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又稱「白木雕」,即其雕以木材的天然色澤為特色,因起源於浙江東陽而得名。東陽木雕的發展,自唐迄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陽木雕具有唐代遺風,在宋代又是刻書中心,明代東陽木雕則多用在建築裝飾上。另外民間器物木雕也很發達。清代乾隆年間有400多位東陽木雕匠師應徵入京修繕宮殿和木器傢俱。東陽木雕多取材於人物、山水、鳥獸、花卉、蟲魚。人物多是民間神話戲曲故事。一般建築上楣、斗拱、插尾、梁鎖等都飾有深雕;而門窗堂板、鎖腰、大肚板、天頭則飾以淺雕;窗格、欄杆、廊簷多飾以鏤雕。東陽木雕以浮雕最普遍,深雕最有特色。

東陽木雕的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以後又產生了戲文化的「微體」、「京體」,畫譜化的「畫工體」。「畫工體」講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關係,人物姿勢動態變化多而生動,景物層次豐富,又有來龍去脈,重疊而不含糊。

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以浮雕為主,結合運用「深鏤空雕」、「透空雕」、「透空雙面雕」、「半圓雕」、「三面雕」、「圓柱雕」、「拚鬥雕」、「陰雕」、「樹根雕」、「彩木鑲嵌雕」、「鏤空貼花彫」等十多種手法。雕工精緻、洗練、玲瓏剔透而不傷整體和牢固。例如「透空雙面雕」是一種穿花鋸空以後,再進行正反兩面雕刻的技法,圖案整體、結構嚴密、透空透風、堅固耐用,常用於房屋掛廊、門窗、宮燈、屏風、櫃架上的雕飾。

在藝術手法上,東陽木雕以層次高、遠、平面分散來處理透視關係,並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或鳥瞰式透視為構圖特點,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間範圍內所表現出來的內容要比西方古典浮雕更為豐富。它可以不受「近大遠小」、「近景清」、「遠景虛」等西方古典雕刻與繪畫規律的束縛,充分展示著畫面內容。

東陽木雕在工藝操作上有「圖稿設計」、「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是能雕善畫、功底深厚、技藝高超的老藝人卻可以不用起稿,直接雕刻。

東陽木雕原材料的種類主要以香樟木、松木、山白楊為主,也有用柏木、紅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雲杉、紅豆杉、台灣松木的。

東陽木雕的藝術作品一般不加彩繪,多用本色透明清漆塗罩,以保留白木的天然本色,使人們能更好地欣賞雕工的高超技藝。

(蔡旭)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