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南部半島的主人

中南半島包括四個古老王國,其中有獨立的,也有半獨立的,還有完全附屬於別國的半島,它的總面積是巴爾幹半島的4倍。最西邊是緬甸。緬甸在1885年以前始終是獨立國家,後來英國在徵得當地人的同意與全世界的支持之後,放逐了緬甸的最後一個統治者,吞併了這個國家,將其納入大英帝國的版圖。對此,除了國王本人,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是,這位臭名遠揚的國王是那種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存在下去的人,除非他像電影《東方君主》中的那位國王一樣發瘋。他甚至不是土生土長的緬甸人,而是來自北方的舶來品。整個半島都受夠了他們這種北方貴族的壓迫。這個國家的山脈地勢要為此負主要責任。北部邊境一座從東到西伸展的座座高山將印度阻在了門外,起到了一定的天然屏障的作用。而中南半島境內的五座大山卻一律縱貫南北,為那些生活在中亞大平原上的民族提供了便利的通道,他們可以順利地由此到達孟加拉灣、暹羅灣以及中國南海等富庶的沿海地區。他們所到之處不僅留下了無數斷壁殘垣、被掠奪的村莊、被焚燬的城市,還留下了許多後裔。這位末代君主就是其中一個。

你不必為那個緬甸君主的不幸感到難過。我可以告訴你,正是此人,為了慶祝自己登基,竟然重演古老亞洲的悲劇——殺光了他所有的親戚。從前土耳其帝國的蘇丹們常常這樣幹,那是以防萬一。就像在南美國家,如果有朝一日你被選上某個共和國總統時,一定要上意外死亡保險一樣。在19世紀80年代,發生這種將上百名兄弟、子侄斬盡殺絕、血流成河的事情,聽起來可就讓人無法忍受了。於是,英國總督將這個暴君取而代之。從那以後,這個擁有90%佛教徒和3%印度教徒的國家迅速繁榮起來。從仰光到曼德勒可以一路通航的伊洛瓦底江很快成為貿易運輸大動脈,江上無數船隻運載著大米、石油等物資來來往往,盛況空前。

緬甸正東是暹羅(泰國的舊稱——譯者注),兩國之間的邊界是多納山脈和他念他翁山脈。暹羅能夠繼續享有獨立地位有若干原因,其西側是英國佔領地,東側是法國殖民地,兩國相互猜測、提防,無疑使暹羅從中得以保全。另外,暹羅一個聰明的國王也是這個國家倖存的另一重要因素。老國王朱拉隆功是18世紀後期將暹羅從緬甸分出去的那位中國人的後裔。朱拉隆功執掌朝政近40年,他小心巧妙地利用西邊的鄰居和東邊的鄰居的矛盾,還會在適當時候做出微小的讓步來換取更大的利益,而且他的顧問既不是來自英國,也不是來自法國,而是從對自己威脅不大的小國中挑選出來的。這位睿智的國王將自己國家的文盲率由原來的90%降低到20%,他還開辦了大學,修築了鐵路,疏浚了湄南河,使其通航路線長達400英里。他還建成了一個出色的郵政電報系統。他的軍隊也訓練有素,使這個國家不僅成為一個十分可靠的盟友,而且還有可能成為一個潛在危險性的對手。

位於湄南河三角洲上的曼谷已經擴展到100萬人口,但那裡的多數人仍住在河邊的小船上,使人感到這裡像東方的威尼斯。這個國家不僅不將外國移民拒之門外,而且允許勤勞的中國人自由地到首都定居。中國人現在已佔暹羅總人口的九分之一,並使暹羅很快建設成為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國。暹羅內地覆蓋的茂密的森林也具有很可觀的經濟價值,柚木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出口產品。憑著運氣和智慧,暹羅至少保住了馬來半島的一部分,那裡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錫礦。

然而,總的來說,暹羅政府是反對國家工業化的。所有熱帶地區的居民如果要生存,就不得不從事基本的農業和其他一些簡單的手工業。有幾個亞洲國家充分瞭解這一政策的意義,暹羅就是其中之一。讓歐洲享有工廠和貧民窟吧,亞洲只想永遠保留村莊和農田,暹羅的村莊可能是西方人不喜歡的那種村莊,但它們符合東方人的性情,而工廠就不在此列。

順便說一下,暹羅的農產品與其他多數農業發達國家有些不同。除了中國人在那裡飼養的100萬頭豬以外,這個國家還有600萬頭馴化的水牛和6822頭大象。這些大象不僅可以在自家田里幹活兒,也可以租出去當作起重機和載重卡車使用。

法屬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島所有法國人佔領的那部分,大體可分為五個部分。從南向北看,首先是在湄公河三角洲大平原上的柬埔寨。這裡種植棉花和胡椒。柬埔寨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王國,但卻處於法國的監管之下。在柬埔寨的腹地,洞裡薩湖以北茂密的森林之中,還有一處非常讓人感興趣的歷史遺跡——吳哥窟。它是由一個神秘的民族——高棉族——留下來的,關於這個民族,我們所知甚少。公元9世紀,這些高棉人在柬埔寨北部吳哥建立了首都。這個工程十分浩大,城牆四邊,每一邊至少長達2英里、高30英尺。最初,在印度教徒的影響下,高棉人開始信仰婆羅門教,但是到了10世紀時,他們又改信佛教,並將佛教定為法定宗教。由婆羅門教轉而信仰佛教也導致了他們精神世界的重大轉變,這種變化也體現在建於公元12世紀到15世紀之間的大量的寺廟和殿堂結構之中。在吳哥被摧毀時,這些建築給後人留下了令人驚歎的建築廢墟。如果拿我們美洲那些舉世聞名的瑪雅遺產與這裡相比,瑪雅建築就像是頭腦簡單的初學者的作品。

有一種說法認為,吳哥最初是建在海上,早在湄公河三角洲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海向後退卻了300英里之多。那簡直是世界奇跡!在歷史上,曾記錄過納拉文海岸線向後退卻了約5英里,而比薩的海岸線後退約7英里。關於吳哥過去的種種情況、來龍去脈恐怕永遠是個謎。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曾經有過這麼一個城市,它在當時的地位比今天的紐約還重要,而它現在消失了,成了明信片上的風景,在巴黎殖民地展覽會上,花上一個便士就可以買到這樣的卡片。當巴黎還是一個由氣味難聞的簡陋房子湊成的漁村時,吳哥已經成為世界文明中心。這多麼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現在的湄公河三角洲已經是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一部分了。由於法國在墨西哥的遠征遭受重挫,為了給帝國挽回一點兒面子,他們於1867年佔領了這塊地方。這裡有一個天然良港——西貢(今胡志明市——譯者注)。在這裡,數千名法國官員管理著400萬印度支那居民,心力交瘁的他們熱切地盼望著盡早結束這份苦差,能夠早日榮歸故里,過著平靜而體面的生活。

印度支那的東方就是安南(現在越南的中部——譯者注)。儘管它自1886年以來就受法國「保護」,但它仍然維持著王國的地位。這個國家的內地主要出產木材,但是這個國家多山,幾乎沒有道路,因此仍然處於未開發的原始狀態。

這個地區的北部(即現在的越南北部——譯者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這裡不僅有一條重要的河流——紅河,而且還盛產煤和水泥。它實際上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和那個國家一樣,生產並出口棉花、糖和絲綢。自從1902年以來,首都河內就成了法國統治整個印度支那的行政中心。法屬印度支那還包括內地的一塊狹長地帶,叫做老撾,是法國人在1893年吞併的。半島最南端被分為兩部分,那個所謂的「馬來聯邦」包括四個在英國保護下的半獨立的小公國。半島的另一部分就是英國皇家殖民地,官方成為「海峽殖民地」。對於英國人來說,控制馬來半島至關重要,因為這片海拔高達8000英尺的山區,蘊藏著豐富的錫礦。這裡的氣候也適合種植各種各樣的熱帶產品,而且幾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在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檳城和新加坡,大量出口橡膠、咖啡、胡椒、木薯澱粉、檳榔膏等產品。坐落在一座小島上的新加坡是一個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城市控制著所有從南到北,從東向西的重要海上通道。

新加坡又名獅城。1819年,新加坡還是一個灌木叢生的地方。它的建城歷史幾乎與芝加哥差不多。最早是由著名的荷蘭殖民官員斯坦福德·萊佛士所建,他預見到該地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就竭力說服英國和印度政府從法國人手中奪回爪哇島。今天,這裡已是種族和語言的大雜燴,東方的各種風俗、各種語言、各種人種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新加坡也是一座像直布羅陀一樣堅固的堡壘。一條連接著暹羅的曼谷的鐵路線從這裡開始,但這條鐵路線目前還沒有通到緬甸的仰光。當東西方最終發生不可避免的衝突時,新加坡將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由於預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新加坡湧現出一大批聞名遐邇的豪華酒吧,它們的富麗堂皇見聞於整個東方世界。另外,像都柏林一樣,這座城市把巨資花在一年一度的跑馬會上。

《人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