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弄權 大尾巴羊

使武則天成為男人的,正是她的男人李治。

總體上說,李治是個厚道人。他性格內向,仁愛有餘而陽剛不足,因此讓父皇一直不能放心。貞觀十八年(644)的四月,也就是李治被立為儲君一年後,太宗皇帝便在兩儀殿當著兒子的面問群臣:太子的品行,民眾都知道嗎?

長孫無忌答:殿下雖不出門,天下無不仰其聖德。

知子莫如父。皇帝一聲長歎說:是嗎?民諺有雲,生子如狼,還怕是羊,朕的治兒可是從小就寬厚啊!

長孫無忌又說:陛下神武,是創業之君;太子仁恕,有守成之德。陛下與太子性格相異,卻又各得其所,這正是皇天上帝佑我大唐,天下蒼生難得之福啊!

太宗皇帝默然。[1]

表面上看,長孫無忌的話並不錯。的確,鐵馬金戈可以得天下,卻不可以治天下。開國之君必須是虎,守成之君則不妨是羊,甚至兔子。只是他沒想到,羊並不只吃草。如果當了皇帝,也吃人。皇權,是能讓食草動物食肉的。

但,這不是李世民之所擔心。

太宗皇帝的希望,是李治成為有道聖君。因此他把太子帶在身邊,一有機會就進行教育。吃飯,則言種田之苦;騎馬,則雲勞逸結合;乘船,則論載舟覆舟;就連在樹下休息也要諄諄告誡:木有墨繩即直,君聽意見則明。[2]

如此耳提面命循循善誘,幾乎讓史家一片叫好。可惜他們都錯了。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太宗皇帝恨鐵不成鋼,給年輕的太子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讓他覺得自己無能,總也長不大。男人長不大,就會依賴女人,尤其是年齡略大的成熟女性。唯其如此,武媚娘才有了可乘之機。

太宗皇帝其實教子無方。

實際上,李治即位以後,皇帝也曾當得像模像樣。他的一個叔叔,也就是建造了滕王閣的滕王李元嬰,還有弟弟蔣王李惲(讀如運)搜刮民財,屢教不改,臭名遠揚。因此在賞賜諸王時,李治便說:滕叔和蔣弟我看就算了。贊助他們兩車麻繩,自己拿去穿銅板吧![3]

顯然,李治並不昏庸,也不愚蠢。

但,他的心思卻很重。

其實李治剛一上台,就面臨三大難題:如何走出先帝的陰影,如何擺脫權臣的控制,如何克服性格的弱點。這三個問題他一定想了很久,只可惜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般人看來,李治從李世民手上接過這個攤子,是很幸運的。貞觀之治,成就斐然,君仁臣忠,民富國強。唐太宗這位蓋世英主,幾乎把什麼都設計好了,考慮好了,安排好了,新皇帝簡直就只需要坐享其成。

然而創業雖難,守成更難。李治的苦惱,只有李治自己知道:幹好了,是先帝的福澤;幹不好,是自己無能。父皇太成功了,後來人無論怎樣都躲不過那光環。

權臣同樣是麻煩。李治即便再笨,也看得出這些老傢伙不好伺候。他們追隨先帝多年,功勳蓋世,謀略過人。說是來輔佐自己的,誰知道心裡怎麼想?即便沒有反意,總把朕當小孩也很可氣,何況還以權謀私,公然腐敗。

有一件事讓李治印象深刻。

那是永徽二年(651)的閏九月,即位一年多的高宗皇帝在御前會議上問宰相群體:朕聽說有關部門在處理各類案件時多講情面。不知這樣的事,有,還是沒有?

長孫無忌答:講人情,看面子,哪個朝代沒有?因此不敢斷定其絕無。不過,本朝皇恩浩蕩風清月朗,僚屬們已經是最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了。徇情或有,枉法不會。至於收取一點點人情,恐怕陛下也未能免俗,何況臣等![4]

皇帝愕然。首相都這麼說,還反什麼腐敗?

其實,二十四歲的皇帝心裡很清楚,國舅爺長孫無忌就是帶頭腐敗的大老虎。因此兩三年後,為了能將武昭儀順利地推上後座,夫妻兩人居然也向長孫無忌行賄。

行賄的手筆很大。先是皇帝和昭儀臨幸相府,在長孫無忌的家宴上一口氣封了三個其寵姬所生之子,然後又送了十車金銀財寶和綾羅綢緞。這哪裡是只收取一點點人情?更氣人的是,長孫無忌只收錢,不辦事,甚至慫恿或默許褚遂良從中作梗。天底下,有這麼黑,有這麼霸道的嗎?[5]

實際上李治早就發現本人已被架空。就在向長孫無忌行賄的那年七月,他曾在朝堂上質問群臣:先帝在世時,朕親眼看見五品以上官員積極參政議政,或者反映民意,或者封駁公文,整天絡繹不絕。難道時至今日,就沒有國家大事要討論了嗎?諸位為什麼都一言不發呢?[6]

結果,還是沒人說話。

很清楚,朝廷已經變成了長孫無忌他們的。長孫無忌不願意出現聲音,那就不會有。就算有,也是元老派和權臣們想要的,比如反對廢王立武,或者殺掉這個那個。

李治成了擺設,儘管冠冕堂皇。

這樣的皇帝,當得還有意思嗎?

沒有。

看來,元老和權臣已經尾大不掉,高宗皇帝則實際上大權旁落,一場廝殺也在所難免。羊群中總要有羊被殺,誰的尾巴大就殺誰,只不過李治下不了手。因為他才是尾巴最大的羊,長孫無忌則是大尾巴狼。只要見到那些狼眼,李治就心裡發怵,舌頭打結。除了一忍再忍,還能幹什麼呢?

這就是李治的苦惱。這些苦惱很需要向人訴說,更需要有人幫他走出困境,因為他無法克服性格的弱點。但,又能跟誰商量,請誰出力呢?后妃們只知道爭風吃醋,朝臣們又各自心懷鬼胎。年輕的皇帝感到了孤獨。

幸虧,上天把武媚娘派來了。

已經很難追溯兩人當年偷情的緣由。也許,武媚未嘗沒有投機心理,李治則多半出於性的衝動。事實上,擔任昭儀的那四年,媚娘正處於性慾既旺技巧也高的年齡。她甚至根本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就能讓李治欲罷不能。[7]

後來她統治帝國,也一樣。

李治則很快就發現,這個女人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魅力,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她沉著冷靜,深謀遠慮,機敏果斷,精力旺盛。不像自己,多愁善感,軟弱任性,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相比之下,武昭儀反倒更像爺們。

皇帝很為自己的發現而欣喜。這不就是互補嗎?其實像李治這樣羞怯內向的大男孩,原本就有戀母情結。正如那些男性氣質特別明顯的,喜歡的女人往往一半像妹妹,一半像女兒。更何況年長三歲的昭儀既有長孫皇后的母愛,又有太宗皇帝的威嚴,簡直就是父皇和母后再生。

總之,武媚娘的港灣是溫暖的,也是安全的,很適合李治這樣的小船停泊。於是,高宗皇帝決心和這個女人一起來解決自己面臨的三大難題。這才是他不顧一切也要把武昭儀推上後座的原因,也是長孫無忌等人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的想像力有限,跳不出好色或懼內的窠臼,更想不到年輕的皇帝心中竟會有那麼多的苦惱,那麼多的糾結。

至於武昭儀,大約也很慶幸,慶幸另一種意義上的棋逢對手。沒錯,如果李治的要求也像先帝,只要嬌媚可人,不必精明強幹,自己就當不了女一號,也沒戲可唱。她在太宗身邊整整十一年而不得陞遷,便是證明。

皇帝的心思重,皇后的心機深。

一場好戲也將開鑼。

[1]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貞觀十八年四月條。

[2]見《貞觀政要》卷四,《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貞觀十七年閏六月條。

[3]見《新唐書·滕王元嬰傳》。

[4]見《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永徽二年閏九月條。

[5]按《舊唐書·長孫無忌傳》不載高宗與昭儀臨幸長孫無忌府邸事,《新唐書·長孫無忌傳》將此事繫於送禮之後,本書據《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永徽五年「是歲」條。

[6]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永徽五年七月條。

[7]林語堂《武則天正傳》稱:雖在龍床之上,也許武氏用腦時多,用情時少。其實像武媚娘那樣的女人,連腦都不需要用的,本能就夠了。

《易中天中華史:女皇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