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亞的大半島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

中國人口約佔地球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當歐洲人的祖先臉上塗得五顏六色,還在用石斧打野豬時,中國人就已經知道怎樣使用火器,知道如何寫信了。在很短的篇幅內要把這樣一個國家講述清楚,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僅僅能給你界定一個框架,勾畫一個輪廓。至於更為詳細的內容,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自己慢慢去瞭解。有關中國的文字,足可以把兩三個圖書館裝得滿滿的。

和印度一樣,中國也是一個半島,只不過這個半島呈半圓形。但是,中國並不像印度周圍有那麼多的高山,因此與世隔絕。中國的山脈就如同叉開的手指,由西一路延伸過來,使其直抵黃海之濱的那個富庶的大平原,幾乎毫無遮擋地面對著中亞兇猛的衝鋒軍。

為了克服這個地理上沒有天然屏障的不利條件,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和迦太基人爭奪地中海控制權的時候),一位中國皇帝修建了一道1500英里長、20英尺寬、30英尺高的巨大城牆,從東邊的遼東一直延伸到西邊的嘉峪關,即甘肅以西的戈壁沙漠的邊緣。

這道人造屏障出色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直到17世紀滿洲人攻入中原時,這道萬里城牆才開始崩潰。不管怎樣,一座傲然挺立了將近2000年的壁壘,畢竟不可等閒視之。我們在10年前修築的一些堡壘不僅現在已經無法使用了,還得開支一大筆錢進行翻修。

在這個巨大的圓圈中,南部的長江和北部的黃河把這個國家分成三個部分。北京所在的華北地區,夏季比較炎熱,冬季非常寒冷,這樣的氣候使當地人習慣吃小米而不是大米。中部地區,由於祁連山脈擋住了從北方刮來的寒風,氣候比較溫暖,人口也更稠密。這裡的老百姓喜愛吃大米,卻不知谷子為何物。華南地區夏季濕熱,冬季也不冷,可以種植熱帶地區所有的作物。

華北地區又分兩部分——東部的平原和西部的山區。山區是著名的黃土高坡,那是一種非常肥沃的土壤,土質極為疏鬆,雨水落到地面立即就滲透進去了。河流和小溪將這一地區沖得千溝萬壑,給交通運輸帶來極大的不便,就像西班牙那樣。

直隸灣(今渤海——譯者注)邊上的華北平原,是一個由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沖積而成的平原。黃河沒有什麼重要港口,也幾乎無法通航。黃河北邊還有一條很小的河流,即運河,也一樣不能通航,它的功用就是北京的排水系統,專門為這座城市排泄污水。至於北京,因為現在中國的局勢每小時都在變化,所以我只能說北京是900年的天朝帝都,或者說自從征服者威廉登陸英國的那個時候起,北京就一直是中國的京都。但是,我們還無法知道,當這部書出版時,它是否還是中國的首都,或者只是中國的一座城市,或者成為某個日本將軍臨時或永久的駐地。

北京歷史悠久,見證過無數興衰榮辱。在公元986年,韃靼人征服了北京,將它易名為南京,也就是「南方的都城」。12世紀,漢人光復了這座城市,但並沒有在此定都,只把這裡當做一個二流的省會城市,稱之為「燕京府」。又過了500年,另一支韃靼人佔領該城,改稱「中都」,即「中部都城」。100年後,成吉思汗的大軍佔領了「中都」,但是成吉思汗本人卻仍然鍾情於蒙古沙漠中的帳篷,拒絕在城內居住。他的繼承人——著名的忽必烈大汗——則與他的祖父截然相反。他對這座城市的廢墟進行了全面的修繕,再次給這座城市更名為燕京,又稱「大都」。不過,當時這座城市還有一個名氣更大的蒙古名稱——「甘巴努克」,意為「大汗之都」。

後來,漢族人又把韃靼人趕出了中原,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明朝的建立。燕京又變成了北京,即為「北方的朝廷」。從那時起,一直到1860年,北京就一直是中國的統治中心,但是它與外界的聯繫很少。那一年,一位歐洲使節(指埃爾金伯爵,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任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與法軍侵華,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和《中英北京條約》。——譯者注)以官方身份被允許進入北京拜見皇帝。那位將古希臘大理石雕刻(指埃爾金石雕,古希臘大理石雕刻品,是老埃爾金在雅典購買的——譯者注)獻給大英博物館的埃爾金就是這位威儀堂堂的大使的父親。

北京城在鼎盛時期一定固若金湯,僅城牆厚度就達60英尺、高50英尺,城牆上面還建有方塔和通道,這本身就是一道要塞。北京城內的建造結構就像一座迷宮,有許多一個套著一個的內城,其中有皇宮、滿洲人城、漢族人城,到了19世紀中葉,又多了一座外國城。

北京的寺院廟宇很多,但中國人卻不是像印度人那樣虔誠的佛教徒。這兩個民族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兩個國家除了在人口過度膨脹之外,再沒有其他共同之處。印度人十分崇敬神佛,他們修建了最宏偉、最富麗、最豪華的寺廟,這些寺廟建築幾乎將貧苦農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財全部耗盡。「寧擲百萬造神廟,不費分毫在黎民」是婆羅門僧侶們提出的口號。中國人看上去是佛教徒,但是他們從上到下,從老到幼,每一個人都受到那個精明的孔夫子的影響。孔子是一位東方哲學大師,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他提出一條普遍真理:不要把時間荒廢在關於來世的虛無模糊的辯論中。中國人完全遵循孔夫子的信條,去做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因此,中國的統治者把大部分賦稅用於公共設施上,比如挖運河、修水渠、築長城、疏浚河道等,而至於廟宇和神殿,只要做到神靈不會感到未被輕視就行了。

中國大運河

古代中國人是一個具有傑出藝術才能的民族。與恆河流域的民族相比,中國人付出的是小得多的代價,但是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滿意。到中國的遊客不管在什麼地方都不可能發現像印度那樣龐大的神殿建築群。在北京以北60英里的明皇陵中,幾隻大型動物雕塑守衛著那些長眠於地下的帝王,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座廟宇,供奉著幾尊大佛像,僅此而已。中國的其他神像都是比例和諧,不大不小。比起印度來,西方人更喜歡中國的藝術品,因為中國的繪畫、雕塑、瓷器和真漆等藝術品都更適合進入歐洲或者美國的家庭,而印度的藝術品看上去很不協調,讓人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即使放在博物館中也是如此。

現代中國的商業地位也不可小覷。中國的煤儲量位居世界第一,鐵儲量位居世界第二,假如有朝一日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煤礦枯竭,我們仍然能夠從山西省那裡獲得溫暖。

山東省位於直隸的東南方,它所在的山東半島是直隸灣和黃海的分界線。這一地區除了直隸灣附近的黃河平原以外,其餘大部分都是山區。黃河曾經是注入黃海的,但在1852年卻突然改道,北上直隸灣,那次黃河改道造成的洪災才讓人們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洪災。如果你想明白黃河改道究竟意味著什麼,就不妨作個假設:萊茵河有一天突發奇想,決定改道注入波羅的海,塞納河也突發奇想,決定從比斯開灣轉向北海,結果就一目瞭然了。自17世紀末以來,黃河已經十度改道,我們不能斷定目前的河道是否還會改變。在世界其他地區,大河的堤壩很容易把河水控制住,但是對黃河和長江這樣的河流,堤壩卻顯得力不從心了。1852年,當時黃河的堤壩足有50英尺高,而洪水沖毀它們就如同撕毀一張紙片一樣毫不費力。

你可能聽說過中國人被稱為黃種人的說法,也一定在報紙上看到過有關「黃禍」之類的文章。我們常常將中國人的面色與黃色等表示中國事物的某些概念扯在一塊兒。但是,在很久之前,中國的統治者就自稱為「皇帝」,與「黃帝」同音,當然不能理解為黃皮膚臣民的「皇帝」,而是臣民居住的這塊黃土地的「皇帝」,即「黃土地之帝」。黃河攜帶的大量的黃泥將整個華北地區染成黃色——河水、海水、道路、房屋、土地,甚至男女老少的衣服也是黃色的。這個民族正因這些黃色的泥土而得名,而事實上,他們的膚色並不明顯黃於西方人。

為了讓自己的臣民不必冒險作海上長途旅行,而能夠順利地從北部到達中部和南部,13世紀,中國的一位皇帝下令開鑿了一條連通黃河與長江的大運河。運河長達1000多英里,自建成之日起,一直恪盡職守,運輸著南來北往的船隻。直到1852年黃河從黃海改道直隸灣,將運河連同黃河故道一起被摧毀,這條運河才廢棄。但是,這條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還表明,這塊土地的統治者是一些具有開明思想的帝王。

現在我們要重新回到山東半島。半島海岸線上堅硬的花崗岩形成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威海衛就是其中之一。直到不久前,這個港口還被英國人控制著。當年,俄國人佔領直隸灣對岸的旅順港,把它作為軍港和通往西伯利亞鐵路的起點,從那時起,英國人就從中國人那裡「租借」了威海衛,「租借合同」上規定,只有俄國人撤出遼東半島,英國人才會歸還威海衛。但是,當1905年日本人打敗俄國人,佔領了旅順港後,英國人卻沒有從威海衛撤走。德國人也不甘人後,很快攻佔了半島南部的膠州灣和青島港。這也是世界大戰在遠東引起的連鎖反應,那就是為了某些並不屬於他們的東西,英國和德國你爭我奪,而正如經常發生的那樣,日本這個第三方坐收漁翁之利。

為了重新博得中國人的好感,世界大戰後,威海衛和膠州灣都歸還了中國。但是,如果這一回日本佔領了滿洲,從前的那套遊戲必定會重玩一遍。

華中地區東部是一片廣袤富庶的平原,與華北平原連成一片。中部為山區,長江在這些大山中間蜿蜒流過,最終投進了東海的懷抱。四川位於長江上游,這是個面積幾乎與法國相當的省份,那裡肥沃的紅土地養活著比法國總人口還多的中國人。幾條南北走向的高山將四川與外部世界隔絕了,只有寥寥幾個白種人曾進入過四川,顯然這個地方比中國其他地方保留了更多的中國民族傳統。

長江從四川向東奔流出來後,就進入湖北省。著名的港口城市漢口就在這個省,它是1911年把清朝末代皇帝趕下台的那場革命(指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譯者注)的發祥地。那場革命將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國變成了一個共和國(即中華民國——譯者注)。長江自漢口以下的河段是中國中部的主要商業運輸大動脈,直接與中國的外貿中心和第一大港口——上海——相連。排水量在1000噸以內的海輪可以航行。上海是中國的貿易中心,直到1840—1842年那場「鴉片戰爭」結束後才被迫對外國商人開放。

長江三角洲以南是杭州,馬可·波羅把它稱為「金山」,三角洲以東是蘇州,以盛產茶葉聞名於世。長江三角洲最西端的南京,長期以來不僅是中國中部最重要的城市,而且還是許多朝代的都城。這是因為長江中下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極為富庶。

南京被選做中國新政府的所在地,至少在我寫此書時(1932年1月2日零時7分)它還是中國中央政府的官邸,部分由於歷史原因,部分由於戰略位置,它處於從廣州到北京的中轉站位置,再就是這裡不會受到海上外國軍艦大炮的直接威脅。

華南地區是一個多山地區,而且丘陵遍佈,雖然也盛產茶葉、絲綢和棉花,但相對來說,依然是一個貧窮的地方。從前,這裡曾經森林密佈,後來森林被砍伐殆盡,山上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水土流失嚴重,因此這一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移民潮,大批中國人湧向那些還未限制中國移民進入的國家。

中國的兩條大河

廣州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是中國從歐洲進口的中心,而上海是中國對歐洲的出口港。在珠江入海口(廣州市距離海岸還有幾英里遠)有兩個外國佔領區。右側是澳門,葡萄牙曾在中國佔有眾多殖民地,最後就只剩下這一個地方了;左側是香港,早在在鴉片戰爭中就被英國人佔領了。

華南沿海有兩個島嶼,一個是海南島,現在還在中國人手中,另一個是台灣,原屬荷蘭殖民地,從1894—1895年中日戰爭後就被割讓給日本人了。

90%的中國人都是農民,他們都靠天吃飯,年成不好就忍饑挨餓。但是,中國還有48個港口城市與外國通商,主要出口茶葉、棉花和絲綢。奇怪的是,中國從不出口鴉片。鴉片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毒藥,中國皇帝一直在努力禁止臣民吸食這種毒藥,於是原來那些罌粟田變成了棉花種植園。

至於鐵路,中國人修建它的過程比任何一個民族都困難,這是因為,中國人特別尊崇他們的列祖列宗。老祖宗安息在地下,他們恐怕火車沿著鐵路呼嘯而過驚擾了他們。1875年,有人要在上海到吳淞口之間修建一條幾英里長的鐵路,結果招致了強烈的反對,最後不得不停工。直到今天,中國在修建鐵路時如果遇到祖墳仍要繞道而行。目前,中國建成通行的鐵路已超過1萬英里,濟南附近跨越黃河的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鐵路橋之一。

至於中國的對外貿易,仍有60%控制在英國及其殖民地手中,這可以解釋為何英國一直強烈要求各國取消從前那些歧視、虐待中國人的政策。與代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利益的顧客保持友好關係才是上策。萬一這些聰明的中國人起來抵制英國的產品,英國人每天的損失就會高達數百萬美元。

在朦朦朧朧的遠古時代,中國人最早的祖先就出現了,他們生活在黃河兩岸的黃土地上。對於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來說,最稱心如意的莫過於有一片肥沃的土地了,更何況黃土地還給他們解決了居住問題。人們在山的側面挖出一個個窯洞,住在這種舒適的房子裡根本不必擔心牆壁透風或者屋頂漏雨。

據那些對黃土地情況比較熟悉的旅遊者講,這個地區本來人口十分稠密,可在夜晚竟絲毫看不出人類居住的跡象。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出現,無數男女老少一下子從窯洞裡冒了出來,就像兔子從洞中躥出來曬太陽一樣,他們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直到暮色蒼茫,又全部消失在窯洞之中。

中國人佔領了西部的高山地區之後,又開始慢慢向東部擴展。洶湧的黃河激流攜帶著數百萬噸黃泥,沉積到下游平原,使那裡的土地變得更加肥沃,足以養活不斷膨脹的人口。隨著黃河的變遷,中國人也跟著遷徙,在公元前2000年(羅馬出現的15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到達長江流域,他們的帝國中心也開始從黃河流域慢慢轉移到東部大平原上。

公元前6世紀至前3世紀,中國出現了三位偉大的道德大師:孔子、孟子和老子。這三位聖人出現之前,中國人的宗教思想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當然,身為造物力量的淵源,大自然理應受到膜拜,尤其是那些完全靠天吃飯的人,對大自然更是頂禮膜拜,絕不敢產生一絲一毫的不敬。孔子、孟子和老子與耶穌、釋迦牟尼以及穆罕默德不能相提並論,因為他們並不是宗教創始人。

首先,他們的道德教義是建立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基礎之上,認為人並非天生就是大智大勇的人,只是凡夫俗子而已,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勤奮好學,謙虛謹慎,認真聆聽長者與智者的教誨,肯定會有所作為的。從我們基督徒的角度看,這三個人所宣揚的觀點是過於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唯物主義思想。他們都沒有宣揚過人以善報惡或者逆來順受之類的思想,他們不相信凡夫俗子會有這樣的高尚情操以至達到這樣的精神境界,而且他們自己也在懷疑,這樣的行為準則是否能夠真正成為整個社會的最高利益。所以,他們說,惡人自有惡報,好人應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做到忠信仁義,尊崇先人。

這三位中國哲學家所宣揚的道德思想內容不多,而且每一位都有自身的不足之處。我並不是說這種道德體系比我們的好,或者不好,但這種思想的確具有某些非常明顯的優點,它至少使這個講數種方言(中國北方人與南方人交流就如瑞士人與意大利人交流一樣困難)、生活在各式各樣環境中的4億中國人能夠擁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人生榮辱沉浮的達觀態度,也就是一種實際的人生哲學。正是這種哲學態度支撐著無數境遇悲慘的下層人民承受很大的勞苦,走完自己的一生,而如果一個歐洲人或者美國人面對同樣的磨難,就會垮掉或者自殺了事。

孔子、老子和孟子的這些樸素的哲學思想,幾乎每個人都能理解。如果你不信,你可以看一下中國人4000年的同化奇跡。這種同化奇跡是非常反常和難以置信的。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被一個更大的帝國——蒙古大帝國吞併,這個大帝國的疆域遼闊廣大,東起太平洋,西抵波羅的海,但是這些蒙古帝王卻都和忽必烈一個下場,最後都被同化成漢人。蒙古王朝滅亡後,繼之而起的是中國最後一個漢家王朝——明朝(1368—1644年)。後來,這個王朝又被滿洲一個韃靼國王推翻,建起了大清帝國。雖然當時的滿洲統治者征服了漢人,強迫漢人留起了辮子,剃光了前面的頭髮,以作為對滿族人的屈服。但是,他們仍然被同化得比漢人還更像漢人。

自從滿洲人入主中原,中國就天下太平了。大清王朝只需把海港守住以防範西方的外國侵略者,便可高枕無憂。於是,中國的文明進程終於有了一時的靜息,但是它一旦停歇下來,整個國家就立即失去了活力,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僵化保守。它的政治專制比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國政治體制還嚴厲,文學被凍結了,甚至那曾經無與倫比的科學也不再發展,如果還有人發明什麼新玩意兒,他立即就會遭到他人的恥笑,甚至中國無可比擬的藝術也墨守成規,就像古老的拜占庭鑲嵌畫一樣,開始流於形式。中國完全與世隔絕了,他們沒有機會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做什麼。閉關鎖國的民族總是夜郎自大、盲目樂觀地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認為他們的軍隊是戰無不勝、天下無敵的,認為他們的藝術也是人類一切藝術中最精彩絕倫的,還認為他們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也遠遠比別國優越,如果拿外國作標準來衡量中國,簡直是荒唐透頂。然而,所有試圖排外的國家,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不幸。

自16世紀上半葉以來,中國才允許少數幾個「洋鬼子」進入太平洋沿岸的幾個貿易港口城市。這些主要來自葡萄牙、英國和荷蘭的不幸的「洋鬼子」在這裡的社會地位很低,他們在中國的地位,如同剛好與弗吉尼亞州早期殖民者的後裔搭乘同一條船的黑人醫生。

英國人在1816年派阿默斯特勳爵(他在1817年去聖赫勒拿島拜訪過拿破侖)來覲見天子,希望中國天子對英國商人給予庇護,改善他們在廣州的待遇。阿默斯特勳爵被告知,他能否上朝覲見天子決定於他是否願意在御殿前磕頭。所謂「磕頭」,講文雅一點兒,就是「在皇帝的宮殿中,以頭三次觸地」。這對一個荷蘭船長來說是辦得到的,因為他明白,只要他在皇帝面前磕了頭,他就能把大量的茶葉和香料帶回去,一生享用不盡。但是,阿默斯特不是船長,他是英國國王的代表,於是他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結果他甚至連北京的城門都沒進去。

這時的歐洲,詹姆士·瓦特發明的蒸汽機被廣泛應用,因此而富強起來的歐洲急切地要去征服新的世界,中國理所當然地被列在榜首。對驕傲的白種人來說,以突然爆發的事件為借口挑起戰爭很不光彩。1807年,馬禮遜博士作為歐洲第一位傳教士來到廣州,開始不斷對中國人宣傳基督教如何如何好,為何要信仰基督,因此要必須給它一個機會。但那時,即使那些最迂腐、最狹隘的滿洲官員都能夠積極地固守孔子的教義,以此來阻撓滾滾而來的鴉片狂潮,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卻在不斷地從罌粟籽中提煉著數百萬磅的鴉片,將它們賣給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居民。英國東印度公司堅持要把鴉片輸送到中國,中國當局則堅決拒絕讓鴉片上岸,於是鴉片和受傷害的感情引起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讓中國人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絕對不是那些被他們看不起的外國人的對手,經過幾個世紀的閉關鎖國,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了。

這種擔憂最終變為現實。自從鴉片戰爭的不幸時期開始,中國就完全聽憑外國人的擺佈。那些一味埋首於田園而不問世事的中國人通過偶爾目睹的事實,也開始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國家出了問題。中國人把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災難歸咎於由外族統治的滿清政府,於是中國人開始揭竿而起。大約80年前爆發了第一次起義,中國人希望以革命換自由。

鴉片戰爭後,當清政府正與英國和法國開戰時,「太平天國運動」在華南地區風起雲湧。這些人拒絕剃頭,把辮子也剪掉了。但是,對於那些因貧困而造反的老百姓來說,滿清王朝的大軍太強大了。他們推舉出來準備取代滿洲人的漢人皇帝(指洪秀全——譯者注),最後在南京自己的宮殿中自焚,還把所有的嬪妃活活燒死(這裡作者弄錯了,洪秀全是病死的,而不是自焚而亡。湘軍攻陷南京時,洪秀全已死了一個多月了。由於太平軍戰士誓與南京共存亡,故點火自焚——譯者注)。在這場革命中,被殺者達數十萬人。剿滅這場革命的清朝統領是兩個外國人,一個是美國工程師華爾,另一個則是虔誠的基督徒、深邃的神秘主義者戈登。戈登返回英國後,專心從事慈善和宗教事業,過著退伍之後的悠閒生活,為他的悲慘結局作準備。有關戈登的故事,你可以在「非洲」那一章裡瞭解到。

1875年,清政府與德國之間出現分歧,於是德國就向中國派出了一個中隊,理由是幫助中國清除沿海的海盜。1884年至1885年,發生了中法戰爭,結果,中國失去了南部的安南和東京灣。1894年,他們和已經西方化的日本又打了一仗,結果喪失了台灣島。

隨後歐洲人開始對中國的軍事戰略要地進行爭奪。俄國人強佔了東北的旅順,英國人奪取了威海衛,德國人進駐了膠州灣,法國人則分到了湄公河左岸的金蘭灣,而至於在外交政策上帶點兒感情作用的美國,他們只是含含糊糊地提出了「門戶開放」之類的意見。其實,那些歐洲人把搶到手的土地變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不管什麼時候,只要美國的山姆大叔探過頭去(當然不是為了看熱鬧),他們就急忙把大門關上。

中國人民雖然天生吃苦耐勞,但也開始看到,他們不僅在受政府的壓迫,也受到外國人的欺凌。看清了這樣的事實之後,他們再次把所受到的屈辱與苦難統統歸罪於外族統治者——滿清政府。1901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他們先是刺殺了德國大使(理由是這位大使先殺害中國人),然後圍攻在北京的外國使團。結果,由俄、日、英、法、奧、德、意、美八國組成的一支聯合軍隊進入北京,來援救被圍困的外交使團,把這些絕望中的大使及其家屬解救出來。援軍為了進行報復,在北京城內大肆搶劫,使這座富裕的城市遭受到空前洗劫,不管是多麼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都被侵犯了,甚至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不曾倖免於難。德軍司令率領他的2萬名士兵(雖然停止了射擊,但搶劫仍在大肆進行)奉德國皇帝的指令——「就像匈奴人那樣幹吧」。這是一個不幸的命令,是老威廉皇帝在他執政生涯中發出的最糟糕的指令。十幾年後他就在自己國內遭了報應。

巨額的戰爭賠款,歐洲各國的得寸進尺,政府的奴顏婢膝,這一切使中國人民再也無法忍受。1911年,他們再次發動革命。這一次,他們成功地推翻了滿清政府,成立了共和國。

這一次,中國人已經得到了教訓,知道西方國家到中國來,並不是對孔夫子的道德文章感興趣,而是對中國的煤炭、鐵礦和石油等珍貴礦藏感興趣。中國人要麼努力保護好這些礦藏,否則就把它們沉到太平洋裡去。很快,他們開始認識到應該向日本人學習,在短時間內認識到「西方化」的重要性。為此,他們從世界各地請來了許多老師。尤其是請日本人當自己的老師,因為兩國人民比鄰而居,交流極為方便。

同時,俄國人已經按照馬克思理論進行管理,開始了把佔地球六分之一面積的國家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的進程。它作為中國的近鄰,可以悄悄地把一些新思想傳到這些長期遭受折磨的中國苦力耳中。在從前,不論誰在主宰著中國人的命運,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還是日本人,這些中國人似乎逃脫不了生來就得當牛做馬的命運。

自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所有這些相互矛盾的思想、計劃和情感在中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在那場世界大戰中,中國是被迫加入協約國的。和以前一樣,戰爭結束後,他們不僅沒有任何收穫,反而又蒙受很大損失。

我不是一個預言家,無法預料在未來10年、15年中,中國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可能現狀不會有太大改善,也不可能很快就趕上世界的前進步伐,因為貧困的中國覺悟得太晚了。但是,如果有朝一日他們真的趕上我們,那麼就請上帝憐憫我們吧,因為我們那時不知要還一筆怎樣的債啊!

《人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