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被麒麟的紫色舌頭舔過

長頸鹿栗子色的皮毛和黃白色的網紋,在暗中漸漸變得混沌一片。我看不見,但可以想見它們紫藍色的舌頭,如黑色的長蛇,在林木間盤繞,而不必擔心被白日炙熱的陽光灼傷。

問你一個八卦問題,長頸鹿的舌頭是什麼顏色的?

沒想到第一個人就回答出來了——是紫藍色的。

咦,你怎麼知道的?真是太有才了。我歎服。

這沒什麼可奇怪的,我愛看《動物世界》。對於我的敬佩,朋友一點兒也不受寵若驚。

在我的印象中,動物的舌頭都是粉紅色的。比如豬(當人們吃它的時候,被叫作口條),比如雞,比如獅子……我以前沒有看到過獅子的舌頭,這一次在非洲看到了,真的是很健康的粉紅色,並且沒有像人們飽食膏粱厚味上火時的黃膩苔。獅子的舌頭靈活且充盈血液。

在某部《動物世界》反覆播映的片頭中,我似乎看到過有藍色舌頭的蜥蜴。不過,長頸鹿和蜥蜴應該沒什麼血緣關係吧?

在一家野生動物園裡,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狀建築物,我剛開始以為是觀測森林火警的,後來才知道,這是為了方便遊人餵食長頸鹿的特製木塔。沿著樓梯攀上去,大約到了兩層樓高的地方,有原木所製帶欄杆的露台,以方便人們把食品放在手心,供前來覓食的長頸鹿享用。

這家野生動物園很有特色,動物的活動區域相當遼闊,倒是人所能走動的區域比較狹窄。似乎是人在圈子裡供動物們觀賞。餵食長頸鹿的食物,是一種特質的類似膨化食品的短棒,棕褐色,手指樣粗細,據說添加豐富的營養素,長頸鹿愛吃這種零食,會棄樹葉而來舔舐。遊人可在木塔旁的小亭子買到這種特供食品,約合人民幣10塊錢一小包。

我爬上木製高梯,在平台上眼巴巴地等候長頸鹿。高梯前面是一片廣闊的草原稀樹林區,十分荒涼,有若干只長頸鹿分散在林木中,悠閒地散步。我以前只知道牛羊成群,卻不知長頸鹿也喜歡成群結隊。看起來它們都不餓,一副散淡無慾的樣子。我把手心的食物短棒捏碎,向空中散去,希圖讓風把美味的食物分子傳佈到長頸鹿的鼻孔中。當然前提是這種花錢買來的食品,真的是長頸鹿的最愛。

眼看快到中午了,長頸鹿不會過午不食吧?

我在高塔上手搭涼棚,努力觀察不遠處的長頸鹿群。按照雄性比較高大和鮮艷的慣例,我認為有幾隻長頸鹿當屬雄性。它們身材魁梧,大約有五米多高,果真能和二層樓的房頂媲美。它們身披咖啡色的大氅,間或有明亮的白色網紋夾雜其中,像是某種世界名牌服裝的流行品。據說長頸鹿是地球上個子最高的動物,連看起來巍峨高大、不可一世的非洲象也要甘拜下風。長頸鹿也並不單薄,體重可以達到將近兩噸。想像如果真有一所動物學堂,長頸鹿鐵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了。在較遠的地方,有幾隻外套樸素褪色的長頸鹿,大約是雌鹿吧。它們棕黃色的身軀上有多邊形的褐色斑點,有的斑點索性趨向於鐵銹色,我想,這幾隻雌鹿是不是不注意防曬,被非洲灼熱的陽光曬得斑色加重了?

就像釣魚要先用魚食「砸窩子」,我不惜血本的誘導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一隻有著巨大斑點的黃色長頸鹿慢慢踱了過來。我猜它是一隻雄鹿,不但背上腹部有斑點,而且蔓延到了整條腿上,當它奔跑的時候,星芒狀的斑點抖動,邊緣像鋸齒狀摩擦著,有的瞬間居然扭成了葡萄葉形狀。只不過這些葡萄葉可不是綠色的,而是帶著輕微栗子色的本白。

旁邊有一位當地人,手裡也捏著一把長頸鹿零食。但他很吝嗇,絕不肯在長頸鹿還沒走過來的時候拋撒出任何一顆。

長頸鹿慢走時步伐相當優雅,同一側的前後肢向前不疾不徐地挪動,而另一側的前後肢安穩著地。四蹄好像四隻大餐盤,輪流敲擊桌面。它和大象走路的方式類似,給人以不慌不忙的感覺。

吝嗇人耐心地等著長頸鹿靠近高塔。他在語言上倒是毫不吝嗇,神采飛揚地向我介紹說,別看長頸鹿是個慢脾氣,一旦受了驚嚇和攻擊,也會飛快地逃跑,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70千米。

我想,這速度和小汽車有一拼。

吝嗇人接著說,不過長頸鹿不善於長跑,它不能連續奔跑超過一個小時。它們的心臟很小。這位長滿鬍鬚的中年男子晃了晃自己的拳頭,他的拳頭像個中號碗。

這麼大的心臟,如果長在人身上,真是不算小了,但要鑲在身高五米的長頸鹿體內,還真是「小心」啊。看來溫文爾雅的長頸鹿,還真不是大刀闊斧的猛士。

老管身旁這位熱心男子叫「吝嗇人」,頗不禮貌。我知道,在印度稱照料大象的人名為「像奴」,就稱他為「麒麟奴」好了。「奴」字並無貶義。

中國有把長頸鹿叫作麒麟的傳統。典籍關於長頸鹿的記載,最早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博物誌》,記錄非洲索馬裡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異獸,身高一丈餘,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的《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駱駝,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

明代的鄭和遠航世界,史有定論的是說他的船隊曾遠達非洲。關於他出使的真正目的,眾說紛紜,史無定論。其中有一派揣測,鄭和之所以不辭勞苦地乘風破浪跑那麼遠,就是為了尋找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神獸「麒麟」。

在看到非洲野生長頸鹿之前,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荒唐。至於嘛,費那麼大人力物力,就為了搜尋一種動物,勞民傷財。如今看到非洲大草原上悠閒自得的長頸鹿,突然覺得似乎也未嘗不可。

中國人篤信世有麒麟出,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既然傳說中有這種鹿身、牛尾、獨角神獸模樣的動物存在,那麼國力強大之後,就有人提議願意四海搜尋此物,用以諂媚帝王也說不定。反正在明永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14年的九月二十日,鄭和手下的楊敏就帶回了榜葛剌國(今孟加拉)新國王賽弗丁進貢的一隻長頸鹿,明朝舉國上下為之沸騰。記載上說:「實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雲紫霧,趾不踐物,游必擇土,舒舒徐徐,動循矩度,聆其和嗚,音協鐘呂,仁哉茲獸,曠古一遇,照其神靈,登於天府。」

寫這辭賦的人,多有誇張。比如說長頸鹿身高五丈,那就是50尺,大約十幾米高。就算那只長頸鹿比一般的鹿魁偉得多,但要到五六層樓那麼高,還是有點兒匪夷所思。特別是說長頸鹿「音協鐘呂」,實在不靠譜。我竟私下裡懷疑撰寫者是否真的見過長頸鹿。因為長頸鹿可是信奉「沉默是金」的典範,很少發出聲音。有人說,這是因為長頸鹿沒有聲帶。這又不準確了,長頸鹿是有聲帶的,偶爾也會叫。世人很少聽到長頸鹿的鳴叫,是因為它們叫起來太麻煩。長頸鹿的聲帶很特殊,中間有道淺溝,發聲困難,做一次發聲運動要動員起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力量方能完成。長頸鹿的脖子太長,和這些器官之間的距離太遠,神經傳導和協同動作都很費力氣。所以,長頸鹿基本上就放棄了發聲的念頭。當然了,比如小長頸鹿找不到媽媽了,它們也會發出像小牛似的「哞哞」聲。也許這是因為小長頸鹿的脖子還不太長,發聲還不那麼困難吧。

明朝得了「麒麟」之後,仔細一調查,方知這孟加拉國並非麒麟的原產地,而是二道販子。它們仗著地利之便,是從非洲把長頸鹿運來的。在東非,當地的索馬裡語稱長頸鹿為「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這使得中國人確信長頸鹿就是麒麟。永樂十三年,鄭和的船隊第四次下西洋,到達西亞後,首航東非,終於找到了長頸鹿的故鄉,並親自帶了兩隻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大悅,認為此乃祥瑞之兆,證明了自己史無前例的偉大。歷史就這樣傳承下來,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中國台灣更是直接把長頸鹿叫作「麒麟鹿」。

這是一隻壯年的公鹿。麒麟奴告訴我。

我雖不恐高,但在距離地面五米高的梯子上,和一隻自然界的長頸鹿對視,一時竟十分緊張。這只雄鹿很漂亮,渾身的棕黃色網狀斑紋淋漓酣暢。離得實在太近,鹿身上已經不像遠觀時可以看出明顯的圖案,只見一叢叢不規則的異色毛髮。它的頭上有毛茸茸的小角,眼睛在頭部的最高位置,大而突出,很單純而無辜的眼神,一邊看著我手中的食物,一邊不時向遠處眺望。

在判定周圍很安全之後,它長長的脖子很靈活地趨向我的手掌,忽地伸出了舌頭,像鉤子一樣捲走了我手中的食物。我的天,它的舌頭真是天下舌頭之王,足足有我的胳膊那麼長,最少有半米吧。並不很寬,這讓它扭動的時候看起來像是一條蛇。而且,最最令人驚懼的是——這條蛇是紫藍色的。在充當完「鉤子」的角色之後,長頸鹿的舌頭又改行當起了「攪拌機」,將口腔中的食物攪得翻天覆地,不一會兒就嚥入食道。

我看著長頸鹿足有三四米長的脖子,心想,這點食物要到達胃裡,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時正好一束強烈的光線照在長頸鹿的舌頭上,它閃電般地把舌頭縮了回去,任憑我在手上繼續安放食物,它也不理不睬。

麒麟奴說,長頸鹿的舌頭很怕太陽,它要把舌頭藏在嘴巴裡,防止被這裡強烈的陽光曬傷。

我有些擔憂地說,我以前當過醫生,如果是人的舌頭變成了這個顏色,那一定是得了非常嚴重的心血管病,生命會有危險。

麒麟奴說,唔,長頸鹿和人是不一樣的。它的舌頭之所以是這個顏色,和它的身高有關。

我反駁說,可是人並不因為個子比較高,舌頭的顏色就變成藍的啊。

麒麟奴想了想,說,你說的也有道理。那麼,除了和身高有關,主要和它的脖子太長也有關係。

這下我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了,說,脖子和舌頭有什麼關係呢?

麒麟奴說,因為長頸鹿的心臟很小,它的脖子又太長了,血壓很高,是人的三倍。

我駁斥道,可是血壓高的人舌頭也並不是藍色的啊。

麒麟奴並不氣餒,再接再厲地闡釋他的推斷。好吧,就算和血壓的關係也不是最大,但是這和血的路程有關。

血的路程?這是個什麼東西?

看我不解,麒麟奴解釋道,血的路程,就是血從心臟到舌頭要走的路啊。拿人來說,最多也就半米多遠吧,可是對長頸鹿來說,足足有三四米。這樣,它的血裡面的氧氣就消耗掉了,就像人的靜脈血的顏色也比較暗。既然您以前當過醫生,這個觀點您是否可以接受呢?

我只好點頭,表示這個理由基本上說得通。

一片薄雲遮住了驕陽,天氣暫時涼爽了一些。長頸鹿忍不住又向我的手掌湊了過來。看來這食物的配方不錯,頗得長頸鹿歡心。我趕緊受寵若驚地倒了一大把食物在掌心,討好地湊到了長頸鹿嘴邊。

長頸鹿這一次認定已和我比較熟識,立刻張開嘴,把它的長舌頭探了出來,在我的掌心翻過來掉過去地舔舐,像一台小型推土機,把所有的食物風捲殘雲般地席捲而去。

被長頸鹿的舌頭舔舐,非常奇怪的感覺。黏黏的,像被一顆巨大的飽含水分的蘑菇冠蓋輕輕拂過,軟而稍帶顆粒感。它溫熱的口水大顆地滴落在我的掌心,像半透明的膠水,黏糯溫暖。

吃完後,它用乒乓球大的眼珠看著我,好像在說,還有沒有了?不要那麼小氣,都拿出來吧!

我傾其所有,將食物悉數捧出。

長頸鹿又一次以它紫藍色的舌頭在我的掌心捲過,將一種屬於動物的溫度傳遞給我,那一刻,我心中突然溢滿一種溝通的感動。它一下下咀嚼,下顎肌肉有節奏地運動著。臉上的表情依然僵硬,看不出欣喜還是滿足。我不知這是大智如愚,還是真的漠然。當它再次吃完之後,估計已經判斷出我山窮水盡,大眼珠子不再看我,踱著緩步,龐大的身軀靈巧地移動著。麒麟奴餵了它幾粒點心,然後就吝嗇地收起自己的寶貝。長頸鹿也很知趣,扭轉身體,漸漸遠去。

看我悵然若失,麒麟奴說,你在等什麼?等著長頸鹿向你致謝嗎?哦,不會的。長頸鹿臉上的肌肉很少,所以你看不出它的喜怒哀樂。而且它很膽小,雖說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動物,可是並不仗勢欺人。

那麼,如果它受到欺負怎麼辦呢?我轉而擔心這溫馴的動物。

跑啊,它跑得很快。如果實在跑不掉,它會用蹄子踢向敵人,我聽說它一腳能把獅子的肋骨踢斷。麒麟奴很有把握地說。這時又有新的客人登上高梯,麒麟奴就轉而向他們走過去。我於是明白了,他手裡的長頸鹿點心是要支撐他一天時間的解說的,自然不可隨意拋撒。

我給了麒麟奴小費,遠遠地用目光和長頸鹿告別。在非洲遊覽,沒有無緣無故的熱情服務,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流暢,幾乎都要靠金錢來潤滑。

這天我看到的長頸鹿,看似野生,其實主要還是靠人工豢養,只是活動區域比較大,模擬自然環境,目所能及之處,幾乎看不到邊界圍繞。後來,我又到了一家範圍更加遼闊的自然保護區,在傍晚的夕陽斜照下,看到了三隻長頸鹿,正在用長長的舌頭掠食樹上的葉子。看起來是長頸鹿一家子,爸爸媽媽帶著它們的孩子。

長頸鹿似乎沒有發現我們,它們恬淡地吃著樹葉,緩慢而平和。夕陽將它們高高的身形拉得不可思議的長遠,好像史前時期的怪獸。它們是如此安靜,沒有表情,沒有其他任何多餘的動作,甚至也沒有彼此間的交流。

我們看著它們,它們按部就班地走在自己生命的軌道上,和我們沒有交集。

很久很久。多久呢?直到夕陽在非洲的大地上隱沒,四周變成濃重的黑色。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幾次催促我們離開,對他們來說,看長頸鹿吃晚飯,似乎用不著這麼持之以恆加上目不轉睛。

但是,我不願離開。看一群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本身是有魔力的。我這才明白大量人們拍攝的動物世界,其實並不真實。人們將動物的生活濃縮提煉,將那些可能讓乏味生活中的人感興趣的環節——比如弱肉強食,比如爭強打鬥,比如為了搶奪配偶的奮不顧身,比如大遷徙和萬里跋涉……加以濃烈的鋪排。這些是不是在動物界真實發生過的片段呢?肯定是的,但這絕非常態,更不是全部。或許這類激烈震盪的橋段,連動物們尋常活動時間的百分之一都佔不到。為了好看,為了各種噱頭和吸引眼球,人們曲解了動物,讓動物的活動為人類所用,宣洩的是人類的緊張和不安全感。我想說,真正的動物,並不是時刻在奔跑,也不是不分場合地肆意性交……它們若是那樣只爭朝夕地折騰自己,早就筋疲力盡地滅絕了。

動物更多的是悠閒常態,是如眼前這樣安穩自在、不被打擾地生活著,平靜雅致。長頸鹿栗子色的皮毛和黃白色的網紋,在暗中漸漸變得混沌一片。我看不見,但可以想見它們紫藍色的舌頭,如黑色的長蛇,在林木間盤繞,而不必擔心被白日炙熱的陽光灼傷。

回想起長頸鹿的舌頭舔過掌心,有一種眷戀長久縈繞。

《非洲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