總統站在陽台上往下看,說:「哎喲,看來孩子們抓了不少俄國俘虜,打勝仗回來了。」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興登堡總統這時候已經老糊塗了,顛倒時空了,他居然把納粹黨徒的火炬遊行,想成了是一戰的勝利遊行!

希特勒擔任總理之後,準備採取一系列手段幹掉對他不滿的反對派,他首先要解決的是德國共產黨。於是,納粹製造了「國會縱火案」。這裡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笑話,發生在1933年2月27日,即希特勒上台不到一個月。這天晚上,國會議長戈林的副官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進戈林的辦公室喊:「部長先生,國會大廈著火了!」戈林看了一下表,吃驚地搖了搖頭,說了一句:「這麼早?」作為國會議長,國會大廈著火了,你應該很著急地趕緊去救火,你冒出哪句也不該是這句。這個笑話說明,很多人心裡已經認定,國會大廈的這把火,就是納粹黨自己放的。

不過,針對這個著名的國會縱火案,現在有另一種說法,說整起案件是前共產黨員盧勃個人做的,跟納粹、共產黨都沒關係,希特勒事前並不知情。但這也有疑問,那麼大的國會大廈,那個年代又沒有現代炸藥,靠一個人就能把國會大廈點著了?這姑且算一家之言吧。

消除你的痛苦

對於國會縱火案,納粹黨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希特勒對現場採訪的記者說:「讓上帝保佑這是共產黨幹的勾當。」這說明,他還不敢肯定是共產黨干的,只是希望如此。他接著對記者說:「你現在看到的,將是德國一個偉大歷史時期的開端。這場大火是個開端,如果共產黨控制了歐洲,兩個月,全大陸都會像這座大樓一樣陷入火海。」

這件事就像共產黨對巴本提的《不信任案》一樣,給希特勒幫了大忙。他整垮共產黨、社會民主黨這些左翼政黨的機會來了。希特勒藉著這場大火,頒布了《國家緊急法》,又叫《消除國家和人民痛苦法》。那究竟怎麼個消除法呢?就是取消《魏瑪憲法》所賦予的公民權,公民權裡所包含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通信和電話談話保密、集會結社自由、私人財產不可侵犯等,通通都被取消了,你什麼自由都沒有了,你就不痛苦了。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兒,記得我小時候,老師上課時經常會貶損西方民主,那會兒覺得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東西,老師說:「你看他們的選舉什麼玩意兒啊,把希特勒給選出來了。」

這個太保不一樣

《國家緊急法》一頒布,人民的自由被剝奪了,德國其他政黨的力量亦被削弱,這樣納粹專制統治就建立了起來。納粹統治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成立秘密警察組織,這個秘密警察組織被稱作蓋世太保。這個「太保」跟《水滸傳》裡的神行太保不是一概念,它就跟納粹一樣,是音譯的。那這個蓋世太保是怎麼回事兒呢?

蓋世太保由黨衛軍控制,是黨衛軍最著名也最駭人聽聞的機構,同時也是納粹黨對本國人和佔領國人民進行特務統治的工具。它最初被稱為秘密警察處,隨著納粹統治全歐洲的需要,人數逐漸增多,到1944年蓋世太保已有4.5萬名成員,他們的職責就是鎮壓任何反對帝國的行為。歷史上,所有的獨裁政權都實行這種秘密的特務統治。黨衛軍還有一個安全情報機構,德文縮寫是SD。SD有幾萬名職員,另外還有十多萬名告密者。

黨衛軍的誕生

說到蓋世太保,就不得不提到蓋世太保的領導人,也就是黨衛軍的頭目希姆萊。

希姆萊生於1900年,比希特勒小十幾歲。他是一個沒有領路人的追隨者,一個孤獨的探索者,一個被剝奪了大戰機會的軍校學生。後來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導師,這個人生導師就是納粹衝鋒隊的領袖羅姆 。羅姆領著希姆萊參加過啤酒館暴動,但希姆萊在啤酒館暴動中是個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啤酒館暴動失敗後,羅姆手下的1500名衝鋒隊員就變成了希特勒的私人部隊。希特勒又從這1500人中招了120人做他的保鏢,這就是黨衛軍的前身。

1925年,希姆萊加入了黨衛軍,他在黨衛軍中的證件標號是168。那時候黨衛軍人員已經擴充了,這表明有167個人比他資格老,但後來他成了黨衛軍的領袖,因為他毫無過錯,野心勃勃,而且為人古板,沒有樂趣,很像典型的德國人,做事一板一眼,沒有什麼幽默感。他很快就在納粹黨中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可能是他跟希特勒有過類似的生活體驗吧。1936年,希特勒任命希姆萊為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

希特勒看出希姆萊是一個小心翼翼的辦公室管理者、高效的文字專家,而且希姆萊很清廉,就靠工資生活,不像戈林那樣奢華。希姆萊還非常崇拜希特勒,他跟希特勒坐一起的時候,只坐半個屁股,非常恭敬地拿個小本,把希特勒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所以,不管希姆萊和希特勒的助手們怎麼爭權奪利,他都從來不會對元首構成威脅。對此中國古代也一樣,在皇帝眼中,忠誠最重要。你這個人貪污不要緊,你有短兒攥在皇上手裡,皇上沒準兒還願意這樣。就怕你一介不取,耿直廉潔,像岳飛那樣,皇上拿你沒轍。皇上就怕岳飛這樣的,不怕貪污受賄的。

希姆萊恰恰符合忠誠。到20世紀30年代初,希特勒就讓希姆萊負責建立一支黨的精英部隊,一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依靠的部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原來的納粹衝鋒隊已經不可靠了,衝鋒隊已發展到將近200萬人,到處惹是生非,口碑極差。更關鍵的是,衝鋒隊不僅跟德國國防軍不和,還跟工業巨頭發生衝突,而這時候希特勒已經上台了,他認為衝鋒隊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可衝鋒隊頭子羅姆想搞「二次革命」,把工業巨頭的命革了,但希特勒需要這些工業巨頭的資金支持。

因此,希特勒要希姆萊脫離衝鋒隊,另立門戶。希特勒在1930年就切斷了黨衛軍跟衝鋒隊之間的組織聯繫,之後衝鋒隊的領導人便沒資格再對黨衛軍發佈命令。希姆萊聰明,立刻給黨衛軍設計了新制服,新制服是黑色的,擁有銀色的肩章、圈銀邊的領章,上白下黑,黑白對比非常漂亮。這成功地迎合了喜愛制服的德國人。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黨衛軍,一支新的納粹軍事力量就這樣建立了起來。

黨衛軍的人數,從1931年的2000人增加到1932年的3萬人,而且不斷有像年輕貴族這樣的精英人士加入,這些人是希姆萊這支黨衛軍的骨幹力量,比如威廉二世的皇太子就加入了黨衛軍。此外,還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加入,這部分人包括可以幫助希特勒,使其統治合法化的律師,以及經濟學家、工程師和其他下層社會中優秀的年輕人。這樣,希姆萊的實力越來越強大。納粹黨掌權之後,接連不斷的麻煩使納粹黨同衝鋒隊攤牌不可避免。作為總理的希特勒,無法再容忍衝鋒隊擾亂他的計劃。

共和國名存實亡

1934年6月,希特勒通過希姆萊及其助手海德裡希,製造了「長刀之夜」事件,以衝鋒隊即將發動政變為由,剷除了衝鋒隊頭子羅姆,解散了衝鋒隊,鞏固了納粹黨的勢力。

黨衛軍完全取代衝鋒隊之後,蓋世太保更加橫行無忌,納粹黨的專制統治逐漸在德國形成。之後納粹政府修改了《魏瑪憲法》,通過一系列法令來剝奪人民的權利,取締了其他政黨和工會。這樣剩下的唯一政黨,就是納粹黨及其附屬團體,共和國已名存實亡。

09.哄你沒商量

再也沒人能管住他

在武力威懾下,希特勒導演了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國民投票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他實際上是想向德國人證明民主是多餘的,應該從法律上剔除,只相信他希特勒的個人統治就行。第一次國民投票是在1933年11月12日,這是為了通過希特勒已經做了的一件事——德國退出國聯 。這次投票,超過95%的德國人選擇了同意。

在這期間,納粹分子進行了瘋狂的宣傳,像往常一樣,希特勒總是衝在最前面,他聲稱:只要所有德國人團結得像一個人,帝國就可以獲得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平等權利。而且,他用自己作為號召,說:「接受我當你們的元首吧,我不屬於任何階級和團體,我只屬於你們!」被群眾的情緒所打動,帝國內閣通過了一項希特勒提出的法令,宣佈納粹黨是德國的官方代表,從此德國成為一黨專政的國家。

1934年8月2日,魏瑪共和國的總統興登堡病逝。按道理說應該選新總統,因為希特勒只是總理。可希特勒在8月19日,即總統病逝兩周多之後,便要求德國人民立刻通過一項匆忙制定的法令,將興登堡的總統職位跟希特勒的總理職位合二為一。納粹黨說服了興登堡的兒子奧斯卡,通過廣播向全國發表演說,敦促所有德國人投票贊同,把其父親的職位移交給國家元首。奧斯卡本人也是支持納粹的。第二天,8月20日,3800萬德國人投了贊成票,同意希特勒做德國元首,德國在這時候才被正式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希特勒自稱「德意志國家和人民的元首」。

這會兒再也沒人能管希特勒了,他的獨裁統治已完全駛入快車道。但這對於德國人來說沒什麼,反正他們已經習慣了。因為100多年來,德國就沒有議會民主的傳統,民主體制的削弱,對他們來講,並不是那麼可怕的事兒。

熱火朝天搞建設

雖然希特勒鼓動得很到位,但德國民眾也不傻,他們只是更現實。納粹黨能夠上台,是借了經濟大蕭條、人民生活困苦的機會。你上台就得解決問題,光說不練可不行。

因此,希特勒當政之後,就開始不遺餘力地討好德國人。他著力於解決就業、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問題,他最瞭解老百姓想要什麼。納粹上台之後,便把物價凍結在大蕭條時的水平,防止了又一次通貨膨脹。同時,希特勒大規模重建武裝,一方面實現對軍隊和資本家的承諾,一方面為上百萬失業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興建大型公共項目,這不僅可以提供就業,還可以讓德國民眾真切地感受到,國家正在發生一些激動人心的變化。

針對1929—1933年的大蕭條,美國採取的是羅斯福新政,德國走的是法西斯道路。甭管羅斯福新政還是法西斯道路,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國家干預。羅斯福新政是國家干預,希特勒這一套東西也是國家干預。

國家干預的結果很明顯,我建立重工業,發展軍事工業,不光需要人,還需要機器設備。這些東西雖然跟老百姓的生活沒關係,可重工業來錢,造一艘潛艇多少錢,烤一個麵包才多少錢?所以一大力發展重工業,工廠就活了,工廠活了就需要大量人力,需要大量人力老百姓就可以加入其中。光這還不行,我還要建機場,修高速公路。最令人稱道的是德國修建了全國高速公路網,2000多英里,汽車可以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行駛。希特勒還許諾給每個勞工家庭配一輛汽車,大眾牌的,大眾這個名字就是希特勒起的。

國家這樣大力興建各種項目,如果你還是找不到工作,那好吧,德國在擴軍,你可以加入德國國防軍。

通過這一系列運作,納粹黨執政後對國家治理的效果很快就顯現了出來,一年後失業人數下降到300萬,是原來的一半;到1937年,下降到110萬;到1938年,基本上就沒有失業工人了。納粹黨執政五年就解決了全民就業問題,而且勞動力供不應求,飛機、坦克、機槍成千上萬地從德國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當然,也生產了些高質量的照相機和玩具,你得滿足人們的需要。

得到的好處多

其實,老百姓普遍有個認識——誰當皇上,我不是在家炒土豆絲呀,只要你能讓我炒得上土豆絲就行。希特勒這時候不光能讓你炒土豆絲,還能讓你炒牛肉絲。希特勒的備忘錄中記載,最引起他關注的,就是德國失業的勞工階級。

希特勒把全國的工會團體變成了一個大團體,叫德國工人陣線,就是德國全國總工會的意思,任命羅伯特·李——這是一個極端納粹分子——來管理工人陣線,他這名字有點像美國南北戰爭時南軍總司令的名字。

羅伯特·李把自己扮演成窮苦農民的兒子,聲稱自己深知窮困和資本主義剝削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並承諾將為大眾工作。他要求僱主不能再隨便解雇工人。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任何一個老闆,不經政府同意不能再解雇工人。這個買賣是你的,但用人權是政府的。德國工人陣線不是真正的工會組織,而是政府下轄的一個機構,級別可能是正部級。

德國工人一周的工作時間,由原來的60小時延長到了72小時,但很少有工人抱怨。因為工人那時候一周的平均工資達到了35馬克。1932年領失業救濟金的時候是每週7馬克,現在是35馬克,他們的收益漲了,得到好處了,當然沒人抱怨。但是,工人工資總數中的一成半到三成半要用來繳稅及繳黨費,即便你不是納粹黨員,因為你要感謝納粹黨,也得繳。沒有納粹黨,你能過上今天的美好生活嗎?

但工人們還是覺得削減的部分很少,得到的多數是好處。另外,德國工會頭子羅伯特·李經常鼓吹:人們精神的滿足比物質的滿足更重要。所以,希特勒政府就為人們提供一些精神方面的東西,比如延長工人的休息和娛樂時間,這是工人非常歡迎的。除此之外,納粹黨還能讓人們去度假,去聽音樂會,去看體育賽事和劇場演出,票價都十分低廉。歐洲人跟咱們可能不太一樣,咱們過去溫飽問題是最主要的,而歐洲人精神上的追求更多一點。怎樣證明你是一個貴族?不是看你滿身LV你就是貴族,你得欣賞得了歌劇,看得懂芭蕾。因此,歐洲即便是產業工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在這種情況下,納粹黨給工人提供這些,工人當然非常高興。

就是欺騙你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以為都是低票價比賽、免費音樂會?哪兒那麼多白吃包子的事啊,你要想上桌吃飯,就得下廚幫忙。實際上,這些成本都已從工人工資當中扣掉了,而且不管你願不願意參加。你說我不懂歌劇,那不管,票錢已經從你工資裡扣了。納粹黨給這些活動做了個概括,叫「娛樂帶來力量」!這些活動的覆蓋面,到20世紀30年代末,已達到2500萬人,德國當時的人口是6500萬。

納粹黨所倡導的娛樂還包括坐游輪,德國的工人家庭可以坐游輪出去旅行。納粹黨提出消除所有階級差異,將坐游輪又推向另一個高潮。怎麼個消除法呢?就是乘客不論身份、地位,皆抽籤決定你的艙位,這不像「泰坦尼克」號似的,貴族小姐在頭等艙,小混混在末等艙,你所屬哪個艙位,完全由抽籤來決定。對工人來說,這最公平了,你抽到好簽就可以坐頭等艙。1934年5月1日,有個工人和海德堡大學校長一起駕著一輛四輪馬車,奔馳在海德堡大街上。當時羅伯特·李就曾說,工人會看到我們在很嚴肅地對待「提升他們社會地位」這個問題。

但這都是假象,德國的新聞機構都受到嚴格控制,只准說好聽的,不許報道負面新聞。比如納粹黨的《人民觀察家報》告訴讀者,撿垃圾的是勞動者中的貴族,理髮師任務更艱巨。希特勒本人曾當過建築工人,他表面上給人們尊嚴,實際上納粹是在殘酷壓搾工人,壓搾農民,但由於納粹在宣傳中將人們的地位抬得很高,這便使得工人、農民死心塌地,不知反抗地為納粹黨服務。納粹黨付出了一些蠅頭小利,撓你最癢的地方,你最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特別會撓老百姓的癢癢肉,但這實際上是欺騙。

10.一切為了戰爭

遍地都是青年軍

實施諸多措施後,德國的產業階層已完全被納粹黨控制住。接下來納粹黨要控制的,就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希特勒曾毫不掩飾地說,他要依靠孩子們,來實現德意志的千年帝國夢。在希特勒當上總理之前,他就已開始討好青年。1926年,作為一個還在考慮如何擴大本黨影響的納粹黨領袖,他就批准在黨內建立了一個叫「希特勒青年軍」的特別組織。1931年,他把這個組織交給了一個名叫席拉赫的青年納粹,當時席拉赫才21歲,很適合擔任青年軍首領。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在一種培養軍事領袖的環境中長大,他媽是美國人,祖上參加過南北戰爭,還負過傷。

納粹黨一上台,1933年4月,席拉赫便帶領50名希特勒青年軍成員,向柏林政府進發,佔領了政府辦公室,並對那裡的官員發號施令。這個出人意料的大膽行動,讓席拉赫輕而易舉地掌握了600萬德國青年的資料。比如他們的年齡、背景、愛好,是擅長討論宗教問題,還是擅長樂器演奏,或者擅長爬山,等等。這次行動發起之前,希特勒青年軍只有10多萬人,行動之後就變成了300萬。當時德國每個村子裡都有納粹黨青年軍的組織,一個城市或一個省區裡有很多這樣的組織。

對孩子進行洗腦

同時,納粹黨也實現了對教育的控制,這種控制連幼兒園都不放過。在德國的學校裡,不管是誰,即使是年紀最小的孩子,他的一天也是從向希特勒敬禮開始。當時,德國內政部規定,學校在每堂課開始前,所有班級都要起立,老師要站在全班同學面前,高舉右手喊:「嘿!希特勒。」全班學生要回敬:「嘿!希特勒。」當時,有位名叫加倫的主教,是個伯爵,在布道中反對希特勒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控制。於是有人插話,喊道:「一個沒有孩子的人,怎麼能有資格談論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呢?」加倫馬上回答道:「我不允許有人在我的教堂裡,批評元首本人!」這樣敢於含沙射影地揭穿希特勒,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事實上,誰也沒能阻止納粹黨對教育的控制。

納粹理論甚至還充斥到各門學科的教學中,連童話故事裡都有。比如灰姑娘的故事被描述成,純德國血統的女僕和異族繼母之間史詩般的鬥爭,灰姑娘是德意志血統,她的繼母老虐待她,為什麼呢?因為她是異族,這樣故事就變成了反抗外族侵略。灰姑娘為什麼能夠從她悲慘的命運中被拯救出來呢?因為同樣擁有純德意志血統的王子,憑著直覺,受到血的召喚,才把她拯救出來。連童話都被納粹利用了,不過這很有效。

另外,在生物課上,德國學生還被教育——你金髮碧眼,那就證明你是雅利安人,你比斯拉夫人和猶太人優越。但問題是,希特勒也是黑頭髮,希特勒不也可能有斯拉夫血統嗎?這個他們視而不見。不僅如此,歷史課中更是充斥著種族主義。老師教育學生說,德國歷史上有一條連綿不斷的線,從查理曼大帝延伸到弗裡德裡希大帝,再到阿道夫·希特勒——把希特勒的名字,跟德國所有偉大英雄的名字並排放。地理課則強調德國需要生存空間,我們需要向外擴張。

這還不算,最令人感到驚異的是,竟然連數學課上也充斥著納粹的種族理論。比如說,有本小學數學教科書上問了這樣的問題,一個家庭必須有幾個孩子,才能確保德意志民族血統的延續。希特勒給出的回答是,得有四個孩子。還有一道題,說政府養一個精神智障人士每天花4馬克,養一個瘸子5.5馬克,養一個罪犯3.5馬克。據準確的統計知道,德國境內有30萬人在公共醫療機構接受護理,而每對夫婦結婚要借貸1000馬克。如果不救助智障、瘸子和罪犯,那我們每年可以省出多少錢,來貸給需要貸款結婚的夫婦呢?算出這道題的答案需要一些時間,但這裡面所隱含的意思,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

從小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長大的人,納粹理論和教條肯定會深入他的血液當中。希特勒當權三個月,就把德國所有年齡在10~18歲的青年,團結在希特勒青年軍周圍,男生要加入希特勒青年軍,女生要加入德國女生聯盟。年輕人要接受一套為了將來服務德國而從精神上、肉體上強健自己的課程。他們要在德國的邊境森林安營紮寨,幫助農民收割莊稼,練習統一的步調,還要學會不斷重複納粹的口號:元首你是我們的領袖,我們以你為榮,德國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這才僅僅是開始,阿門。

培養目標很明確

希特勒青年軍的數量,在1939年二戰爆發時達到了890萬人。不要小看這些人,很了不得,為什麼呢?因為在納粹德國,對於肌肉和臂力的訓練要比智力重要得多。希特勒青年軍也好,女生聯盟也好,非常看中體育成績。希姆萊從小體育不好,因此不能獲得國家體育獎章,所以連希姆萊都曾拚命鍛煉身體。納粹非常看中身體的強健,希特勒曾說過:「對智力的培養和訓練作為次要目標,對於國家來說,一個智力平平但身體健康的人,要比一個受過教育但身體孱弱的人有價值得多!」元首不需要你思考,元首替你思考,你要身體健康,當一個合格的戰士,這是最好的。

所以,希特勒青年軍特別強調體能訓練、肌肉訓練、戰鬥遊戲,這種訓練時間很長,時不時就有野外訓練和各種競賽,使全德國希特勒青年軍小組應接不暇。在各種競賽中,優勝者可以獲得獎盃、獎金、獎章,甚至可以面見一次元首本人——德國人很喜歡這一套。很明顯,納粹黨這種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目標就是要培養一批有朝一日能夠集體為德意志而戰的戰爭狂人!希特勒青年軍有一句格言是這樣講的:讓任何貶低我們集體的東西都灰飛煙滅!

而且,希特勒青年軍開展的這些訓練,都特別注重其潛在的軍事用途。比如航海,全國範圍的大航海,小孩會被帶到離營地幾英里遠的地方,然後將你丟下,讓你自己找路回家。到了後來,所有的希特勒青年軍小組都成了德國正規軍的分支,6.2萬名希特勒青年軍海軍成員登上了海軍的訓練船。希特勒青年軍的摩托車隊大概有10萬人,跟在納粹突擊隊後面,在田野上呼嘯而過。另外,還有7800名穿著整齊制服的青年,屬於希特勒青年軍的空軍分支,他們鑄造飛機和滑翔機模型,在取得飛行員合格證之後,就開始駕駛轟炸機和戰鬥機,在空中自由飛翔。

德國人為何會打仗

德國人為什麼那麼擅長打仗?蘇德戰爭爆發後,在東線如果幹掉一個德國兵,就要死十個蘇聯兵。因為蘇聯兵很多沒文化,沒受過什麼訓練,甚至連槍都沒摸過。在西線如果打死一個德國兵,可能要死兩三個英美士兵。曾有人問蒙哥馬利 元帥,以咱們現在的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要比德國強大得多,可為什麼咱們打德國還那麼費勁,咱們死了那麼多人,才將德國打敗?蒙哥馬利元帥說了一句名言:「我們打仗是國家讓我們打仗,他們打仗是因為他們愛打仗。」德國人不但愛打仗,還很會打仗。十幾歲的孩子都受過嚴格訓練,後來蘇聯紅軍包圍柏林時,最小的反坦克火箭手才12歲,擊毀了兩輛蘇聯坦克。

除了軍事訓練,希特勒青年軍還建立了50所學校,其中有31所是政治學院,這31所政治學院裡面有28所男校和3所女校。這些學校專門培養未來納粹的領導者,相當於納粹的團校、黨校,在這些學校裡,最小的孩子只有10歲。在這種軍事體制的管理下,課程包括對國家政治的思考。這些學校的學生還會被送往礦山、工廠工作,然後要求寫一份報告,描述這個機構是如何運作的。如果你的孩子被選中上這種學校,那你無權拒絕——黨挑中你,要培養你,這是你的榮幸,你不能不識抬舉。曾有一個寡婦,拒絕校長推薦他的兒子去上這種學校,她馬上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對方威脅她說,你最好改變主意,你兒子並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是德國人民的財產,不是你的,你說了不算。

到了20世紀30年代後期,希特勒青年軍的訓練就帶有更明顯的軍事性。一個希特勒青年軍小組的領導人曾說,我們想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我們用槍的手法能夠像男孩子運用手中的鋼筆一樣自如,一個國家的人民每天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書法,卻不花一點兒時間討論槍法,我們覺得這是件挺奇怪的事情。每一個德國士兵,在入伍之前就已是一個合格的戰士,並且對入伍之後的集體生活、枯燥的軍事訓練非常適應。同時,希特勒青年軍還有自己的機槍學校,專門教男孩子們如何射擊。戰爭開始後,15歲的男孩就要參加為期三周的野營,接受步兵訓練,到後來,甚至不到10歲的男孩都要參加防空訓練。到1945年時,曾有一個跟希特勒青年軍炮兵對峙的美國軍官回憶,說與其讓他們投降,不如讓這些男孩子戰鬥,直至死亡。他們已把納粹教科書中極力渲染的法西斯教條深植於心,覺得自己一出生就是要為德意志而死。這個想法非常可怕,等於所有的青年人都被納粹政權牢牢地控制住了。

這個部長會煽情

納粹也很擅長對德國人進行思想控制。對人進行思想控制,首先就要剝奪人的判斷力,在這個過程中,領導人的煽動顯得尤其重要。而煽動是納粹宣傳部部長戈培爾 的拿手好戲,舉個例子說吧:在德國全面戰爭開始前,他有一次演講,歷時2小時15分。戈培爾私下安排好了演說的每個細節,為他說的每句話精心設計了感情效果。他頭頂上方懸掛著用巨大的黑字寫的橫幅「全面戰爭,最短的戰爭」。1500名聽眾從全國乘火車、飛機、汽車來到體育館聽他演講。前排坐的是納粹黨和政府的精英,包括黨的部長、大區的區長、政府的部長以及武裝部隊的指揮官,後面是戈培爾安排的來自德國各界的代表,比如藝術家、教師、工程師、辦公室人員、零售商和普通士兵等。同時,他安排在東部前線受傷的老兵們以及護士,坐在演講台前。這些老兵傷口處的繃帶和護士們的紅十字,在一排排黑色、褐色制服中顯得非常搶眼。德意志的廣播網絡,已經準備好了向全德國每一個地區直播演說。

戈培爾的演講重心,包括十個問答。這種方式使他能夠很好地發揮演講天分,並使現場的觀眾情緒高漲。他首先說:「我問你們,你們相不相信在元首和我們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會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你們是否決定為了爭取勝利,願與元首同甘共苦,甚至願意承受最大的生活壓力?」人們當然都說願意,體育館內迴響著大家贊同的聲音。然後他接著說:「我問你們,為了最後的勝利,當元首命令你們每天工作10小時、12小時,甚至14小時、16小時時,你們會聽從元首的命令嗎?你們會竭盡全力嗎?」眾人再次回答:「會的,我們願意。」其實這幫人代表不了德國人民,他們只能代表他們自己。這時體育館內旗幟飄揚,人們高喊「希特勒萬歲」和「我們跟隨領導人」的口號。

此時,戈培爾開始問那個最關鍵的問題:「我問你們,你們要全面戰爭嗎?如果這場戰爭比我們今天想像的還要全面、還要激進,你們還要它嗎?」就這樣,戈培爾問完了他的十個問題,人們站起來鼓掌歡呼。戈培爾說:「你們告訴了我你們的答案,你們是德國人民的一部分,你們的態度就是德國人的宣言。」戈培爾用極具震撼性的話語進行總結,把群眾的情緒帶到了頂峰。他說:「現在國家站起來了,衝啊!打破束縛吧!」當時一名德國記者說,如果戈培爾問,你們願意去死嗎?這些人肯定也會說願意。幾百萬通過收音機聽戈培爾演說的人,同樣也激動不已。

11.殘酷迫害猶太人

鼓動人民反猶太

納粹有了戈培爾這樣的超級鼓動家作為宣傳部長,那德國的外交政策也就可以更好地按希特勒的意圖去制定。納粹的對外政策就是希特勒的雙重理論——種族論和生存空間論。種族論就是赤裸裸的反猶主義。

猶太人大概是世界歷史上最命途多舛的民族,在歷史上,他們不止一次亡國,亡國之後流散到世界各地。幾千年來,他們保持著最獨特的信仰——猶太教。他們認為猶太人(或稱以色列人)是跟上帝定了約的民族,是上帝的選民,因此猶太人拒絕改宗教信仰,他們並不信奉基督教。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全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不信奉基督教,你在歐洲人眼裡就是異教徒,你當兵、當官這些路都走不通,怎麼辦呢?只能經商,當時歐洲也跟中國古代似的,商人的地位不是很高。由於猶太民族命運太坎坷,他們覺得在哪兒都不安全,只有掌握財富才有安全感,所以他們一經商就拚命攢錢。猶太教有規定,猶太教徒之間借貸不能收利息,這樣的話,那我就只能等非猶太教徒借貸時收高利息,其實這便是放高利貸。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印象,猶太佬特別精明,放高利貸,都吝嗇,難以融合。這種印象加深了歐洲基督教徒對猶太人的仇恨,異教徒發了財,你說有天理嗎?異教徒發了財之後還那麼摳,為富不仁,這簡直是世間最操蛋的事兒!這樣一來,矛盾越來越尖銳,越來越激化,尤其在經濟危機的時候。

納粹黨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把仇恨引向了猶太人。實際上,1933年納粹在德國掌權時,德國人口是6500萬,猶太人還不到1%。但納粹宣傳說德國拿猶太人沒辦法,每一個陰謀後都有猶太人的身影,甚至一戰德國投降,也是猶太人幹的。猶太人控制了國際金融網絡,使德國陷於貧困。納粹分子還說,猶太人在肉體上都是令人厭惡的,他們淫穢,性慾旺盛,是生命的低級階段,使我們心愛的德國人民成為奴隸。希特勒在國會公開就這麼講:「猶太寄生蟲利用我們的憐憫對國家進行掠奪,我們的人民因為這個種族的存在而陷入不幸。」戈培爾更直截了當地說:「猶太人應該對所有的事情負責。」

為了對付猶太人,戈培爾的宣傳部起了很大作用,他利用廣播、電視、電影,甚至小人書、宣傳畫、傳單進行鼓動,哪兒有問題哪兒的猶太人就應該被抓起來。對此這裡有個笑話——要求抵制猶太商店的代言人尤里烏斯·施特賴歇爾,收到一封從北方小城發來的電報,上面寫道:「立即派遣猶太人來,否則無法進行抵制!」

雖是笑話,但足以說明納粹迫害猶太人到了何種程度。他們為此還專門拍了一部電影叫《猶太嫌疑犯》。影片結尾,老百姓對猶太人執行了死刑,這等於是鼓勵濫用私刑。這部電影在德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老百姓被忽悠起來了。1940年9月上映後,到了聖誕節,這部電影在柏林66家影院都已播映過。

水晶之夜並不美

隨著希特勒權力的膨脹,反納粹立場以及猶太裔的記者和編輯被逐出了新聞業。野蠻指責猶太人的出版物充斥著各個報亭。到20世紀40年代,納粹老兵、希特勒的老上級馬克思·阿曼領導的帝國新聞院,控制了德國70%的出版業,就連兒童讀物中也充滿了仇恨。在這些讀物中,日耳曼人被描述成了強壯、金髮碧眼的幸福的人,猶太人則水腫、黝黑、滿腹禍心,是帝國最大的惡棍。

1933年4月,希特勒剛剛掌權三個月,納粹就發佈了一項法令,要求所有非雅利安人都退出行政事務。這是即將到來的大屠殺的一個預兆。此後,猶太人被有系統地剝奪了工作和財產。忍受暴力和殘忍行為,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做禮拜的地方被玷污,他們的商店被洗劫,老人和年輕人被拳頭、棍子打翻在地,婦女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被調戲。一些悲觀的猶太人逃離了德國,但樂觀的猶太人懷著對上帝和祖國的堅定信仰,希望能夠平安地躲過納粹的迫害。不幸的是,他們大部分都死於隨之而來的大屠殺,在焚屍爐裡化為一股青煙。

對德國的猶太人來說,1938年11月9日是一個轉折點,納粹對待他們的方式,從壓制性立法升級為有組織的暴力活動。納粹領導人以一個猶太難民殺死了一名德國軍官為借口,命令下屬瘋狂報復。那天晚上到次日凌晨,納粹暴徒洗劫了所有的城市、市鎮、村莊,有系統地破壞了猶太人的財產,褻瀆、洗劫了191所猶太教堂,放火燒了171處公寓樓,搶劫了7500家猶太人的商店和工廠,猶太人總計損失了2500萬馬克,約合1000萬美元。猶太人遭受了鞭打折磨,2萬人被捕後被送到集中營,100人被打死,不計其數的猶太婦女被強姦。暴亂之後,德國城市的街道灑滿了玻璃門的碎片,在夜色的映照下,閃閃發光。德國人把這場殺戮戲稱為「水晶之夜」。

在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該忘記那些猶太人中的敗類。阿斯謝爾教授和科曼教授(猶太人協會的兩位領導人)就是其中的代表。據說,他倆被叫到納粹頭子那兒,納粹頭子通知他們說,猶太人將被送到毒氣室毒死。這倆教授聽說後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是你們提供毒氣,還是由我們來辦?」

12.壯著膽子進軍

重新武裝德軍

納粹一方面宣揚種族論,迫害猶太人;另一方面擴軍備戰,要把失去的地盤奪回來。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正式廢止了《凡爾賽和約》中關於禁止德國軍隊復活的內容,宣佈實行義務兵役制。從1918年以來,德國一直秘密經營,以體育活動、業餘飛行俱樂部這些形式出現的德國軍隊開始重新武裝。希特勒確信,凡爾賽諸國不會對他採取任何行動。對於對重整軍備感到警覺的人,希特勒發表了一個演說,實際上就是欺騙。

他說,作為德國榮譽和利益的保護者,德國政府希望擁有足夠的實力,不僅能夠維護德意志帝國的完整,而且能夠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敬意,並共同保護廣泛的和平。因為在這個時刻,德國政府比全體德國人民,甚至比整個世界都早一步覺醒,他堅決保證絕不超出保衛帝國榮譽和自由的界限,特別是絕不會為製造一場即將來臨的戰爭而重新武裝德國。相反,他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和保衛世界和平。希特勒說:「通過重新武裝,德意志帝國政府表達了一個滿懷信心的希望,即重新獲得榮譽的德意志民族,能在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有權在與其他國家自由和開放的合作中,創造出一種有利於世界和平和穩定的環境。」

這年的11月1日,希特勒要求所有1914年出生,21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全部參軍。義務兵役制的時間是12個月,志願兵役制時間更長,猶太人被排除在義務之外。按照新的計劃,德國軍隊擁有36個師,原來《凡爾賽和約》規定的是7個師,10萬人,現在是36個師,55萬人,而且未經國聯同意。

一生最緊張的時刻

德國不僅重新武裝了德軍,還恢復了《凡爾賽和約》中禁止的四種武器:坦克、重炮、飛機和潛艇。雖然當時德軍還遠遠沒有準備好,還不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但軍隊的訓練如火如荼,看當時的紀錄片,德軍士兵所有的技術動作都非常熟練。

一年之內,德國的飛機產量就超過了英、法兩國之和,希特勒準備讓他的這支新軍去試一試。怎麼試呢?他讓德軍進入一戰後被劃為非武裝區的萊茵地區。希特勒這麼干是很冒險的,他的軍隊還不是英、法軍隊的對手。萊茵地區雖然被看成是德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根據《凡爾賽和約》,它被非軍事化處理了,特別是法國非常害怕在緊挨著法國邊境的德國土地上出現德國軍隊。如果希特勒派軍隊進駐萊茵,這不僅是對《凡爾賽和約》的侵犯,而且也違背了《洛迦諾公約》。《洛加諾公約》是1925年前由德國跟英、法、比利時、意大利簽訂的。

因此,當希特勒準備進軍萊茵時,有人警告他說,法國會強烈反對萊茵地區的重新軍事化,這是《凡爾賽和約》禁止的。但希特勒聽完之後說,法國是不會移動一英吋的。實際上,希特勒看穿了凡爾賽國家的色厲內荏。不過,在希特勒命令軍隊進入萊茵地區之前,他跟那支部隊的指揮官講,如果對面的法國人動手了,你就撤回來。為什麼呢?因為他派去的是三個營1000多步兵、騎兵,而萊茵河對岸的法軍有23個師,600輛坦克,一旦法國人動起手來,這支小小的德軍就會灰飛煙滅。但法國沒動手,希特勒就說,他戳穿了紙老虎的面目。

後來,希特勒跟他的副官霍斯巴赫上校談到這事兒。霍斯巴赫回憶說,希特勒講,下達進軍萊茵命令之後的24小時,是他這一生當中最緊張的時刻,他不止一次地跪下來,祈求上帝顯靈保佑他。結果上帝真的「顯靈」了——打這以後,希特勒對外擴張的野心大增,步伐也邁得更大。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