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硝煙正濃鏖戰急(亞洲戰區、太平洋戰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題記

01.軍事理念賊落後

中國太不好搞定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開戰之前,日本人對戰爭的前景十分樂觀,計劃三個月內結束對華戰事。但是,日本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中國軍隊雖然付出了慘重代價,但也打死打傷了日軍6萬多人。這場戰役後,中國軍隊開始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抗戰。

從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到1938年10月底廣州、武漢淪陷,這一年多的時間,正面戰場連續進行了淞滬、太原、徐州、武漢幾大會戰,以犧牲200萬人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70餘萬,使日軍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在這期間,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收復失地,建立了多個敵後根據地,擾亂了日軍的後方。日本侵略中國本想以戰養戰,利用中國的物資來打中國。但現在敵後被八路軍、新四軍控制,農村的物資日軍利用不上,麥子熟了,沒等鬼子去搶,八路軍一敲鑼,「老鄉們收麥子去!」全弄走了。

所以,小日本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他們這才明白:中國太不好搞定了,行軍這麼老遠,這地方還叫中國,要擱我們那兒出國二十幾趟了。中國大得沒邊兒,還有許多硬骨頭的中國人,日本幾十萬精銳部隊陷在裡面,也沒能征服中國。到1940年,侵華日軍總數達到60萬,最誇張的時候,日本本土只剩一個近衛師團,其餘部隊基本都在中國。那時候,如果中國有能力在日本登陸,圍魏救趙,反攻日本本土,日本就完蛋了。

進退兩難之困境

抗戰期間,日軍為滅掉中國的中央政府,曾集結10萬精兵由洛陽西犯,妄圖攻取潼關後,再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走當年忽必烈滅南宋的老路,滅掉國民政府。蔣介石急令李延年指揮大軍堅守潼關。李延年立下軍令狀,經數日激戰,潼關始終未被攻破。從此,日軍再沒敢貿然西進。

在抗戰相持階段,日本實際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要迫使中國屈服就必須切斷中國的外援通道,控制南中國海和滇緬公路,這樣一來就要拉長戰線,延長時間。日本人認識到這是一場長期戰爭,要進行長期作戰,就得控制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特別是石油、橡膠、鐵礦石,否則根本支撐不下來。日本本土的石油儲備只夠維持一年半,這還是按照最省油的算法估計。這是日本人難以接受的,費了那麼半天勁兒,死那麼多人,最後因為沒有油料得撤離中國?那不行。所以,除了把戰爭進行下去別無選擇,日本陷入了一連串災難性因果關係組成的死亡之旅。

日本人特別逗,他們缺乏大戰略,解決麻煩的辦法就是製造更大的麻煩。當年,日本想吞併朝鮮,於是先跟比朝鮮強大得多的中國開戰,當時清政府太腐敗,一不留神讓日本贏了。然後日本看中了中國的東三省,跟同樣覬覦東三省的沙皇俄國開戰。沙皇俄國比中國強大,但當時沙皇俄國的重心在歐洲,而且也處於衰落期,所以日本又贏了。日本就真以為自己武運長久,皇軍無敵於天下,所以想吞併整個中國。可是日軍又遲遲吞不下,要長期作戰就必須奪取東南亞的戰略物資,而東南亞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這樣日本就必然捲入同英美的戰爭,英美比當年的沙皇俄國強大多了。小日本解決麻煩的不二法門就是製造更大的麻煩,直到惹上一個它根本就惹不起的國家,最後被人家像碾臭蟲似的碾死為止。

日本少有的戰略家

按如上所說,日本是不是就沒明白人了?非也,還真有!雖然日本當時的明白人像中國今天的大熊貓一樣稀少。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內部,一直存在著北進、南進兩派之爭。北進派力主時機成熟時進攻蘇聯,向西伯利亞擴張。南進派主張向東南亞擴張。北進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元兇,偽滿洲國「建國之父」石原莞爾。

1936年,石原莞爾主持修訂日本的《國防國策大綱》,這份大綱中強調對美國努力保持「親善」,目的卻是最終與美決戰。對中國的戰略呢?他提出:東北和蒙古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七七事變」後,石原反對急於擴大侵華戰爭,擔心全面侵華會使日本陷入持久戰而不能自拔,主張先消化掉東北和蒙古,再逐步佔領中國。

可以說,石原莞爾是日本陸軍大學幾十年畢業生中唯一的戰略家。他比那些只會蠻幹的日本軍人明白、理性得多。所以,他看不起任何人,後來成為甲級戰犯的大川周明 是石原莞爾的同鄉,有一次他到東北出差,先來看望石原莞爾,說完話以後順便問了一句:「東條參謀長的辦公室在哪兒?得去和他問個好。」石原莞爾回答:「噢,那個東條上等兵啊,就在對面。」東條英機當時是他的長官,他竟這般蔑視。

石原莞爾主張北進,對於偷襲珍珠港也不看好。但他「7號」(日本人對精神病患者的稱呼)一樣的個性,得罪了東條英機,比較早就以陸軍中將銜退役了,在家被監視居住。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沒被劃為甲級戰犯。

綜合比較選南進

日本當時南進派的代表,有陸軍大將杉山元、東條英機等人。杉山元是日本陸軍航空兵的奠基人,早年在軍校學習時,因面容憨厚,被戲稱為傻瓜元,實際上此人性格異常堅忍頑固。「一·二八」事變中,他指揮日軍與19路軍作戰,還曾向昭和天皇擔保,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

除日本陸軍這一派人主張南進外,日本海軍也力主南進,醞釀偷襲珍珠港。這很容易理解,北上打蘇聯,日本海軍就無用武之地,眼睜睜看著功勞全被陸軍搶走,日本海軍萬難接受。日本的陸海軍之間的矛盾,有時比跟外國的敵對矛盾還嚴重。有一個笑話說,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跟美國作戰,三分之二的兵力跟陸軍作戰,以致日本陸軍都要搞航母,以對抗日本海軍。兩個軍種對立嚴重,陸軍不用海軍的東西,還非得有水兵,得有炮艇、運輸船,甚至要搞航母,都到了這種程度。所以,海軍反對北進,主張南進,完全從本軍種利益出發,不考慮國家的戰略。

實際上,日本之所以放棄北進,選擇南進,除了石原莞爾跟「東條上等兵」發生矛盾,被迫轉入預備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曾經北進過,跟蘇聯打過仗,一打才知道蘇聯太厲害了,正所謂馬王爺長三隻眼,鋤頭是鐵打的。從嚴格意義上講,日本陸軍稱不上現代陸軍,裝備和戰術水平基本停留在一戰時期。在歐洲國家眼中,日本陸軍就是一支輕步兵,缺乏自動火器。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時,一個甲種師團只有108門火炮、24輛坦克,坦克還是10噸不到、皮薄餡大的那種「豆」坦克。

無視高科技

日本也就能侵略亞洲弱國,中國敵後抗日武裝還用紅纓槍、大片刀呢,與之相比,日本的武器也算先進了,38式山炮就是重火力。但是,一旦遇到真正的對手,日本絕難逃脫覆亡的厄運!比如說,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戰術思想極其僵化,無視當時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軍事思想和戰術上的變化。他們還是認為,敵人的數量要靠我們的訓練來抵擋,敵人的鋼鐵要靠我們的肉體去碰撞。肉碰鋼不是一碰一個死嗎?可能東方人都有這種精神制勝的「非凡想法」。

談到武器,日本38式步槍在二戰各國軍隊的步槍中是最長的,槍長1.2米,加上刺刀總長1.6米,比日本兵都高。我們看很多日軍舊照片,小日本舉的步槍比人都高。在東南亞或中國山地作戰,扛著這麼長的槍行軍多不方便啊,但他們不管這些,特別強調用這種帶刺刀的長步槍進行近身白刃戰。當然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乏,鋼產量奇缺,沒辦法製造大規模的重武器。據說,日本當時已經發明了衝鋒鎗,但覺得浪費子彈,就沒有大規模製造。這跟李鴻章看機關鎗差不多,覺得這玩意兒太浪費子彈,玩兒不起。當年,日本傘兵在印尼搞過一次空降,傘兵跳下來就揮著日本刀往前衝,跟中世紀戰國時代一樣。

誰也不服誰

日本關東軍拒絕研究適應工業化時代的戰爭,陸軍戰鬥條令就強調白刃主義,缺乏對付坦克和飛機的訓練。日本軍隊在戰後承認,關東軍在近代作戰方面的訓練幾乎為零。但是,日本人在近代歷史上戰勝過俄國人,他們認為自己很牛。俄國由於經歷十月革命、國內戰爭,特別是斯大林的大肅反,把久經沙場的老將們幾乎都幹掉了,蘇聯內務部的一個大將,叛逃到「偽滿洲國」,把蘇聯的虛實報告給了日本,所以日本覺得蘇軍不堪一擊。

當時,日蘇兩國爭相瓜分中國北方領土。蘇聯扶植了一個「蒙古人民共和國」,全世界只有蘇聯一家承認它。日本則在中國東北扶植偽滿洲國。日蘇兩大列強在中國土地上各自扶植一個傀儡政權,雙方誰也不服誰,都覬覦對方佔領的地盤,因此爆發衝突是必然的。

02.殺雞用牛刀

這幫爺們兒不聽令

張鼓峰又名刀山,位於朝鮮、蘇聯和中國交界處一個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地方,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圖們江從這裡經過。從朝鮮羅津(今羅先)至吉林琿春的鐵路也從山下經過,山的東邊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長湖的小湖泊。這裡冬天長達8個月,一年中有200多天被冰雪覆蓋,但每年4月份以後,小湖就成了黑天鵝和丹頂鶴的家園。這一帶長滿了亭亭玉立的東北美人松,而從小湖往東則是無邊的草原。就在這片人跡罕至的荒僻之地,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戰爭。

1938年7月9日,蘇軍突然開進張鼓峰地區,並在山上構築工事。已經把東北變成偽滿洲國、把朝鮮作為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幹了,尤其是關東軍那幫爺們兒,他們無法無天,幾個小參謀就能策劃「九一八」事變。但是當時日本陸軍全面侵華,正在進行武漢會戰,偽滿地區兵力比較薄弱。當時日軍在華共有32個師團,其中關東軍只有8個師團——1、2、4、7、8、12、23、104師團。像23師團、104師團,都屬於丙種師團。所以,關東軍還抽調了駐朝鮮的19師團38旅團組織反擊。雖然當時日本大本營決定停止使用武力,並且把決定下達給了朝鮮軍司令部,但是當時19師團38旅團已經集結完畢,這等於抗命。一個旅團就敢拒絕大本營命令,可見當時大本營幾乎指揮不動前線的這些驕兵悍將。

張鼓峰比武

7月30日,19師團38旅團在得到關東軍加強後,猛攻張鼓峰,第二天就佔領了張鼓峰主陣地。但蘇軍沒有後退,反覆爭奪,用炮兵猛轟日軍炮兵陣地,並派大批飛機轟炸日軍前線,還轟炸了北朝鮮一些城市。儘管如此,日軍當日還是守住了張鼓峰。日本19師團38旅團的這次作戰行動,未經大本營同意,甚至未經駐朝鮮軍司令官同意,其實是師團長尾高中將抗命搞的一場戰鬥。

蘇聯一看小日本挺牛,炸不死,就下令成立步兵第39軍,由三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旅、一支國境警備隊,另外還有一些航空隊組成,開始猛烈反攻。蘇軍出動坦克、飛機增援,一直打到8月10日。日軍大本營下令駐朝鮮軍司令官停止攻擊,同時蘇軍也停止了炮擊,雙方軍隊從實際戰線各自後退500米,衝突結束。戰鬥的結果是,雖然雙方都沒能完全佔領張鼓峰,但蘇聯控制了張鼓峰大部,實際上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日軍損失慘重。當然,日本人認為蘇聯人之所以能夠佔便宜,是因為蘇軍集中優勢兵力,而日軍受制於全面侵華戰爭,相對兵力不足,同時日本政府比較克制,在蘇聯大舉進攻的時候沒有增兵。

日本人的自信

蘇聯打張鼓峰是「殺雞用牛刀」,用了一個軍的規模,打日本一個旅團,日本的一個旅團就是兩個聯隊,也就六七千人。蘇聯人動用這麼多軍隊,還沒能完全佔領日軍兩個聯隊駐守的陣地。因此,這一仗之後,日本人對蘇軍的戰鬥力更加輕視,堅信自己的肉體可以碰撞別人的鋼鐵,更堅信皇軍的白刃戰術是成功的,是武運長久、無敵於天下的。在戰鬥中抗命的19師團長尾高中將,不僅沒受到責罰,反而被提升為軍司令官,體現了日本人對蘇聯紅軍的蔑視。

與此相對的是,蘇聯在戰後也得論功行賞,第40師師長獲得了列寧勳章。但遠東蘇軍總司令布留赫爾元帥,也就是北伐戰爭時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加倫將軍」,沒有得到任何獎勵,不久就受到清洗,被說成「日本特務」,被處決了,成了「張鼓峰事件」的替罪羊。布留赫爾元帥這樣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被處決,更使日本人堅信遠東蘇軍不堪一擊。日本人牢牢固守日俄戰爭的經驗,其實日俄戰爭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俄軍的裝備比日軍要先進,日軍打一個旅順203高地損失慘重,掛了1萬多人,完全是拿胸膛和俄軍的機槍較量,但日本人還是覺得白刃戰術無敵於天下。

蘇日態度差別大

關東軍司令部在研究了「張鼓峰事件」後,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一·二八」淞滬抗戰時的第9師團長,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簽發了《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指出下次再遇到類似國境糾紛,就要學習駐朝鮮軍第19師團步兵38旅團的做法,要堅決回擊,趁機佔領陣地,然後造成既成事實,迫使蘇聯承認關東軍的領土要求。

「張鼓峰事件」後不久,關東軍又增建了23師團和24師團,其中23師團是國境警戒師團,戰鬥水平較低,24師團是野戰師團。這時候,蘇聯也檢討了「張鼓峰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包括三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旅在內的優勢兵力,居然沒能完全佔領日本兩個聯隊駐守的陣地。於是遠東方面軍被解散,改成了兩個特別集團軍。布留赫爾元帥被處決後,遠東地區的大清洗也就結束了。莫斯科當局也認識到再這麼自毀長城不行了,對戰技戰術進行了調整、總結,使作戰能力有所提高,為之後的諾門坎戰役打下了基礎。

03.蘇日諾門坎之戰

雙方再度交手

諾門坎位於中蒙邊境地區,當時是偽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邊界爭議地區。1936年,蘇聯同「蒙古人民共和國」簽訂了《蘇蒙友好互助條約》。

1939年5月11日,在諾門坎地區哈拉哈河畔,偽滿軍隊跟偽蒙軍隊,在「國境」上發生了衝突。兩天之後,23師團將情況報告給關東軍司令部。司令部依據植田謙吉大將下發的《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做出決定,讓23師團長小松原中將出兵堅決反擊。小松原中將派了一個騎兵聯隊增援偽滿軍隊,該聯隊的指揮官是東八百藏中佐。與此同時,蘇聯根據《蘇蒙友好互助條約》也出兵外蒙古。1939年5月22日到24日,日本陸軍航空兵跟蘇聯遠東空軍首次交戰,蘇聯空軍由於受大清洗等因素影響,戰鬥力下降,在首輪交戰中吃了虧。日本飛機還轟炸了蘇聯遠東的一些城市,不久,日本陸軍航空兵掌握了制空權。

後來,朱可夫到了前線,他特別要求斯大林把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那些老飛行員派來,不要那些菜鳥。因為日軍航空兵並不落後,戰鬥力強大。5月28日,日本第23師團的騎兵聯隊成功偷襲了偽蒙軍第6師師部,師長被擊斃。但東八百藏中佐的部隊馬上遭到了附近蘇軍和偽蒙軍餘部的夾攻,蘇聯人出動了坦克和裝甲車,東八百藏指揮的騎兵聯隊縱馬揮刀衝向蘇聯坦克。馬刀砍坦克這種事是上演過的,結果可想而知。5月29日,23師團騎兵聯隊全部被殲滅,東八百藏也陣亡了。

同時,山縣武光大佐指揮的第23師團步兵64聯隊攻佔了742高地,並且構築了工事。當東八百藏的騎兵聯隊被全殲之後,山縣武光的64聯隊遭到蘇蒙聯軍的圍攻。戰鬥一直持續到6月7日,傷亡慘重的64聯隊撤出戰鬥,歸隊的不足400人。日軍一個旅團六七千人,下轄兩個聯隊,一個聯隊怎麼著得三四千人,日軍聯隊相當於中國的團。64聯隊歸隊的不到400人,說明損失了大概90%的兵力。第23師團不屬於兩旅團四聯隊編制的甲種師團,屬於三聯隊編制的丙種師團,一下子喪失一個步兵聯隊,可謂傷亡慘重。蘇蒙聯軍方面,偽蒙軍一個騎兵師受重創,師長死了,當然它一個騎兵師就千兒八百人,本來就是傀儡軍,戰鬥力也不強。

戰鬥勝敗很明顯,相比蘇蒙聯軍,還是日軍損失慘重。可是,日軍23師團得到補充後,竟然給上級發「捷報」,可見日本人非常擅長諱敗為勝,一直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本土,把日本列島都封鎖了,日本國內民眾才知道原來日軍在前線一直打敗仗。

不瞭解對手

關東軍司令部收到23師團謊稱的「捷報」,以為戰爭取得重大戰果,馬上報給東京大本營,東京大本營來電,先對勝利表示祝賀,然後暗示關東軍擴大戰果。所以,6月20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下達了集結命令,23師團全部,第7師團26聯隊加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調往諾門坎,同時把第2飛行師團調到海拉爾。為了對付蘇聯的裝甲部隊,植田謙吉還把東北日軍唯一的裝甲部隊,號稱心肝寶貝的第一戰車師團(駐地在公主嶺),也調到諾門坎一線。植田謙吉甚至還想從關內調兵增援諾門坎,但由於被侵華戰爭拖住了後腿,未能如願。

到1939年6月,關東軍第2飛行師團部抵達海拉爾,各旅團也先後抵達。1939年6月22日,夏至這一天,日本120架戰機跟蘇聯空軍95架戰機在哈拉哈河上空遭遇,日本30架戰機被擊落。

6月27日,關東軍出動137架飛機,成功轟炸了蘇蒙方面的塔木斯克機場,蘇聯遠東空軍受到重創。6月29日,日軍第一裝甲師團到達了諾門坎的集合地,23師團全部、第7師團也都抵達了集合地,完成了關東軍司令部的部署。這時日軍兵力有幾個聯隊,包括第23師團的64、71、72聯隊,第7師團的26聯隊,再加上第7師團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被打殘的東八百藏64騎兵聯隊餘部,還有兩個坦克聯隊、兩個炮兵聯隊、兩個工兵聯隊,外加一個飛行師團、一個汽車聯隊。重武器方面一共準備了212門火炮,包括反坦克炮128門、山炮24門、野炮60門;飛機182架;坦克82輛、裝甲車26輛、汽車400輛。這就是日本當時盡最大可能拼湊出的機械化力量,當時關東軍參謀辻政信堅信,憑借這些東西足以打敗遠東蘇軍。但是,日軍根本不瞭解當時對手蘇聯是什麼情況。

1939年6月1日,蘇聯後來被稱為「勝利之神」的朱可夫趕到了前線,擔任蘇蒙聯軍的指揮官,也就是57特別軍軍長。他上任後,馬上要求莫斯科給前線增加兵力。朱可夫打仗都是這樣,跟蒙哥馬利差不多,必須擁有絕對優勢才會發動進攻。二戰時,蘇軍、美軍、英軍、日軍都是這樣打仗,沒什麼戰略戰術,主要是拼實力,日軍可能還有點兒巧勁兒,像蘇美的軍隊就完全是拼實力,一線平推。反倒是德軍的戰術最精彩,穿插、迂迴、包抄,運用各種戰術。

朱可夫要求莫斯科必須派三個步兵師、一個坦克旅,而且要加強炮兵和航空兵。莫斯科為了穩定東方,好好教訓小日本,完全同意了朱可夫的要求,給他派來了21個榮獲蘇聯英雄稱號的飛行員和當時最先進的飛機。

1939年6月27日,日軍第7飛行旅團100多架飛機空襲遠東蘇軍的3個空軍基地,事後報捷說擊落飛行蘇機99架,擊毀地面蘇機25架。但是,另一種說法是,朱可夫早就預料到這次空襲,放的都是飛機模型。實際上,直到7月,蘇日兩軍的空戰一直在進行,在蘇軍的增援兵力到達之前,日軍是佔據優勢的。

中將差點兒要切腹

日本諾門坎前線的總指揮官、23師團長小松原中將制訂了兩岸夾擊蘇蒙軍的作案方案。1939年7月1日,日軍第7師團步兵26、28聯隊從哈拉哈河上游渡河進入西岸,攻佔蘇蒙軍炮兵陣地,居高臨下炮轟東岸蘇蒙軍陣地。然後23師團、第1戰車師團和偽滿興安騎兵師正面進攻哈拉哈河東岸的蘇蒙軍,形成夾擊,殲滅蘇蒙軍。26、28聯隊奉命渡過了哈拉哈河,由於兵力上佔有優勢,再加上偽蒙軍準備不足,日軍初步達到了渡河的作戰任務。

但是,駐守的偽蒙騎6師進行了激烈抵抗,為朱可夫贏得了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朱可夫火速趕到戰場,連發三道命令,派重炮部隊、裝甲部隊向日軍反攻,並且派飛機轟炸日軍。已經渡河成功的日軍沒有想到,蘇蒙軍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時候會發動反攻。日本人在中國戰場的經驗是,一個大隊打國民黨一個師,向來是以少勝多,所以日軍在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時候,認為打贏沒問題,沒想到蘇軍兵力處於劣勢時還敢反擊。

蘇軍坦克裝甲洪流滾滾而來,使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很快,蘇軍突破了日軍防線,裝甲部隊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迂迴進軍到了渡口第7師團26聯隊側翼,切斷了日軍補給,直插23師團師團部,23師團參謀長大內少將陣亡,師團部岌岌可危,師團長小松原中將準備切腹,幸好一小隊速射炮兵趕到,打退了蘇聯坦克,最後這個小隊就剩下六個人、一門炮,小松原趕緊率部撤退到山上。

蘇打水瓶成武器

當蘇軍坦克發動猛攻的時候,擔任正面進攻的日本第23師團和第1坦克師團並沒閒著,第1坦克師團的師團長安岡中將,在經過30分鐘炮火轟擊後,率領87輛中輕型坦克、37輛裝甲車,在23師團步兵聯隊的配合下發動進攻,但很快被蘇軍擋住,始終無法突破蘇軍的防線。這是因為蘇軍的炮火很猛烈,裝甲力量也佔盡優勢,相比之下,日軍重武器非常缺乏,同時步兵、坦克協同作戰能力不足,戰術呆板。小日本的坦克裝甲薄弱,是薄鋼板用鉚釘鉚上的,蘇聯坦克當時已有了焊接裝甲。另外,日軍坦克的37炮、57炮,都是短管炮,射程很近,這種炮更多是用來支援步兵的,很難擊穿蘇聯坦克的裝甲,尤其是正面裝甲。

而蘇聯還有噴火坦克,經常是小日本的炮打到蘇聯坦克上,人家都沒感覺,接著往前開,衝到日本坦克面前,一噴火,把日本坦克燒掉了。日本士兵在跟蘇聯坦克決戰過程中發現,他們唯一能夠對付蘇聯坦克的武器是蘇打水瓶子,就是往蘇打水瓶子裡面灌上汽油,做成簡易燃燒瓶。因此,當一支新的部隊開往前線的時候,撤下來休整的部隊給他們的最好裝備就是這些空蘇打水瓶。士兵居然要拿燃燒瓶對付坦克,仗打到這個份兒上,根本就打不下去了。

步兵對抗重炮

7月4日,小松原中將終於跟安岡中將會合了。地面戰爭暫時告一段落,但是空戰仍然十分激烈。日軍畢竟在兵力上佔優勢,累計參戰兵力5萬多人。蘇軍在跟日軍作戰的過程中損失也很慘重,如果不是有幾百輛裝甲車和坦克,蘇聯人也頂不住。所以雙方打成了相持狀態,都在等待救兵。很快蘇聯出動了上千輛卡車,晝夜不停地往前線運送援兵和武器彈藥,而日軍就沒這個實力。蘇軍的第57特別軍改為第1集團軍,朱可夫擔任司令官,下轄第36摩托化師,57、82步兵師,第11裝甲旅和第7、8、9摩托化旅,還配了一個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23日,當日晴空萬里,日本軍隊集中了百十來門重炮,發射炮彈1.5萬發,試圖壓制住蘇軍火力,但遭到了蘇軍的猛烈回擊。當時蘇軍師屬火炮都是122毫米口徑,到軍一級都是152毫米的主炮,像76毫米炮都作為團炮,很普遍。而日本師團裝備的都是75毫米炮,甚至還有日俄戰爭時候的老炮。日軍火炮射程最遠的是90式野炮,仍然是75毫米口徑,能夠打十幾公里。其他的38式、41式,只能打幾公里遠,根本打不著蘇聯人。日本人的所謂重炮,也就是120毫米、105毫米、100毫米口徑的,無論從口徑到射程都比不上蘇聯的師屬火炮,就這樣的所謂重炮,也只有軍一級甚至方面軍才能配備。

而且蘇軍半個多月一直在修建工事,縱深3公里,日本人根本搞不掉蘇聯人。據說,第4旅團的玉田大佐,成功夜襲了一個蘇軍炮兵陣地,但是大佐本人陣亡了(日本人很愛搞夜襲,可最後的結果基本上是全體「玉碎」)。日本人終於認識到與蘇軍的巨大差距,自己的這支輕步兵部隊完全不是蘇聯裝甲重炮的對手。關東軍司令部無奈下達命令停止進攻,佔領東岸戰線構築陣地,準備持久戰。

就比一個狠勁兒

日軍在蘇日戰爭中巨大的傷亡引起東京大本營的嚴重不滿,此時關東軍還在偽滿進行了總動員,大力增援,但這些增援都沒有得到大本營的同意,大本營跟關東軍這時已勢同水火。1939年8月20日,就在日本關東軍騎虎難下、半死不活之際,朱可夫的大反攻開始了,他要求得到的全部增援力量已基本到位。蘇蒙軍從南、北、中兵分三路向日本人發動了全面進攻。首先掃蕩了日本的高射炮陣地,然後以150架轟炸機、100架戰鬥機、數百門火炮狂轟日軍陣地,一個半小時內日軍的炮火根本無力還擊,日軍的觀察所、通信設施以及炮兵陣地都被摧毀。

但是,日軍不要命,很頑強,拚命抵抗,戰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投降,戰鬥仍十分激烈。蘇蒙軍遇到了異常頑強的抵抗,這是蘇軍也沒有想到的。為此,朱可夫開始動用戰略預備隊,並加強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蘇軍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完成了對日軍第6軍(關東軍為統一指揮諾門坎前線部隊而特別組建的,司令官獲州立兵中將)的合圍。隨後開始穿插分割,分片分塊殲滅被圍敵軍。由於流沙、沙坑、沙丘遍佈,加之日軍頑強抵抗,蘇蒙軍仗打得很苦,全在啃「硬骨頭」。

這個時候就是比一個狠勁兒!在反攻作戰中,朱可夫展露了他果斷嚴厲的指揮風格。當蘇軍向縱深進攻時,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師攻打日軍的一個陣地。這個陣地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日軍抵抗得十分頑強,蘇軍這個師傷亡也很大,師長發現再次進攻有困難,於是打電話給朱可夫請求暫緩進攻。朱可夫卻命令他再次進攻。過了一會兒,朱可夫打電話問這個師長是否繼續進攻了,那個師長說,部隊傷亡大,一時還無法向前推進。朱可夫對那位師長說:「現在,我只問你一句話,你還能不能發起攻擊?」那位師長回答:「有困難!」朱可夫立即說:「好,我現在解除你的師長職務,讓參謀長接電話!」參謀長接過電話後,朱可夫問:「你能否繼續進攻,完成任務?」參謀長說:「沒有問題,司令員同志!」「那好,從現在起,你就是師長了!」

可是,這位新任師長還是沒有組織起新的進攻。朱可夫沒等聽完對方解釋,就打斷道:「從現在起,你不再是師長,等候新師長的到來!」

他轉過身,在自己的司令部裡找到一名上校軍官,向他明確了任務,並把炮兵預備隊給了他。第三個師長堅決按照朱可夫的意圖發起了進攻,最後終於攻佔了日軍陣地。所以,蘇聯有這樣堅決的指揮官,日本關東軍即便增派第7師團給第6軍,還計劃把第2、第4師團調往前線,同時令第23師團死守待援,都無濟於事。

這時23師團覆滅在即,跑都來不及。最後小松原中將率領殘部2000餘人,每個人兩手各舉一顆手榴彈,抱定必死之心,才勉強殺出重圍。

打醒北進派的迷夢

8月30日,東京大本營派參謀次長來到偽滿洲國,傳達大本營命令,說關東軍兵力不足,諾門坎戰爭不應擴大,應該立刻設法終結,立足於長期堅守。實際上就是讓關東軍放手認輸,只是日本人很好面子,措辭婉轉。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歐戰爆發,為了應對世界局勢的波動,日本大本營再次嚴令關東軍停止進攻,而關東軍司令植田大將,要求東京准許發動一次收攏死難將士屍體的進攻,還放話說你們不讓我打,乾脆就把我解職吧。東京大本營果然把他解職了,捎帶免職的還有參謀長磯谷廉介 ,此人就是台兒莊會戰時的第10師團的師團長。一個月內,關東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和所有作戰參謀通通被解職,可見日本政府也感覺這場戰鬥丟死人了。

日本政府開始通過外交途徑收拾殘局,9月9日蘇日雙方開始談判,9月16日簽署了《停戰協定》。戰爭的結果,蘇蒙軍傷亡6000餘人,損失78架飛機,113輛坦克;日軍傷亡超過5萬,戰死的就有2萬人,特別是作為「國寶」的第1戰車師團幾乎損失殆盡,連番號都給撤銷了,日軍裝備損失是蘇蒙軍的5倍。而且大量日軍軍官陣亡,包括關東軍第23師團參謀長,64、71、72聯隊隊長,第1坦克師團第3戰車聯隊隊長,第2飛行集團第15飛行戰隊隊長,這些人都是大佐,全部戰死。日本國內報紙哀歎,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傷亡,這是日俄戰爭以來所未有過的。

這一戰打醒了日軍北進派的迷夢,他們多少明白了現代化戰爭是什麼樣子,認識到自己跟蘇軍武力之間存在多大差距。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日軍情報部門通過研究判定德軍本年內無力迫使蘇聯投降,而明年的形勢不一定有利於德軍,所以日軍最終放棄了「北進」計劃。

諾門坎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還促使日本將「北進」的國策改為「南進」,這就為日本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同時,諾門坎之戰使蘇聯能夠在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刻抽調遠東邊境的20個師投入歐洲戰場,從而起到了扭轉戰局的決定性作用。

對亞洲戰場而言,諾門坎戰役使關東軍向關內增兵的計劃無法實施,而此時正值中國抗戰的艱苦時期,因此諾門坎戰役客觀上也支援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更關鍵的是,日本大本營在「南進」戰略的佈局下,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了戰爭,不但失去了與德國在遠東會師的機會,還使自己陷入了不能應對的太平洋戰場。

04.暗中醞釀陰謀

急欲奪取東南亞

1940年希特勒為了征服英國,要求日軍和德國共同對英作戰,日軍驅逐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奪取了英國在華利益。日本的做法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政治、經濟利益。為了給日本一點兒顏色看看,1940年1月16日,美國宣佈到期的《美日通商航海條約》不再續約。7月2日,日軍在印支南部登陸,美國宣佈中止日美貿易,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

8月1日,美國宣佈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對於資源極為缺乏的日本而言,這是致命的。沒有石油,日軍的坦克無法行駛,戰鬥機無法起飛,艦艇拋錨,無法繼續進行侵略。為了掠奪石油,確保正常侵略,日軍中的「有識之士」開始考慮孤注一擲。

這時候,日本的石油儲備只能維持半年,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與美國達成妥協,停止對外擴張;要麼再起戰端,奪取東南亞戰略資源,以戰養戰。前一種選擇是日本軍部無法接受的。但是,東南亞有英國、美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東南亞就等於向美英兩國宣戰。但此時,日本已經顧不了了。日軍在亞洲戰場找到了優越感,同時德國在歐洲戰場的勝利又讓日本認為國際大勢對其有利,日本開始輕視英美兩國的力量。

下定決心偷襲

1940年5月7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正式進駐珍珠港,羅斯福總統希望利用這個行動,牽制日軍南進。但他沒想到,正是這個行動,讓一個人對襲擊珍珠港下定了決心。

他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作為海軍航空兵專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以航空兵偷襲這個遙遠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地。同時,山本五十六是個優秀的賭徒,非常好賭,且逢賭必贏。他曾誇口:「如果天皇給我一年時間,我能贏回一艘航空母艦!」

當然,山本絕不是魯莽匹夫,他當過駐美使館武官,曾遊歷美國,對美國很熟悉。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 大將曾問山本,一旦皇國對美開戰,你有幾分把握?山本說,閣下如果到過美國,看看底特律的汽車,堪薩斯的石油,你應該知道沒有把握。永野說,軍部決定了,你說能堅持多久?山本回答能堅持半年,永野說足夠了,半年肯定能消滅美國了。這不是開玩笑嗎?山本沒永野那麼天真。他的想法是,一旦偷襲珍珠港成功,就可以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隨後不斷組織進攻,不給美軍積蓄力量的時機,從而爭取與美國體面停戰。他想得很好。

但是,偷襲珍珠港實施起來難度不小,損失可能很大。所以,即便山本此時已晉陞為海軍大將,這事仍不能擅自做主。山本手下的兩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和塚原二四三,一致反對偷襲計劃,還派出參謀面陳反對意見,但派去的參謀反而被山本說服。不過,光說服參謀不行,東京大本營仍然反對,最終山本以辭職相威脅,甚至通過好友高松宮親王(天皇的弟弟),將計劃直接呈送給天皇,終於在1941年10月19日獲得批准。

迷惑美國人

偷襲珍珠港計劃獲得批准之時,距實施時間只有50天。

當然,山本五十六抱著勢在必行的決心,早就開始準備了。偷襲計劃將所有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密。在兵力編排上,既要求具備強大的突擊能力,又要求避免編隊過於龐大而被發現。山本親自挑選並任命了海軍航空兵中具有3000小時飛行經驗的淵田美津雄中佐擔任訓練總教官,並讓他親自帶隊實施攻擊。針對珍珠港水深只有10~12米的特點,艦載魚雷機進行了多次模擬實戰,直到飛行員們確保魚雷機在20米高度,投雷命中率達到60%才罷休。

為了迷惑美國人,日本重啟了對美談判。1941年2月,日本政府任命退役海軍大將、羅斯福總統的好友、著名親英美人士野村吉三郎 為駐美大使。幾個月中,他與美國官員會談多達數十次。7月,近衛文縻首相致信羅斯福,表示兩國之間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保證絕不侵犯美英在東南亞的利益。10月18日,東條英機取代近衛,接任首相。11月5日,御前會議決定對美英開戰。就在同一天,日本還派出曾任駐美領事、娶了美國老婆的親美派來棲三郎為和平特使,赴美談判。

箭已在弦上

11月26日凌晨6時,突擊編隊主力從單冠灣起航。山本這個時候還對突擊編隊主力發出指示,如果對美談判獲得成功,就要立即返航。這充分體現了山本的矛盾心情。其實,他心裡也清楚,雙方的要價離得太遠,談判根本不可能成功。

前戲演得差不多了,箭已在弦上,該放就放吧!12月6日,山本倣傚他崇拜的東鄉平八郎向攻擊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發出動員令:「皇國興衰在此一戰,我軍將士務必全力奮戰!」南雲的旗艦「赤城」號升起了「Z」字旗。

05.偷襲珍珠港

別管它了吧

1941年12月7日,突擊編隊進至中途島以東600海里,呈防空隊形,6艘航母編成兩路縱隊,2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位於航母縱隊四角,9艘驅逐艦在最外圍。南雲下令艦隊直撲珍珠港。

當天凌晨6時10分,南雲中將得到攻擊的命令後下令第一波攻擊機群起飛。淵田美津雄親自帶隊,在一片歡呼聲中,他徑直走向飛機,這時候一位地勤人員遞給淵田一條白頭巾說:「這是地勤人員的一點兒心意,表示我們跟你們一同飛往珍珠港,請務必收下。」淵田點點頭,把頭巾緊緊地紮在自己的飛行帽上,帶領著第一波攻擊機群出發了。

其實,第一波攻擊機群出發不到1小時就被美軍發現了。瓦胡島北端有個美軍的雷達站,兩名美軍新兵沒關雷達,還在那兒練習。突然,他們發現雷達屏上出現了一堆閃閃發光的斑點。他們將這一發現報告了泰勒中尉,結果這位長官端著咖啡過來,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說:「好了,別管它了吧。」然後確實沒人管了。

偷襲改強攻

日軍為偷襲準備了兩套方案,如果偷襲時判定美軍毫無準備,淵田美津雄就打一顆信號彈,讓轟炸機群照計劃採用偷襲;如果發現美軍有準備就打兩顆,意即發起強攻。但是,當時雲層很厚,淵田在發出一顆信號彈後,以為轟炸機群沒看見,就又打了一顆信號彈,結果日軍戰機立即由偷襲改為強攻。

那是禮拜天早上,珍珠港內的很多水手起床、洗漱、升旗、奏樂,開始享受愉快的週末。凌晨7時53分,當淵田率領的機群到達珍珠港上空時,美軍毫無防備。淵田知道偷襲必定成功,就急不可耐地發出勝利密碼:托拉!托拉!托拉!(虎!虎!虎!)

接著,淵田率領183架飛機開始第一波攻擊,這些轟炸機穿破雲霧,突然俯衝下來,緊貼海面飛行,撲向珍珠港,有的已出現在機場上空。看到這一場景的美軍水兵還以為是美國機群在演習,由衷地讚歎飛行員們技術高超,甚至還有人喊:「Hello,Good morning……」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時美國飛機的識別標誌,是一個大白五星,中間一個紅圓圈,所以很多水兵誤以為日機是本國飛機。打這之後,美國戰機的標誌改成白五星外面藍圓圈加藍白槓,就為了跟日本飛機區別開。

就在美國水兵還在觀望的時刻,冰雹似的炸彈傾瀉而下,第一批目標是機場,珍珠港四周的機場全被擊中。為了準確攻擊,有的轟炸機距地面只有幾百米時才開始投彈。機場上空有如晴天霹靂,炸彈如雨。一架接一架的重型轟炸機被炸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美軍地勤人員和飛行員臨時抓起機槍進行抵抗,但是根本無濟於事。

炸彈的爆炸聲把早晨的和平氣氛撕得粉碎,日本魚雷機隊開始攻擊,剎那間,珍珠港內的軍艦籠罩在一片濃煙火海之中。爆炸聲此起彼伏,熊熊大火映紅了整個海港,港內升起一道道沖天水柱,美軍戰列艦全部起火。

「遲到」的宣戰書

差不多就在日機偷襲珍珠港時,日本使館的野村和來棲給美國國務卿送最後通牒,因為使館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打印這篇國書,以至這個電報送到國務卿赫爾手中的時候,比預定時間晚了40分鐘,因此日方宣戰書是在襲擊發生後才交到美國。這個「疏忽」很可能是因為電報事關絕密,不能讓譯電員翻譯,必須由使館的高階外交官親自動手譯寫,而他們的業務又不熟練。

這件事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增加了美國人的憤怒,赫爾國務卿說:「我任職50年來,從未見過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虛偽、歪曲事實的文件。」野村和來棲無言以對,剛想張嘴辯白兩句,赫爾就厭惡地朝門口揮了揮手,兩人尷尬地一鞠躬,退了出去。據說來棲回去後就向人要武士刀,準備剖腹自盡。看來,這兩人也知道自己的政府這次太不地道。

南雲是個庸才

偷襲之後,第一波飛機已經返航。淵田留在珍珠港上空觀察戰果。「亞利桑那」號先是被2枚魚雷擊中,後來又被4枚重磅炸彈命中,最糟糕的是,一枚炸彈穿過甲板,在彈藥艙爆炸,全艦1000餘名官兵無一生還。「西弗吉尼亞」號被6枚魚雷擊中,艦上重量級拳擊手炊事兵陶樂斯·米勒積極救助傷員,後又操作高射機槍猛烈掃射日機。這一幕在2001年的美國電影《珍珠港》裡有表現。米勒因為英勇,成為美國海軍第一位榮獲優異服役十字勳章的黑人士兵。後來,米勒在美軍潛艇上服役時犧牲了。

不久,日軍出動168架飛機,發起第二波攻擊。這次,有數架美軍戰機起飛迎戰,擊落了一些日機,但美軍損失慘重。港內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1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

原計劃還有第三波攻擊,但南雲忠一認為,此時偷襲的時機已過,便放棄了第三波攻擊,將主力撤回。山本五十六由此評價南雲是個庸才,說他在指揮時就像小賊入室行竊,開始時志在必得,膽大包天,稍一得手便心虛膽怯,急於溜走。這番評價可謂深刻。

美航母突然離港

偷襲珍珠港,日軍僅以29架飛機的代價重創了美軍12艘主力戰列艦和其他艦船。美軍共有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軍人喪生。

偷襲珍珠港成功後,山本旗艦上一片歡呼!有參謀拿酒來慶祝,山本拒絕飲酒,並憂心忡忡地說日本激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而這個巨人一旦甦醒,日本可就應付不了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遭到重創,但航空母艦和新式戰列艦都不在港內,一艘未沉,巧的是航母在日軍發起攻擊前幾天才離港的。日本的間諜以僑民做掩護,在珍珠港內潛伏了很長時間,一直報信說有航母在港內。

美軍航母突然離港,讓日本間諜措手不及,來不及通風報信。正因為如此,戰後一直有人認為,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事先是知道的。不光是美國人,連日本人都有這麼看的。美國一直想參加反法西斯同盟,但國內孤立主義思潮甚囂塵上,反對參站,羅斯福總統也無可奈何。這下好了,被小日本打了,美國可以名正言順參戰了。日本之於美國,就是個小孩,美國在自家被一個小孩給揍了一頓,要是不報一箭之仇,以後還怎麼出去混啊?

美國捲入二戰

偷襲成功後,東京廣播電台正式發佈了天皇的「宣戰大詔」。其中有這麼一句:朕茲對美國及英國宣戰,帝國今為自存自衛,已決然奮起,必當摧毀一切障礙!這口氣真是夠大的,把它拿來跟《終戰詔書》對比非常有意思。接著,美國對日宣戰,英國對日宣戰,已堅持戰鬥10年的中國正式對日宣戰!12月11日,德國對美宣戰。這樣,美國徹底捲入了二戰,二戰也進入了新階段。

在珍珠港遭襲擊的那天,全世界有兩個人最高興,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丘吉爾。一戰之後,日美兩國一直在中國競爭主導權,日本最不願看到的就是中美聯手,這下自己幫他們做到了。丘吉爾呢,那天晚上,他說了一句:「我們總算贏了。」然後安然入睡。

06.日軍佔領菲律賓

這老哥花天酒地

日軍偷襲珍珠港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給入侵東南亞的日軍解除後顧之憂。日軍根本目的是要奪取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所以,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日軍揮師南進,一路攻取馬來半島,一路發起菲律賓戰役,與駐菲美軍正面交手。

菲律賓群島位於亞洲東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遙遙相對,西瀕中國南海,東臨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要想控制整個東南亞,菲律賓是兵家必爭之地。

1898年,美西戰爭之後,美國人從西班牙手裡奪取了菲律賓。1934年,美國承認菲律賓擁有「自治」權,菲律賓也選出了自己的總統,但事實上,菲律賓仍受美國控制。美國在菲律賓建有亞洲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構成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美國前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是駐菲美軍總司令,被菲律賓授予元帥軍銜。這老哥極其熱愛軍旅生涯,離婚後在這裡安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現在,麥克阿瑟的好日子到頭了。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奪取美軍基地,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進攻印度尼西亞創造條件。

美菲聯軍陷被動

1941年12月8日,在同樣離過婚的「詩人將軍」本間雅晴 中將的指揮下,日本組成第14軍,負責攻佔菲律賓。日軍航空兵對菲律賓美軍機場和海軍基地發起偷襲,由於麥克阿瑟判斷錯誤和處置失當,駐菲律賓的美軍轟炸機和戰鬥機大部被毀,美軍喪失了一半重型轟炸機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戰鬥機,這是菲律賓的「珍珠港事件」。日軍通過這次偷襲,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12月10日,日軍第48師團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趁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日軍第16師團木村支隊在呂宋島南部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日本航空兵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菲律賓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團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團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聯軍主力的態勢。

詩人將軍腦袋「短路」

美菲聯軍中的美軍人數不多,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軍總兵力還不到30萬,在菲律賓的美軍更是少得可憐,也沒有幾支像樣的部隊;至於聯軍中的菲律賓軍隊,戰鬥力約等於零,很多士兵都是匆匆入伍的,連射擊姿勢都不會。用這樣的部隊對抗身經百戰、堪稱虎狼之師的日軍,顯然凶多吉少。

26日,麥克阿瑟命令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共7.95萬人撤向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準備長期抵抗。這一撤,從馬尼拉出城的3條公路上擠滿了推著大炮的牽引車、裝載著槍炮的卡車以及小轎車、牛車等。這給了日軍空襲美軍的絕佳機會,但令人驚奇的是,日機沒有前來轟炸。

本間雅晴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沒有在此時出動轟炸機編隊,打擊地面這股龐大的後撤洪流。顯然,本間雅晴以為可能要在馬尼拉進行決戰,卻沒有料到麥克阿瑟從馬尼拉撤走。面對美軍的全面後撤,本間只顧揮兵急起直追,完全忘了這事交給轟炸機就可以解決。更要命的是,他沒有運用空中優勢摧毀馬尼拉北面的兩處重要橋樑。這兩座橋是撤向巴丹半島的咽喉要道,只要日軍在橋上扔兩顆炸彈,就可將美菲聯軍後撤部隊的道路截斷。

麥克阿瑟溜走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未設防的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主要目的達到。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團調往印度尼西亞,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僅以第14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遇美菲聯軍頑強抵抗。美菲聯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在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一個大隊。至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此時,首相東條英機、參謀總長杉山元已對本間雅晴的指揮能力產生懷疑,甚至要撤他的職,只是因為天皇認為臨陣換將不妥才未執行。

其實,日本人不知道,他們離又一次戰術上的勝利為期不遠。美菲聯軍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甚至動用了童子軍,也未能打敗日軍。除了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美菲聯軍已無路可退。麥克阿瑟幾乎要拿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了。但是,羅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國家名義,命令麥克阿瑟及其家屬撤離菲律賓。2月22日和23日,羅斯福和馬歇爾連續給麥克阿瑟發電,允諾讓他到澳大利亞去指揮盟軍反攻。3月11日晚,麥克阿瑟無奈溜走。離開菲律賓之前,他發誓「我還要回來」,留守的美菲聯軍改由溫賴特少將指揮。

日軍控制菲律賓

為了徹底消滅殘餘美菲聯軍部隊,日軍大本營調動在上海待命的第4師團增援本間雅晴。4月3日,日軍以第4師團、第65旅團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

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較量。美菲聯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美菲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再向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

5月2日,日軍對科雷希多島實施火力準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聯軍依托坑道工事抗擊日軍,並組織敢死隊與日軍展開白刃戰。

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鬥,溫賴特被迫請求投降,並於次日通過馬尼拉廣播電台命令所有美菲軍隊投降。7日,日軍佔領科雷希多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完全控制菲律賓全境。

「巴丹死亡行軍」

自1942年4月10日起,美菲聯軍7.8萬名戰俘被押往100公里外的聖費爾南多戰俘營,冒著炎炎烈日穿越叢林,在8天行軍途中,日本人根本沒把美菲戰俘當人看。一路上幾乎無食無水,上萬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虐殺,史稱「巴丹死亡行軍」。

在8天時間裡,很多戰俘吃的唯一食物就是一個像高爾夫球大小的米飯糰子。倖存者克拉倫斯·拉爾森在他的名為《漫長的回家之路》的書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他寫道:「沒有食物倒還不是我們最大的痛苦,最痛苦的是沒有水,大部分人都快渴死了。他們一路上拚命找水喝,許多人只要看見水就喝,也不管有多髒。旅途中有一個休息點正好在橋上,橋下倒是有水,可是水面上漂浮著綠色的泡沫,你根本看不見水,但一些人顧不得那麼多,跳下去便往水壺裡灌水,而我沒有下去,因為裡面還漂著幾個士兵的屍體,看樣子在裡面好幾天了,當時的氣溫有華氏100度(近38攝氏度),你可以想像那水的味道是什麼樣的。」

對此,另一個倖存者漢彌爾頓表示:「更可氣的是日本軍人,他們簡直就是在玩死亡遊戲。對許多美國軍人和菲律賓軍人來說,那樣的髒水也是他們的救命水,可日本人一看見有人去取水喝就用刀刺或開槍射擊,許多人就因為一口髒水而死在日本人的刺刀或槍口下。即使你有幸逃過了這關,只要你喝了那裡的水,也在劫難逃,只不過死得稍慢一點兒,死得更痛苦一點兒罷了,因為河裡的水被嚴重污染,喝了會引發嚴重的腹瀉和嘔吐,你會慢慢倒下而掉隊,最後的結果還是死路一條。那真是太恐怖了,我實在是一點兒力氣都沒有了,感覺再向前邁一步也是不可能的,可我親眼看到有人因為走得慢一點兒被日軍開槍打死了,所以一下子好像有一個死亡天使站在我身後,推著我向前走。」

07.攻克「遠東堡壘」

終於有了「贖罪」機會

日軍在進攻菲律賓的同時,打響了馬來戰役。在1941年11月5日,東京御前會議決定對美、英、荷開戰後,寺內壽一大將被任命為南方軍總司令;而身在長春的山下奉文中將趕回東京,被任命為第25軍司令官,負責進攻馬來亞 、新加坡。這讓山下奉文積壓在心頭的重負一掃而空,他曾是發動「二二六」兵變的皇道派核心成員,總怕天皇記恨自己,這次得到重用,感到終於有了努力「贖罪」的機會。

25軍由日本陸軍最精銳的第5師團、近衛師團、第18師團的骨幹編成,共約11萬人,東京大本營給山下奉文的任務是在開戰100天內越過700公里的馬來半島,從背後攻克有「不破堡壘」之稱的英國東方統治中心——新加坡要塞。為了報答寺內壽一伯爵的知遇之恩,山下奉文居然退還了一個師團,只帶7萬上戰場。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12月9日,日本航空隊空襲馬來半島北部的機場,158架英國空軍飛機被炸得只剩10架,英國失去制空權,日軍在馬來亞又一次複製了珍珠港事件。10日上午,英國遠東艦隊的2艘核心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帶領4艘驅逐艦出海尋戰,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體現丘吉爾的意圖,目的是威懾日本人,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但丘吉爾沒想到,這些戰艦根本沒有空中掩護。艦隊出現在馬來半島東部的關丹海面時,被85架日機團團圍住,激戰兩小時,「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被乾淨利落地炸沉。英國遠東艦隊覆沒,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上將與艦同沉,日軍控制了制海權。丘吉爾無奈地說:「有多少計劃、希望和努力,都隨這2艘戰艦沉入了大海。」其實,他大可不必急著慨歎,最糟糕的事還在後頭。

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制海權以後,輪到日本陸軍大顯神威了。山下奉文率領25軍主力從泰國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陸,從馬來半島西南穿插,然後沿西海岸向南推進。同時,牽制部隊從哥打巴魯登陸,而後從馬來半島東海岸出擊。日軍分東西兩路,在輕型坦克和空軍的支援下隆隆南下,許多日軍騎著自行車前進。

12月11日,英軍希思將軍指揮的印度第11師首先和日軍交火,儘管印度軍隊人數是日軍的3倍,但印度軍隊訓練很差,裝備處於劣勢,軍官與士兵的團結度幾乎為零,這樣一支軍隊與日軍對抗,其結果可想而知。

12月19日,日軍西路主力部隊佔領了檳榔嶼上的英空軍基地,消除了英軍從印度、緬甸方向對馬來半島守軍進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然後沿西海岸急速南下。1月6日,東路牽制部隊攻佔關丹,繼而向柔佛州前進。1月11日,西路主力部隊攻進馬來亞首府吉隆坡,然後繼續前進。

日本步兵騎著自行車緊緊追趕撤退的英軍,他們三人一排,有說有笑,好像是去看足球比賽。數以千計的車輪匯成一片嘈雜,潰退的英軍驚恐萬分,以為是坦克在追趕他們。這是因為馬來半島路面灼熱,日本步兵騎的自行車很快爆胎,他們乾脆剝去橡膠輪胎,只用鋼圈騎行,數千輛這樣的自行車發出的響聲確實有點兒像坦克。英軍嚇壞了。失敗的陰影像瘟疫一樣在英軍中蔓延,撤退很快就失控了,越來越多的裝備被拋棄,落到日軍手中。日本空軍竟然在英軍的機場裝上英軍的燃料往英軍的陣地上投英軍的炸彈。

新加坡淪陷

1942年1月下旬,英軍增援部隊抵達新加坡,包括英軍第18師和50架颶風戰鬥機。但是,由於馬來半島大部分已失守,第18師已來不及運往前線;而由於訓練和裝備問題,50架颶風戰鬥機在與零式戰機的交鋒中又一敗塗地。1月25日,英軍司令帕西瓦爾將軍下令向新加坡進行最後的撤退。2月1日,英軍炸毀了連接新加坡與柔佛州的一千餘米長的海峽堤壩,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島嶼。

2月8日,山下的司令部移到柔佛巴魯王宮高塔裡,以便從塔上俯視柔佛水道。日軍大炮向新加坡島集中轟擊,天空被燒成了紅色,整個新加坡島在震顫。當晚10時40分左右,一顆藍色信號彈在新加坡島上空升起,一顆紅色信號彈隨後掠過。這分別是日軍25軍第5師團、第18師團的登陸信號。一批4000人的日軍在新加坡西北角登陸,他們一上岸就像錐子一樣直插新加坡城內部。英方守軍由於判斷失誤,很快就撤退了。9日夜,日軍近衛師團從北面登陸,以西北角為主攻方向,從三面向島中央進擊。10日早晨,山下的司令部渡過柔佛水道,太陽旗插到了臨近島中央的曼代、布基帖馬附近。

2月11日早晨,日軍觀測飛機向英方投下29份「勸降書」,但英軍沒有答覆。雙方在布基帖馬高地展開激戰。最終日軍拿下了這個高地,可第25軍將士已經十分疲勞。副參謀長建議暫停攻擊。「敵人也很困難!」山下厲聲說道,他認為疲勞的將士停止攻擊後會更疲勞,因而堅決反對。2月15日下午2時剛過,在進入布基帖馬街道的第5師團先鋒部隊正面,出現了3個扛著大白旗的英國軍人,其一為英軍司令帕西瓦爾,「也很困難」的英軍堅持不下去了。帕西瓦爾還想提一下投降條件,山下蠻橫地發話:「你現在只需要回答YES或NO。」英國人屈服了,共有11萬人當了俘虜,包括剛剛來增援的英軍第18師,他們正好趕上投降。這是英國歷史上投降人數最多的一次。日軍只花了70天,就拿下了馬來亞和新加坡,隨後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山下奉文從此得到一個綽號「馬來之虎」。

新加坡的淪陷是對大英帝國殖民體系的一次沉重打擊,丘吉爾戰後回憶說,整個二戰期間,新加坡失守是他最感痛心也是情緒最低落的時刻。這個號稱永不陷落的「遠東堡壘」的淪陷,震驚了所有還沉浸在帝國殘夢中的英國人。如果說新加坡失陷對於英國來說是一記心理重拳,那麼對於生活在這個島上的數十萬華人而言,這則是一場真實的噩夢。

獅城在垂淚

南洋華僑從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開始,就有著深厚的愛國傳統,抗戰初期直接匯回國內的款項就高達50億元,而1939年,國民政府全年戰費不過18億,如果不是有深厚的血脈之情,誰又會給戰火中遭受蹂躪的國家匯款呢?南洋華僑出錢出人支援祖國抗戰,不管是親共產黨的陳嘉庚還是親國民黨的胡文虎,他們都是為了祖國不受日寇蹂躪。抗戰中,更有許多華僑回中國投身抗戰一線。

但是,敵人怎會容忍這種行為,日軍對華僑十分仇視。山下奉文得出過這樣的結論:要不是華僑支援中國,日本早就解決中國問題了。新加坡被攻陷後,這裡的華人遭到日本的瘋狂報復。

山下奉文與參謀長鈴木宗作中將、參謀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策劃了對新加坡華人的「肅清」行動,並規定島上日軍3天內完成這場肅清行動。日軍出示一份佈告,要求新加坡所有18~50歲華人男子到4個地方集中,以領取「良民證」。但是,華人到了集中地點,發現等待他們的是蒙著面罩的原英國警察、印度警察和馬來亞共產黨變節分子對所謂「反日分子」的指認。日軍屠殺被「指認」的華僑,手段極其殘忍,花樣百出,令人髮指:有將人捆綁至海邊,用重機槍掃射;有把人綁成一串裝上船,到離海岸10公里左右的地方將人推到海裡;有命令他們掘坑服毒自盡。

據回憶,那幾天新加坡全城婦孺啼哭,天昏地暗,又是颳大風,又是下大雨,真是血雨腥風,蒼天垂淚!戰後調查,日軍集中屠殺華人的地點多達幾十處,東海岸靠近碼頭的地方都是屠殺場地,後來有大量遺骸被發掘出來。

日本陸軍大名鼎鼎的戰爭狂人、戰犯參謀辻政信當時正擔任馬來方面作戰處主任參謀,他也是新加坡大屠殺的主要推動者。2月22日,辻政信巡視了一處負責「肅清」工作的日軍部隊,聽說該部隊只指認出70個「反日分子」後,辻政信非常不滿,嚴厲斥責道:「你們還在磨蹭什麼?我是要全新加坡一半人(的命)!」該部隊馬上行動,一口氣抓了幾千人,塞滿了幾十輛汽車,全部拉去美麗的樟宜海濱集體屠殺。

二戰結束後,新加坡人開始有了政治覺醒,這次的淪陷讓新加坡人開始相信一定要靠自己保衛這片土地,間接促成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走上獨立的道路。

因為這場屠殺沒有記錄,無法確切統計傷亡人數。但是,日本和新加坡兩方都有不同的總數,日本的官方數字是5000人,可新加坡方面給出的數字是10萬!

08.日軍作惡於香港

日軍佔領香港

與新加坡同樣遭受蹂躪的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香港。從1941年12月25日英軍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止,香港人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發展因日軍的佔領而中斷。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當天,酒井隆 中將指揮日本第23軍從深圳進攻香港。

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義勇軍。雖然港府多番宣傳英軍的作戰能力,但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駐港軍隊始終處於非常不利的防守位置。經過多番激戰,駐港軍隊最終選擇了投降。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日軍投降。

惡行纍纍惹民憤

日軍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管治香港的日本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軍在香港濫殺無辜,還在香港實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強迫使用日文外,香港的街道、地區名稱都被改成了日文。香港市民在經濟、民生等方面大受摧殘,市民普遍痛恨日軍,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軍將領。到了日軍佔領中期,有香港居民參與東江縱隊抗日武裝,在新界等地方對抗日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英國趁機重掌香港主權。

正所謂「種下孽緣,必結惡果」,二戰結束後,下令進行「巴丹死亡行軍」(主謀為辻政信)的本間雅晴和製造「新加坡大屠殺」的山下奉文,未等「東京審判」結束就被麥克阿瑟雙雙槍斃於馬尼拉。槍決之前,山下奉文的老婆還親自向麥克阿瑟求情,結果無濟於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09.泰國「生存術」

「失地恢復運動」

在世界近代史上,東亞沒有淪為歐洲殖民地的獨立國家只有三個,分別是中國、日本、泰國。究其原因,有人說「中國太大,日本太強,泰國太巧」。泰國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強間的利害關係,在夾縫中巧妙維持生存。泰國和日本在二戰前一直維持著友好關係,特別是因為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在精神上鼓舞了被歐美白人壓迫的泰國,雙方同為亞洲國家,在對抗歐美白人的立場上一致,因此,泰國對日本在二戰前的侵略擴張有著和歐美國家不同的看法,對日本更多的是同情和容忍。國際聯盟因為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要通過譴責日本的決議時,唯一棄權的國家就是泰國,此舉令世界各國吃驚。為在夾縫中求生存,泰國採取依靠日本,排擠歐美勢力的做法。

1932年泰國實行憲政革命,確立君主立憲政體,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1939)。立憲後民族主義狂熱崛起,軍人陸陸續續出現在政治舞台上。炮兵少校出身的鑾披汶 得到陸軍派閥集團支持後,於1938年就任泰國總理。此人在法國留學期間深受德意法西斯和國家社會主義影響,思想上傾向日本的軍國主義。而當時泰國陸軍及社會有一股抵抗英法的思潮,稱作「失地恢復運動」,這股力量的目的就是要收復在19世紀割讓給英法的土地,鑾披汶與陸軍及親日派主要就是依靠這股力量的支持,維持政權的正當性。當時的泰國陸軍相當仰慕日本的軍事建制和其在中國的勝利,並且仇視西方國家。

日軍的如意算盤

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因物資不足而苦惱時,當時的鑾披汶內閣將泰國生產的橡膠和棉花大量供應給日本,兩國關係也就迅速親密起來,而鑾披汶也對蔣介石發出呼籲,同是亞洲人應和日本合作,以對抗白人的壓迫,同時鼓動泰國國內印度人和緬甸人的反英情緒。日本方面積極插手泰國事務的是陸軍參謀本部,因為泰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如果佔領了這一戰略要地,就可以利用泰國南部的飛機場和港口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同時泰國的資源對南方作戰和整場大戰都是重要的補給。

而且,日軍的南方作戰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進攻緬甸後,切斷中國的重要外援運輸線——滇緬公路,這樣還可提供緩衝,保護到手的南方油田和新加坡。所以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制訂了佔領泰國的軍事計劃,日本根本沒有把泰國看作平等的夥伴。但在外交上,日本人喊著「大東亞共榮圈」「大亞細亞」的口號,提出「把黃種人從白人的長期奴役下解放出來」,所以也就必須將爭取泰國的同盟作為一種裝飾品。

泰法兩國在「掐架」

1939年,歐戰爆發後鑾披汶正式聲明泰國政府將嚴守中立,但在和法國交涉《互不侵犯條約》的過程中,卻有國境調整的期待。法國潰敗後,鑾披汶認為這是「收復」老撾、柬埔寨等「失地」的天賜良機,便要求索回割給法屬印度支那的兩個省,外交交涉無果後,泰國對法開戰,向法屬印度支那邊界展開攻擊。

泰國陸軍在1941年1月6日展開攻勢,佔領了湄公河西岸防禦薄弱的地區,但隨著法軍的反擊,泰國陸軍在1月16日就被擊退。法國畢竟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雖然打不過德國,但對付泰國這種三腳貓似的角色還是小菜一碟。海軍方面,當時泰國海軍有2艘日制2500噸岸防炮艦,裝有4門203毫米炮;2艘英造1000噸炮艦,裝有2門155毫米炮;另外還有12艘魚雷艇和4艘潛艇。

1月13日,法屬印度支那海軍司令率領艦隊從西貢出擊,艦隊中包括1艘輕巡洋艦和4艘岸防炮艦。15日晚上,法國艦隊向閣昌島的泰國海軍基地前進,據報那裡有1艘日制岸防炮艦和3艘魚雷艇。17日晨,法國艦隊進入攻擊位置,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完成了最後偵察,並發現了另一艘日制岸防炮艦。由於發現了法國飛機,泰國海軍開始射擊,法艦立刻還擊,很快將泰國海軍1艘炮艦擊成重傷,泰國海軍的1艘魚雷艇被擊中,隨後沉沒。另外2艘魚雷艇也很快起火,泰國人棄艦逃生,兩艇先後沉沒。激戰中,法軍發現了泰國另一艘炮艦,雙方展開對射,但法軍的射術比泰軍強得多,泰軍炮艦被打啞,航行到小島的後面躲避炮火。開戰一個半小時後,法國艦隊停火並進行搜救,然後開始回航。這時候泰國空軍開始進行空襲,持續了一個小時,但沒有對法軍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失。

閣昌島海戰,法國艦隊的損失微不足道,但泰國海軍的主力可以說被消滅了。雙方空軍也進行了交鋒,泰國空軍損失4架飛機,數名飛行員陣亡;法國空軍只損失了一架飛機,飛行員都安然無恙。軍事上的失敗使泰國親日派政權發生危機,迫使日本必須搶在英國介入前從中斡旋,在日方的壓力下,法國不得不同意泰國的條件。經過此事,泰國在外交上更傾向日本。

泰國是條「變色龍」

1941年12月7日,日本駐泰大使突然向泰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務必在8日零時前就日軍進駐泰國一事做出答覆。並威脅說,不管泰方同意與否,日方取道泰國攻打馬來亞和緬甸的計劃都不會改變。當時鑾披汶無力反抗日方提出的苛刻條件,又心有不甘,乾脆就玩起了「人間蒸發」,外巡不歸。代總理替他拒絕了日本人蠻橫無理的要求。

次日凌晨,日軍果然大舉進攻。第五師團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和北大年登陸,近衛師團則海陸並進,兵臨曼谷城下。由於泰軍抵抗不力,曼谷等地相繼失守。其實泰軍的抵抗只是象徵性地做姿態。這樣,不管是日本還是英美獲勝,泰國都能立於不敗之地。直至此時,鑾披汶才匆忙趕回曼谷,收拾殘局。但日軍大兵壓境的現實讓他沒有了迴旋的餘地,加上他是日本人一直悉心栽培的親日派,他決定與日本侵略者合作。12月21日,日泰正式簽訂《攻守同盟條約》。根據該條約,泰國給予日本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全面的支援;日本則支持泰國收復歷史上被英法侵佔的領土。次年1月25日,鑾披汶正式對美英宣戰(不過時任泰國駐美大使巴莫反對鑾披汶的親日政策,拒絕向美國政府遞交宣戰書),他自任陸海空軍元帥,並積極派兵參戰。

在馬來亞戰役中,泰國出動坦克部隊和單車先遣隊配合日軍作戰。後來日本將四個馬來邦劃入泰國版圖,作為對泰國參戰的獎勵。緬甸戰役期間,鑾披汶出動陸軍兩個師和空軍一個聯隊組成「征緬方面軍」,協助日軍攻城略地。泰軍主要擔負東線防禦和牽制任務,當面之敵是中國遠征軍第93師。

1942年5月,泰軍在大批戰機的掩護下進攻中國遠征軍第93師的駐地景棟。由於當時日軍切斷了滇緬公路,泰軍即將形成合圍93師之勢。由於再戰無益,中國軍隊隨後撤出景棟,泰國則在日本的默許下吞併了包括景棟在內的兩個撣邦。1943年2月,得寸進尺的鑾披汶派機械化部隊由緬北攻入中國雲南省境內,但遭到第93師官兵的迎頭痛擊,大敗而歸。

儘管如此,泰國領導階層最關心的還是保持他們的獨立,至於與誰為敵,他們「隨機應變」,誠如1942年鑾披汶對其參謀長所說的「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是我們的敵人」。

山姆大叔幫泰國

戰爭期間日軍在泰國的所作所為,等於是把泰國當作一個附屬國,地位只比偽滿州國和汪偽政權強一點兒。在經濟上,日本迫使泰國簽訂了《日泰經濟協議》,規定了日泰間所謂的「經濟緊密合作」,日本軍方和財閥勢力掌控了泰國經濟。在文化上,日泰簽署了文化條約,其中包括把日語定為泰國第二國語,很顯然,日本想在文化上向泰國滲透,達到把泰國變得和偽滿一樣。在外交上,泰國相繼承認了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

自1943年以後,軸心國集團在各條戰線上節節敗退,鑾披汶眼看大廈將傾,生怕自己葬身其中,開始與日本保持距離。1943年11月,東條英機在東京召開「大東亞會議」,與會的有偽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緬甸總理巴莫、菲律賓總統勞雷爾、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領導人鮑斯等傀儡政權首腦。原定出席會議的鑾披汶臨時變卦,最後只派代表參加。如此不恭的舉動自然令東條英機暴跳如雷,東條英機一怒之下曾想武力解決泰國。只因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敗塗地,陸上又深陷侵華戰爭的泥潭中,兵力捉襟見肘,根本騰不出一兩個師團來對付泰國,這才不了了之。但從中不難看出,日泰同盟出現了不可彌合的裂縫。

1944年7月,鑾披汶迫於國內外壓力辭職,親美英派代表出任總理。泰國新政府一面致力於改善日泰關係,一面秘密與英美取得聯繫,並暗中保護地下抗日組織。至此,日泰同盟關係已經山窮水盡。1945年8月16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第二天,泰國攝政王發表《和平宣言》,宣佈鑾披汶當年對美英宣戰無效,因為他違背了全體泰國人的意願;泰國隨時準備將戰時獲得的土地歸還英法,同時賠償兩國經濟損失。隨後又頒布懲辦戰犯條例,將鑾披汶等親日派投進監獄。

在戰後處理泰國的問題上,反法西斯同盟出現較大的分歧。英、法、中、蘇等國主張嚴懲不貸。然而,美國出於戰後利益需要,決定放泰國一馬。1945年8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宣稱泰國不是一個敵對國家,戰爭年代中存在強大的抗日運動,戰後應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佔據自己以前的位置。在山姆大叔的鼎力支持下,泰國政府先後與英法兩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談判,最終達成和約。泰國除歸還非法侵佔的土地外,只需要賠償給英國150萬噸大米(實際只賠償了60萬噸),答應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等。相比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法西斯僕從國,泰國戰後受到的懲罰微不足道。

10.緬甸被佔領

中國遠征軍入緬

緬甸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地處東南亞,毗鄰中國的西南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企圖佔領緬甸,切斷美英向中國提供戰略物資的交通線滇緬公路,迫使中國屈服;並伺機進軍印度,促其脫離英聯邦,以保障東南亞地區日軍翼側的安全。當時英國由於受到法西斯德國的攻擊,自顧不暇,無力在緬甸投入更多力量以進行有效防備和抵抗日本的進攻。

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1942年初,日本佔領馬來亞後,組成由飯田祥二郎中將任司令官的第15軍,指揮4個師團(第18、31、33、56師團)入侵緬甸。

這次戰役於1月20日從泰國領土發起。日軍第56、33師團由泰國分別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英軍曾企圖將敵人阻止在薩爾溫江、比林和錫當河地區,但未成功。1月31日,日軍佔領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區。2月11日日軍強渡薩爾溫江,隨後突破英軍比林河防線,2月23日奪占錫當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樑,突破錫當河防線。日軍在勃固附近粉碎英第7裝甲旅的反擊,迫使英印軍3000餘人撤往同古。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組建遠征軍(轄第5、第6、第66軍,共10萬餘人)入緬作戰。3月6日,中國遠征軍第5軍先遣第200師抵達同古接防。兩天後,日軍佔領仰光。此時,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奉命入緬指揮中國遠征軍。

緬甸失陷

3月17日,日軍再度發起攻勢,分兩路進軍,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一路沿曼德勒大道推進,迫使英軍後撤。中國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激戰。日軍在擁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下,在緬甸多次擊敗日軍進攻,拖住了日軍兵力。孫立人將軍以一個師的兵力馳援被圍於仁安羌以北的英緬軍,救出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勳爵以下7000餘人。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導致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繫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5月1日,日軍進佔緬甸舊都曼德勒。中國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

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被切斷,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10萬中國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率部突圍時犧牲。至5月下旬,日軍佔領緬甸,並侵佔了中國雲南省的騰沖、龍陵等城市在內的部分地區。5月底,倖存的英軍大部撤至印度境內的英帕爾城區。英軍在翻越山嶺前,丟棄了所有的武器,饒是這樣輕裝撤退,最終到達印度的也僅1.2萬人,只佔參加緬甸戰役英軍的三分之一左右。與此同時,中國遠征軍第38師殘部也抵達英帕爾。

善意相待侵略者

為了徹底擊潰英軍,並防止英國海軍可能參加作戰而影響緬甸戰役的結局,日本海軍對在錫蘭(科倫坡和亭可馬裡,錫蘭即今期裡蘭卡)的英國海軍基地實施了突擊,迫使英國海軍退駐馬爾代夫群島海域。

日軍之所以能在緬甸速勝,除了採用迂迴、包圍和果斷突入敵後的戰術,同時戰鬥行動比英軍遠為機動靈活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緬甸百姓曾經相信,借助日本人可以結束英國的長期殖民統治。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迅速發展壯大,許多城市為緬甸獨立軍派出的隊伍所佔據,這些地方建立的政權機構,對入侵的日軍部隊均善意相待。但是,緬甸獨立軍的領導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詐和虛偽。不過,要撲滅對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要使怒火轉向日軍,已很困難,這需要時間。

佔領緬甸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11.破譯日本電碼

挺進西南太平洋

1942年初,短短數月,日軍就佔領了東南亞廣大地區,可謂如日中天。但是,山本五十六並不樂觀,他對偷襲珍珠港時沒有擊沉美國航空母艦感到不安。他清楚地知道,美國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一旦完全納入戰爭軌道,日本絕難取勝,因此要在美軍恢復實力之前,最大限度地打擊美國海空軍力量。

因此,日軍在佔領菲律賓、馬來半島之後,決定向西南太平洋挺進,奪取新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和所羅門群島南部的圖拉吉島,控制所羅門群島的空軍基地及周圍海域。今天的莫爾茲比港是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據說治安混亂。當年,此港是盟軍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最後一個基地,若被日軍攻克,將切斷美國通往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因此是美軍不能喪失之地。在山本的計劃中,這就叫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迫使美軍航空母艦編隊加入戰局,伺機將其殲滅。

1942年2月初,日軍佔領了澳大利亞東北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3月初佔領新幾內亞的萊城、薩拉莫阿。到4月底,日軍第5航空戰隊、第5巡洋艦隊從印度洋趕來增援,進攻圖拉吉和莫爾茲比港的計劃進入倒計時階段。

3月12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說:「澳大林亞和新西蘭正受到日本軍的威脅,他們應該知道任何反抗都是枉然。如果澳大利亞政府仍堅決不改變對日本的態度,他們將遭受與荷屬東印度同樣的命運。」

當時,東條的叫囂絕非虛張聲勢,這完全是英美軍隊幾個月來屢戰屢敗的結果。先前,日本政府對美英開戰的後果還有顧忌,現在看來是沒有顧忌了。

虎視眈眈兩相望

這段時間盟軍得到的也並不全是壞消息,1942年1月20日,日本潛艇「伊124」號在達爾文港佈雷時被擊沉,美軍隨後用潛水作業船從該潛艇上撈出了日軍密碼本。之後幾個月,珍珠港的情報處開始逐漸破譯日本電碼,並用分散的情報逐漸繪製出聯合艦隊的進攻矛頭。這一天機,是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海軍能夠與日軍聯合艦隊周旋的最重要基礎。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