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和西冷印社

吳昌碩(1884-1927年),初名俊,後名俊卿,字蒼石、倉石、昌石等,號缶廬,浙江安吉縣人。吳昌碩被認為是清代最後一位古典藝術大家,其詩、書、畫三者皆精,均集各家之長,並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流傳下來的篆刻作品有《樸巢印存》《缶廬印存》《蒼石齋篆印》《篆雲軒印存》《齊雲館印譜》《削觚廬印存》《鐵函山印存》等多種印譜。

吳昌碩14歲就開始在父親的指點下學習刻印。由於書法與篆刻密切相關,他也認真學習過書法,對石鼓文尤其感興趣,曾在65歲自題《石鼓文》臨本時說:「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後來他又以石鼓文的筆意,融多種文字體勢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篆書體。

吳昌碩的篆刻中有堅實的書法基礎,同時也融匯繪畫的技法。在刻印時,他比較講究章法,注重印章中朱與白的合理搭配,間架結構疏與密的位置分佈,將繪畫佈局和技巧運用得恰到好處,通過採用筆畫的疏密、參差、輕重等手法,使印章無論是從佈局上還是細節上都達到高度的統一與和諧。吳昌碩的印章中少則一二字,多達數十字,但在佈局上比前人更精於設計。他早期的印章,刀法較為細膩,勾劃較清晰,風格生動活潑,可以明顯看出他所用的工具為錢(錢松)、吳(吳讓之)式的利刀。中晚期印章不再拘泥於刀法的細膩,轉而著意追求氣勢宏偉的大效果,這一時期的用刀粗且鈍。晚年的作品,常常採用殘石破損的方法,敲鑿印邊印面,以達到古拙、淳樸的效果。

吳昌碩在30歲後開始作畫,受任頤啟發,吸收徐渭、朱耷等諸家畫法,還以篆書、狂草的筆意融匯其中,作寫意花卉、蔬果之圖,風格以沉雄豪放為主,自然古樸中透出一種難以效仿的個性魅力,對現代寫意花卉畫產生了很大影響。

吳昌碩還曾被同道推舉為「西泠印社社長」。西泠印社是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由丁輔之、王裼、葉為銘、吳隱等創辦於浙江杭州孤山的研究篆刻的學術團體,因地處泠山附近而得名。對當時的篆刻書畫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吳昌碩的第一個日本學生河井仙郎也加入了西泠印社,這在當時成為印學界的一段佳話。不僅如此,在吳昌碩去世之後,日本人還為他雕鑄了銅像,置於西泠印社內。現在的西泠印社也成為西湖著名遊覽勝地之一。

(孫愛迪)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