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的太太,根本沒有參與政治的份兒。母后不能干政,不但是清朝的家法,也是中國宮廷的傳統,中國傳統女人亡國有功、治國不行。中國最早的名女人像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的西施,都是亡國有餘的人物;而漢朝初年,第一個皇帝劉邦的太太呂後,在劉邦死後奪權亂來,更倒盡了人的胃口。所以漢朝第五個皇帝漢武,安排他年幼的小兒子繼承他,卻將小兒子的母親殺掉。他的理論是:皇帝小,皇帝的母親就會專權,女人一專權,就會禍國。咸豐皇帝知道這種事,他也感到兒子的媽媽懿貴妃是個厲害的女人,所以,他為兒子安排輔佐,女人也不能列名。
皇帝死了。六歲的兒子當了皇帝,為了尊敬他,他的母親不好再做妃子級的人物,所以,她開始升級,和生不出兒子的皇后開始接近,於是,變成了兩個皇太后:原來的皇后變成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太后;懿貴妃變成聖母皇太后,上徽號稱慈禧太后,住在西宮,一般叫西太后。
西太后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認為目前是一個機會,她向慈安太后說,現在丈夫死了,你我都吃不開了,肅順這些人當起權來,以後我們好日子也沒得過了,我們何不聯絡恭親王,來一次政變?慈安太后被她說服了,於是她們秘密通知了在北京收拾英法聯軍後爛攤子的恭親王,計劃好政變。
政變在文宗棺材運往北京的路上就開始了,載垣、端華都被交給緞帶,強迫自殺,那時候,不殺你,叫你自殺,是一種優待、是一種恩,叫做「加恩賜令自盡」。中國人不喜歡死的時候身首異處,所以不砍頭,而要你自殺是一種恩典。但從速死的效果上看,砍頭的痛苦卻比較輕。至於肅順,西太后恨他,要在北京菜市口刑場上公開殺他。那一天肅順被綁在牛車上,因為大家都為咸豐皇帝穿孝,肅順也穿著一身白衣,腳穿布鞋,氣氛淒涼;但他好漢到底,他在死前一直大罵,罵西太后的淫毒。他臨刑時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大鐵棍打斷了他的腿,才把頭砍下來。他死後家也被抄了,家財都進了西太后的私房。他死的罪名之一是不給皇太后應用的物件,這種可笑的罪名,顯然在報復她逃難到熱河路上的一幕。就這樣的,為了一個淫毒女人的權力慾和小心眼,整個清朝的祖制都給破壞了、皇帝的遺命給抹殺了,一股有新頭腦的改革力量,就在絞環和刀血之中,全部摧毀了。
中國在下降。
滿族女人的勢力,卻在高昇。西太后和慈安太后,開始是垂簾聽政。垂簾是垂下一道黃幔,地點通常是養心殿,兩宮太后分坐在黃幔後面,黃幔前面坐的是皇帝。進宮後三步,就先跪稱「奴才某某,恭請聖安」,然後脫帽、磕頭,並且說,「奴才叩謝天恩」,再戴上帽子向前走,在前面的墊子上跪下。按規定,臣子不准同主子平視,要低著頭進去、低著頭應對、低著頭出來,皇宮很大,沒有電燈,只有蠟燭。剛一進去,過一陣才看得清。一般習慣是看皇帝下巴以下的地方,這樣看,既免掉平視的不敬,也可感覺到主子臉上的表情,所以,嚴格地說,除非有技巧的偷看,晉見的人實在也看不清主子的模樣。
西太后垂簾聽政那年只二十六歲,前面有足夠的時間供她奪權和揮霍,她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只憑一己的機警與毒辣,取得了主政的機會。皇帝是她兒子,並且只有六歲,對她沒有妨礙。能妨礙她專政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慈安太后、一個是恭親王。在西太后還是貴妃的時候,慈安太后已經是皇后,儘管穆宗即位後,西太后也升級為皇太后級,但她畢竟沒做過皇后,在慈安太后面前,總是不對勁。文宗生前,曾給了慈安太后一個密詔,這是一道遺旨,上面說,如果懿貴妃鬧得不像話,皇后可以召集大臣,宣佈這個密詔,處懿貴妃死刑。文宗死後,西太后對慈安太后極為恭敬,恭敬之中,使人覺得還是有嫡庶正側的分寸,使慈安太后感到滿意。有一次,慈安太后生了大病,病好了,看到西太后胳臂上裹著傷,問她怎麼回事,西太后說:
「太后病了,我求神拜佛,發了願,在臂上割了肉,拌在藥裡,為太后治了病。」
這種割肉拌在藥裡的行為,是中國的傳統迷信,中國人相信如果一個人病重,他的子女如果割股和藥,給病人吃,這種行為就會感動上蒼,病就會好。慈安太后聽了西太后的說明,非常感動,便對她說:
「真想不到你對我這樣好,簡直和姐妹一樣,先帝真看錯了人!」
於是把咸豐皇帝留有密詔的事,透露出來;同時取出密詔,當著西太后的面,把密詔燒了。
這一燒,燒掉了西太后所有的顧忌和禮貌,從此以後,一切局面都變了。
兩個太后集體領導的局面,愈來愈傾斜了。西太后愈來愈大權獨攬,她的方式是重用宦官。宦官俗稱太監,是一種割掉生殖器的男人,這種人的用處,是在皇宮裡打雜。皇宮裡事多,但皇帝的妻妾也多,男人在裡面辦事,會辦出毛病,但女人又不如男人能幹,於是就有了這種沒有生殖器的男人。古代的皇宮真是一種畸形的結合——有成千上萬的女性生殖器,有上千上百的沒有男性生殖器,卻只有皇帝一個人有男性生殖器。
男人被割掉生殖器,又整天伺候在權力中樞,照顧皇帝飲食起居,在皇帝身邊看皇帝表情、代皇帝傳命,很自然的,一種情況就形成出來:他們得到皇帝信任、他們有權力、他們可以上下其手弄權力,並且這種權力的弄,又以強烈的心理變態做背景,於是,天下大亂,就多了一個亂源。