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公共場合講話的大嗓門,幾乎和隨地吐痰一樣,成了國際上對我華族大加詬病的地方。輿論一邊倒,好像都是文明教養的問題,其實有些不公平。我在美國聽到一位對語言學頗有心得的女士說,外文的單詞,口唇的運動是連續而輕微的,所以很適宜細語,但漢語的構成是以字為單位,各自為戰,每個字都有特定的意思,一個個拉著手往外蹦,各司其職、馬虎不得。單兵作戰,每個都要咬得清清亮亮,其中的時態和語氣非得音調高低起承轉合地相配,所以操漢語的人,講話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要大。這對於不同的語言來說,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如果把音調的差異人為地打上「高雅、低俗」,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我佩服這種見解,考慮到我們的國情,不必跟在外人身後一個勁兒瞎起哄,好像只要說話的聲音大了點兒,就是類人猿的親戚了,這更多是一個語言發音的技術問題,而不是文明進化和教養的問題。抓住不放,就有文化沙文主義之嫌。
我們還是要提倡在公共場合的悄聲。尤其是手機的普及,也讓語言噪聲大大地普及了。一次我在地鐵,近旁一位小伙子大概和女朋友吵架了,先是不可一世地狂嘯,然後是奴顏婢膝地討饒。可憐一車廂乘客都被迫成了一幕蹩腳廣播劇的聽眾。車廂裡特熱特擠,加之凶暴斥責和諂媚求情的噪聲,讓眾人生理心理備受煎熬。
手機響了,通常是要接的,這是禮貌也是配備手機的用意所在,但在公眾場合就要有所節制。我怕在公共場合聽到老闆對下屬下指令的那種威嚴,讓近旁的人也不由得打個冷戰。也怕聽到下屬對上級的那種略帶阿諛的服從,覺得有損人的平等和尊嚴。我不喜歡聽嗲聲嗲氣的撒嬌,覺得這屬專有隱私,你有表達的權利,我也有不受騷擾的權利。我更不喜歡大聲喧嘩、頤指氣使,總覺得有虛張聲勢的炫耀和色厲內荏的浮躁。當然了,我也能充分理解回話人特殊的處境和語境,比如姑娘小伙兒正在熱戀,一語不合就要分手,那刻不容緩的挽救也屬十萬火急,上司的命令當然要唯馬首是瞻,不然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就可能被炒。凡此種種,都情有可原。在我等外人看來是過分的語調,也許正是一種必須。這可怎麼辦?公共的禮儀需要照顧,但個人的需求也應滿足。
首先想到手機要進一步提高質量,讓任何微小的語音變化都可以清晰地傳達,考慮到漢語傳音的特色,要有更利於悄聲說話,才能讓人降低分貝,共享空間的寧靜。再者我很希望手機有一個新的設置,當鈴聲驟然響起時,如果是在不宜答覆或是長話需要短說的公共場合,受話方只需輕輕一點,就能自動發出信號,讓對方得知此間還有他人,難以慣常的口吻回話。公眾的利益大於個人的利益,受話人的聲音需符合公共規範,請發話人給予理解和體諒。
悄悄地說,希望能成為一種約定俗成,從此,我們更清靜、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