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為家 姬周株式會社

周天下這家公司,有點像「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是日本和韓國的說法。日文和韓文的「株」就是股權和股份,一股就叫「一株」。所以,株式,就是股份制;株式會社,就是「股份有限公司」。

顯然,株式會社的株,不是守株待兔的株,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把周天下看作一棵「樹」。井田,就是葉子;村社,就是花果;莊園,就是枝條;采邑,就是分枝;封國,就是支幹;天下,則是主幹。

哈哈!有這麼一棵樹也很好,大樹底下好乘涼。

可惜樹太大,也麻煩。

比方說,樹大招風。

招風也是肯定的。畢竟,周人只是得到了「中國」。周邊地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風口」,誰知什麼時候「風乍起」?一齊刮起來,更成了「龍捲風」。事實上,後來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就因為「西北風」。

看來,如果樹大,那就必鬚根深。

所以,周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跟日本企業家一樣,都主張「和」,只不過中國講「和諧」,日本講「和攏」。日本人認為,從老闆到員工,都應該把企業看作一個大家庭。為了避免家庭內部發生衝突,每個人都有責任「維穩」,有義務「維和」。這樣才能「攏在一起」,長足發展,共同致富。

這就叫「和攏經營」。

日本和韓國,是常常被看作「儒家資本主義」之成功範例的。這其實似是而非。沒錯,中華文明確實影響了日本和韓國,中華民族的許多智慧也被成功地應用於企業管理。但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卻不是儒家思想,而是資本主義,包括市場經濟、契約精神、法治原則。至少,他們產權明晰。株式會社的資本,是股東們一株一株湊起來的。如果不想血本無歸,那就必須和衷共濟。

更重要的是,產權明晰,就責任明晰,權利明晰。大家都是公司的股權人,為公司奮鬥就是為自己奮鬥,誰不努力?

周天下卻「產權不清」。

誰都知道,周天子的資本,其實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然而按照「君權天授」的理論,卻被說成是「天命空降,直接下載」,因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也就是說,天下的產權屬於天子。

這樣一來,全部股權便都是周王的,只不過分給了大家。分配的結果,是諸侯和大夫得到了「原始股」,士農工商得到了「技術股」。這當然也未嘗不可。既然都是股權人,就應該同心同德,才能把自己的股份變成「績優股」。

可惜這最終只是一廂情願。

首先,姬周株式會社既不生產,更不分紅。公司總部只知道收管理費,生存發展全靠諸侯的國和大夫的家自力更生。時間長了,誰幹呀?

其次,這家公司也不上市。不上市又要分蛋糕,還都想多吃多佔,就只有窩裡鬥,結果「外戰外行,內戰內行」。

更重要的是,你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請問有授權書嗎?有產權證嗎?沒有。那好,我們打下的地盤,憑什麼說是你的資本?我們創造的財富,憑什麼說是你的股權?你能從皇天下載,難道我不能?你能把股權人從殷商變成周,難道我不行?不信革一回命試試?

於是到了戰國,周天下這家股份有限公司,終於資不抵債徹底破產。

這就是產權不清的後果。

不過在西周初年,卻沒人想這些。畢竟,公司的破產要到五百年後。周人再有「憂患意識」,也想不到那麼遠。何況大家都吃了定心丸。嫡長子固然地位無法撼動,次子和庶子也都可以各奔前程。那就和諧吧!

但,這裡面還是有問題。

什麼問題?

天子諸侯的次子庶子可以再分封,大夫的呢?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