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在長平展開決戰。趙軍堅壁清野,秦軍久攻不下。最終,秦相范雎運用計謀,讓趙國更換了統帥,致使趙國慘敗,國力大損,迅速衰落。范雎究竟是如何讓趙國臨陣換將的?是誰替代了老將廉頗,這個人又是怎樣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的?這場戰爭對於中國歷史的走向,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罵出大天來,我也不出戰

范雎在秦國拜相之後,強化了秦國的中央集權,外交策略上又推行遠交近攻,韓國和魏國這兩個秦國的鄰居就受到了秦國的攻打。後來魏王識趣,把范雎昔日仇敵魏齊的人頭送到秦國,秦國這才暫時放過了魏國。

其實,秦國真正的目標是趙國。但趙國在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力量很強大。同時兩個國家中間隔著韓國,秦國要想打趙國,就先得佔領趙國的側翼,也就是當時屬於韓國的上黨地區。另外韓國跟秦國地形交錯,也是秦國的心腹大患,所以秦國大軍就對韓國發動了猛烈進攻。

韓國在七國當中地盤最小,國力最弱,當然不是秦國的對手。於是韓王不得已放棄上黨地區,這是丟車保帥的辦法。但是上黨地區的守將不願意投降秦國,他知道自己在這兒抵抗了這麼久,投降了恐怕沒有什麼好下場,乾脆把上黨地區獻給了趙國。

趙國君臣接到了這麼一塊燙手的山芋,要還是不要,一時半會兒拿不定主意。要吧,肯定得罪秦國,跟秦國的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不要吧,豈不寒了上黨軍民的心,以後誰還給我們趙國辦事兒?再說,天上掉餡餅,不吃白不吃。趙孝成王決定接受上黨地區。

眼瞅著就要到手的地兒被趙國撿了個便宜,這讓秦昭襄王非常惱火。

由於趙國橫插一槓子,秦軍就暫時停止了對韓國上黨的進攻。到了公元前260年,秦國磨好了牙齒準備找趙國算賬,秦王命令左庶長王齕率大軍進攻上黨。上黨現在是趙國的地盤,秦國大軍壓境,趙王立刻派老將廉頗率數十萬大軍前去抵禦。

廉頗率大軍到達上黨的時候,秦將王齕已經攻佔了上黨地區。廉頗只好駐軍長平,在那裡跟秦軍對峙。

對峙就是雙方軍隊你不打我,我不打你,然後大眼瞪小眼。這不是目的,而是在等待時機。很快,秦、趙兩國在長平地區就打起來了,秦軍到底是比較凶狠,不斷地攻破趙軍營寨。

這下廉頗有點招架不住了,於是他改變了策略,正面打不過乾脆挖戰壕吧。廉頗率領大軍在長平地區修築壁壘,準備和秦國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秦軍不會被幾座城堡嚇倒,他們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連續佔領了趙國的幾個城堡,殺掉了趙國的幾名中層幹部。

這樣一來,廉頗是徹底不打了,任秦軍每天在堡壘外面高聲叫罵,就是不出來。趙軍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好多士兵就逃亡了,廉頗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全殺了吧!

這個時候的上黨地區人口密度相當大。從秦軍開始進攻,兩國就不斷地派兵馬前來。到這個時候,已經各自在這個地方囤積了四五十萬人馬,加在一起有將近一百萬。

廉頗不斷戰敗的消息,如雪片般傳回趙都邯鄲,達官貴人個個都如坐針氈。最後,就連趙孝成王也按捺不住,情緒非常激動。

趙孝成王心想:「看來廉老將軍不是王齕的對手。一個月就損失五萬人,還損失許多幹部,我們的地盤越來越小,戰局太被動了。」

趙孝成王年輕氣盛,就催促廉頗火速出擊,好歹打個翻身仗。廉頗就是不幹。為人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你們要用血肉之軀跟城牆死磕,隨便。反正堡壘毀了,可以再修,但人戰死了就不可能再活了。

其實,這個時候不但趙王著急,秦王也著急。王齕率數十萬大軍在長平跟廉頗死磕,每天光軍費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這幾十萬人要吃要喝,還要武器裝備,這就是錢啊,花錢如流水。

秦國現在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勝利,但趙軍主力還完好無損,照這個速度,要徹底消滅趙軍,那得猴年馬月。於是秦昭王問相國范雎怎麼能把這個廉頗引出來,速戰速決。

糖衣炮彈威力大

范雎覺得,廉頗素來作風穩健,而且打了幾十年仗了什麼沒見過,這次又被王齕打怕了,肯定是死活不肯出戰。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廉頗下崗,讓趙國換個統帥來跟秦軍對打。而且新換上的將領最好具備三個條件:年輕氣盛、名氣大、經驗欠缺。

年紀大就成老油條了,像廉頗這樣的。名氣不高的,趙王肯定不會用。經驗豐富的,就不容易上當。可是這樣的人上哪兒去找呢?

還別說,此時的趙國還真有一位現成的,他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

趙奢是趙國的名將。在樂毅破齊之後,趙惠文王就命趙奢去攻打齊國的麥丘。這個時候趙軍已經多次進攻麥丘,雖然麥丘只是孤城一座,但是由於糧草充足,又有善於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所以一直打不下來。

趙惠文王特別生氣,命令趙奢一個月內必須拿下麥丘。趙奢一到麥丘就立即展開進攻。當時趙括是跟老爹一塊來的,他看了前線的情況之後,就跟老爹講:「如果咱們硬攻,很難在一個月內攻下麥丘。因為從種種跡象來看,麥丘的糧食還沒有吃完,堅持一個月是沒問題。」趙括建議先暫停進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趙奢不同意,因為沒時間考慮那麼多了。一個勁兒地猛攻不僅導致趙軍死了很多人,最終也沒能攻下麥丘。

趙括這時候又跟他爹說:「守城的人中有墨家弟子,他們很擅長防禦我們的進攻,趙軍打了好幾年都無功而返。這一次的趙軍跟以往的趙軍沒有什麼不同,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硬攻的話,必然要付出慘痛代價。」

當時的情況是,齊國的軍隊不是一味地死守,你進不來,但是我出得去。所以有人經常晚上出來偷襲趙軍。而且城外又有不少墨家弟子組成的游擊隊,對趙軍進行騷擾。如果繼續這種情況,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趙奢暫時停止了進攻,好不容易抓了些俘虜,想瞭解下城中的情況。但是俘虜就是不開口,弄得趙奢一點辦法也沒有。

看到這種情況,趙括拍拍胸脯,說:「交給我。」趙括的辦法不是嚴刑拷打,而是每天給這些俘虜吃好飯,對他們也非常客氣,還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帶回城中給家人。

這些俘虜就這樣被糖衣炮彈拿下了。他們中就有人悄悄告訴趙括,城中的糧食不多了,而且都被軍隊控制了,百姓早已經斷糧了。儘管這樣,城裡的糧食也只夠吃幾個月的了。

於是,趙奢聽從了趙括的建議,把俘虜全都放回去。俘虜回去之後,跟城裡邊的人講,趙軍非常客氣、仁義,沒有侮辱我們,還讓我們吃飽了飯,並且讓我們把糧食帶回來了。

城裡的百姓一聽,有的就想出城投降趙奢。齊國軍隊一看,回來的俘虜給城中帶來了騷動,直接把他們關起來了。

這一關,士卒、百姓就不怎麼幹了。此時趙奢又讓圍城的趙軍用拋石機把糧食拋入城中。城裡的老百姓很願意趙軍這麼幹,但是齊國的守將卻知道趙奢的險惡用心。

過了幾天,守城的齊軍派代表把糧食送回來,還跟趙奢說:「你們要打就打,不用假仁假義地再扔糧食了。」

趙奢口頭上答應,但依舊我行我素。隔了幾天又往城裡扔糧食,齊軍又往外面送。老這麼幹,齊國軍隊都煩了,於是他們派代表來說:「咱們乾脆痛痛快快地打一場吧。」但是趙奢壓根兒不接招。

其實,齊國軍隊的做法也很傻。趙奢他們要扔糧食,你接著就完了,該吃吃、該喝喝,吃飽了別忘說聲「謝謝」就行了。只要老百姓能吃飽肚子,管他誰給的糧食呢?

現在可好,老百姓十天沒吃飯了,有糧食不讓吃,還給人送回去,你這是不讓人活啊!麥丘城裡的老百姓不幹了,他們殺了守城的齊將,開城投降。

事後,趙惠文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後來又封趙奢為馬服君,趙括的名聲也就更加響亮。

紙上談兵那位出道了

趙括這個人腦子好使,但也有他的缺陷。他出身於軍人世家,從小學習兵法,學得特別好,講起來頭頭是道,連老爹都說不過他。

這樣一來,趙括很得意,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敵得過自己。但是趙奢覺得,談論兵法的時候自己是談不過兒子,可這小子只會在紙上比畫,根本沒有實戰經驗,一切都是想當然。所以他不認為自己的兒子是傑出人才。

趙括的母親不高興了,問趙奢:「你為什麼不看好趙括?」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大事兒,而在他嘴裡把這種事情說得這麼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用他為將,讓趙國軍隊失敗的人一定是他。」

估計趙奢對兒子這番評價地球人都知道了,要不怎麼連遠在秦國的范雎都覺得趙括是秦國最好的對手呢。

趙括雖然合適,但要讓他當上趙軍的統帥,秦國人還得動動歪腦筋。范雎就從秦國挑選了一些機靈乖巧的士兵,讓他們偽裝成長平地區的趙國百姓,讓他們去邯鄲散發「秦國軍隊打廉頗就跟玩兒一樣,但如果馬服君的兒子趙括上戰場,早把秦軍打跑了」的消息。

沒幾天,這消息就傳到了趙孝成王的耳朵裡。他心想:「既然秦人怕趙括,我們為什麼不用趙括呢?總比廉頗那老傢伙在前線丟人現眼強吧。」

這個時候,丞相藺相如已經病重,聽到趙王想讓趙括領兵,就急忙上書勸阻:「趙括徒有虛名,只會讀他老爹的兵書,誇誇其談的一個貨色。」但是,趙王執意要派趙括為帥出征。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千萬不要讓趙括做將軍。理由是,當年趙奢帶兵打仗的時候,跟士兵同吃同睡,還親自捧著盒飯伺候傷員。大王賞賜的東西,他都分給下屬。而現在趙括做了將軍,趾高氣揚,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

趙王認死理,他覺得自己看上的人不會錯。趙大娘一看,歎口氣:「好吧,讓我兒子去戰場可以,不過他要是打了敗仗,跟我們老趙家沒關係,別來問罪就行。」

此時的趙王怎麼可能想到失敗的問題,就滿口答應了。就這樣,趙括來到了長平前線,和廉頗辦理了交接手續。

趙括辦了交接手續之後,嚴明軍紀,對廉頗使用的將領多有裁撤。以前廉頗愛用剛猛之人為將,就是打起仗來不要命的那種,但他們掄刀子厲害,動腦子就很一般了,趙括就把這些人給換了,對趙軍進行了一番整頓。然後趙括開始不停地找王齕的碴兒。王齕有些玩兒不過趙括,原先佔領的陣地一點點丟失。

菜鳥遭遇沙場魔鬼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秦國也將前線總指揮給換了,來的人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白起。

趙括一看秦軍的部署發生了變動,這才知道武安君白起這個瘋子來了,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

趙括心想:「老子剛出道,本想打個漂亮仗,怎麼就碰到了白起這個魔鬼。」到了八月,白起眼看趙括慢慢收回失地,就提出來要跟趙括決戰。

這時候,趙孝成王收到了幾封前線小規模戰役獲勝的捷報後,高興得不得了,暗自得意自己用對了人,所以他也命令趙括抓住時機盡快擊敗白起。一場大戰就這麼拉開了序幕。

當時雙方的陣勢是這麼布的:白起在西邊,趙括在東邊。白起的軍隊再往西五十里,就是很深很寬的沁水。趙括的軍隊再往東十里,有一條水很淺的丹水。兩軍的南面是太山,被秦軍佔據。北邊是太行山脈的幾處關隘,有的屬於秦,有的屬於趙。

因此,趙括命令駐紮在沁水西岸的趙軍,掃除沁水沿岸的秦軍,要完全控制住沁水,然後向東跟主力軍夾擊白起。他又命令駐守晉陽的趙軍南下,負責保護沁水的趙軍,同時威懾河西空虛的秦國本土。

一切佈置妥當之後,趙括就開始正面對白起的軍隊進行攻擊,白起軍只好向西撤退。眼看就撤到沁水東岸了,突然間趙括發現,沁水東岸沿線有秦軍營寨,這是白起命令駐守在沁水東岸的秦軍一夜之間紮起的。秦軍背水列陣,白起進入背水陣後死守。

與此同時,趙國本來應該從西邊渡過沁水夾擊白起的那支軍隊,被王齕阻擊了,沒有完成趙括的任務。而準備南下的趙軍,又被秦國其他將領攔截,也無法完成支援。所以,現在只剩下趙括軍和白起軍單挑。

以前的計劃都實現不了,這讓趙括著急了。於是他組織衝鋒,準備突破秦軍在岸邊的營壘,但是好幾次衝進秦軍背水列的大陣當中,都被秦軍在沁水的戰船和岸上大寨的配合作戰打敗了。

就這樣,兩軍就在沁水岸邊耗上了,一時間誰也不能消滅誰。

打了好幾天,趙括突然回過味來了:「不對啊,我攻秦軍的營壘幹嗎?就算是攻破了,前面是沁水,沁水上有秦軍戰船,也得不到什麼好處,還是退回長平吧。」

趙軍剛一行動,白起軍就死磕上來,就是不讓這支趙軍脫身。很快趙括明白了,白起想把自己耗在這兒,然後全部吃掉。明白了白起的意圖之後,趙括就要加緊撤離戰場。

大軍作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關鍵是要有糧食。白起軍在沁河上,有秦國艦隊補充給養,而趙括軍只有隨身攜帶的少量糧食,很快趙軍就鬧饑荒了。趙括只好留下一支趙軍斷後,掩護主力部隊向東撤退。

快到長平時,前方出現一片營寨,許許多多的秦軍堵住了歸路。這是秦昭王發來的援軍,目的就在於切斷趙括的退路和糧道。而身後的白起軍消滅了執行掩護任務的趙軍後,也攻了上來,與阻斷趙括的秦昭王派來的援軍夾擊趙括。

這樣一來,趙軍全部被圍。前後都是秦軍,只有一條路了——越過丹水東撤臨川。當趙括率領趙軍辛苦地撤到丹水河邊時,意想不到的事兒發生了,本來不深的丹水突然變得跟沁水一樣寬一樣深了(秦軍引來的水),根本渡不過去,丹水中還有秦軍戰船。

趙括的軍隊被秦軍死死圍住。這時候,其他地方的趙軍拚命向趙括靠攏,秦昭王派出的援軍也拚命阻擊。整個河東戰場的形勢就是沖跟堵,只要趙軍有一路突破,秦軍就會滿盤皆輸。所以秦昭王讓另一支軍隊加緊了對邯鄲的進攻,使趙國不能抽掉兵力救援長平。

被圍的趙括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糧食,隨身攜帶的少量糧食吃光了,糧道被切斷,戰馬被殺了,可以吃的都吃了。最後只能把老弱病殘殺掉,人吃人。

慘烈的長平之戰

被困四十六天之後,趙括想了個辦法。他從軍士當中找了一個長得跟他比較像的人,用他的旗號,率領一隊人馬向晉城突襲。而他自己率領另外的人馬向長平突圍。

秦軍果然中計,猛烈攻打突襲的假趙括的隊伍,射死了假趙括。此時,秦軍又包圍了真趙括,並開始勸降。於是趙括又想出一條妙計,就是詐降。於是一隊一隊的趙國軍隊就朝著秦國方向走來。

趙括的意圖被白起看破,他見趙軍雖然投降,但是陣形不亂,就知道這是詐降。他想等到趙軍武裝被解除之後,將他們全部殺掉。

但是白起的意圖也被趙括識破了,識破了歸識破了,這時候已經出不去了,他只能安排趙軍在投降儀式上發動襲擊。兩支軍隊再次短兵相接。

趙國軍隊畢竟人數少,而且體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好多天沒吃飽飯了,趙軍戰敗,趙括死於亂軍之中。

這一場仗打完,秦國俘虜了趙軍數十萬人,有的說二十萬人,有的說四十萬人。這些人怎麼辦?白起覺得養著也是浪費糧食,乾脆全部殺掉。

秦、趙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一次戰鬥。兩國各自出動人馬數十萬,死傷不計其數。趙國就折損了四十多萬人馬,可見那個時候戰爭的規模已經非常大了。但是秦國的損失也很慘重,消耗也很厲害。

雖然趙括死了,秦軍暫時佔領河東,但是由於消耗太過慘烈,不久之後,在河東的秦軍就被趕走了。

戰役結束後,白起晉見秦昭王,席間二人談起趙括,白起說道:「我以五十萬之眾圍趙括二十萬軍隊,付出傷亡過半的代價才全部消滅,這是我用兵以來從未有過的事兒。趙國軍隊十幾天沒吃飯,但是仍然鬥志昂揚,其實這個趙括是有本事的。這一次實際上是秦軍未勝而趙軍未敗,唯一不同的是趙括死了,而我還活著。」

三年後,白起因為功高震主,被秦昭王賜死。而上黨郡的守將鄭安平投降了趙國,於是上黨又成為了趙國的地盤。等於沒打出個結果來。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主力損失殆盡,秦國雖然也有損失,但是沒幾年就緩過勁兒來。於是,秦國再一次攻打趙國,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國離亡國不遠了。但是沒承想,這次嚴重的危機卻為一個魏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台,成就了另一段佳話。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袁騰飛講先秦·戰國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