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抄本《中國古典小說》序

在中國先秦時代,著書都刻寫在竹簡或木簡上,讀書當然也得讀這些東西。紙張發明了以後,就以紙來代替竹木。書籍都必須用手抄寫。印刷術發明了以後,才改變了這種局面。這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非同等閒的進步。到了今天,除了海內孤本有時還有人手抄外,手抄本已經完全不見了。

然而,劉國龍先生卻孤憤獨發,用了很多年的時間,親手抄了幾部大名垂宇宙的中國古典小說,有的甚至一抄再抄,一絲不苟。看了龍抄本,令人肅然起敬。劉先生還並不是奴隸式地手抄而已,他在選定本子方面煞費苦心。選定了本子以後,也不是依樣畫葫蘆,抄開抄開;而是句斟字酌,選定最恰當的字句,這已經越出了手抄的範圍,進入了校勘學的領域了。

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我個人認為,這有意義,而且是特殊的意義。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弘揚的方式卻可以有所不同,不必也不能強求一律。劉先生的龍抄本就是方式之一,而且是一個獨特的方式,人們讀排印本同讀手抄本,印象和感情是不會一樣,後者更為深刻。劉國龍先生有福了。

總之,兩句話:劉國龍先生可入「奇人傳」,龍抄本可入「無雙譜」。

是為序。

2000年1月5日

《朗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