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良心」,好像以前還沒有人用過這樣一個詞,我就算是「始作俑者」吧。但是,如果「良心」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的話,我是不信這樣的「良心」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樣,其「性」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其本質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人的一生就是同這種本能作鬥爭的一生。有的人勝利了,也就是說,既要自己活,也要讓別人活,他就是一個合格的人。讓別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為別人著想的程度越高,他的「好」,或「善」也就越高。「寧要我負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負我」,是地道的壞人,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在古今中外並不少見。有人要問:既然你不承認人性本善,你這種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沒有十分滿意的解釋。《三字經》上的兩句話「性相近,習相遠」中的「習」字似乎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人過了幼稚階段,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會感到,人類必須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個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絕對地想到自己,那麼,社會就難以存在,結果誰也活不下去。
這話說得太遠了,還是回頭來談「學術良心」或者學術道德。學術涵蓋面極大,文、理、工、農、醫,都是學術。人類社會不能無學術,無學術,則人類社會就不能前進,人類福利就不能提高;每個人都是想日子越過越好的,學術的作用就在於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大家常說,學術是老老實實的東西,不能摻半點假。通過個人努力或者集體努力,老老實實地做學問,得出的結果必然是實事求是的。這樣做,就算是有學術良心。剽竊別人的成果,或者為了沽名釣譽創造新學說或新學派而篡改研究真相,偽造研究數據。這是地地道道的學術騙子。在國際上和我們國內,這樣的騙子亦非少見。這樣的騙局絕不會隱瞞很久的,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於天下的。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齒於士林,因而自殺者也是有過的。這種學術騙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於今為烈。我們學壇和文壇上的剽竊大案,時有所聞,我們千萬要引為鑒戒。
這樣明目張膽的大騙當然是絕不允許的。還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騙,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戒心。小騙局花樣頗為繁多,舉其犖犖大者,有以下諸種: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在公開學術報告中聽報告人講演,平常閱讀書刊雜誌時讀到別人的見解,認為有用或有趣,於是就自己寫成文章,不提老師的或者講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彷彿他自己就是首創者,用以欺世盜名,這種例子也不是稀見的。還有有人在談話中告訴了他一個觀點,他也據為己有。這都是沒有學術良心或者學術道德的行為。
我可以無愧於心地說,上面這些大騙或者小騙,我都從來沒有幹過,以後也永遠不會幹。
我在這裡補充幾點梁啟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學術概論》中談到的清代正統派的學風的幾個特色:「隱匿證據或曲解證據,皆認為不德。」「凡採用舊說,必明引之,剿說認為大不德。」這同我在上面談的學術道德(梁啟超的「德」)完全一致。可見清代學者對學術道德之重視程度。
此外,梁啟超上書中還舉了一點特色:「孤證不為定說。其無反證者姑存之。得有續證,則漸信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棄之。」可以補充在這裡,也可以補充在上一節中。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