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

道教神譜中僅次於三清的是四御。他們是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癨。

四御中最受人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最長的名字是吳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玉帝顯然是從中國古代的天帝信仰中轉化過來的。中國自殷商以來,就已經有了最高神天帝的信仰,在先秦的文獻中一般稱之為天、皇天上帝、太昊。根據學者考證,這些都是對於太陽神的尊稱或頌美之詞,是中國古代最尊貴的稱號。如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有這樣一段話:「太昊帝庖犧氏……繼天而生,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像日之明。」

這種對天及天的人格神天帝的崇拜,也一直是歷代封建帝王進行祭祀的國家大典。

但是,隨著道教的興起和印度佛教的傳入,天帝偶像在民間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代之而起的則是對如來佛的信仰。道教為了與之相對抗而建立起了三清尊神,但三清總歸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人們又容易從人間帝王設想天上的帝王。又由於古人相信服食玉可以長生成仙,又以玉作為純潔貞一的標誌,所以道教對神仙也一般稱之為玉女或玉郎,把神仙世界則稱之為瓊、玉清,對於神仙居住的地方稱為瓊樓玉宇,仙境內的樹、草、動物則稱為玉簡、玉兔、玉蟾,無不冠之「玉」字以顯其貴。於是唐宋以來,文人墨客把設想中的神仙世界的皇帝稱玉皇、玉帝。如唐詩有:「仰致玉皇帝,稽首前致誠」(《白氏長慶集·夢仙》);「玉皇據案方凝然,仙官立仗森幢幡」(《披沙集·升天行》)等句。於是,在民間信仰中就把天帝和道教中的玉皇合為一體了。宋初倣傚唐代尊崇道教,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宋真宗為了掩蓋澶淵之役慘敗的恥辱,在當時奸相王欽若等人的唆使下,把民間信仰的玉皇正式列為國家的祭祀對象。那個善於畫鳥的宋徽宗乾脆把玉皇與傳統的昊天上帝合為一體,號為昊天玉皇上帝。從此國家、民間、道教三方面的信仰正式合流,雖然後來又把玉皇與昊天上帝分開,但在民間玉皇上帝在仙界的地位已不可動搖。如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中玉皇大帝便是天界的最高首領,就連佛教最高神如來佛見了也得低眉三分。蒲松齡在《聊齋誌異》中也有「天上有玉帝,人間有皇帝」的說法。

但是在道教的仙牒中,玉帝的地位起初並不理想。玉帝的稱呼,最早出現在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中,不但三清位中沒有他的蹤影,而且僅僅位屬玉清境元始天尊屬下諸神之列,全沒有後世所說「安期羨門輩,侍列如公卿」般的威風(安期、羨門,指安期生和羨門子高,都是著名的神仙),玉皇道君居右位第11,高上玉帝居右位第19.到了唐代,玉皇稱呼漸漸在民間普及,玉帝的待遇也漸有提高。但宋初張君房編的《雲笈七簽》中,玉帝在十位天尊中的地位還是偏低,僅列第九,倒數第二,這種與民間迥異的待遇,難怪以維護人間正統為鵠的朱熹對此也憤然不平,認為「悖戾僭進替此為甚」,「老聃之流豈可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朱子語類》)。面對這種情況,道教徒當然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是順水推舟,把玉皇升為三清第二位。

(潘宇)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