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不是牛痘疫苗

那一年幾乎成了我的「說話年」。北大、清華、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醫藥大學……還有女子中學和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從少年到青年,從北京到新疆,我都曾和他們聊過天。

我之所以不喜歡把那種形式稱為講演,是因為自己心裡有障礙。我害怕那個「演」字,覺得有幾分虛擬與矯情。也許對在舞台上的演員是正常事情,但對以筆為幕的我來說,更習慣在黎明或是夜半,獨自枯索。

生平不會表演,也未曾當過老師。面對許多人說話,提前就會感到莫大壓力。每逢答應了要在某時某刻與眾人會晤,我在前一天就惶惶不可終日,夜裡也睡不好覺,彷彿面臨一場結果莫測的考試。有時直到趕赴會場的路上,都不曉得自己將如何開頭。

其實,這種場合,拒絕是最簡單的方法,過去多年我堅持說「不」,除非極熟識的朋友托到頭上、百推無效,否則絕不答應出席。一天,女作家趙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看法。她說:「不要拒絕大學生,他們是希望。」

這種集體聊天大致分為兩部分。前三分之二時間由我主說,題目通常是《文學與人生》這類大得嚇人的題目。題目大了,其實有好處,就是無論你怎樣說都不會跑題。我私下裡以為,同學們對從作家那裡能聽到些什麼,期望值並不很高,一般來說比較寬容,我也樂得撒開來談。

後三分之一的時間一般留作大家對話。紙條不斷從會場的不同角落傳上來,形態各異。有寫滿了字的整張作業紙,也有寥寥數語、窄如柳眉的短箋。我滿懷興致地閱讀它們,好像對著大山呼喚了一聲,片刻後收穫連綿不絕的回音。每次講演回來,都有成包的各色紙條回饋,紛紛揚揚,好似從飄飄灑灑的冬夜掬回一捧雪花。

我很喜歡這些字條,裡面蘊涵著信息和挑戰。時間久了,紙條如山,偶有翻看,仍會感到灼熱與激盪。那是一些年輕的心的切片,標記著那些難忘的夜晚。不論日子過去多久,依然顯現著清晰的思想和蓬勃的生命力。

我也常常反思,自己在當時的回答中是否誠摯、友善和機智?

現在,我把一些字條直錄在這裡。其後是我的回答,基本上是當時的想法,也許經過時間的沉澱更有條理了一些。

問:您不願當醫生,可我最愛看您筆下的醫生,這也曾讓我一度非常想當醫生。您筆下的醫生醫術都很高超,我覺得您當醫生也一定是個好醫生,我總為您感到後悔。想問兩個問題:

(1)您後悔嗎?

(2)您認為作家是最適合您的職業嗎?

此條來自清華大學。他們的紙條和別的大學的紙條有些微不同,基本上都用整張的紙,字也寫得較大,感覺較為豪放。文科學校所用的紙條多半細小精緻,字也文秀些。

答:我當醫生的時候,醫術一般,但我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醫生。醫生是一個對責任感要求非常嚴格的職業,甚至可以說,責任感與醫術是一個好醫生飛翔的雙翼。我當醫生時有一個習慣,也可以算愛好吧——和病人談話,耐心傾聽他們對於自己痛苦的傾訴。我不喜歡那種醫生,把診斷搞清後就不屑於理睬病人,覺得病人只是一個懸掛疾病的衣架。我願意盡我的所能和氣地深入淺出地向病人解釋他的病情,同情他的疾苦……這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有些醫生忽略了。

不當醫生,我不後悔。因為這是我在沒有外力脅迫的情況下,自覺自願做出的選擇。人一生能夠從事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是一種奢侈的好運氣。

問:您為什麼沒有起一個筆名?您若起一個筆名,將是什麼樣的?

此條來自北京大學。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有志從事文學創作的女孩子。她的提問很內行,富有技術性。

答:在我還沒有做好小說能夠發表的心理準備的時候,它就發表了,多少有些令我措手不及。當時雜誌社並沒有人問我要不要用一個筆名,我也就不便說請把原稿上我的本名塗掉,換一個筆名,私下覺得那太給人添麻煩了(其實不複雜,但我不好意思說)。於是,以精心策劃的筆名面世的機會稍縱即逝。當然,到了發表第二篇稿子的時候,已從容了些,有機會緩緩思忖一個筆名。但一旦開始具體操作,深深的憂慮攫住了我——換了一個嶄新的筆名,我的父母在感情上是否會接受,承認那個鉛字所組成的陌生字眼就是他們的女兒?我拿不定主意,也沒有勇氣問他們。事情一耽擱,機遇就又過去了。我從小是一個很樂意讓父母高興的孩子,為了這份並非空穴來風的憂慮,我終於堅定地不用筆名了。

如果要起筆名,我要用一種礦物質或是金屬的名稱做筆名。我喜歡那種在億萬斯年的大自然當中凝結精華與力量的感覺,而且我覺得金屬有特殊的壯麗。

問:您有那麼坎坷的經歷,可無論是您的文學和您的話語,所表達的都是對生活的樂觀和輕鬆,您認為這是一種經歷了太多苦難後的寬容和超越,還是您並不認為有必要感受沉重?

這個紙條,我記得來自一位醫學生,好像還是博士班的。我當時有些躊躇,不知如何解答是好。因為他似乎比我考慮得更成熟。

答:我很坎坷嗎?我不覺得啊。現在很多人講到坎坷的時候,多用一種誇耀的口氣或是藏著求人憐憫的企圖,使我不愛說這個詞。坎坷和順利似乎是反義詞,其實都是生命的相對狀態。至於順利是否就與快樂相連,坎坷是否就一定指向沉重?我以為並非必然。我們可以在順利的時候愁容慘淡,也可以在苦難時歡顏一笑,關鍵在於我們把握命運的能力。

我不喜歡模擬苦難,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上。我對人為地自造苦難以考驗他人的做法深惡痛絕。人生的苦難,不是像牛痘疫苗一樣的病毒提取物,植入人體就可以終生預防天花了。我所看到的更多的事實是,苦難磨禿了人對美好事物的細膩感受力,催生了損人利己的惡性競爭意識,使人變得粗糙和狠毒。苦難浪費了時間,剝奪了本應更富創造力的年華,遲滯了我們的步伐。

如果苦難一定要撲面而來,那就得鎮靜迎戰了。這另當別論。

我所遇到的最好玩的一些問題,比如關於未來和幻想,事無鉅細的提問和隨心所欲的對話來自少年,特別是北京八中。那是一些十三四歲的男孩女孩,智商很高,天性活潑生動,馬上就要參加高考了,竟然還有興致邀我對話,說讀過我的作品,想交流一下感受。

我力拒,理由簡單。我想像不出這些非凡的孩子會是怎樣的精靈,不知和太聰明的孩子該如何講話。萬一不妥,豈不是戕害了祖國花朵,還是一些很優良的大花骨朵。鬧不好,我前腳剛走,後腳人家就得消毒。

但校方力邀,那位音色有些蒼涼的老師,一口一個:「不是我請您,是我的孩子請您。」

做母親的人聽不得人家說我的孩子想如何如何,我只好答應了。

所幸那是一群非常機靈可愛的少年,知識面極廣,天上地下、金戈鐵馬,我們討論了很多問題,留下深刻記憶的是這樣一張字條。

問:我考上大學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我不喜歡這件事,今年7月我不想考啦!背許多沒用的東西,瞎耽誤工夫。順便問您一句,您第一次稿費錢多嗎?幹什麼用了?

答:人一生要干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一規則以我的歲數和經歷來看,可以倚老賣老地向你們說——這是一條鐵律。世上有些事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才去做,而是從長遠看、從責任看、從發展的眼光看必須做。我同意你的觀點,上大學沒什麼了不起,但它是一張門票,你要領略更廣大的景色,你得有入場券。不必將它看得過重,也不可太掉以輕心。你既然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不妨輕鬆過關,然後再按自己的意志努力向前,走自己的路。

第一次稿費錢不多,幾萬字的稿子,幾百塊錢,基本上合一個字一分多點錢。我把其中一半寄給我父母,另一半買了書。媽媽說,匯款單到的那一天,她正在小路上散步,聽人喊「你女兒把稿費寄來了」,幾乎流下了眼淚。

《預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