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先生誕生一百週年紀念論文集》序

在中國幾千年的學術史上,每一個時代都誕生少數幾位大師。是這幾位大師標誌出學術發展的新水平;是這幾位大師代表著學術前進的新方向;是這幾位大師照亮學術前進的道路;是這幾位大師博古通今,又鎔鑄今古。他們是學術天空中光輝璀璨的明星。

中國近現代,當然也不能例外。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看法,近現代同以前的許多時代,都有所不同。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俞曲園先生(樾)和他的弟子章太炎(炳麟)。在他們師弟二人身上體現了中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葉學術發展的一個大轉變。俞曲園能鎔鑄今古;但是章太炎在鎔鑄今古之外,又能會通中西。這只要看一看曲園先生的文集,再讀一讀太炎先生《章氏叢書》,特別是其中的《文錄》和《別錄》中的許多文章,其區別立即呈現在眼前。太炎先生的文章如:《記印度西婆耆王紀念會事》、《送印度缽羅罕保什二君序》、《記印度事》、《無政府主義序》、《俱分進化論》、《無神論》、《大乘佛教緣起考》、《大乘起信論辯》、《梵文典序》、《法顯發現西半球說》等等,就是他會通中西的確鑿證據,他的老師是寫不出來的。

太炎先生以後,幾位國學大師,比如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陳垣、胡適等,都是既能鎔鑄今古,又能會通中西的。他們有別於前一代大師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一方面繼承了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學術傳統,特別是考據之學;另一方面又融會了西方的優秀傳統,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都是如此。他們發揚光大了中國的學術傳統,使中國的學術研究面目為之一新,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我認為,湯用彤(錫予)先生就屬於這一些國學大師之列。這實際上是國內外學者之公言,決非我一個人之私言。在錫予先生身上,鎔鑄今古、會通中西的特點是非常明顯的。他對中國古代典籍的研讀造詣很高,對漢譯佛典以及僧傳又都進行過深刻徹底的探討,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如數家珍。又遠涉重洋,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梵文,攻讀西方和印度哲學。再濟之以個人天資與勤奮,他之所以成為國學大師,豈偶然哉!

拿湯先生的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來作一個例子,加以分析。此書於1938年問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然而,一直到現在,研究中國佛教史的中外學者,哪一個也不能不向這一部書學習,向這一部書討教。此書規模之恢弘,結構之謹嚴,材料之豐富,考證之精確,問題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釋之周密,在在可為中外學者們的楷模。凡此皆是有口皆碑,同聲稱揚的。在中國佛教史的研究上,這是地地道道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將永放光芒。

錫予先生的治學範圍,當然不限於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他在魏晉玄學的研究方面也有精深的造詣;對隋唐佛教也做過深刻的探討;旁及印度哲學和歐美哲學。他完全當得起「會通中西」這一句話。

湯先生的人品也是他的弟子們學習的榜樣。他淳真、樸素,不為物累;待人寬厚,處事公正。藹然仁者,即之也溫。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他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我自己沒有得到機會立雪程門。我在德國住了10年以後,先師陳寅恪先生把我介紹給湯先生和胡適之先生,我得以來到了北大,當上了教授。此後我以學生教授或教授學生的身份聽過湯先生「魏晉玄學」的課。我覺得每一堂課都是一次特殊的享受,至今記憶猶新,終生難忘。我不自量力,高攀為錫予先生的弟子,以此為榮。

今年是湯先生誕生100週年。先生雖謝世已久,然而他的影響卻與日俱新。這一冊紀念論文集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本冊所收的論文,有的來自國內學者,有的來自國外學者,不少作者就是錫予先生的門生,有的則是他的崇拜者。僅此一端,即可以看出先生影響之廣被。我相信,這一本紀念論文集對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對加強中外學者的協作,將做出貢獻。我滿懷喜悅崇敬的心情寫了這一篇序文。


1992年11月19日

《讀書與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