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漸漸消失的唐代節日

雞、狗、豬、羊、牛、馬,今天終於生人了【人日】

穿越團團友們,去年我們已經帶您領略了唐朝春節的盛世風情,但其實那只是「在唐朝過大年」的一個開頭而已。除夕夜庭燎守歲、初一傳座拜年,這些風俗基本上現在還為人熟知,但是唐朝的「過年」活動中還有一些重要內容,到今天已經接近失傳了。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傳統的「過年」是從大年三十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告一段落。可是大年初七這一天,您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您說啥?是春節長假結束要回去上班的日子?嗯……那邊的保安請把這位客人拎出去醒醒盹,好不容易穿越一回,還忘不了上班,真是天生勞碌命啊這人······

您記好了,初七這一天叫「人日」。對對,就是你我他大家,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直立人種的「人」。這一天是屬於全人類的集體紀念日。

感覺怪怪的?沒關係,我們人類不孤獨。在唐朝人的觀念裡,大年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到了初七才是「人日」,怎麼樣,很有眾生平等的先進理念吧。至於您問這種分法的依據是什麼,嗯,跟我來,跟我來。

這邊走,我帶您去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據說他年輕時曾經在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的「波斯胡寺」進修過,後來醉心於我中華本土文化,講這些老規矩、老傳統最在行了。看老爺子白鬚垂胸,雙目微閉,手揮拂塵,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趕緊上去恭敬行禮問道吧。

長者開始權威解讀 「人日」的來歷啦。

起初,也就是年三十兒除夕夜,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早晨來到,神說,要有物以啼聲來迎接光,於是創造了雞。這是頭一日,也就是大年初一。

黑夜隱沒,神說,要有物在暗中守衛,於是創造了狗。這是第二日,也就是大年初二。

神看狗是忠誠的,要創造出被它守衛的動物,於是豬出現了。這是第三日,也就是大年初三。

豬吃大地上一切可食之物,但地面上最多的是青草。神說,羊來專吃青草吧,事就這樣成了。這是第四日,大年初四。

神喜悅吃草的動物,在小而疾奔的羊之外,又造出了大而穩慢的牛。這是第五日,大年初五。

神仍然喜悅吃草的動物,又造出大而疾奔的馬。這是第六日,大年初六。

神對專心吃草的動物審美疲勞了,決定再造一種能吃以上一切動物的終極病毒型動物。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啼光的雞、守衛的狗、被守衛的豬、吃草的羊、吃草的牛、吃草的馬、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啼光的雞、守衛的狗、被守衛的豬、吃草的羊、吃草的牛、吃草的馬、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這是第七日,大年初七的人日。

創造天地的來歷,在主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阿彌陀佛。

聽明白了?這是多麼奧義高深的講究啊。

您問唐朝的「人日」一般都怎麼過?那活動還是相當豐富多彩的。您就說最關心什麼吧!哈,果然,最關心——這一天吃啥?

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嘛,當然是以吃為主。初一到初七既然被分配成各種動物的生日了,在吃的方面,也要有所表示,民間就有「初一不吃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吃豬肉、初四不吃羊肉、初五不吃牛肉、初六不騎馬」的說法。您問初七是不是也不能吃人?呃,哪一天也不能吃人,謝謝!

那麼「人日」這天大家吃什麼呢?這也根據南北方地域不同來決定,南方一般吃「菜羹」,把七種蔬菜煮在一起,弄一碗軟趴趴的湯水來喝。大概是因為前幾天記著哪天不能吃哪種肉太麻煩,大家乾脆一律吃素算了。但是這大年初七啊,在南方找綠葉菜可能還容易點兒,在北方天寒地凍,上哪兒去弄菜?所以北方在「人日」一般要吃「煎餅」。

我們之前說過不止一次,唐朝的「餅」和現代的「餅」不是同一種東西,凡是用麵粉捏合的各種形狀食物在唐朝都可以叫「餅」。所以這裡的「煎餅」,可能也不是現在北方用來裹油條薄脆的那種面皮,或者像牛皮紙一樣的山東大煎餅。基本上,理解成一種用油煎的麵食就可以了。

左手捏著煎餅,右手端碗菜湯,您邊吃邊喝邊走上坊街,會發現今天的街景也跟平時不一樣。很多人家的窗戶上、門上都貼著花花綠綠的「彩勝」,迎面走過來的男男女女,除了身穿過年期間的華麗新衣服以外,頭髮上也別著「彩勝」,爭奇鬥艷好不熱鬧。

「彩勝」又是什麼呢?

看這邊窗戶上用紅紙剪的大朵牡丹花,喜慶吧?那邊美女髮髻上插著個金箔折剪的展翅鳳凰,旁邊院門上貼著一雙零碎緞子裁出的飛燕,還有綠綢蘭草、簪玉鳥雀、紙糊雄雞……總之這些用絲織品、紙、金箔玉片裁剪做成的各種花草燕雀人物形狀的裝飾品,都叫「彩勝」,也叫金勝、彩花、華勝、幡勝、人勝。

在「人日」這天,唐朝人把各種顏色形狀的彩勝戴在頭上,貼在窗戶屏風上,成為這個節日最具代表性的標誌。就連皇室都定下規例,在這一天向近臣們賞賜「彩縷人勝」,作為籠絡人心皇恩均沾的一種表示。

您看著別人都戴勝出門,自己也手癢了?來,我教您剪一個唐朝最歡迎、最流行、最時尚的「人勝」吧。

「人勝」顧名思義,就是剪成人形的裝飾貼,後來還有人叫它「髽髻娃娃」。您拿一張紙來,再拿起這把「U」形的唐朝剪刀,跟我一起剪個頭飾雙髻、戴著花冠、雙手上舉、雙腿分開直立的娃娃。可別小看這個人形紙片,據說它能招魂、辟邪、送病、驅鬼、鎮宅、祈雨……用處好多呢。

剪熟了以後,多做幾個送給親戚朋友,也是這個節日裡必不可少的應景風俗。首都長安所在的北方地區,冬天的顏色是比較單調的,灰雲凝天、土黃牆屋、白雪壓簷、雪化後道路翻漿,濺得到處都是黑醬似的泥漬。初七這天人們突然貼戴出大量彩勝,會讓大家都有耳目一新的精神振奮感,彷彿看到了即將到來的萬紫千紅的春天。唐朝人寫的詩裡,凡提到「人日」,大都會說說「剪綵勝」這個風俗。比如名相張九齡就有一首《剪綵》詩:「奼女矜容色,為花不讓春。既爭芳意早,誰待物華真。葉作參差發,枝從點綴新。自然無限態,長在艷陽晨。」(矜持的深閨美少婦——直接說是「奼女」應該也很準確——自己動手剪假花,能把春天裡的真花真草都比下去,誰還在乎它的真假呢。剪出來的葉子參差生長,枝頭點綴著新花朵,在這晴朗美好的冬末早晨裡,有著無限的自然之美。)

詩中特意點到「艷陽晨」,那是「人日」這天的另一個風俗——這天是全年的「天氣預報日」。

這天早上,有點兒經濟條件的人家,都會準備點兒酒食用具,呼朋喚友,走出家門,或登樓閣亭台,或登山寺高峰,極目遠眺。一是看天氣如何,如果天氣晴好,則預示這一年順利如意,如果是陰雨風雪,那······那你還出門幹嗎,趕緊回家把門窗一關,假裝什麼都沒看見算了。

登高望遠,自然而然也會懷念親人故友。有作詩強迫症的唐朝人也留下了大量在「人日」懷念親友的詩句,比如邊塞詩人高適就給杜甫寫過《人日寄杜二拾遺》:「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皇帝也來湊熱鬧,每年人日都登高大宴群臣,除了賜彩縷人勝以外,還要吃吃喝喝唱歌跳舞,以及作詩唱和應酬,以示君臣同樂。還有少數臉皮厚的皇帝不怕說些更肉麻的話,比如太宗李世民同志吧,某年過除夕元正節時,宰相魏征請假回河北老家去給父母掃墓,初七這一天才回到長安京城,正好把準備出去打獵遊玩的皇帝給抓個正著。李世民急中生智,一邊緊急叫停出獵行動,一邊跟魏宰相大說好話以免挨罵。正巧這天是正月初七,於是大唐天子滿臉堆笑地跟魏征說:「愛卿今天回來,這才叫『人日』呢!」(旁邊的近臣們滿臉黑線:敢情俺們都不算人啦?)[注45]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瞭解推薦:

李健中.論唐代「人日」詩.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4)

張宏梅.唐代的節日與風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注45:見(唐)劉《隋唐嘉話·補遺》及(唐)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卷四。

《唐朝定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