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大陸

我們所有人,都是無一例外地居住在島上的。只是,地球上有些島的面積遠遠超出其他島,由此我們就將這些大島歸為一類,把它們稱之為「洲」。顧名思義,「洲」就是比其他小塊陸地,如英格蘭、馬達加斯加或者曼哈頓島這樣的小島「擁有」或者「包含」更多的大塊陸地的島。

但是,在劃分標準上卻並不嚴格一致。美洲、亞洲和非洲是地球上三塊最大的連綿不斷的陸地,它們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洲」。可是,歐洲,在火星上的天文學家看來,只不過就是亞洲大陸伸出的一個半島而已(也許比印度稍大一點兒,但也不會太多),卻總是自稱為「洲」。至於澳洲,如果有人膽敢提出這個島面積不夠大,人口不夠多到足以稱之為大洲,澳洲的居民無疑會因為他們親愛的小島而勃然大怒。相反地,格陵蘭島上的居民卻仍然心甘情願地做平凡普通的愛斯基摩人。雖然格陵蘭島的面積是地球上最大的兩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和婆羅洲(即加裡曼丹島——譯者注)——面積總和的兩倍。南極的企鵝如果不是這麼溫順可親,它們完全可以宣稱自己是生活在洲上的,因為南極地區的陸地面積比那塊位於北冰洋與地中海之間的陸地面積還要大。

我不知道這些混亂的情況是怎麼造成的,但是地理學在發展過程中確實有許多個世紀出現過偏見。在那個時期,錯誤的觀點在地理學資料中比比皆是,就像廢棄的船身上附著的那些甲殼動物。天長日久(愚昧無知的黑暗時期持續了1400年),甲殼動物不斷增生,最終可能被認為是船體的一個部分。

但是,為了使事情不再增加新的混亂,我還是採用普遍流行的觀點來劃分五大洲: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和澳洲。其中,亞洲面積是歐洲的4.5倍,美洲是歐洲的4倍,非洲是歐洲的3倍,而澳洲則比歐洲小幾十萬平方英里。在地理手冊中應當將亞洲、美洲和非洲排在歐洲的前面,但是如果我們不僅要考慮面積,還考慮一個地區對整個全球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的話,我們就必須從歐洲開始談起。

羅克奧爾——大西洋北部一塊沉浮的大陸的頂部

讓我們首先看看地圖。事實上,與其多讀文字,我們不如多看地圖。地圖之於地理,就像樂器之於音樂,水之於游泳一樣,都是必需的。當你仔細觀察地圖,或者是拿一個地球儀,你會發現歐洲半島被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三片海洋緊緊包圍,正位於擁有最多陸地的北半球的中心;與之相近的,形單影隻的澳洲佔據著它那個半球的心臟部位,正好在擁有最廣闊海面的南半球的中央。擁有如此多的海水是歐洲擁有的最大優勢,而且還不止於此。亞洲雖然有歐洲近五倍那麼大,但其四分之一的陸地酷熱難耐,還有四分之一的陸地與北極相鄰,除了馴鹿和北極熊,那裡再不會有永久居住者。

在這方面,與其他大洲相比,歐洲又佔了明顯的優勢。意大利的腳趾尖——歐洲的最南端,儘管很炎熱,但與赤道還有2600英里遠的距離。歐洲北部的瑞典和挪威雖然有大片領土深入到北極圈以內,但受益於墨西哥灣暖流的呵護,其沿海地區氣候長年溫和濕潤,而處於同一緯度的拉布拉多則是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

我們引以為榮的大陸難道就像這些漂浮在水盆中的軟木嗎?

不僅如此,比起其他洲,歐洲還有很多的半島、海灣、海岬和港口。想一想西班牙、意大利、希臘、丹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波羅的海、北海、地中海、愛琴海、馬爾馬拉海、比斯開灣和黑海,再想想諸如非洲和南美洲那些低矮而凹凸不平的海岸線。在歐洲,幾乎每一部分大陸都能依偎海洋,於是就形成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溫暖宜人的氣候。歐洲人的日子不太輕鬆可也不艱難,人們既不像非洲人那樣整天游手好閒,也不像亞洲人那樣不堪重負,這裡的人們比任何地方的居民都能更好地將工作與閒暇娛樂恰當地結合起來。

山脈與海洋自然為界

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大陸就像這些漂浮在水盆中的軟木嗎?

然而,氣候因素並不是使歐洲人成為世界主宰的唯一原因,經過1914—1918年這場不幸的內戰(指第一次世界大戰——譯者注),他們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地理環境在歐洲的發展和崛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當然,地理的因素純係偶然,絕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正是這種偶然讓歐洲人從中漁利。同時,兇猛的火山爆發、大規模的冰川入侵和災難性的山洪氾濫塑造了今日歐洲地理的這個現狀,它們的山脈所處的位置成為自然的國界;它們河流的流向使內地以水為路,走向海洋,所有這些繁榮了商業與貿易,直到鐵路與汽車發明的時代。

比利牛斯山脈將伊比利亞半島從歐洲大陸斷然隔開,同時也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然疆界;阿爾卑斯山在意大利也起著相同的作用;而法國西部的大平原則躲在塞文山脈、侏羅山脈和孚日山脈三座大山的背後。喀爾巴阡山脈也像一座屏障,面向著廣袤的俄羅斯大平原,保護著身後的匈牙利,將兩者隔離開來。在過去的800年歷史中舉足輕重的奧地利帝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環狀的平原,但是它四周的崇山峻嶺足以防範它的鄰居,如果沒有這道圍牆的話,也許奧地利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那麼長的時間。德國也一樣不是單純的政治產物。它遼闊的領土依托在阿爾卑斯山和波希米亞山的山脊之上,一直延伸到波羅的海緩緩下降的一大片地域。還有一些島嶼,諸如英格蘭或者古希臘愛琴海上的那些小國以及荷蘭、威尼斯這樣的水上城邦。所有這些天然城堡,似乎都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以使它們發展成為獨立的政治實體。

即使是俄國也不例外。我們常聽說它是個人集權的產物(例如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可是實際上,它更是自然力發展的不可避免的產物。廣闊的俄羅斯大平原處於北冰洋、烏拉爾山脈、黑海、裡海、喀爾巴阡山脈和波羅的海的懷抱之中,這種地理位置恰好適宜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集權的帝國。在羅曼諾夫王朝崩潰後,蘇維埃共和國能夠建立並得以順利保全,便是這一點的明證。

歐洲河流的流向,正如我以前所言,還對這塊大陸的經濟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最實惠的作用。從馬德里到莫斯科,除了多瑙河之外,都是南北走向,每一片內陸地區都能夠直通大海。文明的產生往往更多地取決於水而非陸地。正是這些幸運的安排給歐洲帶來了繁榮與富庶,成就了這塊陸地的世界霸主地位,直到1914—1918年那場自殺性的災難深重的戰爭發生,它才喪失了這個令人羨慕的王冠。讓地圖來證實我的話吧。

人類只能在高山與深海之間那一小塊陸地上生存

與歐洲相比,在北美洲,它的東西海岸各有一列高大的山脈沿海岸線平行伸展,兩列山脈中間是廣闊的中西部大平原,這一地區只有一條入海通道,就是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而它們通往墨西哥灣——既遠離大西洋又與太平洋相隔遙遠的墨西哥灣。再看亞洲,那裡崎嶇不平的地表結構和蜿蜒曲折的山系走向使江河無序地流向四面八方。這些水系中最重要的幾條河流穿過廣袤的西伯利亞大平原,消失到北冰洋中,除了能給當地漁民帶來小小的福利,並沒有給亞洲帶去什麼真正的實惠。至於澳洲,與歐洲相比,幾乎沒有可以航行的河流。在非洲,遼闊的中部大平原將河流擠到沿海的高大山脊之中,迫使河水在懸崖峭壁間左衝右突,蜿蜒曲折,這就使海運無法通過這些河流抵達內陸。相比之下,歐洲具備與人便利的山形地勢、便捷有利的江河水系,其崎嶇的沿海地貌還給它帶來比非洲和澳洲那樣齊整的海岸長9倍的海岸線。它還擁有溫和宜人的氣候和處於大陸群中心的便利位置。所有這一切都注定這一塊大陸勢必成為世界的領導。

但是,優越的自然條件並不能決定它的地位,在歐洲霸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才智。北歐的氣候溫暖舒適,非常有利於人的腦力活動。此地的氣候不會因為寒冷而影響休閒娛樂,又不會因為太熱而影響日常工作,這種氣候能夠恰到好處地促使人去發揮聰明才智。正因如此,北歐的居民一旦國家太平、法規健全(法律是人們從事腦力活動的基本保障),便立即投身於科學探索之中,並最終依靠其先進的科學和強大的武器去奴役和剝削其他四大洲。

對數學、天文學和三角學知識的精通使他們能夠自信地航行在七大洋中,他們很清楚返航的路線;對化學的興趣使他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內部點燃的機器(叫做「槍」奇異的東西),利用這個工具,他們可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或部落殺起人或者動物來得更快更精準;對醫藥學的研究成果使他們可以少遭受那些經常造成世界各地人口驟減的病魔的襲擊。最後,土地貧瘠(與恆河平原和爪哇島上的山區相對而言)和對生活質量的精心追求,使其逐漸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節儉和貪婪的習性,以至於他們常常為了財富而走向極端。因為,一旦沒有財富,他們就會受到鄰人的輕視而被看作是可憐的失敗者。

那個神奇的被稱作指南針的東西的引進,使歐洲人擺脫了教堂尖頂和熟悉的海岸線的羈絆,能夠在茫茫大海上自由馳騁,將船舵從船舷移至船尾的改進(這一改進是14世紀上半葉完成的一項創舉)使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掌握航向的樂趣,並將歐洲人帶出了他們那些小小的內陸海——地中海、北海和波羅的海,他們從此便以廣闊無垠的大西洋為通道,進入了對遙遠地區的貿易征服和軍事侵佔的時代。他們終於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種幸運的地理安排,而恰好身處地球的大陸群中央。

500年來歐洲人一直保持著這個優勢。蒸汽船取代了遠洋帆船,由於貿易永遠會選擇代價最低的交通方式,所以歐洲仍然能夠繼續走在世界最前列。古代軍事家稱,哪個民族能夠擁有最強大的海軍,它就能夠向其他民族發號施令。

他們是正確的,因為歷史給出了證明。按照軍事家給出的法則,挪威雖被威尼斯和熱那亞霸佔,而威尼斯和熱那亞又成為了葡萄牙的手下敗將;後來,葡萄牙奪走了西班牙的世界王冠;接著,荷蘭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下一任海上霸主;最後英國人又將荷蘭人趕下台。這些曾操縱世界的國家,都一度擁有當時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海軍艦隊。然而,時至今日,海洋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它的重要性已被廣闊的天空取代,並迅速地發展成為第二個商業高速路。也許,使歐洲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並不完全是由於世界大戰,自從那種比空氣重卻能在空氣中飛行的神奇的飛機發明以來,就對歐洲的命運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熱那亞一位羊毛商的後人發現了海洋無限利用的可能性,從此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市郊一個自行車修理店的店主則發現了天空的無限價值。也許,一千年之後的孩子們可能會不知道哥倫布是何許人,但是他們一定會熟悉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的名字。因為,正是他們兄弟倆的聰明才智使世界文明的中心從舊世界轉移到了新世界。

《人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