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
還是到去年去過的地方植樹。去年植下的樹,被人拔掉了,今年需要補種。也好,刨過的地方土松。大家打著呼哨,說說笑笑,往去年去過的地方奔去。
路上,大家看見一些少年,背著畫夾,走在春天裡。大家想,他們肯定是去作畫的,在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春天,畫出春意盎然的綠色。這些孩子!大家在心裡感歎著。
不久,大家就到了去年植樹的地方。運送工具的卡車也到了,滿載著鎬頭、鐵掀、水桶以及草帽、手套和礦泉水。當然,樹苗也運過來了。可是,大家並未動手卸車,直到領導們坐著小車出現,才有人湊了過去。
「領導,怎麼沒有毛巾呢?出了汗,總得擦擦汗呀。」
「領導,有香皂嗎?幹完活兒,總得洗洗手呀。」
「領導,僅有礦泉水是不夠的,還應該有保溫茶桶呢。」
「領導,中午在哪兒吃飯呢?飯店定好了嗎?」
……
領導剛一下車,大家就將一個個問題甩了出去。有了問題,不找領導找誰呢?領導就是服務嘛。又不是在街上,有了困難可以找警察。領導笑瞇瞇地望著大家。
領導秘書說:「先幹活兒吧。活兒沒幹,就提條件,算怎麼回事?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你們提出的問題,領導早就想到了。放心,我會安排好的!要記住,電視台的記者一會兒就來,可別給我掉鏈子!」
大家嘻嘻笑著。都知道記者肯定要來,不然的話,不會弄出這麼大動靜。終於,電視台的記者來了。打狼似的,來了一大群。記者們扛著長槍短炮,有兩個人還掂著鐵掀,說是要和大家同勞動。大家都咧嘴笑了,知道記者們最會耍花腔。一條新聞,署好幾個人的名字,哪怕是條簡訊,也這麼不要臉地幹。這年頭,真是什麼爛事都有。
勞動工具已經卸下了車,大家七手八腳,很快就拿完了工具。沒拿到工具的,被領導安排去做未盡事宜了。比如,買毛巾、買香皂、訂飯店什麼的,只要你來了,就得有事幹。領導考慮得很周到,沒事幹,也會為你找事幹。
大家都有了事幹,忙忙碌碌的,穿穿梭梭的,顯得熱鬧非凡。當然,電視台的人,也沒閒著,他們跑前跑後,調試著鏡頭,忙得不亦樂乎。
勞動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大家談笑風生,將平日的煩惱一掃而空。有人感歎地說:「勞動多好啊,真快活啊!」又說:「真羨慕農民啊,天天都能舒展筋骨!」有人插話說:「是啊,幹點兒體力活兒,絕對能睡個好覺!絕對不失眠!」
也有人反駁說:「真讓你當農民,真讓你出大力、流大汗,你就不這麼說了!」
有人忍不住嘴癢,問領導:「您說,是吧?」
領導笑而不答,似乎啥都沒有聽見。
大家看看領導,領導正在慢騰騰地植樹呢。植樹這活兒,不知是該快還是該慢,心眼活的人,就學著領導的樣子,很認真地、很細緻地植好手裡的樹,植完了,還用腳踩一踩土坑。須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總不能明年還來這個地方植樹吧?
終於,熬到了中午。終於,植好了最後一棵樹。
領導望望大家說:「同志們辛苦了!尤其是電視台的同志,你們用巧手,繪製了人間最新最美的圖畫!當然,今天參加植樹的每個同志,貢獻都是大的。幾十年後,我們成了老人,可這一帶,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將來,人們過來參觀了,會留下難忘的記憶,會想起我們這些植樹造林的人!」
大家熱烈地鼓掌。電視台的記者把生動的場面拍了下來,笑著說,美不美,看結尾。
在去飯店的路上,大家興高采烈地唱起了歌,深沉而豪邁。
可是,唱著唱著,歌聲就停止了。
大家看見了來時的那些少年。少年們正捧著畫夾,潛心作畫呢。有人湊過去,看見少年們畫的都是生機盎然的樹木。
城市新聞
市長時不時有出格的舉動,讓人摸不著頭腦。早上,市長打電話給司機,說不用開車接他了,他坐公共汽車上班。司機忙得早飯都沒吃,直接找到辦公室主任,做了緊急報告。
辦公室主任也有些發懵,掀開了手機蓋,向有關部門發出了短信息。
市長已經從家裡出來了,步行到公共汽車站牌下等車。有人認出了市長,但又不便於打招呼。誰知道市長為什麼要坐公共汽車?別是遇到了什麼倒霉的事吧?就算是他微服私訪,還不是想作秀嘛?市長要作秀,就更不要搭理他,讓他尷尬,讓他難受。
公共汽車開過來了,市長上了車。市長像普通乘客一樣,投了一枚硬幣。沒人給市長讓座,市長抓住欄杆,隨著車身搖擺起來。
第一站到了,有人下車,有人上車。交通局局長上了車。交通局局長快步移到市長面前,誇張地說:「市長,早晨好!」市長微微一怔:「早晨好!」
交通局局長站穩了身子,對一個中年人說:「同志,請您把座位讓給市長,好嗎?」
中年人看了看市長,剛要起身,市長連忙按住他說:「不用,不用,我站著挺好。」
第二站到了,有人下車,有人上車。公安局局長上了車。公安局局長快步移到了市長面前,誇張地說:「市長,早晨好!」市長微微一怔:「早晨好!」
公安局局長站穩了身子,對一個青年人說:「小伙子,把座位讓出來好嗎?讓給市長。」
市長連忙說他:「不用,不用,我站著挺好。」
第三站到了,有人下車,有人上車,城建局局長上了車。城建局局長快步移到市長面前……
第四站到了,有人下車,有人上車,宣傳部部長上了車……
第五站到了,有人下車,有人上車……
……
第十站到了,到了市政府門前。
市長下了車。交通局局長、公安局局長、城建局局長、宣傳部部長、人事局局長、民政局局長……全都下了車。九個局、部、委的頭頭身後,都跟著一兩個隨從。市長一看就樂了。市長掰著手指,一個個清點人數。「好傢伙,剛才那一車,老百姓都下去了,把咱們裝了一車!」
局、部、委的頭頭們都堆出了笑容,都說是乘公共汽車上班,碰巧與市長同乘一輛車子,心裡真高興。
市長說:「真是這樣,同志們就太可愛了!」
辦公室主任已經在市政府門前恭候多時了,是小車司機把他接過來的。辦公室主任交給市長一個文件夾,告訴市長,今天的工作安排,都在夾子裡。
市長說:「謝謝你的安排。不過,今天,我想自己安排安排,在市區裡轉轉!」
辦公室主任做出低眉順眼的樣子,說車子老早就準備好了,去哪兒隨時出發。
市長說:「今天,就不用小車了,坐公共汽車,挺好!」市長說著,跳上了才開過來的一輛公共汽車。
各局、部、委的頭頭,也隨在市長的身後,跳上了公共汽車。辦公室主任也跳上來了。辦公室主任一跳上車,就對司機發話:「開車!」
市長看著司機,咧嘴樂了,竟是給他開小車的專職司機。司機紅著臉說:「市長,我已經到公交公司工作了!今天,是我開出的首班車,歡迎市長乘坐!」
市長哈哈笑道:「好啊,辦事效率真快呀!」
每到一站,市長就攆下去一個,一站攆下去一個。到第十站,連辦公室主任和司機一塊攆下去了。市長自己開著車,開到了公交公司。
然後,市長搭乘了不同線路的公共汽車,像普通市民逛街一樣,轉悠了一天。
第二天,城市早報頭版頭條刊登了記者采寫的獨家新聞:《市長乘坐公交車,得民心之舉》。報紙送到市長辦公桌上,市長抓起筆來,在報頭批了兩個字:「放屁!」
主任拿著報紙,到各局、部、委傳達去了。
領導隨意
王大肚習慣了當領導,習慣了有酒喝。每次,王大肚去吃席,都有人爭著給他敬酒。那些敬酒的人,總要謙恭地說:「領導隨意,領導隨意!」
「領導隨意」,多麼令人愜意的甜言蜜語啊。每逢聽到這句話,王大肚都要心花怒放。想想看,過去的皇帝,也不過如此吧!
王大肚找到了皇帝的感覺,就要時不時地耍一耍酒瘋,罵罵這個,臭臭那個。比如,那些哈巴狗,雖說很聽話,可也讓他瞧不起。當哈巴狗給他敬酒時,他就要臭罵兩句,讓對方學狗叫,學貓叫,否則,他就不表示「領導隨意」。又比如,身邊那些順毛驢,雖說都是能幹活的好驢,可也常常惹他生氣。因為驢子總是要耍二百五的,即便嘴上貌似戴個口罩,但絲毫不影響叫喚。驢子一叫喚,王大肚就心煩。因此,當驢子們給他敬酒的時候,他必然要對驢子給以重罰,把驢子們灌懵。倘若,哪頭驢子不按照他的要求喝酒,他就讓這頭驢子滾到一邊「蹲著尿去」,羞辱驢子是個娘兒們。驢子是不甘心當娘兒們的,往往要端著酒杯高呼:「領導隨意,我全幹完!」
王大肚對敬酒者心中有數,哪些是哈巴狗,哪些是順毛驢,哪些是笑面狐,哪些是老鴰嘴,哪些是翹尾猴,他都分了類,定了位。無論哪路貨過來敬酒,他都能保持在「領導隨意」的高度上,談笑風生。
那些給王大肚敬酒的人,都是一些有榮譽感的人。須知,一般人是沒有機會給王大肚敬酒的。因此,很多人都在想法子接近王大肚。能給王大肚敬酒,讓「領導隨意」,難道不是自己的福氣嗎?
是的,王大肚的上面,也有領導,他也經常安排酒席,讓上面的「領導隨意」。其實,這也是他的本職工作。他從放羊娃成長為一個放屁砸坑的人物,不就是因為他一直都在讓「領導隨意」嗎?沒有他讓「領導隨意」,焉有下屬們讓他「領導隨意」?
這次,王大肚決定讓市裡的一位領導過來「領導隨意」。他特意找來幾個退職的老幹部作陪。這幾個老頭子退下去後,沒多大油水了,能有一次喝酒的機會,也都高興得不得了。席間,王大肚端著酒杯,恭恭敬敬地給他們敬酒。「領導隨意,我全幹完!」王大肚說罷,一揚脖,把一杯酒喝了個底朝天。
沒想到,有個老幹部不樂意了。只聽他話裡有話地說:「這麼好的酒,你讓我們隨意,你全幹完,什麼意思嘛?」
市裡來的那個領導,當即笑得噴茶。老幹部們也都笑得東倒西歪,指著王大肚說:「你小子,和老子們爭酒喝,有多少好酒不夠你喝?」
王大肚的臉,當場就綠了。
這頓酒席吃得十分潦草,王大肚怎麼也找不到那份「領導隨意」的美妙感了。
數錢的感覺
要過節了,又該發東西了。這回,發什麼呢?辦事大廳裡的小廝們,都在議論。
「千萬別發什麼鍋碗瓢盆。那些東西,誰家沒有啊!」一個小廝說。
「也別發購物卡。過年時,我給老丈人兩張卡,老丈人說,那不是錢!」又一個小廝說。
「最好是發現金。不過,發現金,怎麼走賬呢?」第三個小廝說。
「你不用操心,領導有的是辦法!」第四個小廝說。
……
小廝們嘰嘰喳喳,翹首以盼。有個工作單位真好啊,逢年過節發東西,真好!比那些掃馬路的、蹬三輪的強!他們有什麼?咱們有工資發著,有福利發著,一年到頭,總過節,真是美死了。
很快,就有人過來通報,這次過節,領導要發現金,每人五百塊!財務科正在造表!錢馬上就要到手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就有人喊:「到財務科領錢嘍!」
大家就興沖沖地去了財務科,魚貫而入。
沒想到,領導正在財務科坐著。領導笑瞇瞇地看著一個個進來的小廝,親切慈祥地望著大家數錢。「怎麼樣,數錢的感覺很好吧?」領導笑著問。
領到錢的小廝,向領導奉獻出生動的笑臉。是啊,數錢的感覺就是好!這回,可以過一個肥節嘍!
小廝們都這麼認為。數錢的感覺就是爽!若是天天都過節,天天都發錢,那就好了!
領過錢,小廝們笑逐顏開。
這件事,卻似乎沒完。誰都想不到,領導會來查看辦事大廳。領導穿過辦事大廳的小格子,同大家親切地握手。領導一邊握手一邊問:「怎麼樣,數錢的感覺很好吧?」
「好!」小廝們異口同聲。
領導滿面笑容地說:「本來,我想給大家發東西。說實在的,就是應該發東西。因為,大家看到東西,才能想起來領導的關懷。就像過去給工人發茶缸,上面印著字,啥時候都是個念想。可是,發什麼東西好呢?這可讓我作了難!眾口難調啊,一人難稱百人意!是不是?再說了,發東西,也許會好心辦壞事,長的短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大號的小號的……意見一大堆!弄不好,還會有人嘴臭,告到上面去!那就不發東西吧,發購物卡!想買什麼,自己就去買!可是,又一想,還是會有人說三道四!何況,購物卡是消費卡,一消費,什麼都沒有了。想來想去,我決定給大家發現金!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當然,財務有財務的制度,現金是不能亂發的。真是愁死我了!好在,什麼事都是可以變通的,怎麼變的,你們就不要問了,也不要管了!關鍵是,我要讓大家找到數錢的感覺。這是什麼?就是利用過節,提高單位的凝聚力!你們可以發揮想像力——領導為什麼要給大家發錢?就是為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忘我地投入每一天的工作!」
有人帶頭給領導鼓起了掌。大廳裡的小廝們,全都從自己的小格子裡站了起來,向日葵般地綻開了笑臉。
領導微笑著離開了辦事大廳。
下午,有人放出話來,領導的兒子要結婚了,領導要請大家喝喜酒了。
小廝們一時愣住了。
要不要封個紅包,去喝喜酒?當然要去了,領導家辦喜事兒,怎麼能不露面呢!可是,才發到手的錢,還沒捂熱呢,就要出手嗎?鬱悶,真是鬱悶,真是喜憂參半!
給領導多少錢呢?領導給咱發五百塊,咱給他二百塊行不行?二百塊也拿得出手了,自己還剩三百塊呢。真不行的話,就給他五百塊。不是剛發了五百塊嘛。撿的麥穗磨的面,丟了就丟了吧。
有人就開始找紅紙封紅包。有人索性去街上買了專門包錢的雙喜紅包。
不久,小廝們就排著隊,輪流敲領導的房門了。
領導的房間裡,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
每個人都心照不宣。領導不是給了五百塊錢嗎?還是給領導五百塊錢吧。
只是,往外掏錢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種被割肉的感覺。
讓領導記住名字
領導總是記不住下面人的名字。領導走在大街上,總是有群眾和他打招呼。領導也不知道打招呼的人是誰,只是籠統地「啊啊啊」地回應著,臉上掛著普遍性的微笑,如同電台播發的通稿。
記不住下面人的名字,能怪領導嗎?是你和領導打招呼的,領導又沒讓你打招呼!再說了,領導即使記住下面人的名字,又有什麼用處呢?
打過招呼的,領導也不會在意他,一般情況下,隨時就給省略掉了。比如,有個很面熟的人,是個絡腮鬍子,雖然他經常和領導打招呼,領導就是記不住他的名字。有一次,領導下去檢查工作,和絡腮鬍子握了握手,也問了他叫什麼名字。可過了幾天,走在大街上,領導再看見絡腮鬍子,就是想不起來他叫什麼名字了。絡腮鬍子只好又一次向領導匯報了自己的名字。然而,幾天後,領導又遇見了絡腮鬍子,又想不起來他的名字了。領導只好把大臉扭到一邊去,裝作不認識絡腮鬍子。絡腮鬍子本來已經準備好了笑容,想和領導打招呼,可熱臉碰上個冷屁股,只好窩著火,閃到一邊去。
說實話,領導已經到了愛忘事的年紀,能否記住下面人的名字,已經是無所謂的了。誰讓下面的人那麼多呢?都是螻蟻之人,領導能記得過來嗎?倘若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吃到肚子裡,那還不把領導累死了?
當然了,能不能記住下面人的名字,那還要看領導是否受到了美好的刺激。主要是感官刺激。視覺系統受到刺激後,反饋給大腦,大腦再通知心臟,發生一連串的心理整合作用,領導就能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了。說白了,就是對一個人有美好的印象時,很容易就把這個人的名字記住了。比如,領導新近發現了一個女同志,只聽人家說了一遍她的名字,領導就把她的名字默誦出來了。記得清清爽爽的,好比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個新發現的女同志,名字叫王靜。
王靜真是好啊,好得不得了。裊裊婷婷的身材,白白淨淨的皮膚,圍一條鮮紅的紗巾,騎著電動車,一手提著裙角,裙角扯在車把上,那叫一個「飄」!
這樣的女同志,讓領導心神蕩漾,讓領導獲得好心情,領導不記下她的名字,是沒有道理的。
可是,突然有一天,領導很吃驚地把王靜和絡腮鬍子聯繫到了一起。因為,領導看見了他和她並肩走路,說說笑笑,親密無間。他們倆的身邊,還跟著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孩子。領導看見這一幕,眼珠子都要射出來了。
人家是兩口子!
當領導得出這個結論時,不禁仰天長歎。可惜了,真是可惜了,這麼好看的美女,怎麼會嫁給工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好在領導是個明白人,沒有望著人家的影子再糾纏下去。領導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很快就豁然開朗了。領導的感官受到了刺激,領導突然想起來絡腮鬍子的名字了。
「劉百順!」領導在心裡念叨著,只念叨了一遍,就把他的名字記到心坎裡了。
以後,在大街上,再見到絡腮鬍子的時候,領導總會熱情地和劉百順說話,而且是先打招呼。見到王靜呢,也是先說話,沒有一點領導的架子。他和人家兩口子說這說那,說劉百順同志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貢獻大,既是老黃牛,又是千里馬。他這麼說的時候,王靜的臉上佈滿了紅霞,劉百順的臉上也佈滿了紅霞。
領導真的記住了劉百順的名字。有時,領導也會在不同的場合,提到劉百順同志。每次提到劉百順,領導都要補充一句:「啊,就是王靜那口子!」說的次數多了,上上下下的人,都隨著叫「王靜那口子」了。時間一長,就沒有人叫劉百順的名字了。
劉百順好像也沒表示什麼意見,一天到晚,笑呵呵的,臉蛋子刮得乾乾淨淨,像個青皮土豆子。劉百順已經不當工人了,每天上班都穿著白領子襯衣。
有一天,領導又見到了劉百順。兩個人說了半天話,領導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他的名字了。領導實在忍不住了,就問:「喂,你是誰來著?」
劉百順笑道:「我是王靜那口子!」
收藏家
大包有個愛好,專門收藏領導的講話稿。但市級以上領導的講話稿,他不收藏;聯合國領導的講話稿,他也不收藏。他只收藏本系統、本單位領導的講話稿。幾十年下來,他收藏的講話稿裝了滿滿一排書櫃。
本單位是個很大的單位,從歷史沿革上看,時而直屬於國家部委,時而隸屬於地方政府,折騰了好幾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體制更迭,領導走馬燈似的換,積攢下來的講話稿,多如牛毛。大包將收藏的講話稿分類整編,打理得像文物一樣,很是賞心悅目。閒暇的時候,大包泡上一杯茶,一邊品茶,一邊賞析「文物」,產生很大的成就感。
這些講話稿,反映著時代變遷,是單位歷史的縮影。幾十年前,沒有打字機,領導的講話稿,都是寫在稿紙上,寫得十分潦草。領導多是大老粗,講完了話,稿子隨手就扔。如果不是大包心細,及時給收起來,今天哪能見得到這麼珍貴的史料!後來,有了打字機,領導的講話稿就鉛印得齊頭整臉了。可是,越是整潔的講話稿,領導越是喜歡用紅鉛筆圈圈點點、勾勾畫畫。今天看來,這些紅色的筆跡,顯得彌足珍貴,那是領導們工作思路的調整和進一步明晰!此外,最有價值的,是領導人隨手用鉛筆寫在紙片上的隻言片語。越是大領導,越是喜歡用鉛筆,越是水平高的領導,越是言簡意賅!
收藏這麼多領導的講話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有些講話稿,是大包跟在領導屁股後面要的。有些講話稿,是他用笑臉和香煙換來的。也有些講話稿,是冒著受處分的危險,順手牽羊得來的。領導的講話稿,應該是有人管著的,輪不到大包收藏。可是,大包偏要收藏。大包理直氣壯地說:我收藏領導的講話稿,有什麼不好?我是在學習中收藏,在收藏中學習!難道這有什麼錯誤嗎?
現職領導也動員過大包,要他把老領導的講話稿,交給公家收藏。尤其是講話稿的原件,更應該拿出來,存入檔案。領導的講話稿,是公共資源,個人是不能吞占的。大包說:什麼叫個人吞占?我是開放性收藏,如果需要的話,可以來我這裡複印嘛。就算我是民間收藏吧,等我死後,總要作為一筆遺產交公的!
話說到這個份上,現職領導也只能裝聾作啞了。既然,大包有這個愛好,就成全他吧,反正又不是幹壞事,為什麼不從善如流呢?現職領導專門撥了一筆資金,要大包用在保護講話稿上。大包很高興,買來了樟腦丸、溫度計、濕度計、防爆燈、滅火器、報警器等,把存放講話稿的房間武裝成了彈藥庫的水平。
一個喜歡收藏領導講話稿的人,一定是個有作為的人。人們發現,大包收藏的東西,真是太有用了!寫史志的時候,要查閱老領導的講話稿;寫「三愛」教育材料的時候,要參讀老領導的講話稿。老領導們寫回憶錄,更要重溫當年的講話稿,回顧激情燃燒的歲月。還有,老領導去見馬克思了,更少不了要調閱老領導的講話稿,寫一篇無限緬懷的悼詞!
這時候,大包就成了個得意的人物,成了個不可替代的人物。大包是個美譽度很高的收藏家。
當然,大包是與時俱進的。為了豐富講話稿的總體藏量,大包貼了海報,廣泛地在本系統、本單位內部徵集老領導的講話稿。許多老同志被大包打動了,不但送來了發黃的講話稿,還送來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他們語重心長地鼓勵大包:這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一定要扎扎實實做好!大包深受感動,決心將收藏講話稿的事業進行到底!他向老領導們表了態:合理開發講話稿資源,寫論文,出專著,將老領導的講話稿彙編成書,讓其流芳百世!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些話會成為大包的遺言。大包在整編講話稿的工作中,突發心肌梗死,倒在了一堆領導的講話稿上!
許多老領導和現職領導,參加了大包的追悼會。按照大包生前的遺願,他收藏的那些講話稿,全部由單位接收了。應該說,大包死而無憾了。可是,在向大包的遺體告別之後,大包的一雙兒女哭天搶地,不讓把大包火化。他們聲淚俱下地說:俺爸為什麼還睜著眼睛?他一定有什麼未了的心願!
人們都擁過來看大包,果然,大包死不瞑目。
領導們畢竟是有經驗的。有個老領導出了個主意,讓剛才給大包致悼詞的那個現職領導,把悼詞燒掉。燒悼詞,也就是燒講話稿。現職領導照辦了,一邊燒悼詞,一邊說:大包同志,你收好了啊,專門給你開的大會,專門給你做的講話稿!
悼詞很快就化成黑色的蝴蝶了,漫天飛舞。
眾人再看大包,他已閉上了眼睛!
好了,大包已經把講話稿收藏好了,他安息了!
側面像
他的任務就是給公眾人物照相。簡短地說,就是瞅機會,給公眾人物抓拍幾張標準像。是的,公眾人物除了身份證是標準像外,其他的都是側面像。當然了,拍攝標準像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是,鏡頭對準他了,焦距也調好了,公眾人物卻轉過臉去了。這表明,公眾人物是很不喜歡拍攝標準像的。
沒錯,公眾人物照過許多側面像。公眾人物為什麼偏偏喜歡側面像呢?真讓人費盡了思量。有些話,是不能問的。公眾人物架子很大,總不能問公眾人物為什麼喜歡這樣,為什麼不喜歡那樣吧?
他調閱了公眾人物的所有照片,細心揣摸,試圖找到答案。他也看到了公眾人物的那張身份證,望著那唯一的標準像發呆。的確,這張標準像,並不好看,五官走樣兒,看上去很像罪犯。
當然,人不可貌相,公眾人物不是罪犯。
他也近距離打量過公眾人物,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公眾人物和所有人說話的時候,都側著臉。同公眾人物說話的那些人,也都側著臉,保持著45度的角度。
這可真奇怪。他悄悄扯住一個人問:「怎麼回事啊?你們都側著臉。」
對方笑笑,神秘地說:「互相尊重嘛!」
他似有所悟,來到禮儀公司咨詢。禮儀公司的人告訴他,側著臉講話,的確體現著尊重。
真是這樣啊。
他對公眾人物產生了好感,不再跟在公眾人物的屁股後面瞎轉了。他要等機會,等公眾人物閃現最佳表情的時候,再抓拍所謂的標準像。為了拉近與公眾人物的感情,他有意識地為公眾人物多拍了一些側面像,讓公眾人物高興。
公眾人物注意到了這一點,露出了喜悅之色。有一天,公眾人物拿出幾本影集給他看。公眾人物得意地說:「你隨便翻翻,這些照片記錄著我走過的足跡!」
他翻看著影集,欣賞著公眾人物在不同時期的光輝形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影集裡的照片,優於社會上炒作的那些老照片,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因為,公眾人物給他看的這些照片,大都是與各級領導人的合影。這些領導人,有的已經去八寶山睡覺了,有的正在去往八寶山的路上。照片上,領導人親切地微笑著,神采奕奕地同公眾人物握手,公眾人物紅光滿面,激動和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合上影集,他充滿激情地對公眾人物說:「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將來要捐給博物館吧?」
公眾人物拍著沙發笑道:「小伙子,我給你看這些照片,可不是讓你恭維我的。也許,你還沒懂得我的意圖。」
他臉上一紅:「請您教導我。」
公眾人物卻什麼也沒說,將影集放進了書櫃裡。
難道要我自己悟嗎?他想。
他將自己關在了屋子裡,回味著公眾人物給他看的那些老照片。他的腦子很亂。那些老照片一張張疊印著,讓他越發理不出頭緒了。
他索性走出了斗室,來到中心廣場。廣場上有人放鴿子,也有人站在報欄前讀報。他望了一會兒高飛的風箏,也站到了報欄前。就在這一刻,他的眼前突然一亮。他看見了報紙上的幾張照片,領導人全都側著身子,同外賓握手,或者在基層調研。
他欣喜若狂地在廣場上奔舞起來。他終於明白公眾人物為什麼喜歡照側面像了。
回到斗室,他利用電腦,為公眾人物製作了幾張標準像。這幾張標準像,雖然都是假的,但五官很對稱,看不出一絲瑕疵。這也簡單,利用的是「直線」原理。從理論上說,多數人的五官都應該是對稱的。但拿一根直線,在眉心處下垂,多數人的五官卻是不對稱的。公眾人物也是如此,臉型也非標準,也不對稱。怎麼辦呢?用公眾人物的半張臉就夠了。用這半張臉,製作另半張臉,左右就對稱了。他的電腦技術很熟練,很快就把公眾人物的標準像製作好了。
他把標準像拿給公眾人物看,讓公眾人物確認。公眾人物接過標準像,搖頭笑道:「這是我嗎?我有這麼標準嗎?一看就是用電腦做出來的!」又說,「假的就是比真的好看啊!」
公眾人物指著自己的臉,讓他看。他仔細一看,看出毛病了。公眾人物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右臉頰還有個小疤痕。公眾人物笑的時候,嘴角還有點歪呢。
公眾人物的這些缺點,照側面像,是看不見的。
應急預案
館長召集大家開會,討論擬定應急預案。不擬定應急預案不行了,博物館就要對外開放了,一旦「爆棚」了怎麼辦?一旦遊客變成了「洪水猛獸」怎麼辦?因此,集思廣益是必要的,應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
館長說:「大家知道,有些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初期,是很不成功的,遭遇了很多尷尬。有家博物館,大象的尾巴被拽了下來,恐龍標本的腳趾也被扯斷了。還有家美術館,一個小男孩居然在齊白石大師的作品下面撒尿。更離奇的是,某展覽館竟出現了乞丐!我們今天討論擬定應急預案,就是要防患於未然,應對各種困難、複雜的局面!」
A副館長說:「我完全擁護館長的意見。從目前的情況看,幾家大型博物館免費開放,有經驗,也有教訓。我認為,突出的問題是遊客的素質。比如,成年人在展廳裡吸煙、拍照、擁擠、吶喊、扔雜物;兒童隨地大小便,大呼大叫……所以,當務之急是借助媒體,向全社會呼籲:理性參觀,理性配合!」
B副館長接著說:「我個人的看法是,目前,我們還未完全具備免費開放的條件,人員嚴重不足,設備超載運行。僅噪聲一項,就很難控制在五十五分貝之內。可以預見,達到八十五分貝是常見病。這將嚴重危害博物館的安全和遊客的健康。我建議,等一等,看一看,吸收成功的先進經驗,再開放也不遲。急於免費開放是要出亂子的,也許會造成另一種災難……」
館長的眉頭皺了起來嚴肅地說:「不是讓你們來發牢騷、來拖後腿的,免費開放,大勢已定。望大家端正態度,理清思路,心勁朝著應急預案上使,不要當絆腳石,更不要開倒車。」
聽館長這麼一說,幾個想唱反調的人,全都閉上了嘴巴。
大家紛紛開動腦筋,說出了以下建議:
1.免費不免票,憑身份證領票,排隊入場。
2.一人一票,當天有效,總量控制,每天限量發票三千張。
3.團體(五十人以上)參觀,提前預約。
4.社會各界,可打電話或網上預約。
5.將重量級文物珍品「雪藏」起來,以免毀壞。
6.禁止三種人參觀:衣冠不整者、醉酒者、精神病患者。
7.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品、管制械具、法定危險品等進館。
8.增添十台通風設備,改善空氣質量。
9.增設六十名現場保安、一百名備勤保安,並請特警支持,隨叫隨到。
10.進行旅遊工藝品的衍生性開發,借此吸引一部分遊客,以緩解館內遊客眾多的壓力。
館長一一做了記錄,爾後,針對各條建議,做了批講:
1.隨身帶身份證的人不多,到了博物館,沒有身份證,領不到門票,很自然的,大部分人被排除了。
2.一人一票和限量發票,會克制某些人的「從眾心理」,這部分人也可排除掉。
3.團體預約的單位,一般不會多。大部分單位組團旅遊,多是遊山玩水或在飯店喝酒,這部分人也可排除。
4.全社會能上網的人低於50%,按這樣的概率,50%×50%×50%……上網訂票的概率會越來越低,又可排除一大批人。
5.有些人是衝著重量級文物來的,看不到想看的東西,自然而然就不會來了。
6.禁止三種人參觀,便於靈活掌控,看誰不順眼,找個理由,不讓他進館就是了。
7.嚴禁攜帶「四品」入館,類似於飛機場的安檢規定,參照空中管制條例執行,任何人都必須遵守。違者拒絕入館,強行闖館者,扭送公安機關。
8.增添通風設備,是把雙刃劍,在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也會使兒童和老人傷風感冒。這樣的話,相當一部分人會自動放棄參觀。
9.增添保安和警力,也是雙刃劍。據心理學家研究,許多人一看見大蓋帽就緊張,看見電子眼也緊張,這又可以排除掉一部分人。
10.有些人本來就是來湊熱鬧的,買了旅遊工藝品,不讓他們往館裡帶,他們也就不會進館了。
聽了館長的批講,與會的同志們都樂了。好啊,館長使用了「排除法」,排除了這麼多人,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館長真是太有才了,太會當領導了。於是,大家紛紛鼓掌,把熱烈的掌聲獻給了館長。
館長笑道:「應急預案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這樣吧,申請一筆資金,編一本書,發給大家。書名就叫「××市博物館應急預案」。望大家認真學習,加強領會,落實到位。」
一周後,博物館的同志們,都拿到了《××市博物館應急預案》。書印得很厚。館長接受了電視台的專訪。館長在電視裡說:「我們的應急預案,相當於一部中篇小說了。」
館長把這部「中篇小說」存進了館內的玻璃展櫃。每逢有同行來取經,館長總要隔著玻璃展櫃,指著「中篇小說」,滔滔不絕。
只是進館參觀的人,越來越少了。不久,就沒人來參觀了。人們從不同途徑得到了這本「中篇小說」,把自己關在家裡讀了,讀得津津有味。
職業臨時工
「這事兒,就是臨時工干的。現已查明,這事兒就是臨時工干的。想見見那個惹事兒的臨時工?對不起,他已在上個月辭職了。當然,不是我們讓他滾蛋的,是他自動滾蛋的。」
金生混進了新聞發佈會的會場。台上有人正對著麥克風講話。
「請允許我說句實話。臨時工確實是惹事兒的禍包,是全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沒辦法,臨時工就是這個素質,怎麼教育都提高不了他們的素質。是不是?報上已經登過了,臨時工肇事的事件已經不是一起兩起了。野蠻執法的是臨時工吧?粗暴回應媒體的是臨時工吧?公文造假的又是臨時工,錦旗上出現錯別字的責任者,還是臨時工……我說的沒錯吧?也許,你們會問,為什麼把髒水全都潑到了臨時工身上?為什麼出了事故,總是有臨時工救場?是的,我承認諸位的懷疑或許有道理。但是,我請你們注意,街上開店的人,開公司當老闆的人,哪個是體制內的正式工?說到底,他們也是臨時工!既然,可以自己掛牌當老闆,為什麼就不能混進單位當臨時工?誠然,許多單位的急難險重的任務,都是由臨時工來完成的。因此,出了事故,臨時工不承擔責任,誰承擔責任?」
人們交頭接耳,似乎認同了新聞發言人的說辭。現在,各行各業的效率都很高,一旦出了事故,新聞發言人很快就會出來解釋。目的就是要澄清老百姓的糊塗認識,特別是網民的質疑,讓責任者水落石出。
為了找工作,金生每天都在關注新聞媒體。近兩年,總是有事故,總是拿臨時工說事,原因都是臨時工。每次出了事故,在取證調查的同時,新聞發言人都要出來說話,給全社會敗敗火氣。當然,金生心裡知道,臨時工不過是替罪羊。像許多人那樣,金生漸漸地表現得麻木了。
然而,人才市場並未麻木。他們看準了巨大的商機:幾乎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歡迎臨時工,都在大量使用臨時工。
金生已經不止一次往人才市場跑了,人才市場的人,不斷地忽悠著那些想找工作的人。「臨時工,幹不幹?干的話,就簽勞動合同。」
說實話,「臨時工」這個概念,金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弄明白的。從法律上說,「臨時工」是一個並不合法的詞,相關的法律早就明確規定,只要存在勞動關係,就要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在法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正式工。可眼下找工作,能和人家「理論」這些嗎?能和人家講法律條文嗎?
許多人找不到正式工作,只有當臨時工了。
人才市場的人,不斷地在人群裡鼓噪:「要知道,許多用工單位,用的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在工作上依賴臨時工啊。離開了臨時工,什麼都玩不轉。」又說,「當幾年臨時工,肯定有轉正的機會。好好幹吧,爭取早日轉正。」
人們無話可說。要知道,現在找份工作真的很難。大學畢業生,人家都不要呢,只要研究生、博士生。用錢砸行嗎?不知道。花10萬塊錢,能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嗎?想都別想。也許,這就是用工制度的改革。也許,使用臨時工,就是用工制度改革的方向。
金生知道,生意興隆的還有各類培訓機構。培訓機構開了許多職業培訓班,就是專門為用工單位培訓臨時工的。
金生掂量著自己的斤兩,打算報名參加短期培訓班,獲取一技之長,以便去應聘臨時工。也許,一種職業幹不到頭,就要換另一種職業,或者,不斷地換下去。金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就是臨時工嗎?不干臨時工幹什麼呢?干吧,只要給工資。
金生就是這麼想的。先幹上臨時工,然後,等機會轉正。為了這個理想,他豁出來了。這輩子熬上了,總有轉正的機會吧?
他會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一輩子的。懷著為理想而奮鬥終生的念頭,金生報了名,成為臨時工職業大軍中的普通一員。
人才市場的人,不斷地發出歡笑。他們每天都要開心地歡笑,因為,每天都有人願意當臨時工。在他們的心目中,臨時工就是個職業,並不存在、也不需要轉正不轉正的問題。就像他們一樣,不也是臨時工嗎?他們就是專門招收臨時工的臨時工呀。源源不斷地招收臨時工,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每天,都有人報名當臨時工,這不好嗎?有什麼可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