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關於《開壇》

  參加這個會我本來就猶豫不決,主要原因是對這件事確實連個合格的觀眾都不夠格。我多年以來就把握一點,我能說的話,還稍微懂點的話題我說,基本上不懂的事我就不說。包括中央電視台,幾家省市台都約過我做一些節目,我都謝絕了。他們說我架子大不來,其實不是,因為討論的話題我不懂。今天電視台領導在這兒,我把這個話說透,不是架子大,是不懂的就不能說,這是實事求是。我常看到電視上有些不大懂的人在那兒說些外行話,我就提醒我,不要做這種尷尬的事。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電視我確實不懂,但是因為是《開壇》做的節目,我跟《開壇》又發生過一些關係,先後做過兩次還是三次節目,談過一些話題,因為那些話題我還可以談,所以我不能不來。更重要的一個心願是想聽聽這些專家學者們關於電視的意見。我感覺今天下午起碼達到這個目的了。聽了前面四位專家學者談的意見,我才深層地理解到做電視是多麼難,尤其是專欄的節目,包括主持人的選擇、修養等等,越加加重了我不敢在這兒說話的心理負擔。為啥?因為電視確是一門大學問,外行真是不能隨便胡說。但有一點,我跟陝西電視台的領導,包括《開壇》具體工作人員傳達一個信息,是我的義務。

  近幾年來,我到全國各地應邀參加一些文學活動比較多,東西南北都走了,所到之處人們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羊肉泡饃如何,這是開玩笑的,還有兵馬俑如何,下來再談得近一點就是路遙如何,平凹如何,趙季平如何,吳天明如何,最近兩年人們在這些被讀者和觀眾關注的名牌之後,又加上一個《開壇》如何。可見《開壇》已經和羊肉泡饃,和兵馬俑,和趙季平、吳天明這些名牌一樣,被全國人——不敢說全部中國人,起碼在文化層面上的人所關注。據說《開壇》是叫好不叫座,就是收視少一點。收視少這個要看怎麼看,因為你不可能做到一個專欄擁有全部觀眾,就是收視面再寬也不可能佔有全部,電視台設的各個專欄就是為了適應不同層面的人,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比如我那個小孫子,他鬧的時候,突然電視上出現一個燕子,我說你看燕子出來了,趙薇,小孫子馬上不鬧了,看燕子去了。我們不能把《開壇》弄到這種地步,不同專欄各有各的意旨意趣,各有各的取向。13億人組成太複雜,各種各樣的人,單是文化人這個層面,按城市的白領階級來算,為數已經相當不少,相當於歐洲中等國家一個國家的人數,能適應這些人的層面,如果擱到歐洲某一個國家就是全面覆蓋了,多偉大呀。

  再一個好像說經濟效益,拉廣告困難一點,我對這事也是外行,跟王渭林台長亂建議,如果廣告差一點,他們再做努力,《華山論劍》我估計廣告效益會好一點,不可能都做成《華山論劍》,如果在廣告收益差一點的時候,把效益好的挪一點過來,把這個專欄支援一下,不要叫《開壇》這麼高品位的節目,讓他們獎金最少,這個不行,於心不忍。

  另一點,對這個欄目的發展,看遠一點,視野放寬一點,現在有的觀眾需要投其所好,比如有的愛熱鬧,愛看那些帶有娛樂性質的東西。但電視台以及報紙等媒體,也應該引導,逐漸提升觀眾的欣賞品位,應該引向於文化,引向一些包括地理、天文、軍事、文學、藝術的常識性東西,逐漸提升觀眾的素質。不然,咱們孩子現在說話都說的港腔。說話是那種腔,這個好像無傷大雅,港腔也是中國一方地域的方言腔調。但是心靈裡和精神裡,是否把興趣弄得比較窄,也不說低級吧,起碼把這個民族的興奮點弄低了,興奮點太低,欣賞的水平就不可能提高。這個趨勢如果時間長了,多少年之後,就可能形成包括心理結構和精神結構上的挫傷。我覺得在這樣的狀況下,保持一些人文品位比較高的欄目,對我們的未來,對我們一些年輕人的成長可能更見功利,當然這個一下子很難看出來。

  總之我很鼓舞,很驕傲,就是我們陝西終於有了一個除羊肉泡饃和兵馬俑之外,能被當代人認可,有一個現代傳媒的電視專欄叫《開壇》,謝謝大家。

  2004.4.13

《吟誦關中:陳忠實最新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