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也是生活

《學會看病》這篇小文,講的是我和兒子的一個生活片段,幾乎完全是原始風貌,我不過是按照時間的順序直接記錄下來。多年來,我在創作中基本遵循著一個原則:小說可以虛構,但散文幾乎都是真事。二者在我這裡的區別,大致相當於藝術攝影和紀實的老照片。我們之所以今天還對那些遙遠年代的泛著橙黃色的卷邊照片,雙眸聚焦心存暖意——因為它們曾經的真實。

這篇小文選給五年級的孩子們看,真是十分合適。事情發生的年代,我兒子正巧也是這個年齡段,同學們讀起來,也許會有幾分親切感。這些年來,我碰到過若干位家長,跟我說他們喜歡這篇文章,有幾位乾脆說他們曾模仿這篇文章描寫的步驟,讓病中的孩子獨自去看病。

人是會病的,孩子也不能倖免。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不能包辦一切。我一直秉承這一思路,來處理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和本能。如何教育孩子,需要學習和實踐,本能管不了那麼多。孩子一天天長大,能做的事情、能思考的問題逐日增加,越來越多。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並沒有什麼人正兒八經地向我們宣告驟變從哪一個時刻開始。爸爸媽媽這個職務,是世界上最難勝任的角色之一,充滿了藝術性和不確定性。

我是醫生出身,始終覺得生病不要大驚小怪,不過是生活的顫音,只有按部就班欣然接受,從容面對。看過一個紀錄片,說的是獅子如何教後代捕獲獵物,媽媽非常認真和周到,甚至不惜向小獅子發脾氣,撕咬它們,以求讓孩子們習得正確的捕獵方法……我很感動,心想一個動物尚且如此言傳身教,作為人類的母親,愛孩子,要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孩子奔跑和翱翔的能力。

有一位女性告訴我,兒子上大學在武漢,某天早上起來不舒服,請了假躺在床上。到了中午,覺得身上發冷,可能是發燒了。同學們到校外參觀,也沒人回來。男生很害怕,就給他遠在北京的媽媽打電話,說:「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媽媽說:「你趕快到醫院去看病啊。」他說:「我不會看病。」媽媽百般無奈之下,給當地一個朋友打電話,求他放下自己的工作,到××大學宿舍樓,帶自己的孩子去看病。那個朋友就打了車,跨過長江到了大學區,好容易才找到男孩,把他送到醫院,最後診斷是重感冒。這位媽媽對我說:「我要是早點看到你的這篇文章就好了,也不必讓人家跨過長江去救我的孩子。」

我的這篇小文是從一個媽媽的眼光和心情來寫的,不知道孩子們能不能體會到母親的百感交集——那種既想讓孩子鍛煉成長,又怕孩子遭受磨難的複雜心理。結尾部分「聊勝於無」一句,可能稍微有點繞。我的本意是:無論一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多少心血,每個人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當長輩的只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張大致的路線圖,可能和現實生活還有很大的距離。歸根結底,路是要自己走的。

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給同學們佈置一個作業:到醫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或者描寫一件發生在醫院的事情。這對拓展孩子們的視野,也許有幫助。

《離太陽最近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