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漆器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揚州許多漢代墓葬中出土了多達近萬件的漆器及其殘片,器物中有碗、盤、壺、勺、耳杯等飲食用具,奩、案、幾、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琴、俑、硯、盒、弓背、劍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還有漆棺、槨、面罩等喪葬用具,器形繁多,體現了廣泛的用途。其裝飾工藝則有彩繪、針刻、貼金、金銀嵌等類別。其胎骨以木製為最多,有關學者稱揚州為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另外還有不少以干漆夾為胎的,世稱脫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銅胎、皮胎製器。

從現有的文獻記載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揚州漆器就享譽海內。隋唐時期,揚州漆器工藝格外精緻,金屬鑲嵌產品日益增多。《酉陽雜俎》《楊太真外傳》等書記載有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多次將揚州所貢金銀平脫等名貴漆器賜給安祿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時,高駢任揚州鹽鐵史,為獻媚朝廷,曾一次向長安運送揚州漆器逾萬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本尊毗盧捨那佛坐像」、「藥師佛立像」、「千手觀音菩薩立像」均為鑒真弟子揚州興雲寺僧義靜所造,都是日本的國寶。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製作中心。雕漆尤為精美。元末明初時,「點螺」工藝出現。明清時代是揚州漆器歷史上的全盛時期,除了彩繪和雕漆外,平磨螺鈿、百寶鑲嵌等新工藝也有所展。真是名家薈萃,諸品具備。清代後期,揚州漆器出口外貿已較興盛,遠銷歐美等國,年銷量2萬多件,「歲入三萬兩」。

傳統的揚州漆器,是在精緻髹漆的基礎上,選用翡翠、瑪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雲母、夜光螺及金銀等800種名貴材料製作而成。揚州漆器按裝飾工藝分十大類,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鈿和點螺三大類質量居全國榜首,名揚海內外。

新中國建立以來,揚州的漆器藝人繼承傳統技藝並有創新發展。今天的揚州漆器分為雕漆嵌玉、平磨螺鈿、點螺、刻漆、彩繪鉤刀、漆砂硯7個類別。產品有屏風、地屏、掛屏、台屏、衣櫃、酒櫃、電視櫃,及各式桌、椅、幾、凳、瓶、盤、筒、盒等傢俱和陳設用品300多種。揚州漆器造型穩固雅致,做工細膩精巧,色彩和諧勻稱,光澤柔和腴潤。其裝飾藝術,具有傳統工藝富麗沉靜的民族特色。20世紀60年代初製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頌》《喜鵲登梅》大掛屏,陳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20世紀70年代初期創作平磨螺鈿《南京長江大橋》大地屏,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受到過毛澤東主席的讚揚。1979年春,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朝鮮,將點螺《錦繡成年春》台屏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金日成主席。1987年9月,點螺木雕《泰山覽勝》漆砂硯在日本東京、大阪專櫃展出,受到各界人士讚美,後以400萬元人民幣售出。1988年2月,揚州的漆器藝人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件柔性可卷漆器《煙花三月》,其質地剛柔相濟,可舒可卷,體積輕巧,便於攜帶和收藏,是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巧妙結合,1989年4月在中國香港展出,各界人士視為奇觀。

(蔡旭)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