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個好東西

對於任何領域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網絡都是個好東西,不限於歷史界。

網絡的第一大好處,就是可以相對便利地獲得專業性資源。

遙想並不那麼久遠的當年,我還是一枚窮學生的時候,為了弄清楚「唐朝人管爸爸叫什麼」,跑遍了學校和省市圖書館,也查不到多少有用的資料。去書店吧,首先是照樣找不到「稱呼」方面的專著,那麼把《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買回家自己慢慢翻看?—我有錢嗎?我搬得動嗎?

現在呢,我坐在電腦前,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敲幾個字,幾秒鐘之內,我就發現即使像《二十五史》這樣龐大專業的學術資源,網絡上都有不止一家學術機構向普通群眾免費開放,並且支持關鍵字在線搜索查詢。還有大量不那麼嚴謹的網絡文章,傳播著正確或錯誤的各種相關信息。 

毋庸諱言,業餘愛好者「通俗說史」類作品的流行氾濫與資料的普及化有直接關係。不過我要說的是,如果對網絡資源的運用,只限於《二十五史》一類的古籍和無正規出處的網上文章,那還是比較淺層次的。

我在搜索引擎裡輸入「唐代稱謂」,發現電子期刊數據庫裡收錄有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再仔細搜搜,也許連已經出版的學術專著也能找到。有了書名和作者名,我就可以到網上書店去購買了,如果脫銷,我還可以拜託在高校和學術機構任職的朋友,從電子圖書館、網絡數據庫裡下載與我共享。

在網絡時代之前,像我這樣專業圈子之外的愛好者,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那些專精深、名氣小、受眾面窄、發行量有限的學術著作的存在,更談不上拿到手來學習。隨著網絡資源的進一步拓展包容,很多時候我甚至可以直接去專業人士的網站、博客和微博上,向他們「當面」請教,這在以前更加是不可想像的事。

網絡的第二大好處,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輕鬆地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討論激勵,使興趣持久深入地保持下去。

人在實際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圈子是有限的,如果興趣愛好很冷僻,比如像我這樣的,也許身邊一百個人裡也找不到一個同好。總是自己一個人悶頭瞎想,沒有源頭活水,再深摯的愛也會漸漸乾涸掉。

但是,一百個人裡找不到一個同好,三億人裡呢?三億會使用定向搜擎,很容易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並通過網站、論壇、各種交流軟件聚集起來保持長時間固定聯繫的網民—這麼一個龐大的基數人群,哪怕你的愛好再冷僻再偏門,也不會是孤單單一個人默默在萌了吧?

學習和寫作,都是相當枯燥寂寞的活動,能夠堅持下來,必須歸功於這些網上好友多年來的支持和鼓勵。

我的絕大部分唐史資料是在小非姑娘的幫助下收集積累起來的,她的神光還照耀了本書出版過程中的各種煩瑣事務;作為高校學者的水支夫婦,教給我史學觀和學習方法,而且本書中所有關於唐朝語言的知識,都直接來源於語言學碩士水支。

若薇、宋貓、連枝草、瀚海銀沙、阿腰、絲絲、雁蝶、帝江、豹貓、老克、兔子、螞蟻、雨衣、桔子、阿蠻、袖子、蕭牧之、游北君……這些奇形怪狀的網絡ID,儘管其中有很多人尚未謀面,但多年來的日夜傾談以及天天拿著小鞭子抽打我「快去填坑」的凶悍,都已經使我們成為親切知心的好友。

《唐朝穿越指南》這本書,開始寫的時候曾經在西西河、鳳儀、天涯、愛吱聲等網站發表過,受到了眾多網友的熱情垂愛以及網站管理員們的大力支持。磨鐵圖書的編輯渣君也是通過網絡途徑找到我商談合作事宜。當我希望為這本書配一些文物照片作為插圖時,宋貓、連枝草、三三君、彭二、西博志願者張和鑫和其他很多朋友都願意免費提供自己的攝影作品給我無償使用,這一切都是多麼溫暖和令人感激!

中國唐史學會前會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國剛先生,多年前曾與我有一面之緣,此後一直保持著通信往來,對我學習唐史不斷給予寶貴指導。同好燕王WF既是廣受歡迎的畫家,也是古代風俗史愛好者,感謝他慨然提筆為本書創作封面,畫風與文風可謂相得益彰。

關於唐朝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有豐富的素材可以挖掘。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能夠把這個系列書繼續寫下去,為願意瞭解古人生活的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玩的知識,也為有志於古代題材寫作的年輕作家提供更多可參考的有用資料。

森林鹿

2012.7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