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寶石,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嚮往與神秘。我們的正史、野史、詩詞、傳說,像一塊巨大的黑絲絨,其上綴著無數星光閃爍的寶石:和氏璧、隋侯珠、杜十娘的百寶箱、水晶宮的白玉床……最珍奇的是那塊來無影去無蹤的通靈寶玉——假如沒有它,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將無處落筆。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這話說得太濫,我們已習慣於徑直去理解它的引申義,反倒忽略了它本身所描述的過程。琢玉是很殘酷的——在一塊成功的飾物之後,壅著一堆碎屑。在許多年代裡,它們只是彩色的垃圾。
3月的桂林,煙雨如畫。在參觀了廣西寶石研究所璀璨的寶石之後,主人熱情相邀:「再去看看我們的寶石畫吧!」
知道漆畫、鐵畫、羽毛畫、麥秸畫,不知道天下還有寶石畫!
很小的一間房屋,普通的兩張台案。見不到什麼繪畫器具,只有幾十隻素白的碗碟擺在桌上,盛得鼓尖,好像好客的鄉下人擺下的豐盛宴席。
碟子裡的菜可不能吃喲!每隻碗裡,盛一種寶石的碎屑,翡翠、密玉、紅藍寶石、紫晶、碧璽、薔薇石……粗糲的如同火柴頭大小,細膩的就是彩色的富強粉了。
因了那份毫不混淆的純粹,因了那份無可挑剔的晶瑩,寶石的粉末成了一種綿裡藏針的綺麗之物。
凝固的鴿血一般的紅,南極洲冰下海水一般的藍,大漠一般焦灼的黃,原始森林初生嫩葉的綠,若有若無的輕粉,裊裊婷婷的弱紫……目光在五顏六色中沐浴,我疑心自己的眸子要被染成彩虹。
所有的語言都顯出一種笨拙,所有的比喻都像窄小的床單,覆蓋不了寶石給我們的感覺。詞彙被寶石嚇住了。我們已習慣說雨後的天空藍得像一塊寶石,待我們看到真正的藍寶石時,再湛藍的晴空也無法達到那種晶瑩。在真正的寶石面前,只能悄然不語,憑借心中久久的驚訝,記住它的神秘。
幾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加工廠了,只有兩名藝人,都是年輕的女子,在默默地作畫,彷彿怕驚動玉石的精靈。
寶石畫其實是以寶石粉末顆粒為筆鋒,以石為墨,將天然色澤和花紋各異的寶石碎屑粘貼鑲嵌在麻布或瓷盤上,形成一幅幅獨特而詭譎的畫面。
最初的構圖是用透明的膠水勾勒而出的。一位藝人拿著牙膏似的膠管在畫布上蜿蜒,有輕微的醇味在空氣中游蛇似的竄動。膠似干未干之時,她纖巧的手指捻一撮極渺細的藍寶石粉末,像撫摸嬰兒面頰似的在布的上空一抹,一條波光粼粼的漓江便晃動起來。
另一位藝人在點染黛玉。腮上塗了膠,像是終日洗面的淚痕。芙蓉石粉撒上去,這嬌美聰慧的女兒便有了永不消退的紅顏。
椰子樹婆娑搖曳的葉片,是用翡翠鑲嵌而成,春夏秋冬長綠;史湘雲的石榴裙,是用真正的石榴石拼接連綴,日曬水洗不舊不殘。
畫出漓江的女藝人,像烹調大師一樣忙碌著。從碗碟中拈出原料。灰藍色的貴翠鋪出一片寧靜的土地,阿富汗的青金石疊出桂林驕傲的象鼻山……最後用棕黃色的虎睛石粘出一葉小舟……
「您說,這象鼻山上是不是還該有點什麼?」女藝人問。她並不回頭看我,只是看畫,一會兒湊下身去端詳,一會兒又端起畫布,像火車鐵軌似的伸直雙臂,脖子盡量往後仰,拉開距離打量……
「空蕩蕩的山,終是有點冷清……」我思忖著說。
她點點頭,捏起一把女人修眉毛的小鑷子,像挑食的孩子,在碟子裡急促翻揀起來。好容易挑中一粒寶石,往畫布上一比量,啪地丟回碗中,發出清脆聲響,彷彿兩粒子彈相撞。
終於,女藝人夾起一粒粟米大的黑瑪瑙,把它精細地粘結在象鼻山的山洞裡,又挑選了一粒更小巧的紅寶石,擠在一旁。
噢,好一對親熱的情侶!這一幅寶石畫,因了這一雙依偎的彩粒,漾起了濃濃的春意。
女藝人們作畫是沒有底稿的,全憑目光在寶石堆裡搜尋,看到個什麼,想到個什麼,就畫出個什麼。由於天然寶石原料的可遇而不可求性,每一幅創作都是孤本。
「你們總共畫了多少幅?」
「上千幅了。」她倆說。
「那怎麼周圍一幅成品都不見?」我巡視一圈,除了一台遠紅外取暖器,別無長物。
「都叫人買走了啊!粘好一幅,拿走一幅,有時站在一邊催,催得你心慌慌……有一次,我倆一起畫了幅大型花卉,好富麗呀!因為太貴,暫且沒人買,我倆好喜歡,天天看,都不敢相信是自己粘起來的……可惜呀,還沒喜歡夠,只看了七天,就被外國人買走了……該買個照相機把它照下來……」兩人搶著說。
她們倆的美術都是自學的,然而天分極高,作品銷往港台一帶,很受歡迎。我同她們聊著天,很融洽。
「我的一個紙包,你看到沒有?」畫黛玉的女子對畫漓江的女子說。
「沒有啊!別著急,我幫你慢慢找。」
兩個女子便在碗碗碟碟中翻揀,似乎把我忘了。
「我那日在瑪瑙碗裡發現一塊黑色的,像極了一個女人的胸,我就把它留出來。過了些日子,又看到一塊羽毛條紋的白瑪瑙,像一條裙子,就是跳芭蕾舞短而泡起的那種……後來又尋到了淡紅瑪瑙的胳膊和腿……我把它們都藏在一個紙包裡,很小心地收起,怎麼會沒有了呢?」畫黛玉的女子把白碟子敲得彷彿要碎掉。
粘漓江的女子不作聲,細細尋覓,輕聲說:「找到啦!你怎麼就不看看眼底下!」
「我們畫個瑪瑙人送給你!」兩人說。
我深深感謝這份溫馨的情意,只是定睛看去,心中又暗暗失望:這哪裡是美麗的瑪瑙人啊?只是一堆零碎的半透明小石片!
這就像是哪吒的蓮花身,看看每一截兒都不像,合起來就穩是那個人了。畫黛玉的女子在一張白紙上隨筆勾了個圖,果然是翩翩欲飛的舞蹈形象。
「我給你膠,你回去照這個樣子一粘就畫出來了。」她說。
「我可是個笨手笨腳的人……」我沒把握地說,心中半信半疑,「這把碎屑真能變成那般婀娜嗎?」
「我幫你粘起來吧。」畫漓江的女子說。
她找來一塊白布,敷在一塊紙板上,一個簡單的畫框便出來了。她靈巧地抹著膠,把碎瑪瑙按在上面……彷彿她的指尖有魔力,那個舞女輕盈地飄落在畫布上:起伏的胸,雪白的裙,挺拔的腿,高昂的頭……尤其是她的雙臂,像展開的翅膀,彷彿在向蒼天祈求著某種祝福……
「好嗎?」她倆歪著頭問我。
「好,極好。」我由衷地說,驚訝於這兩個山野中的姑娘對於石頭的想像力。
「好像……單薄了些,她張著兩隻手,像在求什麼,求什麼呢?什麼……」畫黛玉的女子自言自語。
她倆便一齊靜默了,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彼此的瞳孔裡卻都沒有對方的影像,一片空茫。
我不敢插言,怕打破了她們的想像。
「讓她祈求月亮吧。」畫漓江的女子怯怯地說,好像怕驚飛一隻鳥。
「好!就找一顆紫月亮!」畫黛玉的女子叫著,把盛滿紫牙烏寶石的碟子攪得翻江倒海。
「紫月亮?」我輕輕地訝異!
「對!紫月亮!在最晴朗的夜晚,你久久地盯著月亮看,直到眼睛酸了都不要眨,就會看到月亮透出紫色……」畫漓江的女子說。
她倆配合得真默契。我想,是寶石給了她們相通的靈犀。
「那麼是初月、殘月,還是滿月呢?」畫黛玉的女子問。
「滿月!是滿月!」我們三個幾乎一塊兒喊出。無論從畫面的構圖重心,還是從瑪瑙人企盼的虔誠,那裡都只能懸掛一輪滿月。
我們像秋風掃落葉一般尋覓每一個角落,把寶石的盆盆碗碗翻得一片狼藉。我們終於找到了兩個備選月亮,一個是滴溜溜圓的紫牙烏,規整的形狀彷彿用圓規畫過,圓得不可思議;一個是鋯石的,好像浸在水中,略橢了一些,然而極其晶瑩透亮。
紫色的月亮啊,哪一輪更圓?哪一輪更亮?
她倆費了斟酌,反覆商量,幾乎吵了起來,又徵求我的看法。我說了,她們卻又不聽。
最後,終於照畫黛玉的女子的意見辦了:在瑪瑙人的上方,粘了一輪皓月——用真正的鋯石所剪裁的月亮。
「月亮可以不圓,但月亮必須要亮。」她說。
「謝謝你們!」我發自肺腑地說,「回到北京以後,我一定把瑪瑙人掛在桌前。祝你們畫出更多更好的寶石畫。」
「我們一定要畫得更好,只是,不可能畫得更多。」她們說著,打開遠紅外取暖器,烤自己頎長而冰冷的手指。桂林的3月,陰雨連綿,空氣中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寒意。
「為什麼呢?」我不解。
「因為寶石是很稀少的。選料要很嚴格,顏色、質地、花紋都是天然的,要把它們搭配在一起,顯出一種美,是馬虎不得的……」她倆對我說。
手指烤熱了,她們又在冰冷的寶石粉屑中翻揀……
此刻,瑪瑙人正立在我的案頭,彷彿在向皎潔的月亮祈求什麼……每當我寫作困頓的時候、慵懶的時候、敷衍的時候、畏葸的時候,我就想起兩個創造它的普通女工。
我便振作起來,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