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因此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詩》被朝廷奉為經典之一,《詩經》的名稱由此出現並沿用至今。其內容按照作品性質和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指「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大多數是民歌。據史書記載,周朝設有專門採集民歌的官員,稱「行人」,他們四處搜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風俗、政治得失,各地的民歌由此得以集中起來。「風」就是按照地域性進行劃分的,分為周南、召南、邶、睟、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國風,共160篇。

《國風》有很多是人民口頭創作的詩歌,不僅富於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而且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從西週末年到春秋中葉,周王朝及各國諸侯攻伐兼併,許多詩篇反映了這一時期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表達了人民的不滿、怨憤和反抗精神。如《魏風·伐檀》,描寫了一群伐木者一邊勞動一邊歌唱:「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襒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斥責了不勞而獲的奴隸主。從西週末年到春秋,徭役、兵役苛重,士兵厭戰思鄉,妻子懷念徵人,《國風》中的篇章對此也有所體現。如《邶風·擊鼓》反映了戰士久戍在外,對家人懷念不已,期盼白頭偕老:「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國風》中以愛情為題材的民歌數量很多,富於情采。或表現熱戀的歡樂,或表現相思之苦,顯示了古代人民單純開朗的性格和純潔質樸的心靈。「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衛風·木瓜》)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反映了男女愛情的單純美好。《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表達了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另外,《邶風·靜女》《鄭風·溱洧》《王風·采葛》等,描寫戀愛中的各種表現和心理變化,真摯感人。而《邶風·谷風》《睟風·柏舟》《衛風·氓》《王風·中谷有踴》《鄭風·遵大路》等諸篇,有的反映婦女被遺棄的悲慘命運,有的則描寫她們敢於爭取自由婚姻的鬥爭精神。

此外,《國風》中還有一些篇章反映了人們日常勞動的場面,如《魏風·十畝之間》《豳風·七月》等。還有一些詩揭露諷刺了諸侯的荒淫無恥,如《邶風·新台》《齊風·南山》《陳風·株林》等。

「雅」是西周王畿地區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多數是西周時的作品,主要敘述祖先的史跡和武功,用於諸侯朝會;「小雅」74篇,大部分是周室衰微之後的政治諷喻詩,用於祭祀和宴飲,其餘屬於歌謠,表達了對於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人民的同情。

在《雅》詩中,有一部分是貴族用於祭祀的樂歌,如《小雅》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描繪了當時農業生產的情況,屬於祈求豐年的樂章。「既瞮既足,生我百谷」(《信南山》),「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甫田》),表達了對豐收的渴望。

《詩經》書影

《出車》《六月》等則記載了周宣王時對獫狁(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活動。「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小雅·六月》),描寫戰前準備;「飲御諸友,穀鱉膾鯉」(小雅·六月),描述凱旋後會友宴飲的場面。與此相關,有表現徵人之苦的詩篇,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戍邊戰士一邊採摘野菜,一邊擔憂歸期遲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當日出征,楊柳依依,今日歸來,雨雪交加,物非人亦非,叫人心生傷悲。

西周後期,統治者日趨腐朽,社會矛盾加劇,《雅》詩中有一些篇章反映了這些社會動盪。如《大雅》中的《民勞》《板》《蕩》,《小雅》中的《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等。「天方薦瘥,喪亂弘多」(《節南山》),「無縱詭隨,以謹無良」(《民勞》)。這些都是在提醒當政者要以德治國,親賢遠佞,以免上天降災。

「頌」是統治階級祭祀宗廟的舞曲歌詞,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周頌》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祭祀宗廟的舞曲歌詞,用典雅莊重的辭章歌頌祖先的功德並祈求降福子孫。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讚美成王命令百官率民耕種;「為酒為醴,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描寫豐年用糧食釀酒祭拜祖先,以求得福祉。

《魯頌》是魯國貴族用於祭祀宗廟的樂章,其中《馬同》《有馬必》通過讚美拉車的駿馬良駒來體現勞動的美好和豐收的喜悅。《泮水》《門宮》是臣子對國君的歌頌,有許多誇張的描寫,對漢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商頌》是宋國貴族用於祭祀祖先商王的頌歌。《那》《烈祖》描寫了祭祀成湯時樂器舞蹈之盛美和酒餚祭品之豐富,以此來紀念祖先的豐功偉績,祈求賜福後代。《玄鳥》《長髮》《殷武》則描述了祖先誕生以及商民在開國時期的艱苦奮鬥和終成大業,頗有宏偉氣象。

(盧月)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