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潛在危機 楊玉環專寵

楊玉環成為唐玄宗的女人,是在驪山溫泉宮。

六十六年後,詩人白居易根據民間傳說和藝術想像追述了當時場景: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呵呵,天生麗質的小女人被精力充沛的老皇帝折騰得站都站不起來。

這是開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的故事,因此賜浴之日並非乍暖還寒時節。選在君王之側的楊玉環也非「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是玄宗之子壽王李瑁(讀如冒)的王妃。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李隆基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22]

如果較真,這是亂倫。

華清宮為唐代帝王游幸的別宮,位於今陝西西安臨潼區。

對於有著胡人血統的李唐皇族而言,亂倫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太宗皇帝就佔有了弟媳婦,高宗皇帝則收編了父皇的女人武媚娘。不過,這兩人納娶的是寡婦,二十二歲的楊玉環卻是現任王妃,這讓壽王情何以堪。

然而壽王也只能忍氣吞聲,甚至暗自慶幸。實際上李瑁的處境一直很尷尬。他是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也是寧王李憲的養子。當年,由於武惠妃所生子女接二連三夭折,李瑁便被送到了寧王府中,由寧王的元妃撫養成人。

寧王和惠妃都非比尋常。前者是李隆基的大哥,玄宗的太子之位就是他讓出來的,所以死後謚為「讓皇帝」。後者是武則天的侄孫女,也是玄宗皇帝的寵妃。因此,李林甫等人便曾經一度極力主張立李瑁為皇太子。

可惜李林甫押錯了寶,壽王的特殊身世反倒使他與儲君之位無緣——不少人視武氏家族為李唐仇敵,唐玄宗也不願意寧王系統過於得勢。最後,根據高力士的建議,被立為太子的是當時的忠王、後來的肅宗李亨。

對此,原本無意於東宮的壽王似乎並不在意。他沒想到的是,父皇不但奪他之位,還要奪他之妻,而且原因居然還是懷念他的母親。據正史記載,壽王之母武惠妃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去世後,玄宗皇帝就悶悶不樂。尤其是冬天駕臨驪山時,睹物傷情,更是鬱鬱寡歡。環顧左右,三千佳麗竟是粉色如土。直到高力士揣摩上意,將楊玉環從壽王府邸接到溫泉宮,陛下的臉上才綻放出久違的笑容。[23]

懷念一個女人,就讓她的兒媳來頂替,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同樣,一個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要什麼有什麼,卻偏要跟兒子搶女人,也不知是何道理!

大約只能說,有權就是任性。

不過,任性的皇帝也不得不遮人耳目。他在驪山偷情的兩個月後,也就是開元二十九年(741)正月初二,下敕昭告天下,宣稱為了成全楊玉環對已故太后的孝心,批准她自願度為女道士。而且,一本正經地,道號太真。[24]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彌勒經度》中剃度圖局部。

放完這個煙幕彈,兩人就興高采烈泡溫泉去了,時間竟是在當月。當年十月,第三次幽會驪山之後,女道士楊玉環乾脆大模大樣住進了興慶宮,飲食起居儀同皇后。宮中則按照民間對家庭主婦的稱謂,管她叫「娘子」。[25]

想當時兩人一定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因為就在第二年正月初一,唐玄宗宣佈改元天寶。與皇祖母武則天相反,玄宗並不喜歡改元。他在位四十四年,改元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712年登基,改元先天。第二次是713年親政,改元開元。這個年號沿用了近三十年,為什麼要改呢?

因為開元就是開創新紀元,而玄宗皇帝自認為這一偉業已經大功告成。太平盛世就該普天同慶,偉大的君王也該安享晚年。因此,不但要在驪山修建長生殿,也要盡情享受楊玉環的溫柔性感,那可真是上天賜給他的寶貝啊!

沒錯。雲想衣裳花想容,豈非傾國傾城?[26]

眾所周知,這是李白專門為楊玉環寫的詩,共三首,總題《清平調》,由著名音樂家李龜年譜曲演奏傳唱,時間在楊玉環被度為女道士的三年後。而且也就在這一年,唐玄宗再次花樣翻新,改年為載,是為天寶三載。此事雖然並不可能是楊玉環的主張,陛下的好心情卻無疑是她帶來的。

更何況,當時年景也好。

好年景和好心情讓玄宗皇帝極為放鬆,更覺得自己跟女道士楊玉環的關係真是神仙眷侶。他們倆去驪山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即便在長安也其實是公開同居。這才有了李白那三首流傳千古的詩,以及各種未必靠譜的故事傳說。

事已至此,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了。天寶四載(745)八月初六,剛剛過完六十一歲生日的唐玄宗,正式冊封二十七歲的楊玉環為貴妃。當時宮中並無皇后,貴妃實際上是六宮之主。四年多的陳倉暗度,終於修成正果。

壽王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十天前,玄宗已經為他另選王妃,不用再擔心與武惠妃、寧王和楊玉環的瓜葛,只需要一心一意做皇帝陛下的孝順兒子就行了。

如此結局,似乎倒也皆大歡喜。

出人意料的是,楊玉環成為貴妃以後,反倒跟李隆基鬧起彆扭來,以至於兩次被逐出皇宮,一次在天寶五載(746)七月,還有一次在天寶九載(750)二月。兩次出宮,雖然都以戲劇性的轉折收場,傳遞出的信息卻耐人尋味。

楊玉環不是武則天,鬧彆扭肯定與政治無關,原因多半應該是爭風吃醋。當然,也有人說是她移情別戀,對像則是寧王李憲。唐人張祜的詩就說: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27]

這恐怕是藝術想像。因為寧王早在開元二十九年(741)十一月就已去世,豈能在四年半以後鬧出風波?至於說玄宗與寧王在天寶九載(750)二月開音樂會,貴妃趁機偷吹寧王玉笛,惹得玄宗大怒,當然也更不靠譜。[28]

此圖舊傳為唐代畫家周昉所繪,絹本設色,重彩。用筆樸實,氣韻古雅,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描繪了幾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在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展示了仕女們在庭園中的閒適生活。

比較靠譜的是玄宗風流成性,在天寶五載(746)派出所謂「花鳥使」到民間搜訪美女;後來又拈花惹草,在天寶九載(750)與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不清不楚。楊玉環無法接受,與唐玄宗發生衝突,而且出言不遜,於是被遣送到哥哥府中。[29]

結果是兩個人都受不了。第一次,楊貴妃剛出宮,唐玄宗就茶飯不思,亂發脾氣,直到善於揣摩上意的高力士將貴妃接回宮中才恢復正常。第二次則是楊玉環痛不欲生。她割下一縷青絲對使者說:臣妾的榮華都是聖上所賜,唯有身體受之父母。永別之日,願以此酬謝陛下恩寵。

唐玄宗看見楊貴妃的頭髮,大驚失色,急忙派高力士將她召回。如此這般過家家似的鬧過兩回以後,皇帝似乎不再花心,貴妃也似乎不再任性。他們甚至在天寶十載(751)七夕節立下海誓山盟。正所謂: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30]

結果是什麼呢?

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裡說的,當然不是元旦和冬至的大朝會,也不是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而是每天或隔日一次的御前會議,也就是常朝。這其實是件苦差事,因為天不亮就要起床,而且弄不好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皇帝和官員都很辛苦。[31]

所以,玄宗不再早朝,倒是讓不少人鬆一口氣。李林甫更是暗自慶幸,他正希望陛下泡在溫柔鄉里,專注於修身養性和卿卿我我,陶醉於《霓裳羽衣曲》呢!要知道,那樂曲是玄宗糅合印度和中原音樂創作,又由楊貴妃改編為舞蹈,並由陛下本人親任鼓手,堪稱帝國「第一樂舞」的。[32]

可惜,李隆基這位音樂家皇帝並不知道,當他心愛的女人梳著玉環髻,穿著尖頭小皮靴翩然起舞時,金玉其外的帝國已是岌岌可危。他當然也不會想到,後來害得楊玉環死於非命的,正是貴妃娘娘的乾兒子安祿山。

[22]關於李隆基與楊玉環第一次幽會的時間,請參看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的考證。

[23]見兩《唐書》之《楊貴妃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五天寶三載十二月條。

[24]唐玄宗的《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見《唐大詔令集》卷四十,《全唐文》卷三十五。

[25]見《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並請參看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

[26]見李白《清平調》。關於這三首詩的故事,見樂史《楊太真外傳》,王仲鏞《唐詩紀事校箋》、《太平廣記》等。李白寫作此詩的時間,見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的考證。

[27]見《全唐詩》卷五百一十一張祜《寧哥來》。

[28]此說見樂史《楊太真外傳》。

[29]此處據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的考證。

[30]關於楊貴妃的兩次出宮,見兩《唐書》之楊貴妃傳及《資治通鑒》有關條目。海誓山盟之事與時,見白居易《長恨歌》及陳鴻《長恨歌傳》。

[31]見杜佑《通典》,王溥《唐會要》。

[32]關於《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詳見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的研究。

《易中天中華史: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