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

輪迴,譯為輪轉、流轉。輪迴的原始思想產生於古印度婆羅門教,而佛教則發展了這一理論,謂「輪迴」的主體是虛妄的「執持識」,「輪迴」的動力是「業感」,「輪迴」的結束是「解脫」。佛教認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在「六道」中輪迴,循環往復,如車輪旋轉不息,造善業得樂報,如天、人兩道,造惡業得苦報,如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正如《觀佛三昧經》卷六所說:「輪迴六趣,如旋火輪。」「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輪迴的六個去處: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修羅。俗語中常用「六道輪迴」。如元朝李壽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六道輪迴。」又如元朝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則你那六道輪迴怎脫免,使不的你九伯風顛。」反映出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之說在民間影響之大。

(楊勇)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