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唐穿團客人,領略過綠色環保的古代廁所以後,您的嘔吐止住了沒有?噁心症狀減輕了嗎?穿越慾望降低了嗎?希望您的神經夠堅強,因為考慮到穿越團的安全和諧,我們必須提醒您注意的類似事項遠不止「廁所」這一處。
上次談唐朝人的如廁問題,主要是從男性的視角來說的,因為他們活動範圍大,遇到內急時的狀況可能比較複雜。相比之下,婦女的大部分活動是在自己家裡進行,解決個人問題的地點和方式簡單固定些。不過這也不一定,因為女性在隱私方面的麻煩更多,比如每個月都有的那幾天吧……
那幾天在古代叫「月事」「月經」「月信」「入月」「天癸」,還有種種隱晦避諱的說法就不細講了。美女您穿越到唐朝,一覺醒來,發覺內衣上一片血紅,第一反應是什麼?開了櫃子找衛生巾?
算了吧,別費這力氣了。唐朝全國大部分地區連棉花都沒種植,上哪裡去找棉絮給您做衛生巾?這玩意兒現代女性都習以為常,覺得天經地義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但其實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國家的發明物。穿越回中國古代社會的妹子們就別惦記它了。如果您打算穿越回去「發明」衛生巾,也請選擇穿越宋朝以後,才能找到製作材料,謝謝。
那麼當您流著血在唐朝的床上醒來以後,該怎麼辦呢?請輕聲呼叫身邊的婢女,或者親近的女性家人,問她們「月布」在哪裡。
顧名思義,「月布」就是放置在下衣和身體之間、專門用來吸收經血的布塊,一般是用舊衣物、帳被等改製成的。什麼?您說一塊布能吸收多少,會很快洇濕漏出?那就一次多墊幾層唄。多墊幾層也堅持不了多久?那就隔一陣子換一次新的嘛。您說換得這麼頻繁太麻煩太不方便了?那這幾天就盡量別出門,老實待在家裡甚至臥室裡吧。跟家人說「不舒服」「病了」,基本上都能理解是怎麼回事。
您認為用這麼多「月布」很浪費很昂貴?又想岔了吧?您以為這是一次性衛生巾,換下來直接扔?別做夢了,絕大多數婦女包括後宮妃嬪在內,「月布」都是用完清洗晾乾、循環使用的,區別只在於貴族婦女的沾血月布由她們的奴婢去洗,而平民婦女只能自己動手洗而已。
「月布」是最簡單低級的用品,要問它是哪個朝代開始有的,大概早在有「哎呀衣服破得沒法縫補了怎麼辦」這一情況出現時,一些聰明的婦女就想到把破衣服剪開用來處理自己身體不便了。再往後發展進化,又出現了「月經帶」這種更高級一些的用具,並且一直持續使用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才被大規模推廣開的一次性衛生巾取代。就是現在,一些邊遠地區的年齡較大的婦女,很可能仍然在使用它呢。
「月經帶」的基本形制是:用厚布縫成一個長條形的前開口袋子,大小形狀基本跟現代的長衛生巾差不多。袋子四角再縫上幾條繩帶,用來將布袋綁繫在胯下。
不過,這些還不是全部,在實際應用之前還需要再添加些別的。您起床發現自己流血了,從床墊下或櫃子裡找出月經帶,別忙著往身上系,揣在懷裡悄沒聲地先去廚房——對,廚房——不是去偷吃或者往鍋裡投奇怪東西啦,別想歪——您走到那台大灶前,彎腰從灶洞裡掏一把灰出來。當時所有家庭裡做飯燒水都是用柴草的,所以灶裡的草木灰炭塊非常豐富,也很容易弄到。
躲著點人,把月經帶拿出來,從前面開的小口子裡裝灰進去,盡量多裝些而且要均勻地鋪開,鋪一厚層。這些灰粉就是月經帶裡的吸血主力了,經過高溫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細菌病毒傳染,純天然材質、不含任何人工添加的會對皮膚構成敏感、損害的成分,什麼殺菌劑、防腐劑、酸化防止劑、人造香料、人造色素、油脂和表面活性劑統統都沒有哦!
灶灰的堅持時間也比幾層舊布持久得多,而且是「拋棄式」的,過半天一天解下來,把吸飽血的灰塊倒出扔掉,再抓幾把新灰裝進去繼續用,又能撐一天半天,這樣就降低了婦女們清洗月布的勞動量。宋朝以後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推廣,有條件的人家也用舊棉絮代替草木灰,但外面那層「月經帶」模樣變化不大,倒是有巧手女子給它內外繡彩鑲滾、富裝麗飾,跟春宮、睡鞋什麼的一起成為「閨中秘寶」。
當然了,「月經帶」和「月布」也有非常多隱諱代指詞,其中在明清之際比較流行的一個隱語是叫「陳媽媽」或「陳姥姥」。為什麼姓「陳」?因為都是用「陳舊」的布頭布料製作的,「媽媽」則是「抹抹」的轉音,後來又轉借為「姥姥」。至於現在流行的隱語「大姨媽」是不是也從此發展而來,就不能確定了。[注17]
穿越到古代的嬌小姐們,洗月布嫌麻煩手冷痛經,做月經帶嫌抓灰手髒,想多墊幾層衛生紙應付應付?上一篇不是說了嗎,就算是兩面都寫滿了字畫的廢舊紙張,老夫子們也堅持必須「敬惜」,不同意拿來處理個人衛生。而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用字紙來處理月事,在主流價值觀當中是比拿來拭穢更加嚴重卑劣的行為,因為人們普遍覺得「女人月水」是天底下最陰毒、最髒污的事物。
《明尼戒法》規定尼姑們行經時應穿著「遮月期衣」,以免月水從兩邊流出污染衣物。倘若行經期間到訪俗人之前,應先表明「我有病」,俗人表示明白則但坐無妨。若未曾事先告知自己「有月水不淨」,而坐污他人床褥的尼姑,戒律指斥「如似淫女賊女有何等異」!
在這麼奇葩的社會裡,秉承著「以毒攻毒」「陰陽相剋」等各種奇葩觀念的男性,倒也承認女性月經並非完全腌臢無用,還想出了不少異想天開的利用方式,比如,用來製藥。
從馬王堆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養生方》,東晉《肘後備急方》到唐代《本草拾遺》《千金要方》等,裡面各種用女性月水、月布和藥治病的方子,隨手一翻就一大堆。至於使用方式,有用新鮮血水敷塗傷患處的,有直接飲用的,有用沾血月布熱敷的,也有把月布燒成灰加入藥劑裡喝掉的。
那麼這些聰明的古人認為女性月經能治療什麼病呢?哦,那也是相當多啊。打個比方,如果您家有男人上戰場跟人打架,不小心中了一箭,箭頭陷在咽喉胸背裡取不出來,那麼就趕緊取女人月水或月布給他塗抹中箭處,據說金屬箭頭就會自動蹦出來。不成功說明劑量不夠,再給傷者嘴裡灌月水、把月布捂在傷口上不放,直到折騰完最後一口氣為止。
按馬王堆《養生方》的說法,如果您想練習輕功,那麼可以把少女初潮的月布揣在懷裡,就能「增強腿勁、養生補強」,努力去當個神行太保。
其他比較常見的用法,還有用來解箭毒、治刺傷、療久瘡、解「馬血入瘡」之毒,治丹毒瘡、豌豆瘡、痔瘡、虎毒。如果混在酒裡服用,還可以治蠱病、霍亂、女勞黃疸、胞衣不出、交接損卵縮筋攣。上面是說以月經為主要藥物的療效,如果和其他本草藥搭配,還可以治療妒忌、癰疽、久咳不止、癲癇、潰爛、腸(病頹)······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行醫用藥是一項寂無所寂不知寂、玄之又玄難言玄的活動,參與者必須自能覺悟體真意、普施慈懷挽狂瀾,差上一點兒都不行,所以按以上方法來用藥治療,能不能把病治好取決於天意。萬一發生不幸,那是你病家心不誠、意不正、緣法沒到、前世冤孽索魂,跟醫生和藥方都沒關係的哦!
除了用來治病以外,古人還認為女性月經是「天下至陰之物」,可以拿來驅邪做法事,對付陽氣過盛的東西,比如番邦蠻夷的洋槍大炮······好在這麼奇幻荒誕的一幕您穿越到唐朝是看不見的,所以就不細說了。
最後再說個生活習慣的問題。其實古代的一般平民婦女,被大姨媽困擾的時間並不如現代女性這麼久。因為營養水平低、人均壽命短,她們的初潮晚、絕經早,而在生育期內,又沒有避孕的觀念和方法。十六七歲來潮嫁人以後,就處在不間斷地懷孕——哺乳——恢復行經——又懷孕——又哺乳這個循環區間裡,正常月經期不會太長。所以已經擁有了現代衛生條件的美女們憶苦思甜一下,跟生育期間的痛苦相比,大姨媽帶來的麻煩還是可以忍受的吧!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瞭解推薦: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台北:三民書局,2008
注17:(明)李梅實《精忠旗·銀瓶繡袍》:「〔貼〕我又偷了一塊袍緞在此,拿與哥哥。〔丑〕好做陳媽媽。」(明)馮夢龍《雙雄記·胡船透信》:「〔小淨〕還有兩頂巾兒。〔內〕也沒了,做陳媽媽用了。」《醒世姻緣傳》第六五回:「又將那第三個抽斗扭開……又有兩三根『廣東人事』,兩塊『陳媽媽』,一個白綾合包。」 (明)湯顯祖《牡丹亭》:「做的按月通經陳媽媽。」此為雙關語玩笑話,既指人物「陳最良」,也喻月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