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次帶男生唐穿打獵、泡妞、看馬球、跳男舞,已經有妹子抗議本公司重男輕女啦!那好,現在我們專開一條婦女唐穿線。這篇就說說穿越成唐朝美眉以後,首先要注意些啥。
一道白光閃過,您睜開雙眼,發現自己身處華宅敞屋內。攬鏡自照,身材豐腴,面如滿月,頭上梳了高髻,頰邊貼著花靨,胸前微露雪膚—好一個標準的唐朝美人,趕緊上街去秀秀自己吧。
翻箱倒櫃,找出大把綾羅綢緞,給自己穿上一條高腰紅黑間色裙,小團花對襟窄袖襦,外罩錦繡半臂衫,再搭上一道細長的泥金帔巾,腳下雲頭緞鞋,渾身上下光鮮亮麗碧彩閃爍,正是謀殺男人眼球,與當朝皇帝太子英雄豪傑墜入情網淒美絕戀的必需裝備。
趁別人不注意,邁步開走,溜出家門上大街。聽說全長安的官二代富二代都愛到西市那邊繁榮第三產業?那我們逛西市去「巧遇」好了。
沿著大街道旁的樹蔭下行走,果見路人紛紛投來驚訝目光,回頭率高達100%。心中暗自得意,前世人們都說我胖,可從來沒享受過這種待遇,穿越到唐朝真是個正確的選擇啊。
一曲「菊花殘,滿地傷」還沒哼完,前方街角處,轉出來兩個帶長刀、裹帕頭穿圓領袍的男子,一把抓住您,不由分說推推搡搡帶到長安縣縣衙裡。法曹參軍坐地問案,瞪起眼睛上下打量您一番,開口道:「這小娘子,姓甚名誰,家住何坊?可是為賊人劫走逃還?」
「不是。」姐自個兒樂意上街逛逛,礙你啥事了?
「那是誰家的逃婢?」
「也不是。」姐好好一個大活人,咋又成婢女了?不幹!
參軍拍案冷笑道:「又是個穿越過來的!最煩你們這種沒技術的雷母了!來人啊,先帶下去杖六十!」
辟里啪啦的板子聲中,您一邊哭爹喊娘,一邊迷糊氣憤:姐不過是上街走走而已,又沒裸奔,青天白日的這是犯了什麼法啦!唐朝果然是個野蠻的朝代!以後姐只穿到清朝,再也不來漢唐了!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我跟您念叨念叨吧,為啥長安的地方治安系統工作人員看到您孤身在外,就斷定您不是被劫走的貴婦,就是逃亡婢女,或者是穿越者。
首先呢,是您這一身光鮮亮麗的穿戴惹的禍。
剛才招搖過市的時候,可能您也注意到了,其實街上單身行走的婦女也有不少。挑水的,賣菜的,推小車運貨的,坊裡店舖櫃上還有賣酒姬、售餅婦、女裁縫、開旅館的老闆娘……總之要靠自己雙手勞動掙飯吃的中下層婦女,在外面拋頭露面毫不稀奇,坊丁武侯也不會搭理她們(除非是有調戲價值的美女……)。
但是呢,中下階層的勞動婦女,平常可沒有戴著金銀珠寶,穿著綾羅綢緞在外面幹活的。
唐代女性的服裝款式,上下階層差距倒不大,中唐以前,從農婦到后妃,常服都以高腰裙和短襦上裝為主。可是款式差不多,面料和顏色卻差得很多—按照朝廷頒布的正式命令,貴重的綾紗錦緞,大紅大紫的顏色,金銀珠寶首飾,只有高級官員家婦女才能穿著,平民男女只能穿粗布、麻布,顏色則只能用淺黃、青、黑等等。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勞動人民家裡婚娶的時候,可以允許比照官員們穿些紅綠錦袍什麼的。每年上元節、清明節、千秋節……朝廷鼓勵百姓出遊狂歡,大家也會把壓箱底的好衣裳拿出來穿上。但是在這兩種情況下,平民婦女要麼得讓家裡的男人護送出門,要麼是一群女人結伴出遊,沒見誰自己一個人出門辦喜事去的。
您說啥?姐家裡有錢,姐就愛平時穿名牌上街?好好,要說這唐朝倒也不是沒這號人,像一些富商家裡的女人,或者是特殊職業的女性,雖然社會地位不高,倒真是傻有錢,裹著綾羅珠玉在外面造一點兒也不心疼。但人家坊丁武侯們就問了,這位娘子啊,既然有錢穿錦繡,怎麼連個婢女侍兒都不帶?—可見出門非奸即盜,絕對不是正經人。
穿得起名牌未必雇得起保姆啊—您這是現代人思維。在唐代,那是買奴用婢很簡單,穿華服上街卻不容易。
唐代蓄奴成風,別說達官貴人了,城鄉的中等平民人家,經濟基礎還過得去的,家裡也普遍都有一兩個男奴女婢使喚。而且當時人還特別愛買異族奴婢,像中亞的胡姬啦,朝鮮半島的新羅婢啦,南亞東非的崑崙奴啦,在人市上都很搶手,帶著出門倍兒有面子……呃,扯遠了。
上面說到如果您穿越成勞動階層婦女,自己一個人出門還行。如果穿越到大戶人家,按當時人們普遍承認(雖然經常不遵行)的禮教來說,您作為女性就不該在外拋頭露面。被無關男子看到容貌身形,是一種很跌份兒的事。
其實別說出門去給陌生男子看,就算您好端端地待在自己家裡,有不認識的男性客人來了,只要不是您幾代內的血親,按理說您都不應該跟這種「外男」面對面廝見。彪悍如武則天,帝位都要拿到手裡了,她跟男性大臣商量政務還得習慣性地在中間垂一道簾子;李林甫同志思想觀念開放,找幾個青年才俊來家,讓女兒們自己選婿(很受社會輿論嘲笑的一種「家風不正」的表現),李家女兒也不敢當面驗貨,躲在窗戶後面偷窺一下就算了。
哈哈,您覺得上當了?都說唐朝觀念開放,婦女地位高,這麼看來跟別的封建朝代也沒區別嘛!唉……怎麼說呢,封建禮教這個東西,在唐代還是人人皆知,大家表面上都承認「應該」遵守的。我們大唐子民也是聖人教化下的文明種族,又不是邊陲野蠻人。至於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不遵禮教的種種現象,嗯,應該批評,很不像話,看看就算,最好別學,學了也別出來現眼,要現眼你自己現眼,別拉上我,只此一次,下不為例,我只是心血來潮,一時好玩嘛。
總之,唐人對於禮教還是很有概念的,也有很多家風嚴謹的世族高門確實身體力行著這些禮教家法。所謂的「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對這些輕微違反禮教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那麼認真追究而已。
舉例來說,貴族婦女必須要出門上街的時候,比如娘家父母病了或者弟妹要結婚了,得回去幫父母一把。那麼按規矩,您帶著婢女坐二輪車裡或者人力轎子裡,放下簾子不讓外人看見,丈夫帶家奴騎馬在外面,一路護送您回娘家,到日子再去接您回來。
您說這簡直悶死人了,唐朝女人真能都守這規矩嗎?咳嗽……不守規矩的也挺多,從唐朝建立開始,就有很多貴族婦女,甚至是妃嬪宮女,不坐車而騎馬外出的,不過人家也很少公然露著大臉,像您那麼當街亂跑,好歹也有點兒遮蔽。
武德貞觀年代,宮人貴婦外出騎馬,要戴一種寬簷的帽子,帽簷上垂下長長的罩紗(這玩意兒叫「冪籬」),把全身都遮住,號稱可以防路人偷窺(效果咋樣可以自己想像,欲擒故縱什麼的……)
後來到唐高宗時代,罩紗縮短到頸部(改稱「帷帽」),只遮臉,身材就可以露外面隨便讓人觀賞了。再到玄宗時代,連面紗都省了,美女們華服濃妝騎馬馳騁,讓老夫子一邊掉眼球一邊搖頭大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其實最讓正統儒家人士吐血的,還不是婦女們不戴遮掩地艷妝出行,而是後來她們乾脆女扮男裝,穿上了自家老公兄弟的靴袍,出門魚目混珠、掃街敗家。
不過要嚴重提醒您注意的是,上面所說的戴罩紗出門也好,女扮男裝也好,無論什麼情況下,除非您想跟人私奔或者合夥作案,否則貴族婦女出門,沒有不帶侍婢家奴的。
至於跟著女主人出門的婢女,裝束上有什麼要求呢?如果這婢女是那種地位低賤,連普通平民都不如的賤民,那就談不上「被看到有失身份」什麼的,直接穿平日的衣服騎馬或者坐在車轅上都可以。如果是主人的寵婢,衣著華麗,自重身份,不想隨便被外人看到,那最好也戴個什麼紗,或者跟女主人的裝束保持同類。
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現象是,考古發掘成果顯示,從唐初開始,后妃、公主、貴婦們的侍女,經常有穿男裝的形象出現。這些男裝侍女,很可能是為了在內室與外庭之間傳遞消息方便而做如此裝扮,也就是奉女主人的命令,走出二門去向男主人及其男性朋友傳些話什麼的。一般來說,男性客人不會把這些侍女誤認為男僕(唐代男人除了宦官天閹,都是留鬍子的),但是似乎賓主雙方都認為侍女穿上男裝在外面走動,更容易讓人接受,可算是對「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要求的一種變相尊重。
所以,最後總結,如果您穿越成了唐朝的貴族女性,想出門逛個街—最好讓家裡的男性親屬陪您出門;如果男人們都沒空兒,那您至少得帶上一組奴婢,前呼後擁著出門,替您驅趕看熱鬧的無聊人等,顯示娘子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人,坊丁武侯們死開,別攔著我!
坐車最穩妥,嫌悶可以坐轎子,掀開轎簾一路看風景。最流行、最有范兒的交通方式還是騎馬,馬要肥肥壯壯的,鬃毛尾巴梳成整整齊齊的五花三絡,配一副金鞍玉轡,馬前叫個崑崙奴牽著韁繩,一路慢走。
騎在馬上的您是戴冪籬、戴帷帽,還是什麼都不戴,乾脆穿男裝,要看您降落時代的時尚,跟著大眾流行趨勢走比較安全。您的貼身侍婢梳個雙鬟,穿青衣也行,穿男裝、穿胡服也行,另乘一匹馬跟在您身邊。
路上看到帥哥眉目傳情,您可以悄悄囑咐侍婢,過去打聽一下,跟帥哥定個約會。月黑風高,牆頭馬上,別忘了先架好梯子,再把自己老公或者老爹灌醉。唐人一般脾氣比較火暴,打起來容易出人命。就算不出人命,被坊裡武侯發覺了,一頓揪到官裡去……唐律:「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收拾東西吧,兩年苦役刑期歡迎您。
說完了逛街,下一節要進入唐穿婦女團最歡迎最感興趣的話題啦!您想知道唐朝的時尚雜誌裡是什麼內容嗎?繼續往下翻吧!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瞭解推薦:
肖建勇.唐宋女性出遊與出遊活動研究.河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