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主要美容方法

肌膚的保養

肌膚的保養包括面部的化妝和染甲等。其中面部的化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胭脂花粉的使用,點唇的方法,描眉畫黛,面花的使用。我國古代婦女講究用溫熱之水浴身,用米汁洗髮,並有在洗浴的時候用香的習慣,史籍上就有有關的記載。古代對於膚發的美容保護劑大體可分為外用和內用兩種,外用的有塗敷用和洗滌劑兩種,內用的有丸、散和湯,丸劑較多。各個時代的保護劑配方不一,如北魏時用牛髓或牛脂,配以溫酒、丁香、藿香、青蒿等製成面脂供婦女護膚用,其作用為潤膚、芳潔,對部分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抵禦或抑製作用。《四時纂要》中還記載了傳聞中太平公主的面脂秘方:「面藥,(七月)七日取烏雞血,和三月桃花末,塗面及身,二三日後光白如素。」烏雞有補益的功能,其血能療傷;桃花能「悅澤人面」,對臉上的粉刺有一定療效。

中國古人還用豌豆和大豆等粉末配上各種藥物粉末做成「澡豆」來洗手、洗臉和洗澡,除垢健膚,有的甚至能去除雀斑。以粉飾面並且在臉上染頰飾紅是中國古代婦女化妝的基本妝制。古代婦女還創製了各種唇形和眉型,如半邊嬌(唇形)、柳葉眉等。

髮式的設計

古代婦女的髮式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由少到多,由簡到繁,有墮馬髻、茴香髻、蝶鬢髻、絲梳百葉髻等。髮式豐富多彩,令人歎為觀止。清初戲劇家李漁在他的《閒情偶寄》中說:「古人呼發為烏雲,呼髻為蟠龍。近世有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窮新極異。」據史書記載,這些髮型的主要創造者是宮女和古代的妓女。據說「墮馬髻」就是漢武帝時的宮女的創造。

髮型有時候也表示一種風俗,如晉代女子還未結婚時,在鬢後面垂一條辮子,已婚女子則須把辮子解開。

古代美女也染髮,唐代就有了使用染髮劑的記載。現在常用的「渲染」一詞,在古代指的就是用墨來染髮:「以墨飾美人鬢髮,謂之渲染。」(《升庵詩話》)

(干春松 李曉丹)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