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民間故事就是產生於民間,開始時流行於民間的故事,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西方學者往往把民間故事分為寓言、童話和小故事三類,這大體上可以包容民間故事的內容。
民間故事的創作者往往是不識字的老百姓。根據我的推斷,甚至在文字發明以前,老百姓已經開始創作民間故事。他們的目的絕不是為名為利,當時還不會有什麼作家頭銜和稿費一類的很晚才興起來的新花樣。他們大概是為了滿足一種需要來從事「創作」的,而且常常是集體創作,沒有什麼「著作權」。民間故事的內容頗為豐富,它來自生活,貼近生活,生動、活潑、機智,而且還不乏幽默,讀了或聽了能怡情悅性,得到一些美感享受,往往還能從中悟到些什麼道理。有的故事公開說明其中蘊含的倫理意義。
世界各國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民間故事。但是,如果從文化、地理或政治上把世界分為東西兩大部分的話,則東方產生的民間故事其數量遠遠超過西方,其中原因我自己還沒有認真探討過。
民間故事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播迅速。一旦出籠,立即傳播出去,越過村界、縣界、省界、國界,甚至洲界,傳遍了全世界。傳播過程中,當然不會絕對地保持原樣,總是你加一點,我改一點,到了後來,傳之既久且遠,往往改得面目全非,但是其關鍵特點,一般仍能隱約可見。這就成了學者們研究的對象,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
我在這裡不妨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古希臘著名的寓言集《伊索寓言》。此書傳遍了世界,據說中國在明代已有譯本,到了近代,則幾乎是家喻戶曉了。其中有一些寓言也見於古代印度。是印度影響了希臘呢,還是希臘影響了印度?學者間聚訴紛紜,莫衷一是。我個人的看法是,縱觀東西寓言發展的情況,是印度影響了希臘。
再一個例子是印度古代著名民間故事集《五卷書》,最初都是人民群眾的創作,後來文人學士拿了過來,寫成了書。其中最著名的是梵文本,作者是一個婆羅門學者,聲言是為了教育王太子而寫成的,則其中倫理道德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必然是突出而顯著。此書經過了波斯文和阿拉伯文改頭換面的譯本,傳到了歐洲。在幾百年之內,歐洲古今所有的語言幾乎都有譯本,有的語言前後翻譯竟達六七次之多,可見此書吸引力之大,受歡迎程度之高。有人說:在世界上所有的著作中,《五卷書》譯本數量之多僅次於耶穌教的《聖經》。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的學者Th.Benfey幾乎是窮畢生之力,追蹤此書傳播發展的軌跡,從而建立了一門新學問叫作「比較文學史」,實際上就是後來發展起來的比較文學的前身。
關於民間故事的問題,我先就講這樣多。
目前,我們全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進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形勢是好的,但是有人擔心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倫理道德的教育,也是有根據的。過去的那一套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的老辦法,已經顯得有點過時了,必須另尋新辦法才能事半功倍。利用民間故事,也不失為有效辦法之一。這種辦法寓倫理道德教育於美感享受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現在,遼寧兒童出版社推出了這一套《東方民間故事精品評注叢書》,可謂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它一定會受到全國少年兒童的歡迎。是為序。
200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